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说一说念佛法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中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说一说念佛法门 -- 中原
  我们这个世界上 的人们不知从何时与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结下了如此深厚的因缘,以至于早在唐朝就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等俗语广为流传,直到现在,此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之势头有增无减。论及起始的时间,不只几生、几十生的事,实在太久远了,用人类的思想是无法计算的,噢!那就说成“无始”吧,那么到什么时候此法门结束呢?也无法计算,对!应该叫“无终”。究其法门昌盛的原因,这倒应该少几分对这个少乐多恼世界的报怨吧!是苦恼把我们驱向那极乐的彼岸,所以佛初成道乍转法轮便说此苦谛。
  苦是每个人所厌离的,那么究竟有无世外桃园可以驻入呢?于是遭遇苦难颇多的人们,便不断地探寻,当世法寻觅穷尽时,就通过各种看似偶然的机缘步入了佛法,尤其佛法中的念佛法门,只叫善根的成熟。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不仅能保佑世人现生的平安,更能将人的神识接引到“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净土中去。如此简略直言,似乎是荒唐可笑的理想主义。然而,佛法是讲理的,佛教典籍浩如烟海,都是向人们讲解这些道理,历来皆有许多实践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验证,真所谓“若无灵验,今古焉传。”
  我这样说并非怀疑念佛者的信心,也不是昭彰极乐净土的殊妙,而是要说一说目前庞大的念佛队伍中出现的几种不良的流向,诚望虔信的念佛者能正确地行进在极乐的通途中。直心是道场,我并没有圣境的经历,单是从所接触到的现象而言,以做念佛之余的闲叙。
  一、随意念佛
  有相当一部份信徒既便是修行多年了、也没有固定的功课,他们对待念佛法门的随意性很大,其中多数人认为工作、学习、家务等方面太忙,没有具体时间定时定量地念,所以只能随意念念。有的人认为这净土法门好处就在于方便,既方便,就不必要再规定每天念多少了,想怎么念就怎么念嘛!所以他们很少有最终能达到勇猛精进的程度,往往是心不在焉地念一念儿,就是有时间,也无法定下心神专精致至地念,所以信佛十年、二十年也一直是这样应付了事,于临终往生的目标自然相距甚远。
  二、凑数念佛
  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固定功课的意义,因而一时冲动,给自己定下了难度很大的课程,每天念一部经,然后念几万声佛号。当然这要用念珠记数了,由于功课量大,时间不足,所以就显得很勉强,正所谓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上班的途中、开会其间、看电视时、以及边接待客人边念,数珠在口袋里不停地运转着,几百几千地凑。这种精神我们不能不敬佩,但有一点,如此念佛,很难达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的效果。在这些情况下念佛,势必精神不专、一心多用,事倍功半,难以入静,时间长了,还会养成念佛边打妄想的不良习惯。
  当然,若觉得面对不重要的场合,无需动脑的情况下,可以不计数地散念,也应最好将精神主体落实到佛号声中。还有的人为了念够数,就一味地加快速度,使自己念的每一句佛号听不清楚,模糊地感觉到一句一句在念,这也不符合念佛的标准。
  三、多法念佛
  另有部份人念佛方法用的无所不有,什么大声念、默念、金刚念、观像念、观想念、十念法等,以及自己制定的念法,交错轮换。一定这样念,一阶段又那样念。有时觉得记数念好,有时又认为不计数更好,总是在变化。这类人很善于谈心得体会,每当变换之后,总能说一番相当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为什么又改变了念佛的方法。其实,每一种方法是针对不同之人、不同环境而设立的,只要适应自己,选一二种,受持终生,即是最好的念法了。因为每一种念法都好,关键在于恒久地专念,与念法的多少无关。另外有些自己规定的念法也应符合念佛规律才可运用。对于个别历史流传下来的不普遍的念法最好还是不用,比如有极少数人念“南无九千九百九十九亿同名同姓阿弥陀佛”,此念法出处我不了解,但我觉得不如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
  四、求取心念佛
  在以上三种方法念佛人中,初始阶段会有大多数的人们怀有各种求取之心而念佛的。然而我所说的并非正当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心,而是求身体健康、消灾延寿、生意兴隆、家庭平安、开悟、神通……因为是这些因素把他们引入佛法的,所以有些根深蒂固。除非遇到正信的人,或看到、听到某些大德微妙开示,方能有改掉妄执之心的希望。
  曾经真心用功夫的人们会有所体验,以上那些愿望经过真诚地念佛净心以后是会达到理想的,可必须得在念佛的同时先放下这些想法,专心念,长时永恒地念,使自己的业力消减了,福慧也就自然显现了。若不然边念边想,那你的心何时能净何时能专?岂不沉浸在杂乱的状态中吗?就是生西方极乐之心愿,也该在念佛前后发愿、回向时升起才正确。不可以念佛心升起的同时再出现一个想极乐世界的心思。若在平时而对红尘烦恼时,倒应该升起厌此生彼之心,常能这样做倒是大有必要的,这种愿力能促进“信、行”。
  五、孤立地念佛
  这些人念佛之孤立并非指念佛中不夹杂之单纯,我是说他们只知念佛是修行而不知增进道德修养也是修行,面向念佛之外的生活中,就无拘无束了。念佛的主要意图是把身、口、意三方系缚在一句圣号上,使之不起烦恼不造业、久而久之,心态常能平静、有忍力、有定性、面对烦恼能泰然处之,这是智慧的体现,从而显现出修行者的风范——高尚的品德。
  可是,在生活中,以理智、用佛法来强化自己,约束身心是极其必要的,能大大加快修行的进程,对专精念佛起到辅助作用。这方面大家做得都不圆满,只能在念佛时像个修行者的样子,一旦功课结束了,马上态度骤变,反倒成了念佛是一种忍耐,一不念了才得到解脱。于是口能滔滔流其闲言,身能频频作其业行,与学修佛法,毫无相涉。更有甚者,刚念完佛,回头就从事身、口、意的恶行。这不必说对自身念佛的不利,还会引起周围不信佛者的反感,会诽谤佛教是虚伪的,自欺欺人的。你因此造业是双方面的。所以看来,除念佛做功课以外,面对生活时,更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及思想。每天用在生活上的时间多于念佛,我们如有意识地将佛陀的教义落实到现实中,即是实践的检验,也是一种修行、在某种程度讲,都比单念佛时的进步快。再者,高超的品德与出世解脱是同步的,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最好不要边念佛边造业。
  六、极端地念佛
  极少数人或由于寻奇猎异,或不明教理而使思想单纯产生冲动。或由于苦恼至极迫使信心倾向于极端化。于是选择了偏激的修法。但因为平日用功有限。业力改变得不够充分,缺乏定力,所以导致不良的后果,给信众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诸如有的人觉得学佛进步慢,没什么感知,听到“克期取证”之法,便“打生死期”、“饿期”等,不吃不喝念佛七天,兴师动众,使他人不安。挺下来的人已半死,处于昏沉无力状态,心无正念,意识朦胧,实际没什么取证,日后便以此为荣,大讲特讲一些简直天方夜谭的境界,贻害他人。挺不下来的还要让别人做些救助之事,慌惑于人。再者有的人在经典中断章取义了某些个别事例,或者听大德讲经中偶然引入的个别人事,诸如“舍身亦能往生”。他闻知后,就心绪激动,酝酿试法,终于有一天“道心十足了”,或服毒、或自焚、或断食、或附崖,近年来时有发生。且不说这种人究竟能否往生,因为那毕竟是你个人的事,重要的是因此不正常的行为将会给佛教投下阴影,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误解佛教。又存在一类人确实按正常方式念了一阶段佛,比方念了一两个月或二三年,于是就同经典中说的圣境进行对比,觉得没有收获。有的反倒觉得自己妄想清清楚楚多了起来,因此,怀疑自己可能不适宜这种修法,就试图改变修法,或干脆不念佛了。其不知他们的经历完全是正常的行进过程,无始以来精神世界中积累下来的烦恼因素是极多的,用毕生的精力去对治也不算过分,所以你投入的那点代价是微不足道的。《弥陀经》中说的七日往生还有前题在先,一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就是说得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二是能一至七日一心不乱,即七日内心不生妄念。这两点涵括的意义绝非你从字面上的直感觉那样简单轻松,更不能抛开这两种含义而单看七天这一短暂的时间。学佛是终生大事,应有备而行,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可天真或冲动一时。
  有些老年信徒本来具有时间和环境可以单独纯净用功的,但总觉得赴法会好,凡是法会不问原因,一概参加,结果功课耽误了,心也愈加烦乱,俗事知道得颇多。因为法会除讲法、念佛、静坐外,大多是奠基开光、升座超度等建设方面以及弘法方面,参加的人多而杂,环境乱,从事的内容大体属于世法的范围,大家在一起也不过是取悦于耳目身心罢了,与念佛毫无益利。尤其老年人更应利用时日,从速念念佛为妙。
  再有一些人深知专心念佛的好处,也能做到某种程度的专一念佛,可是一遇到其他宗门的修行者便反斥之为非。反对静坐修禅的,敌视持咒磕大头的,厌恶研教讲法的,诅咒唱念超度的,嗔心不断生起,甚至不太像佛教徒了。我们净土法门的行者本该在增进道德的基础上,默默地精进念佛,对选修别的法门的人应尊重和谦虚,假使要度法别人念佛,也应察机待缘,言词委婉和蔼,不能训斥讥讽,直心坦诚也得讲求效果。佛陀开示的法门大体上是任众生自己选择的,没有一概硬性的规定,每一宗门都有弘法的义务,我们尽量不要说一些法门最好之类的话。净土法门尽管在末法时期有极大的便利之处,可我们更意识到有其他法门的存在,就不算是完全的末法,也即是佛法住世的延续。是好事而应鼎力相助,决不可以互相排斥。当我们面对老年信众初入佛门时,使其尽快修持,可用净宗的方便来接引他们从速修行,此法门也的确适应他们的这种情况。
  正确地选择所修的法门非常重要,在当今时代的环境中,念佛法门的普遍性诚然是任何一个法门所无法替代的,作为念佛者确立切实可行的功课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以黄念祖老居士生前的教导借鉴:“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以持戒来约束身口意三业;以专精念佛为主要修行;再适当看些有关典籍,作为理论指导实践的辅行。然后用佛陀的教义在日常生活中对照、检点自己的思想、言、行,这样来修习佛法,我觉得现生有望到达极乐的彼岸,诚望大家共勉,阿弥陀佛!
  摘自妙智杂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