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圣之旅--参拜佛陀的足迹
印度朝圣之旅--参拜佛陀的足迹 -- 圆会
到印度朝拜佛陀留下的足迹,是许多佛教徒的最大心愿。承蒙大众学佛研究会和广超法师的慈悲安排,我们一行30多人在2003年12月下旬,开始了为期13天的印度朝圣之旅,朝拜佛教四大圣地,即佛降生处Lumbini蓝毗尼、佛成道处Buddhagaya佛陀伽耶、佛初转法轮处Sarnath鹿野苑和佛涅槃处Kusinara拘尸那罗。
(一) 蓝 毗 尼
蓝毗尼Lumbini位于尼泊尔西南边界,这个佛陀降生处遗址,是在1896年由印度考古学家证实。遗址最有意义的发现,是阿育王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建立的石柱。石柱上的梵文明确肯定了佛的降生地。园内尚有一个浴池,摩耶夫人寺庙和墙基遗址。在联合国的赞助下,这里正展开大蓝毗尼计划,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栋栋崭新的佛寺,代表不同的宗派,如日本寺庙,锡兰寺庙,中国佛教协会的中华寺以及多个密宗道场。但是这里人烟稀少,佛教信徒也不多,这些佛寺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少,也很难说得上了。
(二) 鹿 野 苑
世尊成道后,从印度古国摩揭陀国的菩提树下,步行了250公里外的瓦拉纳斯(Varanasi),在鹿野苑Sarnath化度五位曾经伴随他修行的侍从人员。佛为他们说四圣谛和八正道。五人闻佛说法而悟道,成为教史上最初的五比丘,也是僧团的开始。
另外,佛陀在鹿野苑为富商之子耶舍说法,也是后人常提及的典故。耶舍对沉迷于五欲之乐的生活感到厌倦,佛陀对他说:人生虽苦,却也有美好的一面。只要生活简单,不被贪求所束缚,专注的感受周遭的一切,如芬芳的花朵,鸟儿的鸣唱,暖和的阳光,安稳的树木,飘逸的白云,这都是美妙的。
据记载,鹿野苑过去曾是原始森林,野鹿在此生活。国王经常来此猎鹿,残害生灵。菩萨鹿王于心不忍,乃向国王建议.如要食鹿,每天奉上一鹿,不要再涂炭群鹿。一天,轮到一只怀孕的母鹿进献国王,鹿王怜其两条生命,于是自荐而去。此事感动国王,从此不再猎鹿,并将此地辟为鹿苑。另一说法这里是辟子佛住处,常同野鹿栖宿。释边牟尼即将成道时,辟子佛听说了,率先成佛,故此处名为仙人鹿野苑,亦名仙人住处等。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在此建立了石柱。7世纪唐僧玄奘来此,鹿野伽蓝如日中天,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说:这里有僧徒一千五百人。10世纪以后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时鹿野苑完全毁灭。1905年,英国殖民政府拨出经费进行遗址的挖掘工程,,发掘出来的重要遗物有阿育王石柱、红砂石菩萨像和众多的佛像,现藏在鹿野苑博物馆内。阿育王石柱的四狮石兽法轮石雕柱头,现在是印度的国徽图案。
当年殿宇庄严的佛教圣地,如今看到的是满园的废砖和寺院的墙基。然而佛陀传下的珍贵法宝,却永存于后世佛教徒的心中。
我们一行人在广超法师的领导下,绕着“转法轮纪念大塔”三匝并恭念佛号,感恩于世尊的大慈大悲,为化度苦难众生而转法轮。
恒 河
婆罗奈斯被认为是印度教徒的圣城,并视恒河为圣河。为了认识印度教徒的宗教生活,我们到流经这个城市的恒河段落,亲眼看看他们在河里沐浴、洗衣、洗菜以及把骨灰和尸体抛入河中的情景。印度教徒一生的最大愿望是在恒河沐浴,以洗脱罪障。他们也相信死后火葬于河边,并把骨灰撒于恒河里,恒河的水就能够把他们带到天国。
(三) 佛 陀 伽 耶
这里是佛陀的成道处,故称为菩提场。我们可以看到52米高,最先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大菩提寺(正觉大塔)和两支阿育王石柱。大塔后来多次修复和重建,而我们现在所看到菩提树,也是自斯里兰卡移植回来的第三代菩提树了。大塔和菩提树之间是佛陀成道的地点“金刚座”。我们参观了佛陀成道后七个入定地点的遗址。这些遗址除了菩提树外,还有铺上石雕莲花的经行处和传说龙王为世尊遮挡风雨的大池。有传说,石雕莲花是阿育王所建。
我们一行人在法师的带领下,在严冬的清晨和夜晚,安祥平静的在菩提树下念诵金刚经,静坐和拜佛。同时也绕塔三匝,默默祈祷法轮常转。
王 舍 城 与 灵 鹫 山
从佛陀伽耶乘车三个小时,便到达王舍城Rajgir/Rajagaha.在佛陀时代,这里是古代摩揭陀王国Magadha的首都,国王频婆沙罗的王宫设在这里。佛教遗址包括灵鹫山,七叶窟,竹林精舍以及王子囚禁频婆沙罗王和皇后的地牢等。
灵鹫山Grdhrakuta是五座环绕王舍城的山峰之一,由于山顶状似一头鹫,王舍城人便取名为灵鹫山。佛陀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此山说法,包括:妙法莲花经、大品般若经、首楞严、金光明最圣王经和无量寿经等。据法华经,灵鹫山是一切诸佛、罗汉、辟支佛和鬼神所居处。佛陀的说法台面积相当小,因此相信当时佛是以神力,向数以万计的菩萨,阿罗汉,天人、鬼神和信徒说法开示的。
登上灵气十足、景色壮观、气候宜人的灵鹫山,朝圣团成员个个精神抖擞,法喜充满,于是一起诵经和念佛,仿佛进入灵山净土,感受佛陀当年在灵山说法的盛大庄严场面。
竹林精舍Kalandaka是佛教史上第一座著名的大道场。这是频婆沙罗王供养给佛陀及弟子作为修持的道场。佛度化拜火外道一千人后,来到这里,后来舍利弗和目犍连也率领二百五十位弟子来到竹林精舍,归投于佛陀座下。当年佛陀和弟子们在这里结夏安居,国王也经常与佛陀一起坐在竹台上,探讨人生的真理。目前,朝圣的佛教徒无法看到当年的精舍了。遗址只有一个小型的纪念馆、一方水池和几丛的翠竹。所以,今日所见的遗址,是否是当年的精舍,还有待确定。
那 烂陀 大 学
Nalanda在公元五世纪最先由笈多王朝的帝日王所建,后来由其他五位君王修复和扩建,成为印度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佛教大学和寺院。这个地方在佛陀时代公元前七世纪称为安摩罗国,佛曾在这里说法三个月,化度五百个商人。在佛教兴盛的年代,那烂陀大学的僧众超过一万人,学习风气之盛可想而知。相传这里也是舍利弗的家乡。然而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遗址范围虽然很大,象个城堡,但是举目望去,只有断墙残砖,以及大殿、僧院、讲堂的墙基和舍利弗纪念塔。据说,我们所看到的废墟,还只是当年那烂陀大学的一小部分。朝圣的游子们,不禁感叹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四) 拘 尸 那 罗
Kusinagara拘尸那罗是佛涅槃处,这是朝圣的学子最感心酸的地方。佛陀弘法四十五年后,选择在这里的两棵沙罗树之间入灭,所以涅槃场也称为双林。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大涅槃塔以及供奉佛陀右卧躺下涅槃像的精舍。最后,我们参观了火化场。佛陀的遗体在他入灭后七天火化。迦叶尊者所率领的五百位比丘,也及时赶上葬礼。据说,佛陀留下的舍利分成八分给八个国家设塔供奉,其一分就安置在这里。
朝圣团在抵步当天傍晚和隔天凌晨两次参观了供奉佛陀涅槃像的精舍,大家绕佛三匝后在佛像旁静坐,利用珍贵的时光,缅怀佛陀一生的事迹和言教。据经典记载,佛陀入灭前对身边的五百位比丘和三百在家众说了一段遗言:“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敬爱的佛陀,感谢您的提醒,痛苦来自无明;对世间实相没有正确的认识。众生唯有体会万法的无常和空性,才走向解脱之道。
舍 卫 城
从拘尸那罗乘车大约七个小时,我们来到另一个佛教圣地舍卫城Sravasti,参观祗树给孤独园精舍JetavanaManastery。佛陀一生之中,有二十多次在这里结夏安居,足见这个道场在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佛陀每次结夏安居后,便会接见来自各地的比丘和比丘尼,向他们说法。最后一次齐集舍卫城的僧尼,多达三千人。这个精舍由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买下供养给佛陀。园地原本属于祗陀太子,他让长者买地供养,自己则供养园地的树木,因此精舍名为祗树给孤独园。今日所见的祗园精舍遗址,显然经过后代多次的修复.遗址有佛殿的墙基、说法台、僧房残砖和石床等。园地的阿难陀菩提树据说也是从斯里兰卡移植回来的第三代树木了。
一行人在法师的带领下,在细雨寒风之中,以恭敬心念诵阿弥陀经,然后围绕佛殿遗址,诵念世尊圣号,忆念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
这时,园里来了一个庞大的朝圣团,原来他们是马来西亚Mahinda法师率领的60多位分别来自好几个国家的信众。两团人在这里见面,分外觉得亲切欣喜,团员们供养法师后,还抓紧时间拍下团体照,以做纪念。
旧时的祗园虽已不再,眼前的祗园遗址依然是一片的详和与美好,这里让我们有回到故居的感觉,好亲切,好安祥!
结 语
十三天的朝圣之旅以尼泊尔为最后一站,参观柯槃寺、白玉闭关中心以及远眺壮观美丽的喜马拉雅雪山,为此行画上美丽的句点。
回想起来,朝圣之旅不但让我们探寻佛遗留下来的足迹,最重要的是,深一层感受佛陀的慈心悲愿;佛教究竟圆满的智慧和救人救世的博大精神。
尽管长途跋涉、路程颠簸、起早摸黑、吃不定时,团员们,特别是多位年纪较大的老菩萨从来没有怨言。从他们平和的脸庞,手中的念珠,我们不禁要深深赞叹老菩萨们一心向佛,置身度外的超然心态。
感恩法师慈悲,尽管舟车劳累,还是尽量拨出时间为我们开示佛法,增进大家对佛法的认识,特别是对净土思想与菩萨道之修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诚然,在无穷无尽的广大空间,有着无数无量的净土。每个净土都极为理想,值得求往生,关键在众生的根机和愿力。比如距离我们很近的欲界天的兜率内院弥勒净土,就比其他净土更易往生,因为众生可以不离娑婆而生净土。此外,佛子们的修持如果同弥勒菩萨的悲愿相合,并深切愿望弥勒早日下生人间,这同菩萨道修行人,建设人间净土的的积极思想是多么的相通啊!
法师的随缘开示,轻松活泼,深入浅出,团员们受益不浅。更难得的是,一些团员也利用此行学习基本的静坐方法,尝试调理妄念与烦恼,观照身心,让身心体会正念修习所带来的平和。
团员们也从印度一些地方的贫苦落后;人民的疾苦,反思自己生活的新加坡,何尝不是净土一片,感恩之心油然生起。
缘生缘灭,这次的朝圣活动虽然结束,然而,每一个人心中的感恩与法喜却是难以磨灭的。
感谢法师和大众学佛研究会,以及领队佩国和婉儿,为我们安排的一切。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