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 序一
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 序一
达亮法师
留惑润生
真的到了末法时代,换句话说也就是“留惑润生”的时代,你若不信,要么你放眼四望这个娑婆世界:美国“九一一”惊天动地,数千人顷刻间死于非命,对世界的影响和阴影,至今难以消除。华航空难,一百多人无一生返。旅游圣地的印尼巴里岛,一声爆炸,善良而无辜的游客二百多人炸得尸横遍地,令人惨不忍睹。接二连三菲律宾的大爆炸,伤害的都是无辜百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那里也是天天在上演自杀式爆炸、袭击。最近骇人听闻的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这就是最近发生在国外的残不忍睹之事件。其实特点,一是手段凶狠,非死即伤;二是损人不利己,害己害人害众生。真的是人类社会失序及人的安全感出了问题,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寄望的美好的二十一世纪才刚刚开始,就如此“乱来”,这不能不引起世界的关注,引起我们的思考了。如今社会为何留下那么多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惑境?人类自身出了问题吗?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弥勒菩萨为什么要留下迷惑之境来憬悟滋润生死轮回的众生,若要追溯本源,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之书。
首先我们需了解弥勒菩萨,再作了解弥勒之法门。弥勒,是梵语Maitreya音译,是一个人的姓,译为中文即“慈氏”。祂名“阿逸多”,中文是“无能胜”之意。据说弥勒生下来后就不食肉,而且母亲自从怀孕,性格脾气都变得慈善温和了,故号“慈氏”。“阿逸多”,意指菩萨慈心利生,而没有胜过他的。后依佛出家,蒙佛授记,成为佛的大弟子。按佛经记载,释迦世尊选祂为今后娑婆世界的候补佛,所以大家称祂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是否只有末法时期当弘弥勒法门?其实未然。据历史记载,弥勒菩萨曾二次在大陆现身。第一次是在南朝的齐、梁、陈之际。出生于浙江义乌,姓傅名翕,后人称傅大士,曾向梁武帝说过法。第二次是在唐末,化现于福建莆田,留下不少传奇的故事。第三次是在五代的梁朝,法名契此,俗名长汀子,居明州奉化,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布袋和尚”。传说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出语无定。身体胖乎乎,背一只布袋。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但那布袋又永远是空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走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至于中国佛寺山门所塑的大肚弥勒像,是五代布袋和尚的形象。他的形象,一千年来,中国甚至日本、韩国的各个佛教寺院,都有天王殿、弥勒殿,进门就见一尊面容慈祥、笑口常开、手中提一只布袋、袒胸露腹的菩萨,而且成为进寺院所见的第一尊笑佛。他在后梁贞明三年(九一七年)圆寂,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之所以“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是因为他“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待张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广东南华寺、福建涌泉寺──清。王廷诤)由此可见,弥勒文化的底蕴何其厚重,及其法门的弘扬的重要性。
留惑润生,惑即迷惑之境,也就是末法时期的迷惑之境;润生就是滋润迷途颠倒的众生或令众生转迷成悟,由逆境、惑境转为增上缘,更能使其发菩提之道心。弥勒菩萨的留惑润生于末法时期,是因为他要留下迷惑之境来滋润生死轮回的众生,也是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有无尽的烦恼,需要佛菩萨指引去断,有必要再来下生,帮助众生断惑证真,完成释迦世尊留下的任务。弥勒虽然比释尊早四十一劫发心,而且曾是同修道友,但却要晚九十一劫成佛,而这期间,他住在兜率净土等待时机,下生人间度化众生,因此祂须把某些“惑境”留下来,也是因为“凡是于释迦佛世时错过因缘而应度未度、应得未得、应证未证之弟子,或佛灭度后修禅、习密、学显、研教,乃至三皈依、一礼佛、一称名、一抟之食施众生者,皆得上生兜率,共赴龙华证果。”故弥勒菩萨言:“无愿尚不舍,何况念愿。”
西元前二百年到西元二百,印度的弥勒信仰,普遍盛行。法显、玄奘两法师的西行记中都有记载。魏晋以来,弥勒菩萨兜率净土的信仰,在中国也大为盛行。晋代道安大师和他的弟子法遇,南北朝时的竺法护、鸠摩罗什、沮渠京声都虔诚信奉弥勒。唐代玄奘大师及其弟子窥基,都信奉弥勒,弘扬弥勒。可见在当时弥勒信仰在佛教内仍占有一席之地,只是在唐以后才逐渐衰落的。虽然弥勒净土信仰后来被弥陀净土信仰所替,但隋唐以后的历代农民起义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弥勒降生”的谶言为号召,如宋元后的“白莲教”就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产生极大的影响。还有中国著名石刻大佛如四川乐山大佛与浙江新昌的“东南第一大佛”都是弥勒的坐佛,可见弥勒信仰仍深入人心。佛陀也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弥勒法门皆是与极乐法门并无抵触,因为佛佛道同,世尊所说的一切法门皆是解脱生死的神圣大法,所以八万四千法门皆须平等宣扬以利益不同根性之众生。
学习弥勒菩萨的“留惑润生”精神,对当前开展弘法利生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我们不必等待弥勒下生,而应从自己做起,从零开始,人人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贡献一分光和热。但愿人人修此法门,净化人间成净土,是为序。
序于广东开元寺
公元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