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上生道次第
兜率上生道次第
慈德居士
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而成立净土,以便接引与其有缘者生彼国土,并且教育彼国人民至不退转,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而诸佛菩萨无量无边,净土亦是无量无边。与我等较为有缘而熟悉者有: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东方药师如来的琉璃光净土,观音菩萨的毛孔净土和红观音净土及娑婆世界中的兜率陀净土等。那么,欲生于各种净土的基本原则不外有三:一、信;二、愿;三、行,具足此三资粮是得以往生的基本要素。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他方世界的净土,而是专述娑婆世界中的一个净土。这个净土离我们人间“近”,对于五浊恶世的众生,是一个最“容易”修持往生的净土,它更是“普及”于上、中、下三乘根机都可以修学的。此文对兜率天宫的种种依正庄严就不多做描述,而是对如何上生兜率陀净土做个简单的探讨。欲深入认识兜率天宫者,可参研拙著的《兜率陀天──弥勒净土》、《兜率陀净土》等文。
此篇文章的依据来自《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的六事法、称名、皈依、忏悔、发愿、观想等。有了信、愿、行三资粮,再依据《上生经》佛陀的教法修持,无一不得贤劫千佛、弥勒菩萨及诸天众的接引而上生兜率天宫。亦可以依“上海慈宗学会”慈能居士的《慈宗入门道次第》及慈宗的导师--太虚菩萨的《慈宗三要》作为修学的指标。
以前祖师大德们把兜率天宫的上生划分为三类九品,这完全是依照极乐世界往生者的区分方法而做成的判别。不过,极乐世界的九品莲是有经典根据的,而说兜率天宫的上生者修六事法得上品三生;修闻名欢喜、恭敬礼拜得中品三生;修闻菩萨名、造立形象,以香、花、衣服、缯、盖、幢、幡供养及礼拜、系念得下品三生,这是没有经典作为依据的。《上生经》中提到生兜率者莲华即刻开敷面见慈尊,将来与弥勒下生,龙华三会第一闻法。可见,上生者是没有品位的区别的,只有因地种的因不同而有先后果证的差别也!
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宫上生法门是一个容易行持,容易往生的净土,因此,古德有云:“一念斋戒即为上品修因,一称慈氏便成弥勒眷属。”从这首偈子我们可以得知,自古以来它就是被认定为一个非常容修持,非常适合末法五浊恶世众生根性的殊胜法门。一代圣僧玄奘大师亦言:“西方道俗,善作弥勒业,为同欲界,其行易成故。”希望众生生起信心,依下述之法认真修学,他日同于善法堂中聆听圣教。
修持慈宗法门的步骤如下:
(一)皈依佛、法、僧三宝。《善生经》云:“世尊!何因缘故,受三归依?云何名为三归依?”佛陀答言:“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无著菩萨云:“恒常、无尽、坚固和胜妙的归依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来薄伽梵圆满佛陀。”《大涅槃经》云:“我今皈依佛,最胜善知识,从此不皈依,其他各神祇。”“皈依法宝已,永离损害心。”“皈依僧宝已,无复依外道。”何以当皈依三宝,因为佛陀的真理是恒常、无尽、坚固和胜妙的,它能破诸苦厄,断除烦恼,令众生受于无上寂灭之大乐,故当归依三宝。归依三宝之后便不能再依止一神或多神的外道,这是如来亲自的教导。除了正信佛教的弥勒法门之外,其他尚有不少利用弥勒法门为教义的外道,皆非正确的弥勒信仰,愿佛弟子勿入歧途,以免丧失法身慧命。
(二)归依弥勒菩萨。归依三宝时,当一并归依弥勒菩萨大慈尊,因为归依弥勒菩萨当下便得不退转。如《上生经》云:“若有皈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三)作兜率天宫观。《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佛告优波离:‘此名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尽,今为汝等略而解说。’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
此段经文之前,是佛陀介绍兜率天宫的依正庄严。那么这一段如来是说,要是以佛陀的辩才,就算用上一小劫的时间来介绍兜率的庄严,也是不能述说详尽的。并且告诉大众,若有欲生兜率天宫见弥勒者,应当不厌离三界的生死,并且乐生于兜率天宫,还要爱敬无上佛道,更当发菩提心愿,并依前文观想兜率天宫的庄严。既然愿生兜率天宫,当然应当对兜率天宫做正确的观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惺大师于《龙华忏仪》第十总观兜率中提到观想的次第有四:一、观依报;二、观正报;三、观上生;四、称名获益。行者可自行参阅。亦可参考心照法师之“略说慈宗兜率天宫观行者”一文。
(四)持守禁戒。《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
接著,居士当持守五戒、八关斋戒;出家比丘、比丘尼当受持具足戒。并且都应当精进不懈的修持,但不须断除欲界的见、思二惑。四众弟子都应修持十善业道,并且对兜率天上的依正庄严和殊胜妙乐做如理的思惟,能这样的修持,就是最极正确的了。下文我们即来探讨经文中提到应当受持的“五戒”、“八关斋戒”、“十善”和“具足戒”。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记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
一、不杀生:就是不杀害他人的性命。无论是杀人或是杀死蟑螂、老鼠、蚊蚁等,都是杀生。不过,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因此不杀生主要是指不杀人。杀人是犯波罗夷(极重罪),是戒律中的根本大戒,它是不通忏悔的(杀死了不可悔,未死可悔)。如果杀死蟑螂、蚊蚁等,是犯突吉罗(轻垢罪),同样属于恶作,虽然一样有罪,但跟杀人不一样,是可悔的。每一种生命都爱护自己的性命,不愿受任何人的伤害,所以每一个众生都不应该去伤害别人。能持杀戒者得长寿无病,犯戒者得多病短命报。戒杀生,主要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涅槃经》说:“食肉者,断大慈种,行住坐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所以佛教徒吃素,主要是不忍心杀害鸡、鸭、猪、羊等动物的生命,是为了长养慈悲心。慈宗弟子更应效法宗主弥勒菩萨的大慈,从初发心即不食肉的慈心,详见《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总之,断一切有生命的动物之性命,就叫做杀生,就犯杀业。因此,佛制受五戒的居士不得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如同《受十善戒经》云:“佛告舍利弗,汝今应当知,一切受生者,无不爱生命,是故应行施,普慈等众生,视众如眼目,是名不杀戒,奉持不杀戒,必成菩提道。”
二、不偷盗:简单的说,就是不侵犯别人的财物。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未经许可便占为己有,就是偷盗。按律典,盗取价值五钱(古印度摩伽陀国钱币单位)以上的东西,就属偷盗,而犯了根本大戒(不可悔)。平时顺手取用公家的信纸、信封、原子笔等,乃至借用东西末还,叫做不清净的行为,虽然不是犯了根本戒,但还是要负因果责任的。在戒律中,最难受持的戒律,就是盗戒,凡不属自己所有,而侵占、劫夺、偷取就犯了盗戒。《大智度论》云:“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劫若夺取,则为劫夺命。”总之,凡是有主物,不与而取,便叫做盗。另外,盗取常住物者(即三宝道场之物与僧伽的东西),千佛出世,不通忏悔。
三、不邪淫:邪淫是指合法的夫妻关系以外的男女淫欲行为。例如强奸、嫖妓、重婚、诱拐、贩卖人囗、强迫别人从事卖淫及出售(租)色情影片等有伤社会风化的行为,都犯了邪淫戒。后学曾经于某个网站回覆一篇“修道同居不结婚”的文章,今天将它放在不邪淫的这部分,供读者参考。
“淫”之一字,乃修行者之生死关,古今多少英雄豪杰,命送裙柳之下,无数帝王亦因“淫”字而断送整座江山;又有多少“修行者”死在“淫”字里而成为三涂的苦恼众生,这“修道同居不结婚”之谬论更是不辩自明了。
欲了生死首须断淫,佛制五戒,戒杀第一,盖五戒全者能得人天有漏福果,若欲出离三界,唯尽淫欲方得能出。《楞严经四清净明诲》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若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不希翼,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既波旬说。”
淫欲之祸,千经万典,处处指归;邪淫之害,诸祖语录,具具真实。诚如梦东大师云:“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法门,以净心为要 。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但是,与人行淫,净法何在?心尚不能净,又如何得往生?蕅益大师在《戒淫文》中说:“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 ”所以中峰亦于其广录中言及“念佛需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实乃金玉良言,可不慎哉!
然而,佛陀说:“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也因如此,致使众生长夜漂流生死海中,无由得出。正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又云:“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珠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思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尽蘘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搂认作真。”世人为了传宗接代或男欢女爱而有此淫欲之事,夫妇之道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以佛法来讲,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夫妇事,才有这个苦。因此,真佛法不但讲邪淫不可有,连夫妇之正淫也要断,因为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对断淫这个法说的非常透彻。维摩诘居士言:“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也就是说,唯有处于污泥而不染,就是不淫。断邪淫不堕三恶道,而断得了正淫才能够了生死,这才是佛法的真实究竟之道。
在家处俗的居士男女们,若儿女大了,自己年龄也差不多了,夫妇都是道友了,那最好就分床或分房睡,让彼此保持清净,可使身体健康 ,不要使烦恼种再沉重下去了,那么如何才能断淫呢?小乘教五停心观中有“不净观”。观身不净,身体中充满九种不净,污浊与肮脏,只是一张皮包著,皮揭开了,尽是不净之物。是故当时时观想此“九想观”,此观成时,方悟身后无量凄惨,人若想到死亡之日,所有欲火顿然消失;这菩萨九想观,也是我们脱离生死苦海的大津梁。兹将此观列举如下:
新死想第一:观想初死之人,正直躺卧,寒气彻骨,一无所知,当念我贪财恋色之身,将来亦会如此,则淫心淡矣!
青瘀想第二:观未敛之尸,一日至七日,黑气腾溢,然后转成青紫,其状可惧,当想我美貌如花之身,亦必如此,则淫心淡矣!
浓血想第三:观死人初烂,肉腐成浓,势将溃下,肠胃消糜,当念我风流雅俊之身,亦必如此,则淫心淡矣!
绛汁想第四:观腐烂之尸,停积既久,尸水流出,臭不可闻,当念我之肌肤香洁之身,将来亦必如此,则淫心淡矣!
虫啖想第五:观腐烂之尸,遍体生虫,充满腐尸,骨节之内,皆如蜂窝,当念我鸾俦凤侣之身,将来依旧如是,则淫心淡矣!
筋缠想第六:静观腐尸,皮肉钻尽,只有筋连在骨,如绳束薪,得以不散,当念我之色身,将来也是如此,则淫心淡矣!
骨散想第七:观想死尸,筋已败坏,骨节纵横,不在一处,当念我崇高之身,将来亦会如此,则淫心淡矣!
烧焦想第八:静观死尸,被火所烧,卷缩在地,或熟或生,不堪能看 ,当想我盖世之身,将来或亦如是,则淫心淡矣!
枯骨想第九:静观破墓残骨,日暴雨侵,其色转白,或复黄朽,当念我光华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若能于此九想观者,反覆观修,久久勤习,淫心可息矣!
古德们亦常以“须臾离念头,刹那既三涂之业”警惕我们,心中没有诸佛菩萨的圣号,一想到贪欲,就是生死之根。
阿难曾问佛,如何对治淫欲?佛告阿难:“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熄灭恶念。”能这样如佛语观想,就不会生起一丝邪念了。修行者对这一个“淫”字必须要觉醒,关于戒淫这桩事,世间人不爱听,也不愿意听,倘若他还没有出离心,对男女情欲还有贪念,纵使他一天念佛十万声佛号亦不能往生。这就是为什么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之问题所在了。也唯有断了淫欲才不会在六道投生,佛说四果阿罗汉是已断了淫心的,永远脱离生死的三界,他如果再来世间乃是为渡众生,而乘愿再来的,但是我们是因为这个淫的业力而被牵引来的,若不彻底根治这轮回的苦因,如何能得究竟安乐之胜果呢。如上所言,又怎能修道同居不结婚呢!
至于“淫”戒,必须持守方免三涂,然佛弟子每每对淫戒的定义没有深入的研究,至犯了戒亦不知忏悔,那就非常不智了。根据《五戒相经》淫戒经文的说法,佛陀告诉诸比丘,一个在家弟子不应生欲想,欲觉等等不净之恶业。其中犯邪淫的有四处,指:男、女、黄门、二根。女者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指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也是一样。黄门指男根损坏之人,有五种:
1.生黄门:天生败坏不能行淫者。
2.半月黄门:半月能淫,半月不能者。
3.妒黄门:指见他人行淫,己方能勃起者。
4.变黄门:指欲行淫时,忽失男根者。
5.形残黄门:指生已腐烂,或后因故割去者。
若优婆塞与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处行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或二处行淫,犯不可悔。若发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随既止息不行淫,犯中可悔。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身根未坏,共彼行淫,女三处者,犯不可悔。或优婆塞受八关斋戒,行淫者,犯不可悔,受八关斋戒者无复正邪,一切皆犯。此中所说的三处是指:口处,大便处及小便处。另于非时(指六斋或十斋日及诸佛菩萨诞降之日),非地(指塔庙旁或内)亦不得行淫,行者亦是悔犯。还有既是,真正的优婆塞(夷)是不能跟人家“作媒”的,如世间的“月下老人”那样,但佛法是不准许的,因为这是给人家作“生死缘”呀!
印光大师言道:“凡人不必近女色,只此独居时辗转一念,遂足丧其生而有余。”是故智者当作如是观,观女色者作毒蛇想,宁近毒蛇,不近女色,何以故?盖毒蛇害人只此一生,女色系缚,动经百千万劫,苦楚无穷,苦痛无尽,深思谛察之后,怎能不回头猛省,忏悔前非,改往修来,清净梵行呢!
纵如上言佛制邪淫戒如此严厉,何能修道同居不结婚呢!正淫尚须止,何况邪淫。然断除正淫必须循序渐进,方能成就,当务之急还是止除邪淫以挽世风日下之狂澜;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皆因这个“淫”字,你我怎能再置之不理,继续任己轮转生死呢!略表数语,愿众有益,弥勒尊佛!
※ ※ ※ ※
《劝莫为邪淫律》云:“邪淫入地狱,登彼刀叶林,热铁钉其口,烊铜灌入心,毒龙碎骨髓,金刚鼠食阴,铜柱缘上下,铁床卧隐深。”
总之生死之牢狱,淫欲为枷锁,正淫尚须断,何况邪淫,断欲则可超凡入圣矣。
四、不妄语:妄语,就是说谎,虚妄不实的话,当中还包含两舌、恶囗、绮语。《大智度论》云:“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盆,水不得入。”妄语依其性质又可分为: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三种。
1.大妄语:就是没有证果的人,自己说证果了,没有得到神通,说得神通了。此种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悔犯了大妄语戒。如今日多有人自称弥勒佛陀降世或自称为弥勒使者之语。另外说四众的过失,尤其说出家二众的过失,也犯了严重的根本大戒(诽谤僧宝亦是千佛出世不通忏悔)。
2.小妄语: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是说非,非说是;乃至知而不言,不知而言,这都是悔犯了小妄语戒。
3.方便妄语;就是所谓的善意的欺骗。这种为别人利益著想而说的妄语,就是方便妄语。
总之,心口相违,说虚妄不实的言语,欺诳他人,就叫妄语。
五、不饮酒:就是不喝酒的意思。虽五戒指酒,但它也包含能刺激神经,使人丧失理智、败坏德行的东西,诸如香烟、槟榔、大麻、鸦片、安非他命、速赐康、强力胶、玛啡、红中白板等,都是不饮酒戒所要戒除的。
《大智度论》说饮酒有三十五过;《萨遮尼乾子经》云:“酒为放逸根,不饮闭恶道,宁舍百千身,不毁犯教法,宁使身干枯,终不饮此酒,假使毁戒罪,寿命满百年,不如护禁戒,即时身磨灭。”
总之饮酒容易放逸,酒醉更易失自正念,违犯本心,后必自悔,故不当饮酒。五戒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为本质就是罪恶,因此称为“性戒”;而酒的本质虽非罪恶,但是饮酒容易引起世人诽谤,或诱发其他的性罪,因此称为“遮戒”。
《大毗婆娑论》卷百二十三说:印度有位优婆塞,由于饮酒过后失了正念,于是盗取邻居的鸡,犯了“偷盗戒”;再把鸡杀了烹煮做为下酒菜,犯了“杀生戒”;隔壁的妇女问起遗失的鸡,他妄言说没看见鸡,而犯了“妄语戒”;此时又见妇人貌美,进而非礼了她,更犯了“邪淫戒”。由此可知喝酒使人无惭无愧、丧失理智,因为喝酒能使人造下杀、盗、淫、妄等四重罪,所以应该戒除喝酒。
佛教是著重智慧的宗教,饮酒令人愚痴,唯有戒酒,才能使神智清楚,智慧明朗。
五戒是得人身的条件,也是生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受持五戒,将有无尽的利益。《灌顶经》卷三说:受持五戒,必感得廿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云:“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杕满足一切智,杌如佛所学而学,杈智者不毁,杝不退誓愿,杍安住于行,杚弃舍生死,杋慕乐涅槃,毐得无缠心,氙得胜三昧,氚不乏信财。”《阿难问侍佛吉凶经》云:“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大智度论》云:“持戒之人,无事不得。”
另外,不杀生得健康长寿;不偷盗得资财丰富;不邪淫得家庭美满;不妄语得善名美誉;不喝酒得智慧清明。因此,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亦为上生兜率天宫奉见弥勒慈尊的重要条件。
五戒,可从大德师长前乞受:“尽形寿不杀生、尽形寿不偷盗、尽形寿不邪淫、尽形寿不妄语、尽形寿不饮酒。”
“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了使在家居士们有机会体验出家生活,藉以长养出世善根,种植出世正因,而为居士开设的方便法门。因此,八关斋戒就是让优婆塞、优婆夷们受持、修学出家生活的戒律。《菩萨处胎经》云:“八关斋者,诸佛之母。”而此八戒斋也是上生兜率陀天的一个基本条件,慈宗弟子应当受持。
“八”,指八种戒;“关”,关闭这八项恶业;“斋”,过午不食,称斋。“戒”,防非止恶曰戒。也就是说,受持八种斋戒,可以关闭八恶,不起诸过,由此关囗通向出世之道,关闭生死流转之门。所以,八关斋戒不仅仅是上生兜率的要件,更是趣向善道、契入佛道的捷径。
八关斋的八条戒律为: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7.不坐高卧高广大床;8.不非时食。
八关斋戒的前面五条戒律,其实就是“五戒”,只是将五戒中的“不邪淫”改为“不淫”戒。也就是受持八关斋戒的期间,不但禁止邪淫,即使合法夫妻间也不可行淫,所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在家居士称为“净行优婆塞、优婆夷”。
受持八关斋戒可得无边的殊胜功德,今略举八项如下:
一、罪障消除:《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说:“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皈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乃至余一切罪皆悉消灭。”
二、远离恶趣:《十善戒经》说:“持此(八戒)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轮。”故此八戒,又称八种胜法。
三、福报优厚:《优婆夷堕舍迦经》说:“六日斋者,譬如海水不可斛量,其有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不可计。”《阿含经》云:“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四、来世尊贵:《普达王经》说:“欲知王(普达)者,本是先王时执盖小儿,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不犯诸恶,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
五、得相好身:经上说:“有一天女,光颜威相,与众超异,诸天见已,生稀有心。释提桓因问之:‘昔作何业,获得此报?’天女答言:‘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今得生天,获端正报。’
六、得无上乐:《优婆塞戒经》说:“凡是斋日,悉断诸恶罚戮之事。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
七、所求如愿:《增一阿含经?高幢品》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
八、得生天上:《佛说斋经》云:“奉持八戒,习六念,为佛法斋,灭恶生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
如法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但所得功德是无量无边,更能令在家居士种下出世的正因,将来获致解脱,免于生死轮回。
受持八关斋戒的条件:《萨婆多论》云:“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受持的时限:《萨婆多论》云:“受八关斋戒,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不可二、三乃至十日,一时受)。”
八关斋戒的前五条与五戒同,只将不邪淫改成不淫,因此这不再重述前五戒,而对后三戒一斋做个介绍。
6.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若不持此戒而以香花鬘装饰己身,以香涂身而歌舞倡伎的话,容易刺激男女性欲及放逸也,故佛制此戒。
“花鬘”,古时印度人喜欢用香花贯串起来,戴在头上,以作庄严。今人受持此戒,耳环、项炼、手镯、戒指等装饰之物都不可佩带。
“香涂身”,古印度有钱人沐浴时,令童子拿名贵香料之粉末,给他们涂抹身体。今人受持此戒,不得用香水、香油、脂粉、香皂等。
“歌舞倡伎”,就是不能听弹琴、吹笛、歌唱、下棋、观看戏剧(电视节目)及一切歌舞技艺与杂耍。
7.不坐高卧高广大床:《阿含经》云:“足长一尺六寸非高,面阔四尺非广,长八尺非大,随一种过量即犯。”
8.不非时食:即是“斋”,也就是过午不食,过了中午十二时以后就不再进食。《毗罗三昧经》说:“佛为惠法菩萨云:‘食有四种:早,天食时;午,法食时;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佛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日午时,是法食时也,过此以后,同于下趣,非上食时,故曰非时。”《四分律》卷十四、《五分律》卷八等所载,迦留陀夷比丘于傍晚时分入罗阅城乞食,由于光线不明,一孕妇疑为鬼魅,惊吓堕淫娠,以是二因,佛陀乃制定此戒。
“十善”:前四条戒律与五戒相同,另有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佛云: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为人,下品十善者堕阿修罗道;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因此,十善十恶为因,而有业力驱使的缘和六道轮回的果矣。此十戒更是上生兜率的重要关口。
《十善业道经》云:“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断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不两舌: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不恶口:不以粗言骂人,不说尖酸刻薄的话。不绮语:指不说迷惑人心的语言,如诲杀、诲盗、诲淫等毫无意义话语。不贪欲:不妄想贪求,少欲,知足。不嗔恨:即不乱发脾气,怀恨不懈。即是修慈悲之心。不愚痴(即不邪见):要有正见不迷信,明因果、明是非,当转八识成四智。
《十善业道经》佛陀又云:“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邪淫),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 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最后佛陀说:“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由此经文可知,十善业道的功德殊胜,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不可须臾离此。若离十善业,欲修行证果,譬如空中建楼阁一般,是不可能的。
因此,五戒是做人的基础,十善是成佛的正因。也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
“具足戒”:具足圆满之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
(五)修六事法。《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云:“佛告优波离,是名弥勒菩萨于阎浮提没生兜率陀天因缘。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
此段便是有名的“六事法”。古大德多将此段的标准说成是上品生的条件,不过我们却看不到任何经典提到兜率净土有分三辈九品的资料,因此不做九品之说。前面提到的次第修法,是上生兜率的基本条件,此段开始便是上生兜率的正行资粮。那么,如何积累上生兜率净土的定道资粮呢?从经中可知有三类人:
1.为供养一生补处菩萨或为种善根、得不退转,故愿生兜率。
2.听闻兜率天宫殊胜妙乐,及闻弥勒名号,敬仰欢喜,故愿求上生。
3.造诸恶业,但闻弥勒之名,悔过发愿,而得上生。
先看此段六事行法:
1.精勤修诸功德:即修福行。财施(以金钱布施于所需之人)、法施(以佛法开破众生无明)、无畏施(为众生除去种种的怖畏)。敬田(指八福田中之佛田、圣人田、僧田。由恭敬而生功德,即对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可生无量福德。优婆塞戒经称之为功德田。)、恩田(八福田之一,对父母、师长、和尚等,于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报恩,如此亦生无量福德。)、悲田(以悲愍心救济贫困,则能得无量福分)。《大宝积经》卷九十五云:“尔时世尊告众人言:‘善男子等,有三无量功德资粮,于诸如来,虽有称说犹不能尽,况于声闻诸二乘。何等为三?一者护持正法,二者发菩提心,三者劝诸众生起无上愿。’”
2.威仪不缺:即持戒行。慈宗行者能坚固持守前述基础戒行(三归、五戒、八斋、十善、具足戒),让行、住、坐、卧四威仪皆得如法。于一切时遵守佛陀制定的规戒,具足端严的威仪相貌,自他两利。《菩萨善戒经》卷五云:“威仪苦者名身四威仪,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者卧;菩萨若行若坐,昼夜常调恶业之心忍行坐苦,非时不卧,非时不住,所住内外若床若地若草若叶,于是四处常念供养佛法僧宝,赞叹经法受持禁戒,持无上法广为人说,正思惟义如法而住,分别法戒修舍摩他毗婆舍那。菩萨修集如是法时,设有诸苦堪乐忍受,是名威仪苦。”
《大宝积经》卷八十五云:“复有四法威仪具足,一者知时,二者知处,三者寂静,四者真实。”
3.扫塔涂地:即敬塔行。在佛教的寺庙中,无论是扫塔、洗地、修饰佛像塔寺,将三宝道场整理的清净庄严,使众生见了能生起恭敬心、欢喜心、清净心,进而使人亲近佛法,修道解脱,因此,定得上生兜率。《无垢优婆夷问经》云:“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扫佛塔地,得五福报,何等为五?一者自心清净,他人见已生清净心,二者为他所爱,三者天生欢喜,四者集端正业,五者命终生于善道天中;无垢当知,扫佛塔地,福报如是。’”
4.名香妙花供养:即供养行。以清香、鲜花、瓜果供养三宝,或以衣、食、卧具、医药供养僧众,种诸福田,得无量福报。因此,定得上生兜率。
《达摩破相论》云:“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
上述两种涵义,前云以世间沉檀、薰陆、花果等质碍之物供养于佛,后云以智慧火,烧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以上四项皆为修福报业。
5.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即等持行。三昧:又称为定、正受、不受。行众三昧就是由闻而思,由思而修,进而得实际心定,信受佛法,无杂思、邪想之意。正受即定,心定则无诸烦恼等有漏业因。
或者说即是习修三昧禅定,能使心达一境性。由于三昧定力,获得正受,使心不再向外贪求五欲,不为境转,内心始终保持轻安,法喜充满,无烦恼的困扰,安定自在,名“等持行”。但是,兜率处于欲界散地之中,不须要修如此高深的禅定,只要内心无妄念,无烦恼困扰即可。
《大智度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三昧),此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
六事行法前四项为持戒修福,此为修定,后为修慧。持戒清净,必得生定,而无有妄想、烦恼。“行众三昧深入正受”是弥勒上生经的一个重点,学人当如理修持。或有人认为此法难修,其实不难,六事法主要就是戒、定、慧的修学,只要依著经典的步骤,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必能完成。上生经中所明之修学法,随修一法皆得上生兜率。弥勒有愿:“无愿尚不舍,何况念愿”。因此全修者,其果证自高,成佛不远。修少分者,依旧能得千佛、弥勒授手接引而生兜率,勿忧虑也!
6.读诵经典:即读诵经行。诵经,即诵持经文,思惟经义,多闻熏习,启发智慧。读经。大声朗诵或默念,随文观义,皆能引发智慧。《法华经》中有十法行:书写、受持、读诵、演说、听讲、礼拜、流通、施他、思惟、修习。这是十种对经典的行持方法。读诵经典,是修慧学。
《佛说忠心经》云:“佛告诸比丘: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
《华严经》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诸弟子,若有忏悔恶不善业,但当读诵大乘经典;此方等经是诸佛眼,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种身从方等生,是大法印般涅槃海;如此海中,能生三种佛清净身,此三种身,人天福田应供中最;其有读诵大方等典,当知此人具佛功德,诸恶永灭,从佛慧生。”
除了修六事法外,佛还说:“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至心”就是至极恳切之心,至诚之心。“结”:系缚之意,众生因为被妄想、分别、执著等烦恼所惑,而造下无边恶业,为苦所系缚,致使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六通”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通等。
这段的意思就是说,修六事法的人,要以至诚恳切的心发愿、回向愿生兜率,而上生兜率不需要像小乘声闻行者,克期断诸烦恼结缚,急于了生脱死。虽然如同凡夫的境界具足结使,但只要行持此六事行法,就能如同获得圣人六通一般,自在往生。
(六)称名发愿。《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云:“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发宏誓愿……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接下来这段就是说明应当称念弥勒菩萨的圣号,更应当发广大的誓愿。“系念”指专心于一处而不思他也,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此处的系念法,应当观想兜率天宫的清净庄严,观想弥勒的形象及无尽的大慈,观想我愿与大众同生兜率亲近慈尊。并且持诵弥勒圣号,发四弘誓愿,这样的话,于念念中灭一千二百劫来所造的生死重罪。
(七)恭敬礼拜。《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云:“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礼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
此段明当修恭敬及礼拜行,闻名欢喜,合掌恭敬,这样便能灭除五十劫来的生死重罪。若具足闻名欢喜,合掌恭敬,进而五体投地礼拜弥勒菩萨者,于每一礼得灭一百亿劫的生死重罪。以上六、七两项都含有忏悔的意思在里面。
以上简明《上生经》所述修持的步骤,皆是戒、定、慧三学的修法,也是福慧双修的法门,依此道次第修学,更是上生兜率的保证也,愿众得益。下面附上几段此经述及修持者所得的利益作为结语,供养大众,弥勒尊佛!
“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但得闻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闇处、边地、邪见、诸恶律仪,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
“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设不生天,未来世中龙花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心。”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