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量
三量
【 三量 】 《佛学大词典 》
(一)量,即尺度、标准之意,指知识之来源、认识形式,及判定知识真伪之标准。印度自古各哲学宗派间即盛行探讨知识来源、形式、真伪之学问,遂产生各种‘量论’之说,其中最普遍者为三量。然三量之内容与名称;各宗所说互异。
(一)就心、心所量知所缘对境而立之三种量。唯识宗于此,多所分别,并详加阐论;而于因明之中,亦为重要之‘自悟’方法。此三量即:(1)现量(梵Pratyaks!a -prama^n!a ),又称真现量。乃对境时无任何分别筹度之心,各各逼附自体,显现分明,照了量知。亦即由五官能力直接觉知外界之现象者;此一觉知乃构成知识之最基础来源。(2)比量(梵anuma^na -prama^n!a ),乃由既知之境比附量度,而能正确推知未现前及未知之境。(3)非量,即似现量、似比量之总称。乃非正确无讹之现、比量,或非可量知之量。
(二)瑜伽师地论卷十五与显扬圣教论卷十一所立之三量:(1)现量(同上),(2)比量(同上),(3)圣教量,又作至教量、正教量,为一切智所说之言教,或从其闻,或随其法,其中又分:1.不违圣言,佛自说经教,辗转流布,不违正法、正义。2.能治杂染,善修此法,能永调伏贪痴等烦恼。3.不违法相,不于一切离言法中建立言说。
(三)数论外道所立之三量:(1)证量,指从根尘所生之五知根,缘五尘所显现之觉知作用。相当于上记之现量。(2)比量,分为有前、有余、平等三种;‘有前’乃推知未来之作用,‘有余’为推知过去之作用,‘平等’为推知现在之作用。(3)圣言量,相当于上记之圣教量,虽非由五官感知,亦非经推比而来,然以笃信圣者之故,亦得信知圣教圣言。如北郁单越之存在,既非吾人所能感知,亦非推比可得,然以圣言之故,遂得信知其存在。[解深密经卷五、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六、因明入正理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本、因明论疏瑞源记卷一](参阅‘比量’1481、‘真现量’4222、‘量’5293)
(二)成唯识论卷二所立之三量。即:(一)所量,指被测度量知之对象。(二)能量,指能够用以量知者。(三)量果,指所量知之结果。例如欲量知一织物,则织物为所量,尺度为能量,所量得之尺寸为量果。成唯识论复基于此说,将心识之作用分为四分,而以相分为所量,见分为能量,自证分为量果。(参阅‘四分’1663)
【 圣教量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a^gama,或 a^gamaprama^n!a。又作正教量、佛言量、至教量(梵a^pta -a^gama ,意指自可信仰者之处所受的传统之教)、声量(梵s/abda ,又作圣言量)。意指以本派所尊奉之圣书或圣人之教导作为正确知识之来源、标准。佛教一般使用a^gama 一词,吠陀婆罗门诸哲学派则使用 s/abda 一词,均为可信任者之教示(梵a^pta -nirdes/a )之意;所谓可信任者,于佛教指佛、菩萨与诸贤圣,于婆罗门哲学则指说吠陀之神仙,或吠陀中所说之‘法的现证者’。
印度哲学诸派之中,除顺世外道、胜论派、佛教论理学派外,皆主张圣教量为独立之量。盖于佛教中,古因明在现、比二量外,承认圣教量给予现、比二量确实性之保证。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并谓,一切智所说之言教称为圣教量,圣教量之条件有三,即:(一)不违圣言,(二)能治杂染,(三)不违法相。然陈那以后之新因明佛教论理学派则否定圣教量之独立性,仅立‘现量’与‘比量’为正确知识之来源或标准。陈那之集量论中主张,所谓圣教量,系从可信任者之声音比知而得,故其所信任者为比量,听闻其声音则为现量。故知陈那所谓圣教量与现、比二量之关系恰与古因明之主张相反,认为圣教之圣教性由于现量、比量而得保证;亦可说,所谓圣教量,必包含于现量、比量之中,而无别立之圣教量可言。[阿毗达磨集论卷七、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六、集量论观离品、因明正理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乘义章卷十、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S.C. Vidyabhu^sana:History of Indian Logic,1921;H.N. Randle: Indian Logic inthe Early School,1930、佛教论理学(宇井伯寿)]
【 三量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问︰古师能立皆说三量,今者陈那量何唯二?答︰论一切法不过二相︰(一)自,(二)共。得自相心名为现量,得共相心名为比量。定心缘教即得自相,散心缘教即得共相。陈那约此能缘之心,量但立二。故理门云︰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离此二别有所量,为了知彼更立余量。古立三者,有云︰古师以缘圣教及所余心,故分三量。缘于圣教所生现、比,名圣教量;缘于所余现、比心,得名现比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