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教育的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序——教育的佛教
  释圣严
  --------------------------------------------------------------------------------
  (一)
  本所自本年秋季招收硕士班的研究生开始,又走上了另一段新的路程,由单纯的研究机构,进而成了研究与教育并重的学术机构。这一点,首先要感激中国文化大学的创办人张晓峰先生,他是一位气度恢宏的大教育家。能够古今兼容,中外并重,在中国本位文化的立场上,包容万类之所长,汇集于华冈,而总其大成。在国内各大学首先重视佛教教育及学术文化之推动者,迄今为止,仍只有华冈;而佛学研究所之成立,却早在民国五十四年九月十一日,经张澄基、周邦道、张曼涛等历任所长主持筹划,成为藏书最多,时间最久,并与国际佛教学术界接触最广的一个研究机构。凡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学者,若不是本所的研究员,卽为本所学报的撰稿人。故以本所的成立,实际上已将今日自由中国的佛学家团聚起来,尽会于斯矣。
  民国六十七年九月由前任所长周邦道长者的推荐,张晓峰先生特请文化学院院长兼中华学术院秘书长潘维和博士,偕同李志夫教授,亲自把聘书送到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我自知学力与财力,均不足以担当此大任,然在潘、李二公的力劝下,环顾当今之世,以我具有最高学位的一个法师,仍不接受此项荣任,实也无以报答三宝之恩,何况华冈给我的体遇极为优厚,但望我能量力而为,尽心而行卽可,同时,前任所长尚有四十万元的基金,移交下来。
  接着得到台北华严莲社的住持成一法师之同意,屈就本所副所长一职。他是上海中医药学院出身的著名中医师
  页2
  ,现任中医药用植物学会理事长,也是佛教界的上座长老,故对本所的所务,及经费的筹措,为我分劳良多。然而,我虽身为所长,一半之中却有半年身羁国外,本所之能顺利招生,在教务行政方面的筹划、接洽,偏劳本所副主任教授李志夫先生。经费及奬学金的张罗方面,则要多谢本所理事长泰国侨领陈值津先生夫妇,名誉理事长张伯英先生及黄烈火先生,以及副理事长赖燕雪女士,常务理事张国英先生等的热心资助及劝募,在此一并致最高谢意。
  (二)
  佛教,自创教的释迦世尊开始,虽不以学问作跨耀,若从世界各大宗教的教主及其及门弟子的教育程度来考察,唯有佛教是具有高水平的教团,释迦世尊在未出家之前,卽已学通五明,文武兼修,后来为了探究宇宙人生眞理,便进行参访工作,所参访的宗教师,均系饱学之大修行者;成道后所度的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大弟子,亦系大学问家。佛陀度众生,虽不限制教育程度,也无职业及阶级的歧视,然而释迦的教团,确系知识分子的聚集之处,就像是一所学校;事实上,当时的印度,要受高等教育,唯有向大宗教家亲近学习,所以,未得解脱的修行者称为「学人」,解脱之后的修行者称为「无学」。故在佛经里可以看到,佛及佛的弟子们,非唯伟大的智者,也是伟大的学问家。佛灭后的部派佛教时代,乃至大乘佛教时代,因为产生了不少学者及思想家,所以才会有各种论书的出现。佛教传来中国,经六百余年的传述而成为中国文化模式的佛教,其间像罗什门下,道安座下,以及吉藏、智顗、玄奘、法藏等诸大师的会下,无不是集当时第一流的学者精英于一堂。因此,佛教的目的,固然不在于学问,佛教的施设离开教育,便无可说的话,更无可做的事了。
  晚近以来的中国佛教,不是没有教育,而是没有制度化及现代化的教育,例如;杨仁山的祇桓精舍,欧阳竟无的支那内学院,太虚大师的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闽南佛学院,都造就了不少僧才,都是模坊现代化,然均不
  页3
  是现代化,尤其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不能维持长久;直到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以来的各佛学院,依旧如此,殊为可惜,作为现代化及制度化而且有永久性的佛教教育机构而言,应该说是自本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为始。
  (三)
  因此,本人在本年九月十九日第一届研究生的开学典礼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报告:
  一、感谢张创办人晓峰先生及潘校长维和先生.对于本所的重视,不但亲自出席主持典礼,并且招待全体出席人员午餐。
  二、华冈具有国内最幽美的读书环境,所以易于聘请第一流的教授,也易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故华冈现已成为国内学术风气最开放最自由的大学,所以它能不顾教育法的成轨如何,首先开办佛学研究所。
  三、佛学研究所,不以人的去留而论存废,它有稳定性及永久性,本所目前的组织,分为四部份:(1)本所教职员由所长、副所长、主任教授、副主任教授、教授、副教授、助教组成(2)理事会负责筹措经费并督策所务之推动,由中华学术院聘请且有社会地位并热心教育文化事业之缁素大德,担任理事,再由理事会聘请热心大德为本所护法委员。(3)研究员系由本所礼聘国内外对佛学具有研究之学者及其著作具有成果者担任。研究员卽为本所教职员阵容之候补者,亦为本所学报的撰稿者。(4)研究生从本年起每年招收十名,由于国内各大学迄今尚无佛学科系,招收的学生,均系毕业于其它大学的普通科系,为了补足本科的大学学分,故规定以三学年修毕硕士课程。
  四、本所是我国佛教教育史上,第一所以现代化的方式,培养高级佛学研究人才的机构,诸位研究生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批接受现代化佛学高级教育的人才,这是光荣的,也是艰苦的。将来中国佛教的高级教育之推动,佛教学术化,以及佛教学术研究的国际化,第一批的研究生,卽是开路先锋,任重而道远。并且由于我们要求本所师生
  页4
  的素质及所教的各项科目,均能符合正轨教育的标准,乃至超过一般研究所的标准,所以通常的硕士课程,祇须两年,在美国更有一年修毕硕士资格。本所则延长为三年,若非眞正有心来研究的人,便不容易继续读下去。
  五、近一年来,政府对于宗教教育,己在留心关注,并且正在酝酿修改大学法之时,将宗教的学术研究,列为大学教育的一环,允许并鼓励各公私立大学,开设宗教学院或宗教科系。此项法令何时能被立法机构通过,尚不知道,而其必将成为事实,乃是预料中事。本所首届研究生的学位,自能够获得教育部的追认。比如张晓峰先生,初在华冈设立博士班,未被教育部当局所接受,所以他鼓励研究生,不要为了一纸文凭而读研究所,是为了有机会读更多的书而来。结果在六年之后,文化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合法。旣有例在先,凭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第一批以研究佛学而获得教育部承认资格的人,便是本所的研究生。
  六、本所是开风气之先的佛教教育机构,研究生的出路,必然乐观,就以目前台湾佛教育,从事教育及研究的人才而言,因为为数太少,所以极为忙碌,今后一旦各大学增设了宗教科系或宗教学院时,接受正规训练而像本所毕业的人才,岂不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欢迎,比如日本的佛教教育,自一八八八年以来,培养了二百八十多位研究佛学的文学博士,硕士的人数,当在二十倍以上,所以他们对于佛教文献的整理和发扬,己做得很多了,迄今仍在继续做下去,近二年多来的台湾,从台大、文化、辅仁、东海等各大学的哲学.历史、艺术等研究所,造就出来有关佛教研究的博士及硕士,大约不足二十位。所以中国佛教的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尚多在拓荒状态等待着大批的高级人才来开拓。更何况国际宗教学界,以及光复之后的大陆内地,需要更多佛教人才的支授。
  (四)
  本学报,现己发行至第五期,本期有三篇论文,系来自国外的三位教授,国内外合计共计有十四篇论文,均由诸
  页5
  位编审委员的细心审校下编辑而成。大致说来,系以中国佛学为本位,至以思想史的探讨为经讳,广泛地涉及经论、宗派、地域、时代、人、物、事例等专题研究。从份量上及内容上看,都己具足扎实的程度,至于有些什么是旧问题的新发现,尚待诸方大德给予新的评估、批评与指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