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戒律的重要性
浅谈戒律的重要性
作者界承,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佛法的基本纲领是戒、定、慧三学,而在三学之中,又以戒学为先导,它是五乘共法,也是佛道的基石。持戒不但能保住人身,不堕恶道,而且还能积集菩提资粮,趋入涅盘正道。在佛学佛法的道路上,无论是为求得世间的人天善趣,还是为求得出世的解脱,都必须以清净的戒律为基础。
戒律宗旨是“止恶行善”只有止息恶行,才能勤修善法,只有精进戒行,遵奉佛制,才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戒行无染,而不至于堕恶道,若依戒修定,由定发慧,即能断除无明,乃至趋向于佛道。戒定律慧三学,又叫三无漏学,三增上学。所谓戒,即戒律,防非止恶;所谓定,静虑澄心;所谓慧,即般若,研真断惑;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悲断除妄惑,显发真理,这是一切佛法修行所必须依止的方法与次第。戒学列在三学之首,是可以看出戒律的重要性,所谓
“戒为无上菩提木”。
无戒则无定慧,解脱之果,无由成就。道果辉煌,戒为阶梯,苦海茫茫,戒似般筏,欲脱恶道,唯戒是救。学佛而欲断烦恼,解脱生死,非依慧学不可,而返无漏慧却又不能无因生,修习慧学又必须有正定,定是修学观慧的方便法门,修修定必须依止要以戒行为宗要。
太虚大师说: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戒律是做人的根本,是僧团统摄教化的纲领,若依戒行持,僧团则有条不紊而不至于成为一般散沙;戒律是佛弟子通往解脱的津梁,能依戒行持,才能得无上菩提,证大涅盘,戒律是佛法的寿命,若佛弟子依戒行持,戒律则会长存,佛法也会久住世间;戒律犹如佛,若有戒律的存在,即与佛在世无异,故佛说:
“我在以我为师,不在以戒为师”。
持戒功德,无量无边,略述有七个方面:
1、持戒促进僧格,庄严威仪,如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和和同均。
2、持戒提高僧团的凝聚力。
3、持戒不堕恶道。《涅盘经》云:
“我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能疗恶病,犹如药树”,
是故持戒不会沉溺三恶道,并且还能断除一切烦恼恶业。
4、持戒成就善法。《涅盘经》云:
“戒是一切善法的阶梯,亦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地总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
又《遗教经》云:
“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所以持戒才能生诸善法,防止一切恶行。
5、持戒能得解脱。戒为四圣的阶梯,诸佛因此得成正觉,菩萨依此而证圣果,二乘籍此而超三界,三界众生乘此而转凡成圣。是故必定能得解脱。
6、持戒能使正法久住。《四分律》云:“毗尼藏住,佛法亦住。”
7、持戒如佛住世。佛临灭时,告诫弟子以戒为师,三藏教中,不说以经论为师,而独说以戒为师,如同佛住世一般。
《楞严经》云: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佛陀制戒无非是针对众生的烦恼习气,目的就是为了灭恶生善。约束人们的身口意,令其净化为定为慧,让人们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标准,使不法行为受到监督和约束,转凡成圣。人虽有古今中外的不同,可是人与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却有问共通性。哪个国家不存在战争,偷盗,抢劫,诈骗等现象,是何因缘?因为有贪嗔痴,种种不法行为,就不没有持戒造成的。当今社会,处处提倡文明,而不知以佛教的戒律和佛法作为处理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关系的准则,人们对于因果,仁义道德,加以排斥及诽谤,以满足己欲作为人生最高标准,目空一切,沾沾自喜,而活天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每天报纸杂志频频刊登的不是战争爆力,就是谋财害命。种种悲剧,无非是名利财色在作。也就是不守戒所造成的恶果。佛教的戒律,若能在人间普及,人人奉得,五戒十分善,社会自然安宁,就不会有此类悲剧发生。
面对日渐丧失权威的僧团,十方僧众皆应好自反省一番,目前教界僧众之所以出现信仰淡化,道念不坚的滑坡现象,追溯原因,背景是较为复杂的,但戒律的松驰,应该是最直接的原因。长期以来戒律意识淡薄,没有形成学戒持的良好风尚,所以造成严重的戒盲形象。日久天第,这种现象弥漫扩张,造成部分僧众不依戒行,少数僧众道德颓靡,行为不检点,我行我素,目空一切。部分僧团内部弊端层出,秩序混乱,道风日下,思想流俗。尤其是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种局面有增无减,人心渐渐趋向荒凉,土地不断沙化,前景令人担忧。加之末法时代,所谓的新兴宗教层出不穷,佛教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为此更需要以戒律为本,来摄持教团,保证佛教的健康发展。
要使佛教重振声威,我们只有高举戒幢,提高僧团的凝聚力,及时来补救,纠正,肃清当前教内僧团纪律松懈,滥收徒众,管理不严等不良现象,首要的是加强戒律教育。我们作为佛弟子,都就遵守戒律掌握佛陀制戒之精神,切合社会现实,发扬民主,让佛陀的戒律,得到继承和弘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措施,并切实地运用戒律,使之落到实处。戒律的强化和振兴势在必行,否则,不仅使僧众的个人修行解脱得不到保证,而且还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作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便应如法严持净戒,发扬古德
“宁愿守戒而死,不愿破戒而生。”
的精神。严持净戒,护持正法,精进修行,转烦恼成菩提,转秽土成净土,如此正法才能久住,生死方可解脱。
参考资料:
1、《涅盘经》
2、《遗教经》
3、《四分律》
4、《楞严经》
5、《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著
6、《沙弥律仪要略》藕益大师著
7、《戒学讲座》圣严法师著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