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果乘诸宗最胜方便之浅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空 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果乘诸宗最胜方便之浅见(有删减)
  ●空 明
  总 论
  在显宗,也就是因乘,藏传佛教各宗的见解是以中观应成见为究竟,这基本上没有争议的。但在密乘里,在表面上看来各宗却有一些大不一样的地方,我主要是想从理论上和实修上探讨各宗究竟方便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两个方面是各宗均看重的,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之相同意趣:
  一、理论上(即所谓根、道、果中之“根”):
  藏传佛教各宗及禅宗均认为在相续之中存在一个非常微细的识,或者说在意识中存在一个非常深,非常微妙的层面。一般是将其称为“根本净光心”、“意金刚”、“本元俱生智”、“殊胜俱生慧”、“无位真人”等。本文统一称为“根本净光心”。从上述名称和一些典籍可以看出这个“根本净光心”具有如下七个特点:
  1、作为明与无明之所依,是轮涅之基。
  2、具有大乐的体性。
  3、纯净光明,当体即清净智慧。
  4、天然无自性。
  5、大悲周遍圆满。
  6、恒常存在。
  7、任运不息。
  根据以上特点,我认为这个“根本净光心”才是“佛性”的本义,他有“空”的一方面,即天然无自性,也有“不空”的一方面,如智、悲、任运等。空明认为禅宗经常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中的心性或说觉性,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古唯识中以真谛法师为代表的真心唯识(相对于以玄奘法师为代表的染心唯识)所说的庵摩罗识(第九识)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成立,所谓了义唯识说的也是这个意义。详见第四节第二部分“了义唯识”之辨析。以上述所言为基础来了解藏传佛教各宗之果乘最胜方便才能互不相违。
  二、实修上(即所谓根、道、果中之“道”):
  密宗特有的身心观认为,外相之烦恼者,即内在之业风也(或称业劫气)。业风依脉道而住,脉道以脉轮为依,脉轮以各轮之明点为依,各轮之明点以心轮不坏明点为依。此心轮之不坏明点,即“根本净光心”于身体中之表相。也是作为最细风心精华的明点。此中有个互相对应的过程。由于烦恼清净,所以业风清净,由于业风清净,所以脉道清净,因为脉道清净,所以各轮清净,由于各轮清净,所以各轮明点清净,由于各轮明点清净,此心轮不坏明点之光明清楚显现,使行者认得“根本净光心”,以无修之修圆满证取,佛果任运可成,利生事业亦任运成办。这过程也可以反过来,先认证“根本净光心”,然后利用此心之力量来净化身体,清除烦恼。这种修法和前述修法代表着密宗两种截然不同的修法,这种差别后面还要谈到。
  藏传佛教各宗,在此理论和实修基础上,所证之空性是不二的,引郭和卿大师的教言如下:“当知应成派所许执着境空后,所显之空性,以此为[境],与显教相共,非别有[境],而[有境]之大乐慧,则显教所无,圆次所修者即此。故先[境](空性),已有决定,然后此间,再修[有境](大乐慧),依方便以得空乐不二智慧。”这句话,明确勾勒出显密两者之不同,也就是丹京嘉措喇嘛在《新旧译期的整合》所说的含义:“新译派对「密集金刚密续」所作的释论中,将观分为两个部分—能观与所观, 所观是指观见的对象,也就是自性空,自性空是慧识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密集金刚密续」与龙树的中观毫无分别。然而,就能观的证空之识而言,分别就大了:根据密集金刚法,於圆满次第,证空要用名为俱生根本净光心的高等较细之识,而中观派用以证空之识则比净光心粗。”
  我曾经在网上问过夏坝活佛关于显密所修空性的关系,夏坝活佛慈悲答曰:“要明白显密的空性之别,首先要知道显密概念和定义,当前人们把汉传当作显宗,藏传当作密宗是错误的,在汉传中有许多密宗的痕迹,而藏传佛教本身就是显密合一的教法。其次,显和密的真正区别不在于空性,而在于修法理论和修法手段不同,从亲近善知识到出离心、菩提心,六般若蜜以及四摄未知叫显宗,然而行部、事部、瑜珈部、无上瑜珈部的修法叫密宗。故而,显密也有因果教法之称,他们在性空最大的区别,显宗的空性是非空乐无二的,密宗的是在以大乐的智慧来观性空的,因而具有空乐无二,在空性方面完全依照龙树月称大师的中观应承的缘起性空理论上建立的。因此毫无分别。”
  就此理趣,依此而分,密宗既非所证空性与显宗不同,则空性见实与显宗共,所不共者,为密宗特俱大方便法也。此方便谓何?即所谓对根本净光心(证空之识)的认取和修持上,果乘各宗在此基础上是高度一致的,既然上述几位尊者已经说明,我为什么要画蛇添足来写此文呢?那是因为除了丹京嘉措喇嘛外,其他两位尊者所说都很简略,不够完整,丹京嘉措喇嘛在那篇文章中只是归纳总结了格鲁和宁玛,而认为噶举和萨迦在密宗上也是中观应成之见,我觉得不是这样,这两宗密乘部分也是建立在“根本净光心”上的,并且丹京嘉措喇嘛的文章没有涉及禅宗。所以我在下面分述藏传佛教各宗密乘部分及禅宗的理论和修法,以求对此问题能够全面论述之。
  分 述
  一、宁玛派的大圆满法
  关于大圆满法,丹京嘉措尊者在《新旧译派的整合》一文中已经详细的论述过了,建议大家直接读此原文。大圆满之真正起修,要在得见“根本净光心”(意金刚)的基础上。关于此心之七相,亦多有说及,例如《直指觉性赤见自解》里面说
  1、“一心之内圆满包容了轮回与涅槃,它的本性无始即然……”
  2、“称之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说存在,它却没有一法存在,说根源,它却是轮回苦与涅槃乐种种生起之根源。”
  3、“若自已对自己作赤露观照,观之并无所见,惟有明明亮亮觉性现量赤裸裸地显露出来,并非任何实成,惟有空空洞洞,这明亮和空洞不二,闪闪发光。它既不是常,非任何所成,亦非是断,然又光明灿然。其存在非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均能觉了和显明。也并非多种所合成,而是不可分割的独具一味。总之,这唯一的自觉性绝非是从他而有,如此方是直指事物的实际情况。”
  4、“心性真的是空寂无根,……智慧真的从本即是光明,……觉性智慧真的相续不断。”
  5、“无染的心性清净而光明,这就是你的本觉光明空寂之法身。”
  6、“觉、明、空(现)三者本是无别元成。”
  7、“心性不灭,任何境界都能现起,虽然现起,亦如海水与波浪并无有二,故在心性内解脱。”
  其他如《实相宝藏论》、《大圆满本来清净解脱见》、《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书,在在处处皆有论及,恐繁不引。其实在大圆满之身、语、意三金刚中,意金刚在密乘里是不动如来,表示二谛双运的大中观根本见地。心与物相依,在密意中是最细风心精华明点。
  在下三乘是应对治的心,在唯识是无明与明的根本,在中观是能错乱的分别和不错乱的现观,在密乘是可以转化而成就空明不二的本基,在大圆满是一切有情本来的状态。一句话,所谓基、道、果,意金刚是基的提炼与浓缩。心的本质是意金刚,在心部有四个次第去了解意金刚,最终的次第叫“自解脱”,它让你全面的掌握心性,让你澈见身语意的本质----没有染着的一种活力,它自己产生,自己解脱,一切都是现成圆满的,游戏的现象存在,但没有实质,这是自动的中观,没有二元的割裂和对立,对二元的幻化也能运用----本质和现象的圆融。在界部里面直接让你看“意金刚”的游戏,就“体”而“用”。“空”自能“明”。在口诀部,用直接切入的方式和一下超越的方式让你对中观的性空、缘起现证。
  最近看《明色仁波切传记》,那里面开示曰:“声闻断烦恼,菩萨转烦恼为菩提,密乘把烦恼用来修道,大圆满让烦恼自然解脱。明白五烦恼即是五智慧的本性而修持,这也按照个人的根器善知方便。实际上消除烦恼是共同的目的。”这是明示修法之差别。此中“明白五烦恼即是五智慧的本性”即需要认取根本净光心,方能妄念显定,当下解脱。
  在修法方面,空明读《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看到一段话说得非常好,特此引录如下:“观见觉性通彻无有造作之义后,虽观修思维决定有业及业熟等之法,然不堕常边,因已见觉性无体故;虽观修现有之诸法无根本,然不堕断边,因已见觉性自明故;虽观修心为佛尊及显现为无量宫等二分,然不堕执二之边,因由当时已见觉性自体无二故;虽观修诸法具胜性空,如来藏本具无为,本具有自性至上之光明,然不堕外道之如空明空明所执,因已见自性本体空明大元成故;虽观修其他之轮回妄相所净垢相等,然不堕疑虑之二面,因已见觉性本体本来未曾有垢障故。现观庄严论云:“此无何解除,亦无少加者,真实见真性,若见真解脱。”以如是理趣行持,或修生起次第本尊身面手等,即观修时,不堕于有所缘想,因已见觉性之自体空明无相故;虽观修圆满次第,有相微细瑜伽及无相如虚空,然亦不堕于空之边际,因已见觉性之自体,未舍自明通彻之相,本具大圆融之显现故。以上皆瑜伽士最紧要之撮义。”
  以上说明,既然得见此“根本净光心”,以后无论修何等法,皆需要保持此“根本净光心”的觉醒观照。如此方能不落戏论当中。同书又云:“又或有大圆满瑜伽士,则以证悟觉性而得自在,即此是以无功用作为道。此是以保任修整觉性,约束气脉归于要点中之后,遂随即出现此等之功德。”所以,大圆满瑜伽士应至诚祈祷上师,于一切时不散乱的住于此“根本净光心”上,由此即能得到诸事业任运之成就。
  二、噶举派的大手印法
  大手印法分实住、空乐、光明三者,以光明为最上,因为解脱道和贪道最后都要归入此光明道中,此乃密宗无上理趣。此光明大手印法亦有根、道、果三者,此三者如与大圆满根、道、果三者相比,意趣尤为接近。
  大手印法中所谓“根大手印”者,现前直指一切众生之本体即为“根本净光心”。萨罗哈大师所云“故凡所显皆法身,一切众生即佛陀。”即是此意。《新译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里面说道大手印者,陈建民上师所谓得见明体,方可入大手印之正行,此明体即为“根本净光心”,即见此心,以之修道,则曰道大手印,所谓“本清净心无造作,勿取勿舍住本然。未通达者无可修,达者亦无能所修。”又云“不可作意大印中,无少可修故无修,不利无修即胜修,无二俱生大乐味,如水注水无二味。”这里面说了一个要点,在认证“根本净光心”的时候,没有能所之别,“如水注水”,如果还有能见所见,就绝对不是认证了“根本净光心”。《新译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里面说“身心历然,觉知有身、声,不为碍于乐、明、无念,亦无作意了知之心,如是禅定犹如初月,渐渐增盛而无挂碍,即此便是无失之定。”龙树菩萨曰“慧无毫发之所遣,定无毫发之所思。”此种境界,皆是见“根本净光心”之后,借此心之力而修方能如此,并非尽人皆能,大乘和尚即于此处误矣,以为初修即可全不作意,详见第四节第四部分“大乘和尚所言辨析”。
  果大手印诸宗所证相同,略而不述。
  大手印法在《土观宗派源流》中说:“此中的《大手印盒》,是修空性与大乐二无分别,如盒函盖相合,从而现证光明的教授。这与达布派所传的《大手印》,同一旨趣。”此中“大乐”者,谓俱生大乐之智慧,即“根本净光心”。“玛巴本人的道歌中即有此语:“东至恒河边,仗弥勒师恩,悟法性无生,心把握空性,见离戏本元。现证三种身,从此断戏论。”上面的话乃表其依弥勒的大恩,通达心性胜义无生。所谓本元的心体,即把握着由谛实空的心之法性,此心性复配合圆满次第的《甚深道》而为修习,总的见到三身,别的见到光明母子相会,立名为法身,依此究竟断离一切戏论。”
  此“本元之心体”或“心性”,亦即“根本净光心”。“修大印法时最初应现见此本元心,在此上应引风息入、住、融于中脉。因此首先应参证本心的体相,即于此上,专一而住,于是风息入、住、融于中脉。再依仗此力,脐秘密轮处拙火炽燃,由此引起溶乐,生起四喜,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体性。此大乐性缘空性境,成无分别,即此乐空无别妙智上,专一而住。依次经历四种瑜伽次第,则成最胜悉地。如是修习乐空双运,即方便胜慧双运的大手印,”
  此“本元心”或“本心的体相”,即根本净光心。此心俱生而有,借修方显,借显而修,以果为道,故能速速成佛。
  又此“根本净光心”之显现,有九种时,在余处散说,在此则集中明示,即所谓《大手印九种光明要门》,谓“婴孩时、调习时、风入中脉时、受灌顶时、喜乐刹那时、眠寝时、临终时、大醉时、闷绝时。”,但除了有限几种(调习时、风入中脉时、受灌顶时、喜乐刹那时。)外,其他的并非是得道正因,我记得在佛经上看到金刚以足踏梵天之王而令闷绝,此梵天之王在闷绝中领悟无量法义,就是这里说的“闷绝时”。中有解脱密法中有“光明直指教授”,就是这里面说的“临终时”,六成就法中的梦观成就法,就是这里面的“眠寝时”。只是需要注意,一般人在这些时候是不会出现法性光明的,就算出现也不可能认取(因无教授修行故),行者不可存侥幸之心,务需脚踏实地修行,以求真正得见此“根本净光心”。附说一句,禅宗有些公案看起来难以理解,也可以在这里寻得头绪。
  三、萨迦派的道果法
  道果法者,道中蕴果,以果为道,故名道果。《道果延晖集》曰:“所言果者,将本元成为道而修,于见生觉,于宗得秀,于果现成五种身矣。”此名称即有所言之意,本元者,亦即“根本净光心”也。具体言之,则《含藏因续记文》中说:“谓一心之智,觉知不分,无处建立,恒常不绝(通为轮回涅槃之体而无障碍,乃不动业,犹如常流,无有断绝,犹似大海,作净浊依。)”如上所述,根本净光心之七相可例推而知也。
  在印度道果有所谓九大教授,在西藏则有2、10、12、18、23或24派之不同说法。其建立,除了印度第三种菩提心释之道是依据《密集金刚续》,其他八种主要是依据《喜金刚本续》和《胜乐金刚续》。例如喜金刚本续说“众生即是佛,暂时被垢覆。”而此道果所言,即认为阿赖耶识是从明位上来安立,法界本性是从空位上来安立,此空明双运即被称为是最究竟的境界。这种区分和本文初始所言完全一致,觉性与空性,是能证与所证之间的关系。而道果之九大教授中有密集金刚续,也可以说明与格鲁的最高修法理并无二致。
  《土观宗派源流》中说其见解曰:“密教之见,即亲证内心实相之见。于此欲求生起觉验,先须认识差别所依之心。初觅得此心,指点此心为明空双运。次于明空双运中直指体认本元俱生智慧之心,乃观其义而为修习。心不为迷乱走失,所现皆成智慧妙用,纵有迷现,然猛力忆念正见,亦可涣然冰释,此是使一切迷相悉现为智相之法,它是极密的对徒说派所承许之见。”
  此中所言之心,非凡俗思量计较之心,亦是“根本净光心”。关于其修法,则曰:“其不共同者,则直指本元俱生智。此智非泛指唯认识总相的自心及迷现之心,而是要认识在因位时的明空双运,远离迷乱之心。此于显密经论中,名曰清净心、如来藏、本性光明心、心金刚等,安立多种名言,亦名为因位阿赖耶。自心所现迷乱的俱生之心,则为客尘轮回,是它的所净,也是它的自性,此与本心,无始以来即为助伴,从前未能认识此俱生智则是涅槃,此二从本性上不可分别,是为无别。如是故名因位生死涅槃无别。若能契会此远离能所二取的自心,平等住于明空双运之见,此则承认其名为道位生死涅槃无别。”
  本元俱生智,也就是“根本净光心”。说此“根本净光心”为“因位阿赖耶”,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另外这句话与宁玛所言“大圆满见是从众生基位便抉择觉空不二、无别双运之本净见,于道位抉择入定之明空不二、于后得道中抉择现空不二,于果位显现身智不二!”之语何其相似。此等皆建立在“根本净光心”上,而不是显宗所云中观应成见。
  具体修学时,则以三本性见为先导,如《道果延晖集》言“第一有相本性见,则从心为始,次第速疾……但缘彼宫意金刚面……唯有觉知明照而无妄想……克此认持觉知之分谓之法相;就约发生寂寥之分谓之法性;斯者则约表诠建号,此二种法,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这不但说明“境”与“有境”之间的关系,而且说明了不可强为割裂,亦不可混为一谈。何以故?其后又曰:“二、空寂本性者,……克此寂知心存明照而止住时,则无明隐,即是法相;其离自他分别之妄,唯现寂寥,乃是法性。谓此二法直就一法而了性、相。”后面又说:“举要言,则轮回涅槃,所有诸法与一切相,则是行人以闻思慧断增绮时法相、法性。”
  在此见解上建立诸实修教授,方能真实以果为道。其修法主要是喜金刚之十瑜伽,即睡眠瑜伽、起定瑜伽、沐浴瑜伽、供施瑜伽、生起次第瑜伽、圆满次第瑜伽、念诵瑜伽、食物瑜伽、威仪瑜伽、随贪瑜伽。以四量(上师量、圣教量、传记量、觉受量)决定果。依四耳传(不断灌顶水、不绝加持传承、不颠倒教授、具足胜解心)断绝戏论。依四灌顶起修,以生圆二次第取证。
  四、格鲁派的密集金刚法
  说到密集金刚法,就一定要提及密集五次第,丹京嘉措尊者的介绍说:“密集金刚法,宗喀巴大师赞曰“三界唯一瑰宝皎如日月”,此种赞美可谓无以复加矣,然则何以曰此,乃是因为密集金刚法里面含有密续最殊胜的两大要点:“根本净光心”和“清净幻身”。一般以心性智慧为修持重点的人,多半对幻身的重视不够,但宗喀巴大师说:“密咒道中若不修天瑜伽(又译“本尊瑜伽”),不论如何修习空性,果位不免堕寂灭边。此即续部最胜意趣,若末于此善获定解,弃天瑜伽,仅修密咒一分之道,当知定非获得道体。”所以,对清净幻身的强调,是格鲁教法的特点之一。宗喀巴大师在密集金刚法的讲解里面,不但阐述了“清净幻身”,而且详细的论述了此根本净光心的体性,并且抉择了心性和阿赖耶识等的确切含义,极其精彩,丝毫不弱于大手印、大圆满等法的开示。因为涉及到密宗内义,谨从略。读者可以参考《土观宗派源流》睹其大概。
  《土观宗派源流》中说:“其他的显教大乘及和其他的续部,由现证空性之智,依无边福德资粮为辅行,虽能断除诸粗分所知障,然不能断它的细分,故成佛须历长时。但无上密乘却能于浊世短暂的一生中,则可尽断无余所知障。它的快速之处,是因为依仗俱生大乐的有境,亲证空性对境的缘故,但无上密部的正所逗机,需较波罗乘的利根者尤为锐利,这样的化机乐空和之空,决定是如应成派如实所抉择的微细空性。
  若非如此根器,只是信解密道的平常化机,则只有如自续派所抉择的空性,和能所异体空的空性所和合的一般乐空,这种乐空也只异于仅由补特伽罗无独立实体之空所和合的乐空智慧而已。”
  此中所言关于所证空性的决定,也是格鲁教法所独具的特点,格鲁派认为,如果不依清净经论作指导,是无法确切明了空性的,而没有确切明了空性,对“根本净光心”的证取就不可能圆满,必落二边。依此已得决定之空性,方能真正修成“清净幻身”。而与此清净幻身无学双运的俱生大乐,就是“根本净光心”。开显此“根本净光心”的方便修法,即是密集五次第中心远离之修法,以红白二菩提汇合于心轮之不坏明点,从而约束所有风归中脉,生起四喜四空,显现此大乐光明之慧识。这即是克主杰大师所谓“受用俱生之大乐,意金刚瑜伽法王。”此心与清净幻身无学双运,即可速得佛果。
  五、禅 宗
  禅宗,依据诺那活佛所说,也是果乘,为什么?空明想原因是禅宗也具有如上所说的两种要点,但是禅宗强调“不立文字”,强调“离四句、绝百非”。反对人从知解上去领会,多半使用“遮诠”的办法教导徒众。待至明清义解兴而禅宗亡,就因为多半以思量计较为证悟之故,所谓“鬼窟里作活计”。即如此,空明安敢开知解门,闭向上路。但以言遣言,因指见月,少说几句以待呵斥吧。禅宗最著名的话莫过于“即心即佛”,这句话也最容易被错认,空明觉得,此中所谓心者,乃“根本净光心”,非凡俗之心,然而毕竟不离“根本净光心”之外而别有凡俗之心。若以比喻明之,就是如金作器,净秽相别,而金无别。
  本来看六祖坛经,那里面说六祖悟道之夜,有“何期……”等句,足堪比附,但在坛经敦煌本里原来并没有这些句子,倒是六祖悟道偈与流通本大不相同,流通本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但在敦煌本里面却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这里的佛性,如前已说,就是“根本净光心”的意思。空明想这种理解应该是符合原意的吧。
  禅宗语录中关于“根本净光心”所具七相的描写也不少,略举数句,以作说明。
  1、“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3、“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敦煌本坛经)
  4、四祖下八世佛窟则禅师法嗣天台云居智禅师,尝有华严院。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见性成佛。”曰:“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师曰:“见无所见。”曰:“既无所见,何更有见?”师曰:“见处亦无。”曰:“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师曰:“无有能见者。”曰:“究竟其理如何?”师曰:“汝知否?妄计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未尝见。求名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曰:“此性遍一切处否?”师曰:“无处不遍。”曰:“凡夫具否?”师曰:“上言无处不遍,岂凡夫而不具乎?”曰:“因何诸佛菩萨不被生死所拘,而凡夫独萦此苦?何曾得遍?”师曰:“凡夫于清净性中计有能所,即堕生死。诸佛大士善知清净性中不属有无,即能所不立。”曰:“若如是说,即有能了不了人。”师曰:“了尚不可得,岂有能了人乎?”曰:“至理如何?”师曰:“我以要言之,汝即应念清净性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不了人。凡之与圣,二俱是名。若随名生解,即堕生死。若知假名不实,即无有当名者。”又曰:“此是极究竟处。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因果。见有清净性可栖止,亦大病。作不栖止解,亦大病。然清净性中,虽无动摇,具不坏方便应用具,及兴慈运悲,如是兴运之处,即全清净之性,可谓见性成佛矣。”继宗踊跃,礼谢而退。
  禅宗修法,如以实修为主,则唯是坐禅,所谓“只管打坐,身心脱落”。如以接引为主,则千变万化,不可捉摸矣。宗旨者,截断凡夫识流,显露光明心性。如棒喝,略当密宗之“呸”,刹那时使六根停止运作,行者从业识之瀑流中猛然清明,认证“根本净光心”。其他如“无义味语”、“打地”、“烫手”、“夹脚”等多矣,理趣可以参考《大手印九种光明要门》。宗旨与上无别。但宗门下开悟之后,犹需保任,保谓保持,任谓任运,略当于大手印得见明体、大圆满得见意金刚之后。赵洲所谓“老僧四十年来才打成一片”,足以证明宗门之下不是一悟便了的。
  承言者丧,滞句者迷,空明所言,若谓实法,则自救不得。况复空明愚痴,本无证悟,禅外说禅,言不及义,不过聊备以作参考。望诸君子谅其荒谬乃尔。
  赘 言
  上述所说,虽然已经将空明主要的看法阐述的基本完备,但对于一些相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说清,赘言如下:
  1、大圆满与中观应成习惯上,将修习大圆满教法所持之见称为大圆满见,有些人认为,大圆满见是比中观应成见更为究竟的了义之见,这种观点是否合理。本文试作分析。在大圆满教法里面所说的“见”与中观应成派所说的“见”含义是不是一样呢?空明认为两者所说不同,而且差别颇大,大圆满见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修持引导上的方便教法而言,不是如中观应成一样严格的“宗见”,只是借用“见”这个字,来作为勉强的说明。例如陈建民上师认为,“大圆满不立一切见”。
  严格意义上的“见”,需要在某些佛教公认的公理上(例如:业力、轮回等)能够“自洽”的成立。也就是说在因明上能够以量成立,在逻辑上能够自我诠表,自我解释。可以明显看出,大圆满见不是根据这种方式建构的,他更多的是一种超逻辑的证量表达。所以格鲁派说“唯有四宗,经、有、唯识、中观。”既然两者的基础不一样,自然在是否了义这个问题上也就没有比较的可能。
  另外,看一个见解是否了义,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所证是否相同,从这一点上看,两者所证之空性是相同的,如前所述。但在证空之慧识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大圆满法是用根本净光心,而中观应成是用第六识---意识。但这种区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显密之别,密宗之所以殊胜,就是因为特具若干引导方便,不只是见解,更有与见解配合的特殊修法,需要上师传授以现量取证。但这并不能构成大圆满见更为究竟了义的原因。
  在修法上,中观应成认为需要进行久远艰苦的修行,来逐步断除俱生实执,圆满福德资粮,才能显现本有之清净法性光明,但在密宗,由于特殊的修法和上师的指导加持,可以先见到此“根本净光心”的一个轮廓,然后借助此心之力,来破除俱生实执,并有极大的方便,可以迅速圆满福德资粮。这是与显宗的不同之处。如作譬喻,显宗是抽丝剥茧,将实执之外壳去除,内里的光明方显,密宗则是在此外壳上先钻个眼。让内里的光明透出一线,然后借此一线光明来破除此实执之外壳。方法虽有胜劣之别,目的却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就此而言,更不能说大圆满见比中观应成见更为究竟了义。
  宗喀巴大师在《辨了不了义论》里面引《无尽慧经》已经作了详细的说明,在经、有、唯识、中观四宗之中,唯有中观应成最为究竟了义,这一说法在藏传佛教各派之显宗中,已经成为共同承认的事实。
  2、了义唯识
  了义唯识,我觉得其实就是如来藏学说,我仅在益西彭措堪布讲解《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的讲记中看见过这种提法,原文节录如下:“禅宗、密法都是建立在第二转般若以及第三转了义唯识的基础上,在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智慧上与显宗一脉相承,差异在于禅宗、密法在见解与修行上更为直接明了,具有更殊胜的方便。”三转法轮的说法,来自《解深密经》,但那里面没有说是“第三转了义唯识”,而是说:“世尊今于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善辨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世尊于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圆测疏说此为胜义决定法轮,但宗喀巴大师认为应该叫善辨法轮,参见《辨了不了义论》,藏地对这个第三法轮,也有立名为如来藏光明法轮,并且说《法界赞》、实用(994、1482)<决定藏论>、金刚三味经、入楞迦经、密严经、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佛教思想299a、成唯识论里面说:“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如契经说
  如来无垢识 是净无漏界
  解脱一切障 圆镜智相应
  阿赖耶名过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遍说。异熟识体菩萨将得菩提时舍。声闻独觉入无余依涅槃时舍。无垢识体无有舍时。利乐有情无尽时故。”成唯识论述记里面说:“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然楞伽经有九种识。如上下会。此无垢识。是圆镜智相应识名。转因第八心体得之。论:此名唯在至第八识故。”
  3、空性与佛性
  如上所言,佛性和空性是二而不二的,即不能说是完全一样的一体,也不能说是截然不同的两者,此佛性的提出,更多是作为“证空之识”,也就是觉性而存在的,两者是能证所证的关系,但在究竟的证悟中,是没有能所之别的,两者是和合一味双运的一体。关于此佛性与空性也是有争议的话题,格鲁巴认为,如果要证得根本净光心天然无自性的一面,必须对中观应成的经论有决定的了解,并以此证得空性,其余四派对此要求的不是那么严格,其修空性之方法例如观心非色、无形、生灭等,如果要按照格鲁派的标准那是不能够真正证得空性的,并认为其余各派修此“根本净光心”所破不彻底,多半落于微细常边。以前看过“吉美旺秋”的帖子,说学唯识其实更容易契入大圆满,实际上不是这样,如他所说的契入,最后必定要落入常见,以所破不彻底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