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因缘殊胜,但愿龙华三会再相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吴海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因缘殊胜,但愿龙华三会再相逢
  ――天宁禅寺与静安寺,
  了中法师忆过往岁月
  吴海苗撰
  (本文转引自《玄奘月刊》第六十九期,民88年4月15日)
  江苏常州“天宁禅寺”道风名闻遐迩,自古即有“东南第一丛林”之誉,当我们车队于完成玄奘法师舍利迎取仪式的第二天抵达此地时,大陆所有的电视报章媒体已大肆报导了中师父率僧徒来此迎奉玄奘法师舍利一事,了中师父面对住持松纯大师热情欢迎,在进入禅堂开心之余吐露了师辈们期望他有朝一日到此任执事的心愿,“没想到今天竟来此挂单,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了中师父来到年少习佛的上海“静安寺”,见著多年未曾谋面的儿时同学守能师父与李中流教授时,也是悲喜交集,感慨万千,喜的是因缘使然故友见面分外亲切,悲的却是乡亲难寻,有物是人非之感伤,“心灯师那儿去了?”了中师父在众人簇拥下,仍不忘问及此事,不过,显然是找不到答案了,倒是守能师父聊起了中师父儿时趣事,提到师父有表演天份,曾经模仿美国务卿马歇尔维妙维肖,而使师父想起由于师公对他严格管束,现在他身上法服、脚上僧鞋不皱不脏,还得感谢当年师公教诲。
  “静安寺”留有了中师父太多回忆,连正门佛堂高挂的功德匾额刻有他的法号,了中师父都还清楚记得,而早一天抵上海,也曾在“静安寺”挂单的悟明长老,五十年不曾踏上家乡,更留下了思乡眼泪,当上海宗教事务局长、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率领所有上海重要宗教人士,在宴席上垦切的说道:他们二位曾居住上海阐扬佛法,而今奉迎玄奘法师舍利去往台湾,再为佛教作出一番贡献,著实是“法缘殊胜”,那海峡两岸满怀诚敬,齐心启请佛菩萨庇佑的欢喜心情,笼罩著每个人的心,在场似乎佛菩萨照触己身,令人觉而喜庆的恭敬赞叹,而此真挚的感情流露,亦令人不禁赞叹若非大德尊宿的努力,继承如来的志业,佛教事业如何继续开展?玄奘法师精神如何流传?两岸的中国人又如何化解分歧,无挂无碍得以交流?
  《普曜经》云:“菩萨生时,九龙在空降微细雨,不冷不热,浴菩萨身。”在南京“灵谷寺”进行玄奘法师舍利奉迎仪式时,我们在“大雄宝殿”庄严洒净,喜见诸天龙神以细雨洒净的祥瑞现象,奇妙的是,来到最后一站的“龙华寺”,了中师父在致词时又道出其中玄奥,指“玄奘法师的慈光加被不仅照在古唐代,亦照在千万年后的今天,但愿我们龙华三会再相逢。”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了中师父自是希望中华民族感情绵延不断,因此期待两岸再造法缘,再次相逢,不过,谁都料不到此无意间安排竟符合佛家经典上特殊意义,是冥冥中的指点?还是再次巧合的天象?思想起来,或许是为下一次的法缘预留了好伏笔吧?
  此次,我们浩浩荡荡行经各个寺院,见各地僧众怀著虔诚心前来观仰,心里充满感怀恩德,衷心感谢有此福德追随大师脚步请经求法,更确信在漫漫时间的长流中,宗师们为宏扬佛教所发挥的智慧愿力,在历史的舞台上将影响深远,成为佛教的一大功业与典范,在礼见玄奘舍利安奉在新竹“玄奘大学”,“白圣纪念大楼”的“三藏塔”那一刻,内心澎湃,不胜法喜,默祷玄奘精神落实于这块土地,进而传扬世界,使佛教兴盛,众生能早日归返善良的本源。
  不过,身为恒沙世界一俗人,我始终想起幽默风趣、饱学多闻的宏度法师一路上带给大家许多欢乐,以及年高德邵长老们的身影,尤其是近百岁的茗山长老等护送玄奘舍利来台的二十多位高僧大德,他们神清气朗的法相,让信徒自然起向善之心,愿他们身体健朗,百福千祥,阿弥陀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