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修复《龙藏》,传承文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复《龙藏》,传承文明
  作者:王辉
  1976年,唐山大地震撼动了全国,北京妙应白塔寺白塔塔顶也在余震中倾斜受损。然而,这一余震居然震出了一个重大发现:一批佛教装藏物于1978年10月1日在对白塔塔刹的修缮工程中被工作人员发现,清代首版大藏经(亦称《龙藏》)赫然在目。根据文物发掘报告记录,该大藏经入塔时间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出土器物编号为“白01”。
  据白塔寺管理处副主任杨曙光介绍,白塔寺《龙藏》记载了清朝时期藏族、蒙古族与汉地之间的交流,反映出当时多民族的和谐共处状况,是研究汉藏、汉蒙友谊的重要历史文献。《龙藏》经版刻成后,首次刊印了100部,颁赐给了包括白塔寺在内的京内外各寺收藏,但目前存世完整的已所剩不多。该大藏经虽然千疮百孔,但因其“原封未动”,具有更为珍贵的版本价值。
  侵蚀严重,保存状态不容乐观
  白塔寺出土的这部《龙藏》,以手工纸为文字载体,采用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经折装(将书叶裱接后,按一定尺寸向左右反复折叠,并粘贴封面、封底的装帧形式,由于始用于佛经的装订而得名),适用国家图书馆起草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属于珍贵古籍的修复范围。
  由于多年的风吹雨淋、霉变虫蛀严重侵蚀了这些纸制文物,《龙藏》出塔时约有1/3残损,在后来颠沛流离的库房转移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龙藏》的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目前有一部分已十分危险。
  根据业务部工作人员审定,白塔寺《龙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黄斑、水浸、虫蛀、霉变、破损、褶皱、缺字、缺页、粘连和脱浆等。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同时参照国家图书馆古籍破损程度界定标准,专业人员结合白塔寺《龙藏》的实际破损情况,界定出白塔寺《龙藏》破损程度标准分别是:轻度残损(正文之外天头、地格等处轻微破损)、中度残损(缺字、缺图画、缺页情况在40%以下)和重度残损(缺字、缺图画、缺页情况在40%以上或大面积虫蛀、书页粉化、粘连无法打开的)。完整的白塔寺《龙藏》本应724函,每函10卷,平均每卷150页,但现存可辨认的仅有583函,共计约87万页,此外还有经文碎片若干。
  修复,不敢有丝毫懈怠
  为防止白塔寺《龙藏》这一珍贵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进一步损坏,尽可能延长其存世时间,以利于其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发挥,白塔寺工作人员制定了一个长期的整理修复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0年6月,白塔寺业务人员在故宫博物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龙藏》进行了药物熏蒸防蛀处理。工作人员将处理完的大藏经按照原有的顺序一一放入为其量体定制的仿古纸制书匣中,以便保护和运输。为了保证大藏经得到妥善安置、创造一个良好的整理环境,白塔寺管理处特意将白塔寺东路一间40平方米的会议室改建为恒温恒湿的库房,定制了樟木经柜,并委派专人监控库房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物理环境。
  2005年5月23日,白塔寺工作人员正式开始整理出塔《龙藏》。“我们在对《龙藏》进行的最初保护措施中使用了熏蒸处理,这是消灭书虫的最有效方式,但在书上残留了臭甲烷等有毒气体,这使得对古籍进行后续处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出现面部红肿等中毒症状,影响了对《龙藏》的修复进程。同时,对古籍的整理工作进展不宜过快,因此,对出塔《龙藏》的修复进程非常缓慢,我们最初计划用5年的时间整理大概80多万页的《龙藏》。”杨曙光说。
  2007年9月29日,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工作人员终于克服库房残余毒气、冬冷夏虫等诸多困难,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龙藏》主体整理工作。除缺少的141函、原装未拆封的8函,总共整理《龙藏》575函。
  据杨曙光介绍,考虑到下一步抢救性修复工作,为了做好将来大规模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准备,白塔寺管理处将损毁级别分别为重、中、轻的《龙藏》各一函委托给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进行试验性修复,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修复方法。日前,三函《龙藏》已经修复完毕,效果很好。修复后的《龙藏》修旧如旧,没有任何人工添加因素,最大程度地保持了《龙藏》的原貌,那些原来已经面目全非的重度残损《龙藏》如今已经平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此外,还有一些残余《龙藏》的经文碎片,它们将直接进入修复环节。届时,工作人员将借助电子版乾隆大藏经的嵌入搜索功能,找到碎片对应的经文,并使用传统的古籍修复方法补全经文。
  借助外力,传承文化
  根据国家图书馆的修复进度和费用测算,修复一函重残经文平均周期为一个月,修复一函中残经文平均周期为半个月,修复一函轻残经文平均周期为一周。如此算来,重残133函、中残144函、轻残127函,如果委托多家单位同时修复大藏经,按照每月修复3函重残经文的进度,仅此一项就需要近4年时间。预计完成所有大藏经的修复,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
  如此浩大的工程,仅靠白塔寺一个单位完成,难度很大。“从全国来讲,掌握古籍修复的技术人员非常少,而高技术人才就更匮乏了。通过此次试验性修复,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古籍修复的专门训练。在制定出完整的保护计划后,如果可能,我们希望和国图等多家单位合作,对《龙藏》进行修复。”杨曙光表示。
  关于修复后的《龙藏》,杨曙光有着美好的憧憬。“日本的晒经节已经举办过很多次了,每次都会有非常多的佛教学者和信众涌到那里,然而,他们展出的大藏经远远不如白塔寺《龙藏》。我们有着这么好的宝贝却没能利用起来,确实是一个遗憾。我们希望待到《龙藏》修复完毕,也能举办一些活动向世人展示,创造我国的佛教文化品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