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活在当下与如理作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庄春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活在当下与如理作意
  /庄春江
  “活在当下”,这是近几年来,大家所耳熟能详的题材。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要我们能够专注于此时此刻的身心活动,而不要瞻前顾后,结果什么事都没能处理好。
  大正本大藏经(以下略为“大正本”)《中阿含第98念处经》说:
  “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俯仰,仪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诸衣,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
  经文所说的“皆正知之”,强调了对自己举止行动的明明白白,其实是指保持心念的清明不昏沉,可以说与“活在当下”的含意相近。
  然而,有人说,当我在享受感官娱乐(如看电影、跳舞…等)时,很能心无旁鹜地享受,是不是也算是“活在当下”呢?这也能算是修行吗?同样地,牛羊在吃草,螳螂捕蝉的瞬间,是不是也都算是“活在当下”呢?
  的确,在修行的领域里,光讲“活在当下”,好像还欠缺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大正本《中阿含第98念处经》接著怎么说:
  “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絣于本,则以利斧斫治令直。”
  这就开始进入到涉及善、恶抉择,有关于佛法价值观(佛法正见)的修行问题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下一段经文:大正本《杂阿含第843经》说:
  “有四种入流分。何等为四?谓: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入流”,就是入圣者(初果以上)之流。“入流分”,就是进入圣者之流的准备阶段(分流)。这段经文提出了修行次第的大方向:“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在这里,相对于“活在当下”,我们想提出来讨论的是“内正思惟”。怎样才算是“内正思惟”呢?让我们来看看与这一经相当的南传《相应部》〈预流相应〉第5经(元亨寺译本):
  “舍利弗!预流支、预流支之谓者,舍利弗!以何为预流支耶?”“大德!亲近善士为预流支,听闻正法为预流支,如理作意为预流支,法、随法行为预流支。”
  “内正思惟”与“如理作意”(yoniso-manasikara )只是翻译上的用词不同而已,“如理”(yoniso)就是有因果关系地、真实地、明智地;“作意”(manasikara)即注意,就是提起注意力、专注地,含有意志力的成分,有刻意地提起注意力于某种事物或某个方向的意思。“内正思惟”可以理解为就是要依循觉悟的思惟、观察无常、苦、空、非我,缘起,四圣谛,八正道的角度来看每件事,依佛法的道理来思考、判断与抉择。
  这样,当在感官享受时,不管能如何地“活在当下”,假如未能注意到这样的享受是“无常、苦、空、非我”,那么就没有“正(如理)思惟(作意)”,即使再专注,也与佛法的修行无关,因为与佛法正见不相应。
  “活在当下”强调了随时随地的清晰、专注,这是修行上的犀利工具。但是,对价值、方向的选择与把握,没有明显的规范,是比较中性的,它可以用在正面的,也可以用在负面的方面。而“如理作意”,则兼顾了注意力与佛法正见的表达。所以,如果您觉得对“活在当下”有所疑虑与不足,那么,或许可以来参考一下经典所说的“如理作意”。(按:本文经编辑室润稿) (《嘉义新雨杂志》第24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