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综述
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综述
农醒华 《佛学研究》1994年第3期第276页
1994年12月14日,为纪念当代爱国高僧、著名佛教学者、前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静安寺住持、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诞辰100周年,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上海市宗教局研究室、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静安古寺等单位在上海静安古寺联合举办了“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代表150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中有日本奈良市大安寺河清晃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周绍良副会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吴立民所长、学者林子青、王新、苏渊雷、高振农、刘建、袁自力、业露华、王雷泉、林培安、罗伟虹、陈士强、姚南强、谷枫、吕子都、刘凌、李明权、李中流、陆海龙、葛壮、夏金华等。上海宗教局、上海佛教协会的领导何全金、吴孟庆、真禅法师、吴企尧、萌远、上海佛学院的学生也参加了会议。上海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人斌、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沈德溶等也出席了会议。
代表们回顾了持松法师的业绩。高度肯定和赞扬了他的爱国爱教思想。
持松法师的同窗好友河清晃长老说,持松法师第二次东渡日本,参加东亚佛教大会,与渡边海旭、木村泰贤、高楠顺次郎、河口慧海等著名佛教学者交往,并担任了教义研究部理事,当时他才23岁。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还向权田雷斧大僧正受新义真言宗各流灌顶,又登北岭延历寺学习台密。这种勇猛精进的精神,值得学习。
代表们认为,持松法师对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大的贡献就是致力于将在我国已经失传的唐代密教重新引国内,恢复了密教在国内的流传。
林子青说,持松法师年青时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在学习上却十分刻苦。他在上海华严大学学习不久,就到常熟兴福寺任主持,除继续办华严大学之外,还在《海潮音》上用“密林”笔名发表文章。他所办的佛学院,曾经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有好多学生现仍在海外,有的人还取得了博士。如台湾著名的圣严法师。当时从中国出去留学的学僧,都是带着中国佛典出国,唯有持松是将中国已经失传的密典从日本带回国内。而且为了将密教引回祖国,他曾三次东渡,二上高野山,为了佛教的事业,坚刃不拔,表现了一片赤诚的爱教爱国之心。
夏金华说,持松法师本是学华严的,但是他看到华严的教义和密教是相通的,于是他又学习密教,东渡日本学密,于是融和华严与密,两者兼弘,写下了大量的著作,现在已经重新出版了他的《密教通关》,还有其它的《金刚大教王经疏》和《密教图印集》也希望能尽早出版,这对学者的研究是有很重要的意义。
沈去疾说,持松法师的著作已经出版了一部分,但是还有70余本亲笔手记尚未整理,现在他的弟子还有一些人健在,应该尽快地把他们整理出来。
吴立民说,过去我们常说完整的佛教在中国,完整的佛教经典在中国,其实不是这样的。例如唐代密教后来就失传了,可是日本的东密却流传下来,一直很盛。因此才有人想到到日本去把东密再引回来。王弘愿是到日本传回东密的第一人,可是他不当机,提出了密教高于显教,居士地位高于出家人,有失偏颇,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所以他的行动很快就失败了。持松法师传回来的是东密和台密二部大法,主张融合,所以取得了成功。
他又认为关于对密教或真言宗的认识,作为佛教史上的一个宗派,应该把它认真看作一个问题而加以研究。唐代密教的文化内容是很丰富的,但是它的详细情况我们至今还不能说的很清楚。前几年,法门寺地宫被打开时,发现有皇帝使用茶具用来供佛。唐代茶叶是很珍贵的东西,皇帝赐茶是以盅计的。可是密宗僧人接到皇帝的赐茶却舍不得喝,把它用来换成画曼陀罗的颜料,可见茶叶与密教的关系很密切。又据记载,密宗僧惠果从不空学法,尽得其传。后来惠果被敕封为内道场护持僧。但对内道场的具体情况却不得而知。法门寺地宫的曼陀罗考证是惠果所画,与印度的曼陀罗已经不一样了,应该带有中国的特点。而传到日本的曼陀罗,又与中国传统形式不一样,所以唐密文化无论从历史、文化、及艺术各方面看,都是值得重视的。
代表们最后表示,这次研讨会除了进一步研究和弘传持松法师的佛学思想外,更应该学习他重视佛教文化研究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佛学研究水平,以推动整个佛教文化研究的发展。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海内外佛教界的支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日本川崎市大师平间寺高桥隆天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香港菩提学会会长永惺法师、日本群马县万松山崇禅寺山主岩田俊光长老、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弘法寺佐藤弘念会长等发来贺电和贺信。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