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梵字法尔本有略说
西天梵字法尔本有略说
─果滨 撰
言:
宋?郑樵《通志?六书略》第五论云:“今梵僧咒雨则雨应,咒龙则龙见,顷刻之间,随声变化。华僧虽学其声,而无验者,实音声之道有未至也”。这是说任何宗教都有一种神秘的加持功力,咒语即是其中一种,但须依照它的“原音”来持诵,才能显现出咒语的神秘力量。如果声音不准确,距离所谓的“原音”太远、或太离谱,那么咒语本来所蕴藏的神秘力量就不能百分之百发生它的功效。换句话说,我们持咒全凭一念的“真诚”与“精进”,不管它的音准不准,当然还是会有感应的,不过很可能只是“事倍功半”。我们可以举玄奘大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说,大师对这部《心经》同时做了“意译”与“音译”两部份(音译部份见《大正藏》第八册页851下─852上),为什么大师要对同一部经做了“意译”又“音译”,保留住它原本的“梵音”,这大概是出于《心经》也有其“秘密故”罢!佛经中常说持诸咒语会得龙天护法的欢喜与护持,除了“虔诚”、“专精”或“一心不乱”是个原因外,如果再加上用的是“梵语”或“梵音”去读诵经咒,那天龙八部们当然很容易“了解”我们在念什么,也当然会很容易与我们“相应”。例如我们叫天龙时会用中文音的“那ㄋㄚ?伽ㄑㄧㄝ′”,其实它的原音是naga(ㄋㄚ ㄍㄚ);称诵金刚密迹大士或金刚手菩萨时用“跋ㄅㄚ阇ㄕㄜ′啰ㄌㄚ?谤ㄅㄤ?尼ㄋㄧ′”,其实它的原音是vajrapani(ㄨㄚ ㄐㄧ ㄌㄚ ㄅㄚ ㄋㄧ),很明显的,中文音距离“原音”是有一段距离的。今天如果我们学了最接近“原音”的咒音来念咒,加上我们的“真诚”与“精进”,我相信一定可以与本尊快速相应,且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发挥出咒语最大的力量!
或有人云:“‘近代’中国有成就的祖师们诵咒皆用北平音(国语),也是非常灵验,何以一定要念梵音?我们就跟著祖师念就行了,何必一定要改成梵音?”我的看法是:既是“祖师”、“大师”,又是“一代高僧”、或是“上人”,那修行的境界自不在话下。换句话说,祖师不要说念国语,就是念英文音、日文音、泰国音,也都会成就的,因为“二禅”境界以上已无“语言法”(二禅境界以上是以‘光’代表语言),已离“文字音声相”,所以祖师“起心动念”皆是妙法,任何“一音”皆成圆融,故也不一定要念“正确的梵音”;既是开悟的祖师,“任何音声”皆是“自性音”,皆是“妙法”。诸祖师菩萨们日夜精进用功,三业清净,故念“国语音”照样是“成就”的。然而业障深重的我们,何时能以“不太准确的音”去求得如来正道呢?这是有待商榷的事!
又有人云:“念唵妈尼叭咪‘牛’”也有成就的事,没错,但大家要想想,请问他念了“多少遍”?“有多精进”?才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感应”?念“念唵妈尼叭咪‘牛’”会成就,那是个人少数的一种特殊“因缘”与“感应”,这不代表从此以后六字大明咒就真的应该是念成“牛”音,也不能说从此以后就该用“牛”的音去弘扬这个咒语,去介绍别人要念成“牛”的音才会成就。东土(中国)佛教徒们都知道念“中文版”的《金刚经》、《弥陀经》、《普门品》、《法华经》、《华严经》……等等,这些经都有不可思议的“成就力量”,那请问外国人不懂的“中文”,那他如何念“中文”的经?他又如何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又如何消业障及超渡冤亲债主?佛法如果一定是“中文版”才有“功效”、才能“成佛”的话,那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是不是永远都不能“成佛”?那西藏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大仁波切、大喇嘛到底是怎么“成就”的?相信他们都不会是也念了“中文版”经吧!从这里可知道,“经文”是属于“义解”,而且是“区域性”的“适用”,然而“咒语”却是“通法界”、是“诸佛的秘语”的,是属于每一个众生“自性的声音”、“法界的声音”的!我们可以再举例来看:自古以来的“瑜珈焰口”、“放蒙山”、“水陆”、“施食普供”这类属于“超渡”的法事,里面的内容一定少不了的就是“真言咒语”,乃至大部份的大乘经典后面一定有个“咒”;因为“经文”是可以允许以“各国不同的语言”去“念”去“理解”,唯独“咒语”是全世界都“统一”的,乃至整个“法界”都统一的一种“自性音”。今天如果我们是用“中文版”去念经,相信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但如果再用“梵语”去念,我们相信“整个法界的众生”(天神、天人等)都会受到利益。这就如同龙树的《大智度论》中说的:“声闻人不用陀罗尼持诸功德。譬如人渴,得一掬水则足,不须瓶器持水。若供大众人民,则须瓶瓮持水。菩萨为一切众生故,须‘陀罗尼’持诸功德(详《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269中)”。持诵咒语是菩萨的行为,是行菩萨道、是利益众生的重要修行法门。
生为末世业障深重的我们,每天上班繁忙,养家顾子,又能有多少时间来“修行”?我们如果再继续用“中文音”或“太离谱的音”去念咒语,请问还要“磨”到什么时候才会有“成就”?《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唐开元中。五台山下。有一精修居士。姓王。有事远山行。去后父亡。回来不见。至心诵“尊胜陀罗尼”数十万遍。愿知见先考所受生善恶业报。精诚恳愿。殊无觉知。遂欲出山。见一老人。谓居士曰:“仁者念持。寔为勤敏。然‘文句多脱略’。我今授示‘全本文句’”。居士拜而而受之。乃云可诵“千遍”。殆然经数日。于夜中……见天人数十辈。共围绕一天仙。前谓之曰。汝识吾否。居士答曰不知。天仙曰。我是汝父。比年诵持“尊胜陀罗尼”。吾得尔之福力。然后数月已来。福倍于积岁……言讫上升。居士欢跃拜送。自尔尤加精进。……开元二十六年冬。有神都张绎长史。自小孝养父母。父母殁后。沉沦恶道。乃虔心报恩。每怀济度。遂即入山。持“尊胜陀罗尼”。志愿见亡父母。得安乐处。日夜勤诵。声声不绝。朝暮恳诚。六年念之。念中不曾见父母,疑咒无验,欲生退心。忽见一老翁仪容。甚异。语云:“非是咒无灵验。亦非君不尽心。斯乃去圣时遥。翻译多误。咒词脱略,遂失其征”。老人即口授。令抄录一本。依此文句持诵。……专心诵持。始登六日。即亡父母遂来……口云。堕大地狱中。备遭诸苦。年月已深。乘儿精诚功力。近得生天(详《大正藏》第十九册页386上─389中)。从这个藏经中的例子我们可以体悟到:《六祖坛经》云:“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是“用心”且“尽心”去念这个咒了,但是就是没有“感应”、没有“直了成佛”,原因在那里?那就是“斯乃去圣时遥,翻译多误,咒词脱略,遂失其征”。是我们念的“音”不准、“咒文”有缺陷,有不圆满之处,虽然“精进”念了“十万”遍,就是不够力,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祈望诸佛友能以“最正确”或“最接近古梵音”的发音去念每一个咒语,切记:如果你想要从一个咒语中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请一定要用“梵音”去念诵!
梵字来源略说:
梵字本源相承有“法尔”、“随缘”二种,“法尔”常恒之相承系依《大日经》之说,“随缘”相承有四种:
(一)梵王相承。梵天所创。
(二)龙宫相承。龙树菩萨入海得大乘经所传之悉昙
(三)释迦相承。为释尊宣说经典中所示之悉昙。
(四)大日相承。乃大日如来所说之悉昙。指《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之五十字、《大日经》之“具缘品”、“同字轮品”之五十字等。由金刚萨埵结集,龙猛菩萨入南天铁塔得之而传诵流通。
若由梵天所创造,举证如下:
1. 《金刚般若经疏》:“梵王有‘七十二字’以训,于世众生转薄。梵王嗔怒吞啖佉字,唯此二字在口两角。‘阿’表于无,‘沤’表于有。”详《大正藏》第八十五册页147中。
2. 隋?吉藏撰《百论疏?卷上之下》:“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名‘佉楼书’。世间之敬情渐薄,梵王贫吝心起收取吞之,唯‘阿’、‘沤’两字从口两边堕地。世人责之以为字王,故取‘沤’字置四韦陀首,以‘阿’字置广主经初。”详《大正藏》第二十二册页251上。
3.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云:“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气韵清亮,为人轨则”。详《大正藏》第五十一册页876下。
4.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六》载:“造书天。梵云‘婆罗贺摩天’即造悉‘昙章十二音字母’者是也”。
详《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477上。
5. 唐?道氤《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亦载:“外道教初皆置‘阿’、‘沤’二字,云梵王有七十二字,以训于世。众生转薄,梵王嗔怒吞啖诸字,唯此二字在口两角。‘阿’表于无,‘沤’表于有”。
详《大正藏》第八十五册页19下─20上。
6.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三》云:“若印度言字梵天所制,本四十七言,演而遂广,号青藏焉”。
详《大正藏》第五十册页723中。
7. 宋?法云编《翻译名义集卷?第二》:“二禅已上无言语法……佛于三藏中,但说初禅有‘大梵天王’者。以初禅内有觉观心,则有‘语言法’,主领下地众生为便”。详《大正藏》第册页1077中─下。
8. 辽?道《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上》载:“西天梵字法尔本有,但世界初成时梵王传说。不同此方字是苍颉等创制”。详《大正藏》第四十六册页996中。
若由龙宫得之,举证如下:
唐 智广《悉昙字记》:“‘南天’祖承‘摩醯首罗’之文,此其是也。而‘中天’兼以龙宫之文,有与南天少异,而纲骨必同”。详《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1186上。
若为释尊宣说经典中所示之悉昙梵语,举证如下:
1.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入于字母及陀罗尼字”。
详《大正藏》第十四册页509中─510上。
2. 《方广大庄严经?示书品》之“四十六字母”:“佛告诸比丘,菩萨与童子居学堂时,同唱(此四十六字母)字母演出无量百千法门之声”。详《大正藏》第三册页559下─560中。
3. 《大集经?海慧菩萨品》之“二十八字门句”。详《大正藏》第三册页65下。
4. 《放光般若经?卷四》:“须菩提!(四十二字母)是为陀邻尼门,是为字门是为来入门,是为菩萨摩诃萨,是为摩诃衍”。详《大正藏》第八册页26中─下。
5. 《大般涅槃经?卷八如来性品》之“十四音五十字义”。详《大正藏》第十二册页413上─414上。
劝持咒语开示略集:
1.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云:问曰“声闻法中何以无是‘陀罗尼’名,但大乘中有”。答曰:“小法中无大,汝不应致问;大法中无小者,则可问。如小家无金银,不应问也。复次声闻不大殷勤集诸功德,但以智慧求脱老病死苦,以是故声闻人不用陀罗尼持诸功德。譬如人渴,得一掬水则足,不须瓶器持水。若供大众人民,则须瓶瓮持水。菩萨为一切众生故,须‘陀罗尼’持诸功德……善根诸功德故,须‘陀罗尼’,‘陀罗尼’世世常随菩萨”。详《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269中。
2.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云:“复次得陀罗尼菩萨,一切所闻法以念力故,能持不失。复次是‘陀罗尼’法常逐菩萨。譬如间日疟病,是‘陀罗尼’不离菩萨……复次是‘陀罗尼’,持菩萨不令堕二地坑。譬如慈父爱子,子欲堕坑,持令不堕。复次菩萨得‘陀罗尼’力故,一切魔王魔民魔人,无能动、无能破、无能胜,譬如须弥山,凡人口吹不能令动”。
详《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95下─96上。
3. 《陀罗尼集经?卷四》云:“……日日诵不动佛陀罗尼。无量寿佛陀罗尼等。灭除身中五逆四重等一切罪障。若欲得生无量寿佛国。日日作此供养。诵陀罗尼法。常作此法。一切事业皆得成就。死已生无量寿佛国。若日日供养功德甚大。不可具说。念佛功德非是挍量。其诵真言功德力。状如日月之光。念佛功德同夜灯之光。不得其比。若日日供养诵明兼念佛功德。如须弥之高,大海之深。若空念佛不兼诵明功德。如香山之小。如阿耨达池之细。不可挍量。若日日供养诸佛诵明。灭罪如火烧草木。罪灭亦尔。若能日别三时供养。念佛诵明。比空念佛不可比挍。口不能宣。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当知般若功德成就。赞莫能尽”。
详《大正藏》第十八册页812上─中。
4. 《合部金光明经?卷三》云:“十地菩萨犹须诵持陀罗尼咒,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恶兽虎狼师子,一切恶鬼人非人等”。
详《大正藏》第十六册页376中。于其卷四页421中亦有相同的话。
5. 《大乘庄严宝王经?卷四》载:诸佛如来尚求秘密陀罗尼。
详于《大正藏》第二十册页60上。
6. 隋?天台智者大师得宿命通,广示持咒轨仪。开示云:
“当诵大乘方等诸经治魔咒,默念诵之,存念三宝,若出禅定,亦当诵咒……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
之”。
详《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觉知魔事八》,《大正藏》第四十六册页471上、472上。
7. 天台智者大师云:“三、咒术治病者,万法悉有对治,以相厌禳,善知其法术用之,无不即愈。咒法出诸修多罗及禅经中,术法诸师秘之,多不妄传”。
详《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大正藏》第四十六册页506上。
8. 天台智者大师云:“陀罗尼是西土之言,此土翻云能持……陀罗尼者,略说则有五百,广明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悉是菩萨诸佛所得法门,名义皆不与二乘人共也”。
详《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大正藏》第四十六册页692中。
9. 唐?道宣律师云:“陀罗尼门亦有九十二亿,处处宣说种种名称,功德无量,威神不可测。至如婆薮之拔地狱,波旬之发菩提,花聚之获神通,雷音之脱掩蔽,莫不因斯章句承兹业力,亦有四部弟子十方众生,闻一句而发心,听一说而悟道,故知一切诸法无非真妙”。
详道宣律师《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大正藏》第五十二册页334上?中。
10. 唐?道世律师云:“夫神咒之为用也,拔蒙昧之信心,启正真之明慧,裂重空之巨障,灭积劫之深痾……咒是三世诸佛所说,若能至心受持,无不灵验”。
详《法苑珠林.卷六十》,《大正藏》第五十三册页734下?735上。
11. 唐末永明 延寿大师持诵真言达二十七种,《佛顶尊胜陀罗尼》、《大悲咒》,六时常诵。
详于《智觉禅师自行录》,详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页157上?165上。
12. 明?莲池大师,除了广引经咒外,更是《水陆法会》及《焰口施食》诸密坛仪轨的阐释者。
《水陆仪轨》及《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二书皆见《莲池大师全集》第五册。
13. 明?蕅益大师尝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达数千万遍、《准提咒》百万、《大悲咒》、《药师咒》、《往生咒》各逾十万……等等。详于《灵峰宗论》一书内,如“持咒先白文”、“持准提咒愿文”、“起咒文”、“楞严坛起咒及回向二偈”、“结坛持大悲咒偈”、“结坛持往生咒偈”、“持咒文”、“灭定业咒坛忏愿文”……等等。
14. 民国?印光大师云:“持咒以不知义理,但止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详《印光法师文钞?上册》页241。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15. 印光大师云:“印光对于密宗持咒之法,窃以借此可以消除罪业,切不可妄求神通,务望大家留意”。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卷四》页881。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圣诞日开示法语。
劝持楞严咒开示略集:
1.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咒品》赞叹云: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言:‘我有佛神咒,名曰:佛顶如来放光摩诃悉怛多般多罗摄一切咒王最胜金轮帝殊罗金刚大道场陀罗尼,极大尊重,为利益一切众生,更无有上,唯佛与佛共相传说,汝等应当一心受持,生希有想’”。
详《大正藏》第十九册页181下。
2. 明?憨山大师云:“独不观世尊自立之五名乎,曰‘宝印’曰‘救护’曰‘密因’,而终之曰‘陀罗尼咒灌顶章句’。所云‘灌顶者’,经中凡三四见焉。岳师判为天竺‘灌顶部’,诚有见于三藏所传,必为密宗。此之圆圆果海,讵有时量,而可以一时一教收之耶……得此咒心,无论登刀入火,虽安公破句读经,圭公诋佛妄说,无不可者。舍咒心而谈真心,是增益多闻,非世尊意,亦非憨师之意矣”!详于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序》,《卍续藏》第十九册页57下—58上。
3. 明?交光大师云:“今世现见山中静修丛林多废持咒,往往发疯发颠,纵不成颠,亦多见于怖人媚人境界,皆此弊也,圣言岂虚乎”?大师直以为丛林静修者“多废持咒”是招“魔”之因。
详《楞严经正脉疏?卷七》,《卍续藏》第十八册页713下。
4. 明?蕅益大师之“化持大佛顶神咒序”云:
“五会神咒,密诠如来藏心,显密虽殊,心性理一,全心成咒,全咒传心,故名心咒,亦名咒心耳。解天禅人广劝信力行之士,或全持、或全写,以自供佩及转施人,期借神力显发自心一振末世之伪,同登灌顶之记,阿难为众重请,如来放光重说,护法述愿请加,金刚藏王旷劫随逐,收功皆在此矣”。详《蕅益大师全集》页1115?1116。
咒语不可解略说:
1. 隋?慧远大师云:“咒词何故不翻?翻改失用,多不神验,所以不翻,又复咒词未必专是天竺人语,翻者不解,是以不译……咒皆能令除灭怖畏”。详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卷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册页626下?627上。
2. 唐?不空译《总释陀罗尼义赞》云:“真言中一一字,唯佛与佛大威德菩萨乃能究尽”。
详《大正藏》第十八册页895中。
3. 唐?华严贤首 法藏国师亦云:“咒是诸佛秘语,非因位所解,但当诵持除障增慧”。
详法藏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大正藏》第三十三册页555上。
4. 宋?师会述《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佛秘语非因位所解,但当诵持除障增福,亦不须强释也”。
详《大正藏》第三十三册页555上。
5. 宋?赞宁云:“密藏者,陀罗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
详《大宋僧史略?卷上》,《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240中?下。
咒语可解略说:
唐?一行《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七》云:“而今此真言门。所以独成秘密者。以真实义所加持耳。若但口诵真言而不思议其义。只可成世间义利。岂得成金刚体性乎!故偈云:最胜真实声,真言真言相,行者谛思惟,得成不坏句,此声即是真言门,语密之体”。详《大正藏》第三十九册657下。
举例:
唐?法崇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详《大正藏》第三十九册页1012。
唐?不空撰《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大正藏》第十九册页388中─下。
唐?不空注《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详《大正藏》第二十册页489。
唐?不空译《仁王般若陀罗尼释》。详《大正藏》第十九册页522。
日本南忠撰《注大佛顶真言》。详《大正藏》第六十一册页602。
日本明觉撰《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他钵怛啰陀罗尼勘注》。详《大正藏》第六十一册页606。
日本明觉撰《大随求陀罗尼勘注》。详《大正藏》第六十一册页747。
日本定深撰《千手经二十八部众释》。详《大正藏》第六十一册页749。
日本观静撰《孔雀经音义》。详《大正藏》第六十一册页755。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云:“念诵者成就南摩尼羯磨。此部念诵。如铃铎声。如箜篌声笛声。如舞动璎珞声。其声如孔雀鸣。如一切部法中。相应一切义。成如是音声。而作念诵。与真言相应。真言者随声。应思稚其义。不久当成就。此通一切部此是声念诵仪轨”。详《大正藏》第十九册页314中。
依止大佛顶首楞严咒遮止法
──珠钦咧既多杰 仁波切造
─孙景风 敬译
世尊白伞盖佛母 威力广大无能碍。
我今励力悯发愿 如是请白以祈祷。
宏扬广大佛陀教 愿诸有情获安乐。
我与檀越诸眷属 请遣大祸诸危害。
遣回不祥恶梦兆 遣回凶象及恶缘。
遣回敌魔毒恶计 遣回八十四变怪。
遣回三百六灾横 遣回四百零四病。
遣回千八十种灾 遣回八种非时死。
遣回三十六大难 遣回十五害童祟。
遣回上世邪魔毒 遣回下世诸鬼魁。
遣回行刑琰摩差 遣回祖墓吮血鬼。
遣回纵病害人使 遣回畜瘟诸破败。
遣回自空飞来灾 遣回地下诸毒箭。
遣回宫卦诸恶术 遣回恶星诸破耗。
断诸违缘悉无余 赐予一切胜福利。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