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那先比丘给米邻陀王的解释──摘自《原始佛典选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亨利.克拉克.华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那先比丘给米邻陀王的解释──摘自《原始佛典选译》
  ◆ 亨利.克拉克.华伦 著
  ◆ 顾法严 译
  国王说:“那先师尊,什么缘故世人都不同,有的长寿,有的夭折,有的健康,有的多病,有的美貌,有的丑陋,有的强壮,有的孱弱,有的富足,有的贫穷,有的高贵,有的卑贱,有的聪明,有的愚蠢?”
  长老说:“陛下,为什么所有的果子都不一样?有的酸,有的咸,有的苦,有的辛,有的涩,有的甜?”
  “我想,师尊,那是为了种子不同的缘故。”
  “陛下,完全一样的情形,所有的人都不同,这是因为他们的业不同的缘故。因此,有的长寿,有的夭折,有的健康,有的多病,有的美貌,有的丑陋,有的强壮,有的孱弱,有的富足,有的贫穷,有的高贵,有的卑贱,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此外,陛下,佛陀曾经这样说过:‘年轻人啊!一切众生都以业为继承的遗产,他们是业的继承人,他们从业生起,业就是他们的亲属;业就是他们的皈依处;业将众生派定为微贱或高贵。”
  “您是一位有才干的人,那先师尊。”
  * * * *
  “那先师尊,”国王说:“你说‘生死轮回’,那是什么呀?”
  “陛下,在这里生,在这里死,在这里死,在他处生;在彼处生,在彼处死,在彼处死,又生他处。陛下,这就是生死轮回。”
  “举个例看看。”
  “好比,陛下,有人吃完一颗成熟的芒果,将核种在地下;从这核里长出一棵巨大的芒果树,结起果子来。这人又吃了这树上一颗成熟的芒果,也把核埋在地下。从这颗核里又长出一棵巨大的芒果树,结起实来;像这样子:这些树(一棵生一棵)永远看不到尽期。陛下,完全一样的情形,在这里生,在这里死,在这里死,在他处生;在彼处生,在彼处死,在彼处死,又生他处。陛下,这就是生死轮回。”
  “您是一位有才干的人,那先师尊。”
  * * * *
  “那先师尊,”国王说:“有没有谁死后不再在另一世中受生?”
  “有人在另一世中受生,”长老说:“也有人不在另一世中受生。”
  “谁在另一世中受生?谁不在另一世中受生?”
  “陛下,凡是烦恼未断的人就要在另一世中受生。那烦恼已断的人就不再在另一世中受生。”
  “那末,师尊,您会不会在另一世中受生?”
  “陛下,如果我心中尚有执著,我就会在另一世中受生;如果我心中已无执著,我就不会在另一世中受生。”
  “您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那先师尊。”
  * * * *
  “那先师尊,”国王说;“一个人会不会知道他不再在另一世中受生?”
  “一定的,陛下,一个人会知道他不再在另一世中受生。”
  “师尊,他怎样知道呢?”
  “他知道,因为一切使他在另一世受生的根源都已消失了。”
  “举个例子看看。”
  “陛下,这就好比有一个务农的居士,由耕耘收获使得仓廪充实。之后,他就不再耕耘,只是使用以前所储藏的稻谷,或者用以赠人,或以之随意做别的处置。陛下,这个务农的居士知道他的仓廪不会再满起来吗?”
  “当然,师尊,他会知道的。”
  “他怎么会知道呢?”
  “他会知道,因为一切使得仓廪充实的根由都已消失了。”
  “陛下,完全一样的情形,一个人知道他不会再在另一世受生,因为一切使他在另一世受生的根由都已经消失了。”
  “您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那先师尊。”
  * * * *
  国王说:“那先师尊,再生的时候,是不是没有一个投胎的东西?”
  “是的,陛下,再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东西投胎。”
  “那先师尊,没有东西投胎是怎样再生的呢?举个例子看看。”
  “陛下,假使有一个人从一朵火点火,请问是否这朵火就投到那个火上去了呢?”
  “确实不然,师尊。”
  “完全一样的情形,陛下,再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东西投胎。”
  “再举个例子看看。”
  “陛下,您可记得,在您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从您老师那里学到某首诗的事?”
  “记得的,师尊。”
  “请问,陛下,那首诗是否从您的老师那里投到您这里来了?”
  “确实没有,师尊。”
  “完全一样的情形,陛下,再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东西投胎。”
  “您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那先师尊。”
  * * * *
  “那先师尊,是什么人在下一世中受生呢?”
  “陛下,”长老说:“在下一世中受生的是名与色。”
  “就是(现在)这同一名与色在下世中受生吗?”
  “陛下,在下世受生的不是这同一的名与色,而是,陛下,人以(现在的)这名与色造业──也许善,也许恶──因为这业力的缘故,另一副名与色就在下一世中受生了。”
  “师尊,如果不是这同一名色在下一世中受生,那人所造的恶业不是就解除了吗?”
  “如果人不在下一世受生,”长老说:“他就可以从他的恶业中解放出来;但是,陛下,就因为他要在下一世中受生,所以他就不能从他的恶业中得解脱。”
  “举个例看看。”
  “陛下,就好比一个人将另一个人的芒果抢走了,那芒果的主人就把他抓住,送到国王那里,说道:‘陛下,这人抢了我的芒果。’那个人就说:‘陛下,我没有抢走这人的芒果,这人所种下的和我所拿走的并不是同一的芒果;我不应该受罚。请问,陛下,这人应该受罚吗?”
  “当然的,师尊,他应该受罚啰!”
  “为了什么缘故呢?”
  “不论他怎么说,他都应该受罚。因为后来的芒果还是从最初的芒果所衍生的。”
  “完全一样的情形,陛下,一个人以这副名与色造业──也许善、也许恶。因为这业力的缘故,另一副名与色在下一世中受生了。因此,这人不能从他的恶业中得解脱。”
  “再举一个例子看看。”
  “陛下,好比一个人抢走了另一个人的米……抢走了另一个人的甘蔗……陛下,好比一个人在冬天生火取暖,走的时候没有将它扑灭。这火将一个人的田地烧著了。田地的主人把他抓著,送到国王那里,说道:‘陛下,这人烧坏了我的田。’那人就说:‘陛下,我并没有在这人的田里放火。我没有扑灭的和烧毁这人田地的并不是同一的火。我不应当受罚。’请问,陛下,这人应该受罚吗?”
  “当然的,师尊,他应该受罚。”
  “为了什么缘故呢?”
  “不论他怎样讲,这人都应该受罚;因为后来的火是从最初的火所衍生的。”
  “完全一样的情形,陛下,一个人以这副名色造业──也许善、也许恶。因为这业力的缘故,另一副名与色在下一世中受生了。因此,这人不能从他的恶业中得解脱。”
  “再举一个例子看看。”
  “陛下,好比有人带了火种到一幢房子的最高一层上去,在那里吃饭;那火把草葺的屋顶烧著了。那燃烧的屋顶又把房子烧著了,那烧著的房子又把村庄烧著了。那村里的人就抓住他,说道:‘你这人啊!为什么放火把村子烧了呢?’他就说:‘我并没有放火烧村子。我点著吃饭的灯火跟烧村子的火并不是同一的火!’他们吵著架来到您处。陛下,您将支持那方的理由呢!”
  “师尊,(我支持)村人的理由。”
  “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那人怎么说,后来的火是从先前的火所引起的。”
  “完全一样的情形,陛下,虽然生在另一世的名色和死了就完结的那副名与色是不同的,可是,它是从前者生起的。因此,人不能从自己的恶业得解脱。”
  “再举一个例子看看。”
  “陛下,好比有人选了一个年轻的女孩为妻,付下聘金之后就离开了。后来,她长成了。到了待嫁之年,另有一人又付了聘金将她娶了过去。那第一人回来了,就说:‘你这人啊!为什么娶了我的妻子?’那人说:‘我并没有娶你的妻子。你付聘金选择为妻的年轻娇嫩的女孩子,和我付了聘金选择为妻的长成待嫁的女人并不是同一个人。’他们吵著架来到您处。陛下,您将支持那方的理由呢?”
  “(我将支持)第一个人的理由。”
  “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第二人怎么说,那长成的女人是从原先的女孩而来。”
  “完全一样的情形,陛下,虽然在另一世受生的名色和死了完结的那副名与色并不同一,然而它是从它(前者)而起。因此,人不能(因死而)从自己的恶业得解脱。”
  “再举个例子看看。”
  “陛下,好比有人向牧牛人买了一罐牛奶,留在牧牛人处走掉了,心想到第二天再去拿。第二天,那奶变为酸酪。那人回来了,就说:‘把那罐牛奶给我!’(牧牛人)就把酸酪给他。那第一个人就说:‘我向你买的不是酸酪,把那罐牛奶给我。’牧牛人就说:‘你走了之后,你的牛奶变成酸酪了。’他们吵著架来到您处。陛下,您将支持那方的理由呢?”
  “(我支持)牧牛人的理由。”
  “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他怎么说,一个是从另一个生起的。”
  “完全一样的情形,陛下,虽然在另一世受生的名色和死了完结的那副名与色并不同一,然而它是从它而起。因此,人不能(因一死而)从自己的恶业得解脱。”
  “您是一位有才干的人,那先师尊。”v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六敬合
下一篇:亲近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