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亲近善知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菩提比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亲近善知识
  菩提比丘 著 / 郑维仪 译
  有一部叫《大吉祥经》(Ma-hamangala Sutta)的巴利文经典,是最受欢迎的佛经之一,也是南传佛教法会中必诵的。经文一开始说道,一位容貌殊胜的天人,在寂静夜中,来到人间,至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请教得大吉祥的方法。佛陀回答的第一句话,说道:“离恶知识,近善知识。”因为经文接下来讲的都是人在世俗和修行方面的种种吉祥,这第一句偈语显然是在强调:在求法的路上,谨慎择友是能不能成就的关键。
  某些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心就像紧紧封闭的密室,里面藏著一个永恒不变、不受生理或童年经验影响的自我;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的,在人的一生中,心不断在转化,时时刻刻受著外在的影响。人际关系并不是建立在一个凝固、不变的自我上,与他人的接触来往,会让我们的心起作用,带来转化、成长的珍贵机会。就像细胞会不断地与周遭其他细胞做生化沟通一般,我们的心也不断地在传达、接收种种讯息与建议,甚至在连自己也察觉不到的潜意识层里产生转化。
  关乎修行成就甚巨的,是对朋友、共修伙伴的选择,因为他们对我们有足以改变一生的影响力。佛陀洞察到我们的心总是轻易地随著周遭人们摇摆,于是一再叮咛,修行道上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佛陀说,在所有因素中,恶知识最容易激起一个人的负面特质,而善知识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正面特质。佛陀又说,在所有外缘中,恶知识的伤害力最剧烈,善知识的助益最丰饶。善知识的影响,足以引导人们踏上八正道,离苦得乐。
  在佛家中,“亲近善知识”指的不仅仅是跟重仁重义、志同道合的人来往,而是指亲近有智慧、能给予善知良言的人。良师益友不只是能够福祸同享、不离不弃,一个真正智悲双运的朋友,要具有谅解心、同理心,却又能不讳友过、直谏规错,同时不忘谆谆劝善、勉友向上,了知友谊的最终目的是修行正法。在《法句经》中,佛陀很扼要地告诫弟子亲近善知识的重要:“亲近劝善规过的智者,如同紧跟寻宝的向导。”
  在修行的路上,亲近善知识异常重要,因为良师益友的典范和建言,往往能够唤醒、滋润我们那丰沛的灵性潜能。没有修行的心变化万端,可以坠落到自私、自我中心、贪婪的深渊,也可以飞跃到智慧、奉献、慈悲的高峰。身为正法的追随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控制负面潜能,并孕育觉知、自在、清净的正面潜能。然而,我们的内在潜能不是凭空成熟或衰弱的,而是不断受到外缘的影响,其中最有力的影响莫过于周遭的人,像是导师、顾问、朋友,他们以无声的语言,与我们的内在潜能频频对话。在他们的影响之下,那些内在潜能可以被滋润,也可以凋零。
  因此,在正法修行的道上,选择一位有著我们想要修习的正面特质的导师或修行伙伴,是十分重要的。“亲近善知识”在正法修行之初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那时对正法的信心仍然青嫩,很容易受到周遭不同理念的人所左右,对正法的信心产生动摇。修行之初,我们的心犹如变色蜥蜴,会随著周遭颜色而变。变色蜥蜴在青草地上会变成绿色,在黄土地上会变成黄色,我们的心也是如此,近恶知识则变恶,亲善知识则变善。内在改变不是乍然发生,而是缓缓产生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如此细微,可能自己也完全无法察觉,但这内在变化可能十分巨大,关系到我们的最终成就。
  如果我们跟那些沉迷酒色、争名逐利的人来往密切,就不要奢望自己的抗体够强,永远不受他们坏习性的影响。迟早,我们的心也会认同那些坏习性。要是跟那些品德不端、贪恋世俗享受的人交往,难免也会有堕落的一天。但,如果我们以最高理想的无上智慧、究竟解脱为目标,就必须亲近拥有这些最高理想的人。就算福报不够,没能遇上证得无上成就的人,我们也要庆幸可以认识到一些理念相同、于正法修行精进不懈的同修道友。
  如何分别善知识跟恶知识?佛陀给了很明确的答案。在《中尼柯耶?小满月经》里,佛陀解释了恶人与好人的交友有什么不同。恶人往往喜欢亲近没有正信、寡廉鲜耻、不思修行、懒散狂妄、昏庸愚昧的人,结果是伤人又伤己,下场凄凉。
  相反的,佛陀继续说道,好人总会亲近正信、品行良好、熟知正法、精进修行、正念分明、睿智的人,以他们的正面特质为榜样,见贤思齐。因此,在追求自我解脱的同时,也成了他人的善知识,指引尚在黑暗中彷徨的人,给予辅导和建言。v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