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善逝”非易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云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善逝”非易事

张云江

  “善逝”是佛教中“佛”的称号之一,与“如来”相对。“如来”是“乘如实之道而来”,“善逝”则是“好去”之意。佛教之立论多与现实人生有密切关系,“如来”、“善逝”两个词,便极为简练地概括了佛教所认为的人生始末的至善境界。人“来”到这个世上,最后总归是要“去”的,如何好好地离开这个世界——“善逝”,便是人生的一个重大问题。
  前几天家人生病住院,我去护伺,有机会和一位七旬老人聊天,不由地想到了这个问题。老人四年前丧偶,非常寂寞、孤独,便想再找个老伴儿,结果遭到子女们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怕家产外流——他现在居住的那套院落现在值五六十万呢。经过多方调解,他退而求其次,雇一个保姆来伺候自己,子女们总算同意了,但又因为每家不同意摊派的金钱数额而与父亲发生了一场激烈冲突,最后联合把保姆打跑了。老人住院,和这场冲突不无关系。老人最后说,“如果我死了,他们兄弟几个也要打破头呢。”于是我想到,人生“好去”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呢。
  像圣贤那样“善逝”于“无何有之乡”,非我辈凡俗所敢奢望。人老了,到撒手尘寰时,只求少病少灾、了无遗憾,身后不要有太多麻烦与纠缠,则于愿足矣,岂有他哉?但这样一个“正常”的愿望,也并不是容易达到的。这位老人说,他在十几年前看到周围很多老人因为一无所有而晚景凄凉,便觉得儿女亲情是靠不住的,便有心以“家财”作最后依赖,谁成想竟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人这一生着实不易。汉语中“人”字至简,一撇一捺而已,但真要“写好”,那是需要很大智慧的。克尔恺郭尔说过,人是一个综合体,是“有限和无限、暂时与永恒、自由与必然”的综合体,在我看来,人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人”字两笔,似乎就代表了相对之“两极”——有限和无限,物质与精神,哪一“笔”偏沉甚至缺失,都会导致“人”字走样,担着一头沉、一头轻“扁担”的人生,一路走来歪歪斜斜、踉踉跄跄,没有“好走”,到最后想得到一个“好去”,又如何可能呢?孟子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像那位老人,“人”生想必关注“物质”多一些,而对精神方面的“道义”践行、教育就不太够,出现这种局面——儿女重利而忽略了自己尽孝的责任,不亦宜乎?
  我曾在《后汉书》中看到过一个叫 “折像”的,算得上是“好去”。他是蜀人,原有家资二亿,童仆八百人,到了晚年,折像认为“盈满之咎,道家所忌”,于是便将所有家财“周施亲疏”。他自知亡日,“召宾客九族饮食辞决,忽然而终。卒后家无余资。”折像捐献家财的行为让人想起比尔?盖茨,其去世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好去”——健健康康、痛痛快快地离“去”,这似乎比上面所说的没有遗憾与麻烦的离“去”更难,后者是人生之“道德境界”,而前者则是一种“智慧境界”。道家哲学重视“精神”之保养,洵非虚语,因为在道家看来,“精气神”充足旺盛才是生命健康的根本,“物质”与“精神”,实质上是生命根本与枝末的问题,如《淮南子》云,“精神盛而其不散则理,理则均,均则通,通则神”,像折像那样“忽然而终”便是这种智慧、精神修养的结果,后世之“养生”、“贵生”思想,不过是这种修养之余绪而已。这样的“去”要潇洒、自然的多,总比现在流行的“拿钱买命”要好,那个时候,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生命完全寄托于冷冰冰的医疗器械,则其尊严与价值又何在哉?道家这种已成绝响的精神修养“古风”,说起来可是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呢。
  但这还不算是最高明的。儒家的最高人生理想是追求一种“慎终追远”的悠久境界,生命与天地同化,更讲究精神之“不朽”立功、立言、立德,总之是要对民族之共同福祉有所贡献,对生命之终极价值有一个圆满交待,即便为此舍生取义亦在所不惜;佛家则有“上求下化”之说,上求菩提道果,下化苦海众生,而且这项“事业”历劫弥远,一期生命只不过这项浩大“工程”的一个小小的阶段而已。这样的“善逝”已迥然超脱一己生死之狭隘视域,具有了某种“神圣价值”。儒佛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其悲悯之情怀、阔大之境界有足多令人向往者,亦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何其深厚也。
  卑之勿甚高论。现实人生中,“人”要两条腿走路——兼顾物质追求与精神修养,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大抵人生之初偏重“精神”多一些,壮年承担家庭义务,难免偏重“物质”,而到了老年则还是要复归于“精神”为宜——或无欲无求、恬淡卒岁,或游弋艺文、优游而过。如果过了耳顺之年还认为“金钱至上”,还没有认识到“物质”的有限性,那这一生可谓活出了丰富的“经验”,但可惜并没有升华出人生“智慧”来。以之求“善逝”,不亦难乎?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来”“去”,如何写好这个“人”字,如何给“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博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