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纪念慈舟上人———纪念慈舟上人圆寂百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心 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纪念慈舟上人———纪念慈舟上人圆寂百日 
                      心 澄 

  师父,您去了,您安然地离开娑婆,去了佛国,您可知道,党政领导、社会各界,为您的突然离去而深切哀悼,并高度评价了您为国家、为佛教事业所作巨大贡献,极大鼓舞了弟子为国为教奉献激情。
  师父,您去了,您安然地离开娑婆,去了佛国,您可知道,诸佛弟子、法门兄弟,为您的突然离去而伤心落泪,并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助念以及追恩法会,封缸入塔等佛事皆如法如仪。
  师父,您去了,您安然地离开娑婆,去了佛国,您可知道,百姓居士、亲眷人等,为您的突然离去而失声痛哭,数万人云集金山为您送别,警车开道,民警从金山至宝华百步岗哨为您送行。
  师父,您去了,您安然地离开娑婆,去了佛国,您可知道,您的不肖弟子,入法门人,为失去了您数十年教诲栽培,而痛不欲生,泪如泉涌,一桩桩、一件件、一回回、一幕幕,往事如潮,师父的芳轨盛德,亮节高风,无际慈怀,无穷悲愿;师父的未尽事业,宏伟遗愿,临终嘱托,振兴金焦;师父的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坚持戒行,兴教办学;师父的勤修戒定,息灭贪痴,宽阔胸怀,化世导俗,历历展现在心田,泪水湿透了衣襟。
  我的泪不仅是为师徒的情谊而流、更是为了当今佛教。我国佛教,因遭文革洗劫,僧团一片凄凉。国家落实宗教政策,端赖于一批大德高僧的振兴,建丛林、招新僧、办学院、培养佛教人才。现今,这批大德功圆德满,相继西逝,使佛教界中流顿失砥柱。目睹教界,邪魔乱舞,乱建乱塑,假僧假道,狮虫遍体,怎不令我为教而痛哭。
  关于师父上人的德学以及为国、为教、为法、为人的功绩暨管理寺院、兴建丛林的才干,教界前辈,现前大众已有称道,现在且就上人爱护僧青年、热心僧教育等方面点点滴滴的回忆,借以表达悼念之忱。
  文革后,佛教既已衰落到无法救济的地步,对于佛教怀有悲愿的大德,理所当然的起而谋划复兴,复兴佛教之道虽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则无过于僧才的培植,因为要有僧才、彼此志同道合,才能走上复兴的道路。而慈公上人对于僧材特别表示异常的爱护,已有的僧材,不愿随意的糟蹋,未成的僧材设法去造就。
  一九七九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金山寺对外开放,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视察金山曾作过一诗:
  再来眼头明,挂壁雪舟画,恍见旧金山,江心云月下,江水不尽流,花开春复秋,了了因缘法,稽首五比丘。
  诗中的五比丘是说金山改革开放初期只有五位比丘,且年老体弱,乏人照看,自一九八二年寺院对外招收年轻僧众至二00二年,金山先后共接受了年轻善男子三百余人出家,对于新出家的学子,慈公上人,从严管理,加强教育。最先几年,主要是培养他们五堂功课,敲打唱诵,威仪教像,佛门必读等基本常识常用,以解僧源不足之燃眉之急。从八六年开始,僧源渐多,并举办金山培训班,从社会基础学科到佛教基础知识,从坚固道心到广学多闻,重点培养寺院初级管理者,且从中先后选送三十余名学僧赴上海佛学院,苏州灵岩山佛学院,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深造,一九九五年,在吸取办培训班积累经验基础上,成立金山佛学院,慈公上人任院长,制定了“学院生活丛林化,学修一体化”方针,根据丛林办学特色,确定办学目标,1、为中级佛学院、高级佛学院输送僧源,2、培养中级管理人才,为兄弟寺院代培、输送僧才。于此同时,坚持特色办学。金山历史上为禅宗四大道场的禅的特点;梁武帝于金山举行第一堂水陆法会而形成水陆祖庭的特点,注重开设梵呗的教育及禅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
  禅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在佛法的修道过程中占有其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从深层次观察,佛教所有的各种不同思想,都是由禅的思维经验而来。如没有禅,佛教思想就不会有这么丰富,是则佛法行人如果失去禅的实修,自然很难有成就。慈公上人在金山禅堂参学有年,从诸位高德修习禅定,真正品尝了禅之味,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不论行化到什么地方,从来不脱禅和子的本色,讲说化导之余,总是双腿一盘,入于三昧之中,享受禅悦之乐。金山乃佛教禅宗法系,慈公上人将自己参禅经验和盘托出,传授年轻学僧禅宗源流与禅的实践,以理论指导行持,以行持来契悟理论。还特别恢复金山禅堂规约的实践课,使每位学员掌握传统禅门规矩,在每年冬月举行禅七法会中,大家出己所学,循规蹈矩,左摆右甩、四止四开、参究本来面目,高峻的金山禅风由此传遍海内外,在师父带领下,部分学员先后赴新加坡、台湾等地举行禅七,弘扬金山禅文化,振兴了临济宗风。
  在特色办学中,根据金山历史上水陆祖庭唱诵优势,培养青年的梵呗爱好,以振水陆祖庭风彩。鉴于教界将梵呗与赶经忏相提并论,对佛教梵呗认识不够,甚至产生误解,致使传统的梵呗沉睡史料中。慈公上人从梵呗的起源、应用、功德开导大家,使同学们对梵呗有了正确的认识,梵呗以曲调诵经,赞咏歌颂佛德,佛陀在世时充分肯定梵呗有医治身心疲劳及强化记忆的作用,故允许唱诵。佛灭度后,梵呗普遍流行。我国梵呗起源:相传为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空中梵天之赞,深有体会,摹其音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逐删治太子瑞应本起经,作太子颂,又着菩萨剡子颂,此乃合汉曲制梵呗之始,其后以印度之声律读诵汉译之经文,广为流行。
  梵呗主要用于三方面,1、讲经仪式,一般行于讲经前后2、六时行道,即后世之朝暮课诵3、道场忏法,旨在化导俗众,其仪式尤重歌咏,赞叹。梵呗流传以后,音调因地域而有差别,主要为南北之分,金山属于南系唱诵腔。
  一般认为学习梵呗有如下功德,能知佛德深远,体制文之次第;令舌根清净,得胸藏开通;处众不惶,长命无病。故名山大刹于结夏安居时,以习唱赞咏为日课,称为学唱念,,唱念的内容包括“水陆道场仪轨”“瑜伽焰口”以及“六句赞”“八句赞”唱念方法之记谱法,只用点板,以铛铪等敲唱,其音量大小,音阶高低及旋律过门等均以幽雅为准。
  金山唱诵的特色,慈公上人总结为四字,轻、慢、圆、均,轻即唱腔轻巧、慢即节奏缓慢、圆即圆润、均即均匀,根据四字要求,从以下三点把握1、婉转,一板三眼,更好地体现出梵呗的韵味,2、圆融,没有生硬之感,敲唱采用七星板,铛铪板,3、严肃,吐字分清,不带闲字和小调。金山唱腔与诸家的区别还有如:举三归依腔时是以两个半弯子脉脉相传,供养咒更是句句顶真,没有软弯子,无论是诵经还是拜忏是一丝不苟、字字分清,末后更是以凤凰三点头为送腔。
  本着这些特色,上人亲自到佛学院教水陆焰口书、梵、道腔各种咒语,四大祝延八大赞,凡在金山出家的法师在慈公上人重视与亲授下,唱诵水平为诸家所羡慕,金山寺自1989年至今,先后为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台湾信徒举行了上百堂水陆法会,上万台瑜伽焰口。慈公上人还率团赴新加坡、香港弘扬水陆文化,重振祖庭风采。年轻法师们威仪具足,仪表整齐,仪规精通,梵音嘹亮。给海内外佛教徒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增进了国际交往。
  在慈公上人的构想中,认为我国佛教界,虽然每年传授大戒,为佛教添了不少新血轮,但没有将这些新血轮好好地加以进一步地训练、使之成为佛教具有活力的新生力军、来推动佛教的正法轮、让社会上的广大人群正确的认识佛教真正精神所在,以致于一般受了大戒的新血竟茫茫然大有不知何去何从之感,无异斩断佛教的慧命,是以慈公上人1995年自接任宝华山隆昌寺住持以来,传授三坛大戒,大戒之后,将有志于戒律研究的新戒弟子留下,成立宝华山律学院,以教导初发心的僧青年。
  律是佛法的慧命所系,亦是佛法的根本所在,唯有佛弟子律行清净,佛法始能继续流行,《律中说》“僧在即法在,法在即佛在”“僧团为佛法久住的唯一要素,他(僧)与佛陀(佛)达摩(法)鼎立而称三宝,三宝能否长期的住在现实世间,完全是看僧团的每个成员的戒行是否清净庄严,所以出家僧人不论你是修学哪种法门,对于自己所应遵守的律学,都当严格的遵守不犯。师父上人在修持数十年中,未曾丝毫有所违犯,真堪称未世间的福田僧,为广大佛弟子所敬重。
  上人经常开示学员“修学佛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普度众生,如何度众生呢?,就是要为众生讲说佛法,以正法之音,息众生之苦轮,通常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正是大乘僧伽所担负的最高使命”。上人早年曾就读于竹林寺佛学院,焦山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毕业后讲经说法度众,不休不息,精进不已,数十年如一日,真可说是如来所使,先后为学僧讲解,《心经》、《金刚经》、《弥陀经》并著有《心经注解》等流行于世,嘉惠后学。
  除了佛学知识培养外,慈公上人对僧青年书法的学习极为重视,上人十三岁进入佛门,在师公恒静严格教导下,学习四书五经及五堂功课《维摩经》、《金刚经》、《法华经》等佛教典籍,习经之暇兼习书画,上人从《灵飞经》入手,先后练习《张迁碑》、《汉乙瑛碑》、《玄秘塔》、《多宝塔》、《圣教序》、《兰亭序》等名家名篇,后来参学江南,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在?肠?老屰?绁尲丈手好字瀂觪幛?釙就?宝华以来,为无数的信徒留下不朽篇章,更应社会各界,政府首长之邀,书写佛教诗偈,楹联,以及唐诗宋词数万余幅作品,流传世间,由于上人自己得益于书法弘扬佛法,更注重教导弟子每天练习,在佛学院课程表中,每周不少于二节课,有时亲自到课堂检查习书的情况,并从理论到实践解答学僧的提问,上人常说:“书法如佛法”,善练者先从无字入手,在练习碑帖时,要将原先自己形成的书写习惯丢在一边,勇于革自己的命,勇于解剖自己,完全按照碑帖上的一点一划练习,练习时要达到无我的境界,不要有丝毫的执着,在练到形似的基础上再力求神似,待形神都相似后再换帖继续练,如此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继承、创新形成自我的风格,习书的过程,从未练时的“我”,经已练时的“无我”,到练成就时的“新我”,与佛教的修行次第极为相似,由生死的此岸,经烦恼的中流,达涅槃的彼岸,所以慈公提倡练书法的过程即是修行的过程,从书法中、悟佛法的真谛,从佛法中、悟书法的精华,难怪乎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与佛法都结下不解之缘,现今流行于世的碑帖,绝大部分与佛教有关,如《泰山金刚经》、《圣教序》等,历代高僧大德精通书法,如草圣怀素、怀仁等的作品,都深受书法爱好者所喜爱。这也与僧人将佛法修持契合于宇宙人生真理,圆融于书法之中,使其书法更具灵气,更具魅力,故我们年轻僧人更应继承佛教界能书善画的优良传统,掌握传统文化技巧,更好地弘法利生,从而升华人格品质,化世导俗,积累丰富的资粮。
  慈公上人对僧青年既爱护教育又加强管理,在依法治国,依德治国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作为佛教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首先要守法,其次要守佛教的戒律清规,信奉执行各项制度。任何一个制度都是由人制定的,是否依制度执行,完全在人。以僧制说,佛陀手订的僧制纲领,是最民主、最自由、最平等的,行之于僧团,僧团就健全,行之于社团,社团就完善,而且唯有如此,僧团才能真正负起住持正法的任务,近代中国丛林寺院,有几个能如法奉行?一些住持僧只顾自己行持的戒,而不顾大众奉行的律,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自然形成了一些僧团的衰败。有鉴于此,慈公上人高擎戒律祖规之幢,依照中佛协《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几年来先后制定了共住规约、禅堂规约、以及学习制度、教务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文物保护制度、外事接待制度、安全防火等系列制度,组织专人负责执行落实,以达到依法规制度来规范僧团的目的。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佛教界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正侵蚀着僧青年,慈公上人从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都集中办好金山佛学院。培养学僧向道上会,向法上看,每天晚上禅堂养息参禅,不断开示教导大众,如何修道,如何做人。对个别贪恋世俗,影响佛教形象的弟子予以劝退,还定期举习行生活会,组织大家反省,检查,发露忏悔,就“出家之路如何走”,“如何做名合格僧人”,“如何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进行专题讨论,写出心得,互相交流,互相促进,通过严格依法管理,使寺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员们安贫乐道,精进学业。
  慈公上人还教育学僧尊重同门,中国古书上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因果定律,慈公上人对此体会颇深,对同门总是予以高度的重视与尊重,总是认为别人比自己好,总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人,正因为如此,也就赢得同门对他的敬爱。对于佛教界的大事,大家都推荐他办理。所以,金山门中,只有彼此互相尊重,没有彼此互相倾轧,这是佛门的大好现象,较之过去一般丛林里,所谓法师徒、法兄弟的你推翻我、我打倒你的那种斗争,正好形成了一个尖锐的对比,佛门的兴不兴,就看僧伽们实践“六和敬”的程度如何而定断。
  金山在慈公上人二十余年苦心经营下,建设的规模之大,技艺之精,均超过历代,寺院的道风、学风也得到大众的普遍的好评,因此有些学僧外出参学时,总是喜欢将所参学的寺院与金山对比,并产生了所谓的高低我执,或评说某某寺院建筑如何如何,僧人修行如何如何,每当听到这些议论时,上人总是耐心的教育“要得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千万别在背后议论人家的长短,各个寺院的环境不同,各地方文化有差异。佛教讲时节因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希望大家能正确对待,充分尊重同门的选择,学僧们对上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开导,无不依教奉行。
  师父对茗老法师极为尊重,茗老对师父也很尊重,社会上对两位老人佛法论对,友好交往有些误解,也许是因为对佛法中大德机锋对法不甚了解,经典中“三法印的印证,密宗盛行的辩经,禅宗的棒喝论对,历代高僧间的机锋默契,都是佛教的固有智慧。其实二位老人修持、道德、人品、僧格有口皆碑,关系也很密切,七九年焦山寺院恢复建设,慈公上人协助茗老重修大雄宝殿,当工作人员请示茗老如何修建时,茗老回答说:“你们去问慈师父,他比较精通建筑”。八二年,金山开放,茗老请赵朴老协助慈公上人解决落实政策问题,九0年金焦两山联合举办了金山大雄宝殿,焦山天王殿落成庆典,取得圆满成功,,是二老精诚合作结果。在参加佛协、政协会议期间,二老相互关心,互相爱护,特别是双双共赴美国万佛城,当时都没带侍者,二老相互照应,相互帮助。师父多次在金山佛学院鼓励学僧向茗老学习,称赞茗老“化缘隆盛,极为稀有;道德文采,举世景仰;持戒清净,法门领袖;诗僧书僧,教界楷模”。因茗老长年在外弘法,寺院事务顾此失彼,慈公上人主动给茗老出主意,礼请南京栖霞山佛学院的曙光法师任焦山监院处理正常寺务。当茗老圆寂后,慈公上人更是关心焦山的建设与发展,多次推荐我主持焦山法席,其良苦用心非外人所知,师父曾对我说:“我们这辈子出家,身心交给常住,慧命付于龙天,总要为佛教做点事儿,作点贡献,也不辜负此身归命梵刹,更应从‵报四恩′的角度奉献自己”,而茗老生前多次对我说“你要好好跟你师父学,他对寺院建设、管理,经验丰富,为人厚道,肯帮助人,在禅悟上颇有见地”。现在两位老人相继离开了我们,他们的深情厚谊,互相尊重,堪为今日佛门榜样。
  时代在飞跃的进步,领导时代飞跃的人类思想,亦日新月异的时刻在演进中,佛教如不能因时代思潮进步而进步,不要说复兴佛教犹如痴人说梦,就是要想抱残守缺,也不可能,慈公上人与前辈大德对比深深了解,乃从心灵深处闪出一股锐不可挡热爱僧教育,培养僧青年的愿力以振兴中国佛教。
  无不否认,今日中国佛教大德已经不算很多,而慈公上人这样威仪整齐,德相庄严,待人恳挚,为法真诚的大德。在各方仰望他为佛教做模范,而他竟这样的离我们而去,,在他个人虽说已经得大解脱自在,没有什么遗憾的,但就佛教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而且是一个无可补偿的损失。
  师父,您于二00三年二月十日离开我们已一百天了,每当大众提及或接到各方来信或慰问电、悼念信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往外流,想起您二十年来从最先接为弟子就读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佛学院本科班、研究班到后来回到金山重点培养,师恩浩荡,惭愧未报,我的眼泪也不听指挥地自然涌出。您圆寂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佛教徒同声哀悼,想师父定会自慰而安然地入于解脱之宫,您生前住持过的金山江天禅寺、宝华山隆昌律寺、扬中太平寺、兴化上方寺、兴化天龙寺众弟子,以及金山、宝华山佛学院全体师僧,正高举您所树立的道风、学风,遵循着您的教导,保持着您的宗风,令您的精神永恒留存,将您的事业发扬光大,我们决不辜负您一生的爱护、教育、培养之恩,不辜负您一生为国、为教、为人的勤劳,不辜负您一生求知不厌,诲人不倦,笔耕不辍的品质,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您的遗志,   坚定地走爱国爱教之路,把佛教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衷心祈祷上人上品上升,乘愿再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