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论出家与在家的佛学老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赖静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论出家与在家的佛学老师
  作者:赖静涵
  出家法师与在家教授佛学的老师,在角色与分际上面是有分别的。假如没有去分别,不是会累死,就是业障难了。
  现在台湾教授佛学的老师,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本来,以佛法来说,出家众才是合格的佛学老师。无奈中国佛教发展成这样,具足条件的出家众越来越少。而在家众则下过研究功夫,甚且具有一定的学位者很多,所以担任佛法老师的也不少。问题就在于:在家人虽然有的很精进,学养不错,可是能够取代出家法师的地位吗?
  事实上,现在佛学院里面,乃至颁授博士学位的研究所里,担任教授的,大部分都是在家人,甚至于要担任教授的出家人学位都是他们颁发的。这样一来,是不是可以说,在家人成了出家人的老师,那就可以说,在家人其实可以取代出家人来教授佛法呢?
  我想这个问题要这样思索:让我们追溯到佛陀时代,出家的目的,就是一心求道,追求解脱。在家众因为钦佩仰慕这样的德行,才会认定这是福田所在而致力供养僧人。精严的戒行与精进的修法,本来是出家众的本格,其足以成为人天师范,就在于此,这方面,是在家众无法取代的,毕竟在家居士有家有业,怎么样也比不上出家法师致力清净道与菩提道上的精进。
  在家众,不论学养如何高,最多只能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引导者。除非在戒行道德上与出家无异,否则无法成为「法」上面的法师。修行上面的问题,还是要请法师指导才行。
  不过,现阶段的佛法教育,也常见到,不因为受学对象而有适当的区别。我曾对社会大众对佛教的印象,区分过有五种。其中在家的佛学老师,比较适合担任介绍「佛学」的老师,也就是属于讲授佛教史,与概论性质课程,可是属于禅坐、法仪、戒律与持明仪轨等等属于修行性质的课程,就不是在家人的能力所及。一定要请具格的法师来教授才行。
  对于佛法师资来说,我深切盼望,有一个「佛教师范」的单位成立,然后根据不同佛教课程的性质来培养佛法老师。在我粗浅的想法来看,一般佛学概论、佛教历史、佛教语文等可以隶属社会科学知识课程,是属于在家居士可传授的范畴。但是像禅修、课诵、法会仪轨与持明咒语的教学,是应该由法师来教授。所以一所好的佛教学校,不论是出家学部与在家学部来说,教师应该有出家众与在家众两种。特别是出家学部的老师,应该都是出家法师比较好些。
  想想看,世间法上的老师都有一定的培养管道,不论是中小企业的讲师,乃至各级学校都有一定的资格要求,何以佛教,如此大的宗教,竟然在师资培育上面乏善可陈?以现在的师范学校,乃至教育学程来说,都有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班级经营等课程来协助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做好教学的工作。佛法的教学,实在是一门专业,不是随便学佛的人就可以胜任的。
  信仰归信仰,但是教育则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因为自己的信仰,过着清净的生活,但是不能因此去要求受教对象都要和我们一样的生活。知识传授与价值上的灌输,将因为受教者与受教的目的而有所区别。这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出家法师与在家学佛者的老师,在角色划分上面应该有所区别。
  事实上,过去因为这两者角色不区分,造成佛法教育上的问题,可说层出不穷。目前台湾殡葬仪式上流行的「师公」之所以出现,就在于过去在大陆上,佛教的法师人数不足,延请在家信众帮忙,但这些来帮忙的在家信众对于佛法并没有完整的认识,久而久之,就让这些在家信众担任法师的工作,变成了「职业」,结果成了今天的「师公」,这算是比较明显的。其实,能够担任法会的主法者,假如没有一定的戒律与修行,将来的因果就不知道从何算起,能否得到善终,恐怕连自己都没有把握。那就不要说有些「释坛」,帮社会大众「算命」、「改运」的。
  还有一些附佛外道的领导者,这些人本来都是要求佛道的佛弟子,无奈没有机会遇到好的佛法教育,走错了门道,变成了外道。大家也都知道要批判,他们确实是走错了路,问题是,谁给他们正确的路?为什么他们不知道「正路」?其实佛法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灵净化的教育,消业障是从改变错误的生活观念入手,不是为了自己的贪欲去排除障碍。神通和生命真相的认知相较,本来是枝微末节,但神通可以救人,也很容易变成「权柄」,也可能化身成「金钱」,那么修行人因此转入「江湖术士」,成为附佛外道。
  让我们观照这个社会的佛法教育者,也不难了解到,传教与学法是两回事情。不论你是出家法师还是在家居士,大家都一样要面对众生,如何面对各种业障缠身的众生能够如如不动,这就不是读书多少的问题,而是定力修为的问题。但是在家的佛学老师应当能够了解到,自己能承担的教学限度在哪里,而非无限制地到承担他人的生死问题。当然,有这样的悲心是很好的,但是悲心与效率是两回事情,若要满足自己这样的悲愿,度化众生了脱生死,还是让出家法师来比较恰当些。但是出家法师若是花太多时间在托钵化缘,弘法盖庙,举办法会与活动,等等一堆志业上头,就容易把自己的本职-修行忽略忘却了。如此下来,在家居士自然不太愿意拥护,就别说要听从开示了。要言之,僧俗既然有所分别,僧有僧的执事,俗也有俗的分际。分际要先能明白,执事才能有合作,僧与俗不可以不分,有这样的思想,应该不致于入附佛外道吧?所以,在家居士担任的是佛法知识的介绍,但是要入道与修行的课程,就得由出家法师来担任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魔之辨
下一篇:何谓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