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求佛法
玄奘西行求佛法
在南北朝时,西域高僧纷纷东来,宣法于中土。这时佛教是以西方为主,向东方
传播。到了瘩朝,西域高僧东来者渐少,而中土高僧往西域印度求法者大增,这
时佛教是以中土为主,向四方散播,中土佛教徒的地位,大为提高。他们一方面
往天竺佛教发源地去求取佛法的印证,一方面又将佛法传入朝鲜日本。隋唐两朝
往西域求法的高僧,见于著录的约有五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之玄奘与义净。
玄奘法师俗姓陈,是洛州翭氏县人,生于隋开皇十六年(西元五九六年),大业
四年出家,出家时年仅十三岁,二十岁受戒。在唐高祖武德年闲,玄奘遍游关内
蜀中、江汉、河北,拜师访友,所到质疑问难,对于经学上若干疑义不能满足,
决定发愤前往天竺求法。贞观元年、玄奘随同逃荒的饥民,前往凉州,再由凉州
西行出玉门关,经伊吾抵高昌。时高昌王麴丈泰方称雄西域,文泰好佛,尊敬玄
奘。玄奘得麴文泰的协助,西经焉耆(阿耆尼国)、龟玆(屈支国),度越葱岭
,谒西突厥可汗于碎叶城。又求得可汗的协助,派译员携国书护送玄奘经石国
(Tashand)、康国(Sunmarkand)、吐火罗(Tukhara)、至迦毕试国(Kapisa)
。迦毕试即古之罽宾,今之阿富汗。西突厥可汗的使者送玄奘到迦毕试为止。离
开迦毕试,玄奘单独前行,折向东南,渡越印度河至迦湿弥罗国(Kashimir)。
玄奘到达迦湿弥罗的时候,约在贞观三年,时玄奘三十四岁。计自贞观元年至三
年两年之闲,玄奘绕经河西走廊,天山南路,越葱岭,穿中央亚钿亚而至印度西
北隅,沿途穿越沙漠、雪山,历尽艰险。
玄奘在迦湿弥罗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东南行,遍游恒河流域诸国。沿途访道
寻胜,并研习梵文,终于抵达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Magadha)。摩揭陀国是佛国
胜地为大乘学之中心,境内有大寺院五十余所。尤以那烂陀寺(Na- landa)最为
宏伟(寺在王舍城Rajagriha城北十公里),为印度新兴佛学法相宗之策源地。寺
内部是硕学高僧,从各方来求学的僧徒有一万多人,其主持为闻名国际的佛学权威
戒贤大师。这里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目的地。自贞观六 年到贞观十年,前后五
年间,玄奘一直身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受﹁瑜伽师地论﹂,乃得洞澈佛理。从
贞观十一年到贞观十五年,这五年间玄奘遍游印度东部、中部与西部,足历数十国
。于贞观十五年再返那烂陀寺时,玄奘已成为 佛国的佛学权威,戒贤大师竟令玄奘
代其主持讲座。玄奘并以梵文著会宗论三千颂,戒贤大师与诸大德高僧无不称善。
于是玄奘的声誉鹊起。在贞观十六年时,东印度的鸠摩罗国王和中印度的戒日王都
争聘玄奘前往讲学,玄奘终于 接受了戒日王的邀聘。戒日王即尸罗迭多
(Harsa Siladitya),当时威服五印度,为诸国盟主。特请各国国王僧众,在曲女
城举行大会。参与大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僧众三千余人,那烂陀寺僧一千余人
,婆罗门及外道徒二千余人。特设宝座,请玄奘大师为论主,宣扬大乘教旨。由那烂
陀沙门代表玄奘宣读法师所著真唯识量颂,征求辩难,经十八日,无一人能难倒一字
。戒日王和十八国王对于玄奘法师都钦佩万分,布施给法师无数的金钱财宝,法师一
介不受。戒日王命侍臣仪仗护持著法师,高坐大象之上,巡游街衢,接受群众的欢呼
。前面引路的高声喊道:“支那国法师,宣扬大乘圣义,破诸邪说,十八日来,无敢
辨论,普宜知之!”一时观众塞途,香花缭绕。支那大法师玄奘的声威、震动了五天竺
,时玄奘年四十七岁。这是玄奘西行,在佛国所享受到的最高荣誉。曲女城盛会既罢
,玄奘倦游思归,辞别戒日王,欲还中土。戒日王依依不舍,又为玄奘法师在钵罗邪
迦地方召开了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为玄奘践行。会毕又流连了十几天,已经到了贞
观十七年的春末夏初,玄奘辞别十八国王,戒日王与鸠摩罗王及民众送出四十里,别
时哭声震天。
玄奘于贞观十七年秋,携带所得经典佛像北归。途经印度河时,因覆舟丧失了一部分
的经典。在贞观十八年再经迦毕试、越葱岭采由西域南道,沿昆仑山北麓,返抵于阗
。玄奘自于阗上表朝廷,报告西行求法经过,并在于阗补抄
所失经典。这事同样也轰动了唐朝的朝野上下,唐太宗特著宰相房玄龄差派使节,
欢迎玄奘法师归国。唐玄奘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沿途善男信女,瞻仰法师
丰辨者,人山人海。是年二月法师谒见唐太宗于洛阳行宫,三月还长安,奉旨在弘
福寺从事译经。贞观二十二年移主大慈恩寺。显庆四年再移居玉华宫。在玉华宫中
住了五年,于麟德元年圆寂,享年六十九岁。计从贞观十九年三月,到龙朔三年十
月前后,十九年间从事佛经的译述,未尝一日间断,玄奘携带回国的经律论,共有
六百五十七部,经玄奘主持译出的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余卷之多。当时译经
的规模很大,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宫中都设有译场,助译者都是一时名彦,将近
百人。所译重要经典有:地藏经、迦罗尼经、瑜伽师地论、因明入正理论、金刚般
若经、摄大乘论、唯识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所译文章文字优美,多有新义,时
人称为﹁新译﹂。佛经的翻译到唐玄奘,乃开关一新纪元,亦达到一最高潮。
唐玄奘奋斗之精神,对于﹁佛学﹂之贡献,对于当时中外社会之影响,与所获荣誉
之高,在中国佛教史中,为第一人,亦为中国留学史上之第一人物。玄奘并为中国
法相宗的祖师,其弟子窥基阐扬其学,在佛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玄奘法
师的史迹,世传有法师弟子慧立所著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有英法德俄各国
的证本,是一本很有史学价值的书。再有法师弟子辨机根据法师的资料,所写成的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一部研究古印度史与中西交
通史的重要资料。
--录自陈致平著中华通史,页二八五--二八九,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民国七十七年修订本
三藏,佛家语。
佛教书籍分经、律、论三种,谓之﹁三藏﹂; 三者能包藏一切法义,故名﹁三藏﹂
。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凡通达经、律、论三藏及戒、定、慧三学的学
者,称为“三藏”,如唐僧玄奘称“三藏法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