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三生石上旧精魂---谈佛教轮回观念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生石上旧精魂”,是取自唐传奇《甘泽谣》“圆观”一则中的一句诗,这句诗中牵扯着有关佛教轮回观念对中国人对生死观的影响,所以我们把它作为文章标题。



要讲这句诗,先讲讲这则传奇中的主人公李源与他的朋友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的圆观法师。李源本来出身于公卿之家,幼读诗书,而圆观则是洛阳惠林寺的一位通晓佛学经典与音律之学的学问僧,按常理来说,这两个人间应该没有什么瓜葛,问题出在李源因为郁郁不得志,心灰意冷,一下子将全部家财施舍到惠林寺,以寺为家,与圆观法师每日促膝夜话,谈诗书文章,天下大事,方内方外,无所不包。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间已经三十个春秋过去,两人相约结伴入蜀游览,去时大概走的是杜甫入蜀时走的“细雨骑驴入剑门”那条老路,而回来时李源坚决要取道三峡,走水路出川。圆观法师本来不愿意走水路,无奈为了照顾朋友情绪,只好屈从了。



轻舟行于三峡之上,尽览两岸秀丽风光,其中滋味自不用说。在峡中行舟,见到一位姓王的孕妇,圆观说,她已经怀孕三年,所怀者正是圆观的后身。只要一见圆观,她就要生产,所以圆观一拖再拖,不与此女相见,这次见着了,圆观就要圆寂了。圆观与李源相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见,以证因缘。这天晚上,圆观圆寂,小儿出生。“洗三”之日,李源前去拜访小儿父母,只见此小儿对他嫣然一笑。十二年后,李源果真来到了杭州天竺寺外,见到了圆观的后身,乃是一个小牧童,二人相见甚欢,小牧童一时兴起,给李源唱了很多首竹枝词,李源只记住了其中的两首,其中一首说: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风吟月不要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这首诗中表明了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念中,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每个人都有前生,后世,都可以生死轮回,甚至还能忆起前生之事。如早期的前生故事就有这样的记载“羊祜患头风,治之。祜曰:“生三日时,首向北户,觉吹风。意甚患之,不能语耳。病源既远,不可治也。”[1]这则故事本来是用来宣扬羊祜的夙慧的,说他初生之时就已经能够记事。对此,《晋书、羊祜传》则更进一步说他能记起前生之事“祜年五岁时,命乳母取所弃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这明显是作者受了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



轮回,是梵文samsāra的意译,也叫作“生死轮回”,“轮回转生”,意思是指如车轮一样回转不停,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环不已。它本来源自于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南亚次大陆,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它宣称: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及“贱民”在轮回中生生世世永远传袭不可改变。而且,前三个种姓的人可以“再生”,而且下辈子还要转生为本种姓的人,并为此要举行“再生礼”,首陀罗则不能“再生”,当然也不能行再生礼,因此被称作“一生族”,从思想上而言,这就起码堵塞了首陀罗的上进之路,佛教对此进行了革新,提出在“业报”面前,人人平等,下等种姓今生积善德,下辈子可以就可以转生为上等种姓,甚至生到天界;而下等种姓今生如果有“恶行”下辈子也可以生为下等种姓,甚至下地狱,并用此说明人世间的不平等。这种说法逐渐完善,逐渐形成了六道轮回说。



在汉化佛教中,一切有生命的众生,包括人在内,统统被安置在六种不同的环境中,这六种环境叫作“六道”,也叫“六趣”,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列为:地狱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罗(一种恶神)道、人道、天道。众生按照本身某一阶段的前因后果,各种因缘,如车轮回转一般,在一个阶段转入六道中的某一个道,因此称为“六道”。不要说人,天神也难免轮回,只有佛、菩萨、缘觉(独立修行成道者,属菩萨级别。)、声闻(罗汉中亲聆佛旨者)已经跳出轮回,进入四种(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永存极乐的世界。这四界由佛直接管辖,不入轮回。入轮回的六道先要到地狱中走一走,在那里根据自己一生的善恶因果,接受裁判,形成报应,这就是“业报”。



这种“轮回”观念,早已经被中国的小说家所采用,用来说明中国人的生死观。如在《聊斋志异》卷八的《蒋太史》就是宣扬这种观念的,现将原文录之如下:



“蒋太史超,记前世为峨嵋僧,数梦至故居庵前潭边濯足。为人笃信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常有出世之想。假归江南,抵秦邮,不欲归。



子哭挽之,弗听。遂入蜀,居成都金沙寺;久之,又之峨嵋,居伏虎寺,示疾恒化。自书偈云:“悠然猿鹤自来亲,老衲无端坠业尘。妄向汤镬求避热,那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竹能人。”



这个故事说明人有来生,且能忆起前生之事,这样就出现了问题,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的前生与后世?对这个问题,小说家们也给出了答案:



当人进入生死轮回,尤其是变成人时,必须经过黄婆开的酒店,那是由鬼到人的中转站,黄婆送你一碗“黄汤”—迷魂汤,使你忘掉前生。极个别的偷偷倒掉黄汤没喝,就记住了前生。这个圆满的解释,是小说家帮佛教学者完成的。如在《聊斋志异》卷一的《三生》中说,刘孝廉能记得前生事,前生作了很多恶事,62岁他死了,见到冥王,冥王招待他喝“茶”,他发现给他的茶很混浊,知道是迷魂汤,于是他趁冥王不注意,倒掉了它。一会儿,因为他前生作恶,被罚作马,派到一个人家,他尽管心里很明白,但口不能言,十分痛苦,最后绝食而死。再入冥间,因为罚期未满,又被罚作狗,被主人杖杀。又被罚作蛇,最终再次被批准成为人,就是刘公。这位刘公的前身在冥间承蒙冥王亲自招待喝茶,却是特例,大概是为了引出检查人行善行恶的记录的生死簿吧。据小说家们讲,生死簿上记录了一个人的生死期限,一生经历以及对他一生所吃酒肉粮食的预算,吃完了这些预算,人就要到阎王面前来报道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