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夹漆坐像”再考
拙文“原图新考”连载中《鉴真夹漆坐像》(载2003年9月26日《中国集邮报》第5版)刊出后,编辑部转来江西景德镇冯赐航先生一篇关于“鉴真夹漆坐像”订正的短文,说鉴真夹像制作年份不是鉴真大师逝世的公元763年,而是逝世前一年,即公元762年。因此,笔者再次进行了认真考证。
冯先生文章称:“据日本奈良有关部门向游客提供的《唐招提寺》介绍资料记载:‘鉴真和尚推辞掉东大寺戒坛以后建立了这座寺庙,在这里住了四年,763年(天平宝宇七年)农历五月六号他在这里去世了,当时76岁。弟子们预知他要去世而制作的一尊和尚的寿像(干漆·国宝),现安放在寺内开山御影堂……’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则点明时间为公元762年。夹干漆像的制作需要一个极长的过程,这两种文献的记录可以互相印证。”文中还补充说“这尊坐像的作者除日本高僧忍基外,还有鉴真大师弟子思托,而且在有关文献中,思托名列忍基之前。《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还列‘思托’辞条。”
笔者当初在起草“原图新考”系列文章时,仅就鉴真夹漆坐像也曾查考多种美术文献和典籍,行文主要依据天津杨柳青画社“华夏五千年不能不知道丛书”《雕塑集》(王家斌著)和北京幻灯制片厂“美术”系列幻灯片文字本《中国美术欣赏》(奚传绩编著)等有关文章。收到冯先生短文后,对所藏美术书刊又进行了一番查证,在《中国美术五千年》第3卷《雕塑编》(上)(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出版)“隋唐的雕塑艺术”一章中,又找到较为详尽的相关论述,兹录于下:“鉴真像是夹漆像,代宗宝应二年(即广德元年,日本天平宝宇七年,公元763年)五月,鉴真76岁在日本奈良圆寂前,其弟子忍基率诸弟子据其仪容塑作的”,其注释:“此据日本淡海真人元开撰《过海大师东征记》。”还说:“据传鉴真的随从弟子中如思托、如宝、法力等都是精于造像和建筑的能人。唐招提寺的殿堂及其内部的像设,都成于他们之手,其风格样式对日本佛教艺术影响很大,鉴真坐像完全采用传统的写真手法,描写他双目失明、面含微笑的开朗心情和他那坚忍不拔的精神特质颇为成功。衣褶线条亦颇流畅自然,与他的风貌十分协调。此像成为日本肖像雕塑中最古的典范,被珍视为国宝。”《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8期《大唐之镜———奈良》(撰文:安然、王巍、安然顺惠,翻译:杭忠举)一文这样写到:“在唐招提寺的雕像群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反而是开山堂里的鉴真和尚干漆坐像。763年5月6日鉴真圆寂,享年76岁。弟子忍基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大师晚年的求法心境:鉴真面向西方,双目紧闭,略带微笑,将大师的风骨和个性、坚忍与悲悯刻画得淋漓尽致。虽然他解脱了佛像的高贵,却索回了人性的尊严。”
由此看来,关于鉴真夹漆坐像的制作年代,国内美术论著中观点与日本奈良的介绍资料是吻合的,公元763年、“鉴真圆寂前”的说法占多数。又查当年《集邮》杂志(1980年3月号第2期)的新邮资料,也这样说:“公元763年春,鉴真的弟子们曾为他塑造了一尊与他真身一般大小的干漆坐像,不久鉴真逝世,享年76岁……”此说是笔者所见最为具体明确的。
关于坐像的作者,普遍认为是鉴真弟子忍基、思托等人,多数说法是忍基率众而为,也有思托之说。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唐招提寺”辞条说:“开山堂在寺后,又名御影堂,建于1688年。堂内供奉鉴真夹造像,是鉴真和尚圆寂之前,由他的弟子思托‘模大和尚之影’塑造而成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吴山主编)“思托”辞条解释:“唐代和尚,生卒不详。鉴真大和尚高足弟子,曾随鉴真六次东渡。善制漆器。现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髹漆夹造像,传为思托、忍基(日本高僧)等设计、制造。像高80.1厘米,是鉴真生前所作,彩色,刻纹简练,造型生动,为唐夹造像的佳作……”可见,作者到底是谁或由谁牵头并无定论,还是传说的成分多些。(克东)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