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桐柏佛教名山之我见
打造桐柏佛教名山之我见
张斌
佛教名山的产生是和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传统分不开的,即“仁者乐山”。人们把名山视为仙居神府之所加以祭拜,后来由自然崇拜的对象逐渐过渡为观景揽胜之所,大量的山水诗、山水画也由此涌现。大凡佛教名山,都渗透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美。自然景观美主要表现为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等综合美感上;自然美同时渗透着人为的因素,所谓“人化的自然”,也就是在自然美为主体下融入了寺院、佛塔、雕塑、石刻等观赏建筑,这些建筑在选址、造型及色调等方面力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形成自然山地丰富的文化景观,也进一步烘托自然山水美,使自然与人文艺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像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都是自然美与人文相结合典型佛教名山。
桐柏山最早见诸于《史记》“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是千里淮河发源地,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风光兼“北国之雄旷,南疆之秀逸”。桐柏山文化底蕴厚重,淮源、红色、盘古、西游记、佛道等文化百花齐放,其中佛教文化独树一帜,是临济宗白云系的发源地,历史上一度于浙江普陀山齐名,素有“北云台,南普陀”之称,水帘寺也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其桐柏山弟子遍布海内外,传播甚远,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访华时曾问及桐柏山的云台禅寺。但桐柏山佛教文化在转化生产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未充分发挥其独特资原优势,与全国一些佛教名山相比,桐柏山却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形成人们对其内涵的思维定式以及市场的“名牌”效应。所以如何把桐柏山打造成一个佛教文化名山,使其为经济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山水是打造佛教名山命脉所在。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崇尚自然,追求幻境,于是就选择山深、僻险、林茂之地建筑寺庙,因而一些山青水秀之地多为僧尼所占,正所谓“自古名山多寺庙”。山水与宗教的结缘对于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古人是极具吸引力的,宗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和侧翼,某一座山可能成为他们漫长人生的皈依点。这种山水渲染的宗教,由宗教理念化的山水,最使那些文人们舒意畅怀。单从桐柏山来看就留下众多文人骚客在此释怀山水、寻佛谈禅的足迹,李白写下了“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的绝句,韦应物以“因何去不归,淮上有青山”表达留恋之情,苏东坡伤悲的写下了“此去断佳景,何当桐柏山”,弘正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则流露出“他年淮源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的愿望。当然除了宗教的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这里自然风景优美,如果风景不过如此,佛教寺院也不会竞相在这里筑建,名人雅土也不会过多的留连。
桐柏山一地多寺,寺寺相连,堪称“中华一绝”。而且寺院建筑都有与之相辉映的独特自然风光。像“佛寺画檐挑水帘”的水帘寺,由寺院、古洞、飞瀑、蓝天、白云、青山构成一幅绝妙动态的图画。座落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云台禅寺则有“三绝”(云海、日出、佛光)、“四界”(豫鄂两省、南北地质构造、南北气候、淮汉水系分界线)。普化寺是一幅典型的“深山掩古寺”的画卷,古八大景之一的“桃洞辅霞”与之映衬,可以说如果没有山水的滋养,寺庙就显得单调,缺少灵气和活力,所以说打造桐柏佛教名山重要的是经营好这里山山水水,营造出“天然之中滋润文化的芳香,文化之中闪烁着天然光芒”的氛围。
二、增加佛教文化厚度,是打造桐柏佛教名山的关键。
打造桐柏佛教名山需要下大力气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不能像目前状况那样,寺院仅仅是晨钟暮鼓的简单的经营,应当以一种形式释放桐柏山佛教文化的魅力和潜在储备量。例如,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每年农历六月初十至十五都要举行“大誓愿会”;观音菩萨道场的浙江普陀山,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则为观音的诞辰、成道、涅磐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通过搭建这样有效的平台,不仅扩大山水的知名度,提高当地佛教在国际佛教界的影响力,而且极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桐柏山有临济宗白云系祖庭的云台禅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水帘寺等20多座寺庙,有千名在册桐柏山佛教弟子遍布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而且有的弟子在一些寺院具有相当的地位,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潜力,如果把这些桐柏山弟子召集起来,每年举办一次佛教盛会,其影响力号召力是不言而喻的,无疑会大大提高桐柏山在佛教界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提升佛教寺院的品位,是打造桐柏佛教名山的前提。
佛教建筑基本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不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古朴典雅的建筑能给人视觉的美感和享受。
桐柏山寺院众多,但有一些寺院建筑布局不合理,且看起不伦不类,极难满足游客的审美情趣。所以对现有寺院建筑重新加以艺术化的翻修并赋予有品位的文化点缀是很有必要的,构建出“庙貌巍然,钟罄备然,焚修肃然、色相庄然”的意境,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文化震撼力。建设佛教学院是一重大举措,建成后将成为桐柏山佛教有个性特色的亮点,将使全国佛教精英向此汇集,形成佛教文化的隆起带,并幅射带动桐柏山佛教文化的传播,为打造桐柏佛教名山注入“兴奋剂”。
“文化生产力”成为推动当今经济发展新的动力。佛教历经两千年的发展,扎根东土,成为中国的佛教,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和,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桐柏山佛教文化只有和山水更完美结合起来,和淮河源诸文化串联起来,并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调动一切积极要素使其活跃起来,成为拉动桐柏大旅游增长点才不负她新时期的使命。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打造出一个全新佛教名山将指日可待,桐柏山也必将成为华夏文化经纬网上又一个重要的座标。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