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参(上)
独参(上)
/陈慧娟 译
译按:麦克先生(Mr. Mike)是一位英国人,他在学校毕业后,当农夫七年,二十五岁时,透过一个自愿服务机构,派到泰国教学两年,在这期间,他对佛教开始产生兴趣,并短期出家,在 Boonkanjanaram Meditation Center实修四念处并得到开悟。为他面试的乔先生(Mr. Chua Jantrupon)是杰出的优婆夷阿将?耐婆(Achaan Naeb Mahaniranonda,l897-1983)的弟子。阿将耐婆的教学法特别侧重当下身念处的观察。
第一天
乔:肉体(物质)和精神是毗婆舍那的对象,你是否已经了解,并且记住其内容?
麦克:是的,我了解也记住了。
乔:当看到或听到时,这时候物质是什么?精神又是什么?
麦克:当看时,东西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叫做物质,看就叫精神。当听时,声音就叫物质,而听就叫做精神。
乔:四个姿势(四威仪)──坐、立、卧、行是肉体还是精神?
麦克:是肉体。
乔:什么肉体?
麦克:坐的时候是坐的肉体,站的时候是站的肉体,卧的时候是卧的肉体,行的时候是行的肉体。
乔:当你在看或听的时候,你是否观察肉体或精神?
麦克:我观察精神。
乔:什么精神?
麦克:当看的时候,我观“看”的精神
,当听之际,我观“听”的精神。
乔:杂念、嗔恚、思惟,这些是肉体或
精神?
麦克:是精神的杂念、嗔恚和思惟。
乔:当杂念生起,你是否观整个过程,
或者告诉我们你如何观它?
麦克:当杂念生起,我观精神飘荡,而不是整个杂念的内容。我觉察到飘荡的念头是精神,然后再回到当下,比如坐的肉体当下。
乔:你有进步了,你记得肉体、精神的内容,而且懂得如何做观察。试著去培养你的觉察能力以便观察什么是肉体,什么是精神。你无法忽略掉肉体与精神,因为它们是毗婆舍那禅修的对象。假如你没有觉察分辨肉体、精神的能力,那么就不能做毗婆舍那的禅修了。开始的时候,我希望你只要观坐的肉体和站的肉体等就够了。
第二天
乔:看的时候,你如何观察?
麦克:我观“精神”看。
乔:你如何观?
麦克:我警觉的观(热情、正念、正知)。
乔:听的时候,你如何观?
麦克:我警觉的观“精神”的听。
乔:坐或走的时候,你警觉到什么?
麦克:坐的时候,我警觉到坐的肉体;走的时候,我警觉到走的肉体。
乔:坐的肉体,是什么意思?
麦克:在坐的时候的姿势便是坐的肉体
乔:走的肉体又是什么呢?
麦克:走路的样子便是走的肉体。
乔:何以见得那便是坐的肉体、走的肉体?
麦克:我内心知道。
乔:内心知道是什么意思?
麦克:我坐著的姿势,是坐的肉体;我走路的样子,是走路的肉体,我们内心都知道,而不是用眼睛看才知道,甚至即使你闭上眼睛你也知道那是坐的肉体。
乔:坐的肉体和走的肉体是不是可以用眼睛看?
麦克:眼睛只看见颜色与形状,但是它不能看到坐的肉体。
乔:你认为你是以另一种方式来思考或认识坐的肉体?
麦克:我依觉察去辨识那是坐的肉体。
乔:思考和觉察有没有不同?
麦克:思考是在内心一直思索坐的肉体,但是觉察是要你去明白你坐的样子,也就是去认识坐的肉体。
乔:你说得很对。我们必须持续地去培养对肉体与精神的觉察能力。但是你不能只观察肉体,你必须观察坐的肉体,你不能只观察精神,你必须观察听的精神等等。你必须明了每种肉体和精神都不一样,否则你将以为只有一个肉体在坐著、走路、站立,你也会认为只有一个精神在思考、白日梦、愤怒等等。当你了解每种肉体和精神都不尽相同时,你将更进一层地了解到每一肉体和精神的自性是分开的,这个事实最后将引导你认识到肉体与精神其实是无我。
第三次的面谈-一九八六年一月廿九日
乔:走路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走路吗?
麦克:我看著走路的肉体。
乔:不对。你须要觉察到你走路是为了疗治痛苦。假如我问:你何时你感到痛苦,痛苦从那里开始。你将如何作答?
麦克:痛苦来自于原来的姿势。
乔:那么走路的时候,你观察到什么姿势?
麦克:我观察到走路的肉体。
乔:为什么你要观走路的肉体?
麦克:为了打破“我们”走路这个错误的知见。事实上是走路肉体在走路。
乔:你观走路肉体的什么?如何观?
麦克:我们观察我们走路的方式,我们用觉察来做观而不是用眼睛。
乔:谁拥有走路的肉体?
麦克:走路的肉体没有拥有者,不是“我”。它是自性(sabhava)──自然的状态。它不是“我”,是自性在走路。
乔:对!走路肉体是自性。没有人拥有走路肉体。你了解什么自性吗?
麦克:自性是一种自然现象,以及存在于当下的时刻。
乔:你说的并不完全正确。自性是自然的真实状态,不是男人、女人、自我,它存在著,也叫做胜义谛(ultimate reality)。
麦克:自性是当下的时刻吗?
乔:自性是肉体与精神,它总是存在著,但是我们不能常看到它以普通的形式存在。不过,若是我们在四念处以热情(atapi)、正念、正知去观,我们就会在当下看到自性。现在你Mahaviro(按:麦克的出家名字)是坐著,这就是自性,肉体与精神的自性。它是存在著,Mahaviro执著于“我坐著”
,事实上是自性坐著。你若执著「我坐著”那就是错误的知见了。无论你坐、立、行或卧,这些都是自性的展现,但是Mahaviro认为“我们”在坐、立、行,这便是染著,因为染著才会把自性视为是“我们”。透过修行,你可以将执取自性为“我们”的错误知见消除掉。当Mahaviro在走路,那个走路是走路的肉体。若是你了解这个,那就对了。这是毗婆舍那智慧的结果 那是发生自正确的因,修习四念处的正确结果。
当你走路时,走路肉体感觉痛苦,那便是走路肉体在受苦,此时你必须改变姿势成为站立的肉体以免除痛苦。所以走路肉体是旧的姿势,而站立的肉体是新的姿势。所有这四个姿势(行、立、坐、卧)一直在改变,从一个姿势变成另一个姿势,而新的姿势也会变成旧的姿势。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痛苦迫使姿势改变。只要肉体和精神存在,痛苦的自性便会不时地迫使旧的姿势转为新的姿势。你认为哪一个姿势是舒服的?
麦克:没有。
乔:任何一个姿势都不是舒服的,有的只是承受痛苦、袪除痛苦,相互更替直到睡眠为止。当你醒来时,承受痛苦、袪除痛苦的情形又重新开始,这是自性展现的结果。但是错误的知见认为“我们”在想,“我们”在坐,当痛苦发生,错误的知见想“我们”走动或躺下来以求得舒适。事实上没有任何姿势是舒适的。一整天下来只是痛苦与消除痛苦两种情况而已,直到上床睡觉这两种感觉才会暂停。这个叫做自性。自性就是如此,非男人、女人或任何“自我”。因此,你在修行中观察四种姿势,你便会明白这个真理并打破原来错误的知见。你会推翻本来以为肉体是我这个错误的知见。我想问你,坐的肉体是永久的或非永久的?
麦克:非永久的(无常)。
乔:你怎么知道?
麦克:因为你必须时常改变姿势。
乔:为什么你须要常常改变姿势?。
麦克:因为痛苦迫使你必须改变姿势。
乔:被迫改变姿势本身就是非永久的。既然这个改变不是可以控制的,那里面也没有一个我存在,又叫做无我。“无我”的意思是非你所能主宰掌握的。 你已知道这四个姿势的无常性、苦迫性及无我的特质,那么我可以告诉你这三个特性无常、苦、无我是一种自然的法则,它适用于每一个个体,没有例外,包括贫者、富者、梵天或任何天神,都无法逃脱这个法则。一旦肉体一精神诞生,那么肉体 精神会逐渐老朽,然后死亡。假使你不明了这个自然法则,那么你将持续于痛苦中不知如何打破苦的环节。
没有人知道肉体和精神从哪里开始和结束。你修习四念处,将知道自性的本来面目。你将了解自性的伤害,你将感到嫌恶、排斥,接著你又会感受到肉体和精神脱离压力的状态。最后,你将达到生、老、病、死的止熄。
在禅修中,你只要随著四种姿势做观察,这四种姿势便可以停止痛苦。在四念处里有四十四种对象,但是你只须要一个对象一四种姿势,那么你就可以停止痛苦。这四种姿势适合于现代人,现代人贪念较强而且慧根不足。练习观察四种姿势(身念处)比观察其他三种念处来得容易。
当我们要换姿势时并没有特定的公式,只是换个让你治疗痛苦的姿势而已。但是即使是单单坐的肉体也有各种不同的姿势。举例来说明,我们吃饭时,我们必须知道每一口都是为了止熄痛苦,每一次咀嚼也是为了治疗痛苦。这样子可以避免你全然依个人好恶来用餐。当你正在吃时,你将感觉痛苦驱使你吃它。你可以感觉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因为痛苦和消除痛苦。
第四天-一九八六年一月三十日
乔:你的修行状况如何?
麦克:白天我的心念较少,但是到了晚上心念多得无法入睡。
乔:都想些什么?
麦克:我想关于回英国的事,整晚都不能睡。
乔:心念太多好不好?你不喜欢吗?
麦克:我不喜欢。
乔:假如你不喜欢心念杂乱那就是嗔,假如你不想要让纷乱的心念平静且回到眼前来那便是贪。其实心念太多通常是想到过去和未来,就表示你已不是活在眼前了,这时候你只要再回到眼前来就好了。你整晚睡不著是因为想到只剩些许时间能留在泰国,因此你有欲望使自己尽力活在现前,然而因为压力太大导致紧张,以致于难以入眠,我想你可以吃颗镇定剂,然后写下你回英国后的计划,写完后就忘了它不再想它。这是让你平静的方法。等到你离开泰国前两天再把你写下来的计划拿出来看一看就好了。
麦克:这是个好主意。
乔:做为一个僧侣你有两件任务:一是研读佛学的理论,二是将佛法实际应用于修行中。佛教指示我们的只是学习教义及禅修毗婆舍那使痛苦止熄。肉体和精神是苦,染著于肉体与精神是“我们”、“自我”。心念飘荡是“法”是一种染著,五盖之一,它障碍我们身心往善的发展。心念飘荡不是“我”,不是男人、女人,它是胜义谛,它不但是有害的,而且也是无常的。飘荡的心念并不叫麦克先生,它不是你,你能抑止它不飘荡乱跑吗?
麦克:我不能抑止它。我只知道飘荡的心念开始了,然后又回到现前。
乔:对!在轮回中没有人可以免于杂念,没有人可以控制妄想,因为它是无我,就像没有人可以避免老、病、死亡。你修行以便驱除精神染著,飘荡的心念是一种染著,会阻碍当前的毗婆舍那智慧的生起。
为什么我们说当前那么重要呢?第一,我们应该知道当前并非一般所想的心念正在当前,当前是当肉体与精神特定时间内的展现,无关我们的欲望,也就是说没有染著。我们必须先了解到当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前被体现,才能得到毗婆舍那的智慧,进而得到四圣谛的真义。当心念由热情、正念、正知合成,那时心念就是活在当前,充满戒定慧,在八正道之内了。戒能袪除明显身体及语言上的染著,禅定镇伏精神的染著,我们称之为盖障。智慧消除隐藏的染著,称为“扭曲者”(crankers),使我们有错误的知见,以为“我们”坐著、“我们”站立。
第五次会面一九八六年一月卅一日
(麦克生病了,躺在医院一天)
乔:你生病躺在医院,这表示你的肉体病了而精神也为了生病之事而不舒服。因为肉体与精神存在,十一种痛苦随之而起,就像此时发生在你身上的一样。你能了解精神与肉体的伤害情形吗!
麦克:是的,我明白。只要肉体和精神存在,痛苦便会跟随著。
乔:假如五蕴或者肉体和精神存在,那么无论你拥有什么形式的生命,你都是这个形式的俘虏,没有任何避难所,没有任何安全的存在,无论何时肉体与精神出现,你都将受到肉体与精神的惩罚,受到生病、衰老及死亡,还有悲哀、苦楚、沮丧等等。你了解吗?
麦克:是的,我了解。假如没有肉体和精神,那么这十一种痛苦也不会产生了。
乔:昨天我们谈到毗婆舍那禅修所需的三个要点:谛。但不是一个男人、女人或自我。也就是说你在四念处禅修仅有的对象是胜义谛。世俗(conventional reality)像:“麦克先生”,像“我看见”,像“我听到”都不是四念处中的适当对象。二、它的对象必须是四念处中的一个。三、它的对象须以热情、正念、正知地去做观察。例如当坐著时,这三个精神(热情、正念、正知)的对象便是坐的肉体及存在于当前一刻中。这种觉察(热情、正念、正知)有智慧了解肉体和精神不是“我们”,不是“我”,真正的四念处──三种精神或觉察是真正的实行者,不是“我们”。四念处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我们对五蕴的好恶。举例来说,当一个人智慧开发和知苦时,他使改变错误的知见,而明了到坐的肉体只是坐的姿势,不是“我们 ”,不是“我”——它只是自然的真实状态。
当你了解四念处的原则,你会发觉这个练习其实很简单。这时候不管你的觉察力是专注或分散你都很清楚。此外,还有其他可以帮助禅修的法,那叫正思,我们称之为如理思惟(yonisomanasikara),完整地说,如理(yoniso)是“固定注意力在某事物上正确知见其因缘”,如理可以避免染著进入。例如,当坐时,知道坐的肉体受苦,能避免个人的好恶跑进来。因为这并不是“你”在坐或在受苦,可避免嫌恶,如理使人知道坐的肉体必须改变姿势去治疗痛苦,以及避免对新姿势的喜爱。
另外的帮助者是观察(sikkhati),它可以提醒我们到底我们的实修是正确或错误的,甚至当我们的心涣散时,观察能够告诉我们心念已跑掉了。
当热情的态度与正念结合在一超时,我们称之为专注(samadhi),再加上清晰的理解(正知),我们称之为智慧,此时若再加上如理及观察(sikkhati),那么这些因素凝聚起来所产生的力量将可摧毁邪见妄念。好恶必须被破坏,同时三种精神的智慧能够破坏邪见。邪见认为坐的肉体是“我们”,是“我”。(待续)
(1993.3.《新雨月刊》第65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