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学研究的方法与动向问题主题讨论会”会议纪要
“当代佛学研究的方法与动向问题主题讨论会”会议纪要
傅新毅
时间:1999年4月10日
地点:中国南京大学
主题:当代佛学研究的方法与动向问题
主办:WHSP世界弘明哲学学会
主持人:恒毓博士
与会者:世界弘明哲学学会全体成员
近二十年来,佛学研究在中国越来越热,大有燎原之势。不过,随着佛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普及,其间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也着实不容忽视。因此,以佛学研究为中心、以弘扬中国传统哲学为己任的世界弘明哲学学会(WHSP)於1999年4月10日在中国南京大学举办了题为“当代佛学研究的方法与动向问题”的主题讨论会。此次会议由世界弘明哲学学会会长恒毓博士主持,世界弘明哲学学会全体成员无一缺席。
会议伊始,恒毓博士就当前佛学研究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作了扼要的说明。恒毓博士认为,当代佛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东方与西方两大块,东方汉语区又有教内与教外的不同,而教内又可分为实践与学理两派。
首先,是东方存在的问题。在东方,多数教内实践派的文化程度较其它社会阶层明显要低,加上大多对教理的学习不怎么注重,专以打坐或念佛为务,因而谈不上学术意义上的佛学研究;学理派虽然对教理有较多的把握,但由于其往往看不起实践派的实践而将精力停留在讲经的表面,所以有比较严重的忽视修证的问题。在大陆,不少学理派热衷于官话、套话、大话、空话甚至假话,已经对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切切实实的威胁;在台湾,由于学理派于细节问题过多着力,难免支离、琐碎之嫌,因而也往往对佛教基本精神的发扬起不了多少积极作用。在教外,佛学研究则大致可分为信仰型与研究型两类。由于信仰型学者往往将学理的探讨与自身的信仰实践相结合,因而,在中国,他们时常或多或少地要陷于既不为教内所欢迎又不为学术界所认可的尴尬境地;研究型学者以社科院最为典型,其佛学研究的重心是在于对佛教作历史和社会的考察,往往对教理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偏差。
其次,是西方的现状。西方佛学研究一般使用英文、藏文和梵文三种语言,亦可分为实践与学理两派。其中,实践派较为注重智慧的培养,较多地保留了佛陀时代的风气,而其基本表现则类似于中国早期的禅、净、密;西方学理派较为注重现实问题的探讨,往往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接着,恒毓博士请该会副会长、韩国金镇戊博士对当代日本与韩国的佛学研究状况作了简单的介绍。金镇戊博士认为,日本的佛学研究有明显的学问化倾向,过于注重文献的考证。1995年以来,日本出现并形成了所谓“批判佛教”的研究动向。在这一潮流中,不少学者对“如来藏缘起”、“空”的概念等佛教基本问题都重新作了批判性的考察。韩国的佛学研究虽然受日本影响较大,但明确反对学问化倾向,强调要把学问、信仰和修行实践结合起来,著名的东国大学可谓是这方面的代表。
然后,在恒毓博士主持下,与会者分别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独特看法。该会秘书长傅新毅博士认为:“佛学研究公式化的弊端在国内佛学研究中日益明显,这是佛学研究难以向纵深层面拓展的主要障碍。比如,一谈到佛教就一定要分个小乘、大乘,以为小乘就是‘人空法有’,大乘就是‘人法二空’;一谈到大乘就离不开空宗、有宗,以为空宗就是讲‘非有非无’、‘空亦复空’,有宗就是讲‘真常佛性’、‘心净尘染’等等。在这些程式化语言的背后,佛法的真谛往往因此而被遮蔽了。很难想象,佛教作为一个流行了几千年、拥有如此众多信徒的世界性宗教,居然能被抽象到如此稀薄的几个套语而已! 我们要追问的是,在这些套语的背后,佛教究竟还说了什么?它究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存在体验?如果漠视这些,则我们的研究必定是无根的。”金镇戊博士认为:“佛学研究中必须考察这样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我们应该将佛教在中土的演变置于其时代的背景中予以考察,比如译经中所用词汇的演变以及由此而展示出来的基本逻辑;其二,将佛学的基本义理置于现今的范式中予以重新解释,亦即考察佛学对现时代究竟有何种意义,而这势必涉及到佛教的现代化问题。另外,如果没有自身的体悟,佛学中最为关键的一些层面是不可能被真正理解的。因此,学问和信仰的判然分离往往无法使佛学研究得以向纵深层面拓展。”该会副会长陈坚博士认为:“蔡元培先生在《佛学是科学》一文中曾经指出,佛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研究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历史,二是考证,三是对佛教教义提出证据,四是佛教对社会的作用。我同意蔡先生的这一观点,即研究可以和信仰分开。当然,我要说的仅仅是‘可以’分开,而不是必须分开。”该会常务理事王晖博士说:“我既同意又不同意陈坚博士的观点。”他认为:“一方面,用科学上的方法诚然可以作为我们佛学研究的一种手段,但科学上的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另一方面,生命的学问和学问的生命事实上是不能分离的,这恰恰也就是佛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同之处。”
那么,佛学研究究竟应往何处去呢?
通过会上的多番深入的探讨,最后,恒毓博士对此次主题讨论会所达成的共识作了如下总结:“我们举办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因而我们并没有提及正面的东西,而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上。也许有人会误解我们,但是我却要说,我们今天的讨论非常成功,非常热烈! 通过我们的坦诚交流和探讨,我们基本上明确了问题的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方向:第一,汉语区佛学研究需要更多地向非汉语区借鉴和学习,需要更多地将注意力从‘Buddhism’转移到‘Buddha's teachings’上面来,从而更好地使佛教的基本精神得到挖掘和发扬,推动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第二,当前学术界对佛学的一些基本看法依然需要重新认识和进一步深化认识,否则,贻误非浅;第三,作为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的学术界和教内,相互间应多一些尊重和学习,少一些藐视和对立,共同为社会进步而努力;第四,我们的佛学研究应立足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应当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所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学与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哲学上为新时代的到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