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光教科书:《佛光学》(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多年以来,佛光山僧团与佛光会教团相继提出利世济民的理论架构及思想体系,已具有实践的方法及具体的成果。此两大佛教团体犹如人之双臂、鸟之两翼,在相辅相成之下,为世界遍撒和平幸福的种子,如今这些都成为研究“佛光学”不可或缺的理念。所以,什么是佛光学呢?质言之,举凡至真至善的精神理念,乃至促进人间安和乐利的真理妙谛,都涵摄在佛光学的范畴之内。以下仅提出佛光学的四点内涵精神:
  一、菩萨丛林是佛光学
  丛林道场是指有组织、有制度,能够接引十方大众的佛教寺院,在此特地加上“菩萨”二字,是为了简别专修声闻、缘觉二乘,只求自度自了的道场。像佛陀在印度建立的精舍、讲堂,中国唐朝“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所提倡的农禅道场,以及后来大江南北多少集众参禅、弘法安僧的寺院庵堂等等,皆名之为“菩萨丛林”。东晋末年,道安大师在战乱时期仍在各地建设道场,聚徒讲学;清末杨仁山设立“只洹精舍”,印经、教学;近代李炳南在台中创建莲社。他们不遗余力,都具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特性,所以均可称为菩萨丛林。其他如民国初年月霞大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设华严大学;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等等,也属于菩萨丛林的思想,只可惜因缘不具,未能扩大影响。佛光山及佛光会秉承古圣先贤的菩萨精神,怀抱慈悲济世的愿心,以净化人间为己任,从事文化教育的深耕,重视群我关系的调和,在在显示出菩萨丛林为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二、般若生活是佛光学
  佛教非常重视般若的修持,经典中说般若不但是六度之首,也是诸佛之母,又说“般若”如人之双目,能领导其他五度走向圆满的境界。般若智慧得自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因此离开了生活,就没有般若。《金刚经》开宗明义便揭橥佛陀的般若生活:“着衣持钵”,代表佛陀手中放般若光;“入舍卫大城乞食”,代表佛陀足下放般若光;“于其城中次第乞食”代表佛陀眼睛放般若光;“饭食讫,收衣钵”代表佛陀口中放般若光;“洗足已敷座而坐”代表佛陀通身放般若光;“尔时世尊”代表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放般若光。一卷《金刚经》如果通晓,便能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般若风光。此外,禅门的修行着重生活的禅味,举凡穿衣吃饭、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举手投足,也都是般若的体现。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同样平凡的生活,一旦有了般若,就能让我们享有解脱自在的人生。佛光山与佛光会一向提倡生活的佛教,鼓励夫妻连袂参加法会,经常举办亲子联谊活动,强调家庭美满的重要,注重人际关系的顺畅和谐,教导民众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此都说明了“般若生活”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三、法界融和是佛光学
  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彻悟宇宙的真理时,发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宣言,为苦难的众生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光明,由此而开展出来的众生平等、法界融和的思想,就是人类得到永恒安乐的根本,是世界能达到永久和平的指南。像佛陀创立“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僧团,以六和敬作为共同生活的轨范,以慈悲包容作为待人接物的圭臬,不但打破了种族的界限与阶级的差别,更使得佛法得以流布十方,并且与各地文化水乳交融。佛光山开山伊始,即订定“八宗兼弘”、“四众共有”的原则,以及佛光会历年来所提倡的主题:如“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等等,都是法界融和理念的推行。此外,佛光山及佛光会不仅提倡男女性别的融和、贫富贵贱的融和、士农工商的融和、国家种族的融和,也积极谋求宗教之间的融和、派别之间的融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和、僧众与信众的融和,更兼顾佛法与世学的融和、佛法与生活的融和,凡此均为法界融和思想的实践。所以,法界融和是佛光学基本的内涵精神。
  四、人间欢喜是佛光学
  佛教是倡导欢喜的宗教,《法华经》指出:佛陀降诞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行在人间、证悟在人间,是为了示教利喜;观世音菩萨早已在无量劫前成就佛道,也是为了替众生拔苦与乐,才倒驾慈航,回入娑婆。此外,十方诸佛菩萨也以欢喜的修行来成就佛道,譬如弥勒佛又称为欢喜佛,还有如《万佛名经》的禅悦藏、欢喜地等许多的佛菩萨均以“欢喜”为名。可见欢喜是佛教真理的本质,欢喜是佛法修行的精髓,佛光山的工作信条中给人欢喜的精神,就是人间欢喜的修持法门;佛光会信条中“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无明”的守则,也就是人间欢喜的当下体证,因此,人间欢喜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佛光学上承教主佛陀的真理妙谛,中循历代祖师的遗风德范,下启万代子孙的幸福安乐,以“菩萨丛林”为佛光人组织的架构,以“般若生活”为佛光人实践的内容,以“法界融和”为佛光人思想的基础,以“人间欢喜”为佛光人修持的法门,凡我佛光人均应矢志发扬,俾能达到光大佛教,普利群伦的目的。
  [注释]
  声闻,是听闻佛陀之教说而觉悟者;缘觉,以观因缘法,无师而独自证悟的修行者。此二乘行者,性乐寂静,多偏于自度自了的出世解脱,不事说法教化。反之,菩萨乘则重于利他济世的菩提心,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而达自他圆满的大乘行者。
  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首创丛林制度以集众安僧,其弟子百丈怀海禅师更继师志,制订清规,率众修持,并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自耕自食精神,开启禅宗农禅生活的家风,而成为禅宗丛林的千古楷模,亦为集众安僧的菩萨丛林典范。
  菩萨学处原指一切发菩提心的有情所应作不应作的律仪。菩萨学处的“处”字,也可以指法门,如四念处等;也可以指行道之场所,凡菩萨所行履之处,随时随地修菩萨法门,皆是菩萨学处。本文所指则两种意义皆含括在内。近代太虚大师重新拟订在家
  、出家应学的“菩萨学处”大纲,并设立订定“现代中国佛教新制度”,选定出家、在家菩萨等组成干部团体,并协助执行一切事宜。该处首先计划设立的是出家菩萨养成所及干训班。
  在古印度的社会,种姓制度极为严格,当时的四个种姓,即代表了四个尊卑不同的社会阶级:婆罗门种,乃指婆罗门教僧侣及学者之司祭阶级,为四姓中之最上位。刹帝利种,乃王族及士族之阶级,为四姓中之第二位。吠舍,乃从事农、工、商等平民阶级,为四姓中之第三位。首陀罗种,乃指最下位之奴隶阶级。此四阶级地位非常不平等,是家族世袭,一出生即注定了身份,无可改变的。佛陀本身出于刹帝利种,却以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观打破阶级的不平等,主张四姓出家皆为释种,无有差别。
  指维持僧团和合共住、互敬互容的六项原则:
  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是思想的统一。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是法制的平等。
  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是经济的均衡。
  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是心意的开展。
  口和无诤:在语言上和谐无诤,是语言的亲切。
  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是相处的和乐。
  大众若能以此做为生活的轨范,遵守不悖,则来自不同种族、身份的僧众自能融和在一起。
  系发表于一九九二年国际佛光会之主题演说。详见第八课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系发表于一九九三年暨一九九四年国际佛光会之主题演说。详见第八课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系发表于一九九五年国际佛光会之主题演说。详见第八课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系发表于一九九六年国际佛光会之主题演说。详见第八课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系发表于一九九七年国际佛光会之主题演说。详见第八课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系发表于一九九八年国际佛光会之主题演说。详见第八课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在八十八佛中,欢喜藏摩尼宝积佛、阿毗欢喜光佛等,皆是以欢喜为佛名者。此外,《三千佛名经》中则更多。
  [习题]
  一、试述佛光山及佛光会所致力推行法界融和理念的内容。
  二、如何体证佛光学中般若生活的精神内涵?
  三、试述菩萨丛林乃佛光人的组织架构。
  四、何以人间欢喜为佛光人的修持法门?


  第二课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掀起工业革命以后,带动科技进一步的发展,自由民主的思潮逐渐抬头,人权慢慢地苏醒。到了近代,物质生产丰富,人类的欲望增加,然而却是无休无止地推动着人类以各种方法掠夺地球的资源。再加上年年战争,人类清净的本性被蒙蔽了,心灵迷失了,人类面临着被贪瞋邪见淹没的危险。
  我们所面对、所生存的时代,是个怎么样的时代呢?国际间,有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有经济上的市场垄断、贫富不均;还有人种、宗教间的排斥分别、相互岐视。这些人为的差异现象,全都源自于价值观念的偏差,以及思想看法的纷歧。
  人世间究竟要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安乐与和平呢?佛光学对于当代思潮的发展,提出四个方向:
  第一、对人间的不平等,我们提出“平等的主张”。
  第二、对生命的不重视,我们提出“人本的思想”。
  第三、对生态的不平衡,我们提出“环保的观念”。
  第四、对行事的不合理,我们提出“自然的缘起”。
  一、佛光学平等的主张
  一九九六年国际佛光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五千余位代表在法国巴黎召开,星云于会中发表“平等共尊,和平共荣”的主题演说,正是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代表们,能将平等的观念与和平的主张带回各地,并且扩大的散播开来,唤起地球人的觉醒与共识。
  怎么样才能平等?齐头式的平等是假平等,唯有立足点上的平等才是真平等。什么是立足点上的平等呢?例如儿童只能提五斤的重量,大人不费力的能够提起五十斤的重量,这五斤与五十斤就是差别中的平等,也是立足点上的平等。
  真平等要能以大尊小,以富尊贫,以强尊弱,以上尊下。人类要能明白万法缘生的道理,“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如此才能够在差别中求取平等,在矛盾中达到调和。没有螺丝钉,怎能有大机器?没有砂石,怎能起高楼?所以在同体与共生的认知上,人我彼此相依,各自呈现善美的特色,在相辅相成中共同扶持。这样的平等才能带来永久和平的保证。
  综合而言,和平要从平等中建立,平等必须人我相互尊重,在沟通与了解上必须彼此立场互易,对于宇宙间差别万象的认识,要能了知万法缘生与一多不异的自然原理。
  二、佛光学人本的思想
  佛陀在人间证道,自然标示着娑婆世间的重要性,以及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目前的世界,因资用快速的膨胀发展,人们以无限制的时间、体力,投入社会财源的开发,享有物质,然后大量的浪费物质。这股物欲拥有的旋风,把人性物化了,生存也不再那么快乐,死亡也不再那么庄严,变成了以物为本的世间。
  过去千百年来,物质普遍的缺乏,人类慨叹生活不易;今日人类拥有超过所需的物质,而人类更加慨叹生存艰难。因为拥有了物质的财富,相对的却失去了精神上的富足。由于心灵的贫乏、空虚,使人随便的生活,任意的杀戮,好比速食食品一样,谈不上美味,但是因为可以立即取得,所以也可以轻易的废弃。因此,也影响到家庭亲友间的关系,因为不重道德、仁义,感情也不耐烦经营,动辄离婚或离家。家已经不像家,父母子女之间亲情疏离,只得各自将爱心维系在宠物上,一朝爱之,呵护照顾,胜过儿女;一朝厌之,则弃如敝屣,造成猫狗、虫鱼、鸟兽随意繁殖,又随意“放生”——令其自生自灭,导致生态的失衡,及对生命的漠视。
  二十世纪末,人类已经走到违反自然的时代。迈向两千年的新世纪,人类必须重新省思,重新出发,巩固人伦,以人为本。人为法界中心,唯有人与人之间,无论亲疏远近,怀抱民胞物与,人我一家的胸襟,互相关爱,人类才有未来的希望。
  三、佛光学环保的观念
  今日,人类不只竭尽所能的去破坏地球自然,并且还尚未省悟到生态破坏是多么严重的问题!
  全球性的空气污染,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破洞、紫外线幅射增强,引发地球温室效应,热带雨林也被砍伐,人为、天旱造成的森林火灾,空气品质受到影响。在洲际间的海陆域,高山、森林、海洋、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河川水资源染污、土壤流失。部份国家对于废弃物不当处理,都市里噪音、压力,加上生活空间狭窄,工作或居家环境不良,精神情绪未能抒发得当,市面上充斥各种致癌食品或用品,凡此种种,人类终于用“聪明”将自己全面地囚禁了起来。地球受到遍体鳞伤的损害,人类又将如何生存?
  如何解决环保、生态失衡的问题?首先要使全人类觉醒:“地球是我们的家!”维护地球的完整,人类才有身心健康的未来。而人类的觉醒,要从惜福、惜缘、惜物、惜生做起。要有地球全面环保观念,才能近而从生活中的资源回收做起,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进而在人格精神上达到资源回收,也就是转烦恼为菩提。
  四、佛光学自然的缘起
  前面三项严重的问题,均因人类不知自然因果,不明缘起法则,所引发的逆向循环。自然是世间的实况,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生老病死生命的轮回、生住异灭心念的迁流,乃至成住坏空器物的循环,都是一种自然。
  佛教的真理——缘起性空,实际上也就是宇宙间的因果纲常。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与不自然的事情。自然,使你身心愉快,行事顺畅;不自然,使你身心俱疲,累己伤他。例如:感情的交流,以平衡协调为自然;语言的沟通,以体念包容为自然;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
  量入为出为自然。反之,逆向而行就是不自然。
  佛光学倡导人间佛教,顺应缘起真理的发展,也是一种自然。星云于一九九八年国际佛光会第七次的世界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自然与生命”,作为年度的主题。首先要能觉知自然的定律,才能体会生命的尊严;其次要珍惜自然的生命,个己或全体人类才有生命的自然。第三、好因带来善果,回复自然的和顺,才能期望生命的永恒;第四、生命素质提升,人类善根开发,以慈悲喜舍作为自然的生活,必能“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慈眼视众生,人人都是未来诸佛,自然走上生命的佛道,在自然中圆满一切众生。
  平等是人本的和谐,人本是平等的要义;环保是自然的平衡,自然是生命的圆满。
  [注释]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有一层看不见的臭氧层,其作用是防止日光中危险的紫外线穿透地表上来。如今全球的臭氧层约有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已受到破坏。臭氧气在大气层消失后,地球表面就会受到更多紫外线的照射,结果皮肤癌及白内障发生率增高,也会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损。当更多紫外线穿透大气层时,各种疾病将更增多或恶化,农产品及渔获量将会减产,全人类的福祉及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温室效应已开始使全球的气温逐渐升高。过去两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及森林的滥砍,已使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温室效应将造成全球稳定宜人的气候消失,人类文明也将随之消逝。
  雨林是指每年降雨量四公尺至八公尺的热带地区的森林。雨林是自然野生动植物的实验室,维系着全球生物界的生命。不幸现存在非洲、中南美及亚洲地区的雨林正受到无情的砍伐。估计在西元二千年,有百分之八十的雨林将从地球上消失。
  [习题]
  一、请说明佛光学对当代思潮发展的建言。
  二、试述佛光学的平等主张。
  三、试述佛光学的人本思想。
  四、试述佛光学的环保观念。
  五、试述佛光学的自然缘起。
  六、请详述佛光学对未来思潮的发展方向与使命。


  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和
  传统的文化,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经验的结晶,但随着时代慢慢发展,有时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便需要有现代法门的增加。因此,传统的不是完全对或不对,现代的也不全然是好或不好,最好能将前人智慧经验的传统,配合现代潮流的发展,彼此融和,才能永远为世人所需要。
  同样的道理,佛教的发展自不能一味的保守传统,虽然佛教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但传教的方式可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尤其佛教不但要传统与现代融和,更要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这是佛光教团推展人间佛教的方向,也是佛教发展的时代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然有了具体的成效。
  例如,过去佛教保守传统的苦行色彩,对于建筑巍峨的现代化寺院,以及装设冷气、地毯,使用电器设备,布置富丽堂皇等,即被认为是违反佛制,没有修行。其实佛陀所说的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七宝楼阁、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八功德水等,极尽庄严华美,可见信仰佛教不是一定要穷苦寒酸,不是一定要贫穷受苦才叫修行,佛教其实是个富有、快乐、幸福的宗教。因此,为了推展佛教,为了在人间建设净土,今日的佛教已普遍懂得要重视净财,重视安和乐利的生活,重视现代化的设备与弘化方式。
  再例如,在过去佛陀时代,佛陀证悟以后就经常运用各种神通变化来示现,有时不但以身作则,列举本生、本事说明,甚至不厌其烦的“三转法轮”,乃至用种种譬喻,以及长行的散文、重颂的诗词等方式传教,并且鼓励流通四句偈,赞扬、受持、读诵、书写、供养等十法行的功德,凡此都是为了摄受众生。现代有作为的佛弟子不辜负佛陀的嘱咐,把传统做创新的设计,例如制作图表、标语、传单、海报,或是出版报刊杂志等;有时用诗歌、格言等智慧语录传播佛法,甚至结合现代科技,运用电台、电视、电脑网路等,正如出广长舌相宣流佛陀的法音。
  过去佛教非常重视行脚云游、旅行参访,甚至经论中经常提到,天人总在饭食经行后,以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现在佛教到了中国,对于朝山礼圣、寺院参访、座谈联谊等活动也都十分重视,因为藉此可以广结善缘、增广见闻。这也是传统佛教的现代化呈现。
  佛陀住世时,每次说法都有天人散花作乐,有飞天歌舞供养,以增加法会的生动,所以当初灵山胜会,佛陀说法时百万人天的盛况,至今犹为世人所传颂。佛陀示教利喜,善于运用各种方便法门。现代佛教传戒,戒师、戒子在请戒时以香花迎请十方诸佛,甚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渔山梵呗与各种佛教赞偈,舒缓和雅的梵音与飞天优美的舞姿,同样能令人心生欢悦。因此,现在佛光山与佛光会也在世界各地道场,甚至国家殿堂等,教导信徒用梵音乐舞赞佛,让法会的讲者、听者可以融和一致。
  过去佛教僧团重视六和敬的制度,现代佛光山教团主要也是以法为中心,强调法治重于人治,讲究制度领导、集体创作、职务轮调、序列等级、僧团立法等,这都是不违传统佛教的现代管理。
  佛教重视内心的修为,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现代提倡心理谘商、心灵净化、心灵医疗、心灵改革,无一不是运用现代各种方法,把传统开示于中呈现,乃至佛陀倡导四姓平等,现在主张僧信四众一家,这都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
  现代社会讲究企业经营、投资理财;过去释迦牟尼佛也重视经商之道,重视储蓄布施,例如《杂阿含经》说:“种田行商贾,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有了金钱,如何理财投资?《阿含经》也有四句偈说明:“一施悲和敬,二储不时需,三分营生业,四分生活用。”
  现代人讲究家居生活;过去佛陀时代即重视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例如维摩居士“示有妻子,而修梵行”。现代人重视人际关系,包括亲子之间、夫妻之间、亲友之间、主雇之间、师生之间等等,在《善生经》中,佛陀对上述种种人际相处之道,均有很好的指导。
  总之,无论是传统佛教或现代佛教,其实都是佛陀的法音宣流,都是要能示教利喜。因此,佛光山的发展或佛光会的成立,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把传统的佛教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注释]
  是指佛陀在初转法轮中,三度演说四圣谛的妙义:
  第一次为“示相转”,将四圣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为“劝修转”,劝诱弟子修持四圣谛的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圣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一样证悟四圣谛。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十种有关受持经典的方法行仪,分别为: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行。
  佛光山是一个注重制度的教团,秉承佛陀“依法不依人”的教示,以完善的制度来统理大众,例如:宗务委员会章程、共住规约、请假办法、人事奖惩、升等调职、参学条例、财务会计、出家剃度受戒、道场设立建筑等,都订有周密的制度。这些制度非一人专权决定,而是佛光教团七众弟子共同集思制定。
  佛光山的职位没有高低之分,文化社教、教学研究、寺务行政等,尽管各有所司,职有所长,大家在同一个师承制度之下,共同为兴隆佛教而奉献心力,塑造一个集体创作的道场。
  佛光山人众无论年资深浅,职位高低,平均每三年轮调一次,通常在每年农历正月及七月,由宗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人事调动问题。由个人先填志愿,再配合常住单位的需要派定,若有异议,可以另案讨论。
  佛光山为鼓励徒众进德修业,制定僧信二众序列等级制度。对于新进僧众,依其戒腊、学历、年资、特殊技能等而分有清净士、学士、修士、开士等阶位等级。在起头点人人平等的原则下,再依个人在道业、学业、事业上的发心、精进,作为晋升核定的依据。
  “一施悲和敬”,就是十分钱当中,把十分之一拿出来布施、救济贫苦,或供养值得尊敬的人。施悲和敬,就是指二种田:一叫悲田(慈悲的田),譬如救济贫穷。一叫敬田(尊敬的田),如对师长、三宝的布施供养;“二储不时需”,十分钱当中,要有二分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三分营生业”,十分钱当中,要有三分拿出来经营谋生,发展事业;“四分生活用”,十分钱要留四分用以生活。
  [习题]
  一、试说明传统与现代融和的重要。
  二、试举二例说明佛教如何在传教方法上融和现代与传统。
  三、佛光山如何融和传统与现代,试举二例说明。


  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主要有四点: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简要述说如下: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简而言之,乃指吾人本具之佛性。横遍十方,依空间上来说,法身无处不遍,无所不在;竖穷三际,依时间上来说,佛性不生不灭,永恒如一。以此真理之妙用,能够了知群我之关系,能够掌握因缘之生灭,能够透彻时空之来去,能够开发内外之宝藏。
  常有人问:“佛光教团,人多事杂,如何管理,令其上下一心,和合无诤?”其理趣在于“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因为横遍十方,便能扩大我们的心胸;竖穷三际,便能拓展我们的视野。知众生刹尘心数,无有国家地域的界限,无有肤色种族的分别,能视众生为生命的共同体,故能甘心奉献,广修供养,圆满菩提。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做人处事的金科玉律,是领导群众的最佳管理,是事业成功的雄厚资本,是团体发展的根本助力。
  佛光学是人本之学,未来发展的方向,须着重现实生活之圆满。重视身心的净化,家庭伦理的建立,群我关系的融和,自然生命的尊重。念念依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无穷妙用,普门大开,接引各界人等,如《华严经》所言:“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是弘法的根本,失去了度众的慈悲,就没有佛道可成;方便是弘法的应用,不能巧妙运用方便,则不能圆成度众的工作。《维摩诘经》云:“慈悲为父,方便为母。”慈悲与方便是令众生入佛知见的最佳要道。
  所谓方便有多门,六根都是入道的方便。例如:有人见到庄严堂皇的殿堂而入道,有人聆听钟鼓海潮而入道,有人嗅闻坛场馨香而入道,有人品嚐酥酡妙味而入道,有人朝山礼拜而入道,有人感悟生命无常而入道。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众生入道法门众多,寺庙的法会固然可以得度,文艺、书画、素斋、茶道都能引度有缘的社会大众。国际佛光会也针对各种不同的对象,规划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如:妇女法座会、金刚禅坐会、星期儿童班等,以教育儿童,为妇女说法,为金刚开示,就如观世音菩萨的无量神通方便,“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是以无量方便,给予众生慈悲欢喜,令其奉行诸善,增益道德。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是效法观世音菩萨弘法度众的勇猛精神,“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用无尽的慈悲、无量的方便,成就广大无边的教化事业。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面对现代科技文明,资讯新知日新月异,佛法应该现代化、生活化,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佛法为体,世学为用,是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意义,是佛法和世学融和的表现,也是佛光学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方向。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佛法之体,是拔苦与乐;佛法之用,是融和方便。如佛陀年少时遍学五明;出家后,遍访诸师外道沙门。因为佛陀贯通世、出世法,故能教化不同对象,应病予药,解脱他们的身心苦恼。
  当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佛教徒不能逃遁于山林,而不顾众生疾苦。应该对民生经济、国际形势、民主人权、自然生态、教育改革、种族冲突、优生保健、生态环保、家庭暴力、试管婴儿、器官捐赠、风水地理、看相卜卦等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智慧,提出契理契机的对治办法。此外,对自杀、死刑、核武、战争,以及安乐死、复制人等问题,皆应吸取世间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生化科学为用,融和佛法的理体,以解除现代人的迷思。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如:以佛法的缘起观,结合心理谘商课程,让大家懂得尊重生命,珍惜人身;以佛法的因果观,举办各种成长教育,让大家懂得惜福结缘,惭愧感恩;以佛法的轮回观,邀请专家论文发表,让大家明了薪火相传,生死一如。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以缘起中道的真理为体,以四摄六度的方便为用,广纳世间万法,如善财童子寻访五十三位老师,学习世间的天文、地理、医药、算数、航海、贸易等知识,学贯内学外学之后,始入毗卢华藏世界之中。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儒家以世界大同为天下升平和乐的期望;孙中山先生也以“天下为公”做为他草创民国的理想;佛教则以四生九有、法界平等的“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建设人间净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传统的兼爱思想,而佛教除了对人权的维护,更进一步,重视“生权”的平等。此为“众生皆有佛性”、“汝是未来佛”,恭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权利。由于佛教提倡生权的平等,自然跨越国界的藩篱,而能天下一家;泯除同异的分歧,而能人我一如。
  天下一家,人我一如,是彼此同中存异,不排斥每一个因缘。例如:人的眼睛欣赏自然美景,耳朵聆听鸟语虫鸣,口鼻呼吸清新的空气,供应血液的养份,身上的毛孔虽然微细渺小,却能帮助身体新陈代谢。佛法主张“众缘成就”,不轻视任何一位众生,也不错失任何微小的因缘。
  佛光会的发展与方向,以“天下一家”为出发点,让每个人胸怀法界,成为共生的地球人,懂得保护自然,爱惜资源。以“人我一如”的同体观,自觉觉他,升华自我的生命,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众生留下善缘,为社会留下慈悲,为世界留下光明。
  [注释]
  四生,是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即:卵生,由卵孵出的有情,如鸡、蛇、鱼、蚁等;胎生,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象、马、牛、驴等;湿生,由粪聚、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霉菌、蚊蚰等;化生,无所托而忽有者,如诸天、地狱之有情,皆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九有则指一切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情所居之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因这九处地为有漏业因之果报,故称九有。
  八难,是指八种难境之下的有情不得遇佛,不闻正法。此八难是: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此三难因受苦无间,故不得见佛闻法。长寿天难,以其天寿极长,或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而障于见佛闻法。不生佛世难,谓由业重缘薄,生在佛前佛后,不得见佛闻法。不生中国难,凡有佛法的地方即称中国,反之,边地即没有佛法传扬的地方。六根不具难,此等人虽生中国,虽值佛出世,然以诸根不具,亦不能见佛闻法。生邪见难,谓虽聪利,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三途是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世界,是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为教主,具足无量相海功德庄严的玄妙之境,是个重重无尽的法界。在此华藏海中,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切境界互为缘起,事事无碍、法界圆融、生佛平等、圣凡平等。因此,无论是四生九有、三途八难,皆是平等一如,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遮那佛的自性海中。指五种学艺,为古印度之学术分类法。即:声明:语言、文典之学;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历之学;医方明:医学、药学、咒法之学;因明:论理学;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
  [习题]
  一、试述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中“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思想理论。
  二、何以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为弘法度众的无上妙道?
  三、试述“佛法为体,世学为用”在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中的重要性?
  四、如何以“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来达成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的理想?


  第五课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佛教乃僧俗四众所共有,然而传统佛教却一直以僧团为主,因此使得广大信众的力量未能完全动员,而且造成佛教渐与社会脱节。为了让佛教实践“从僧众到信众、从寺庙到社会、从自学到利他、从静态到动态、从弟子到教师、从本土到世界”的理念,以顺应时代的潮流与需要,国际佛光会于是应运而生。
  国际佛光会成立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然其创会历史应溯源于一九九○年八月十日在台北召开的第一次发起人座谈会。当时有一○八名发起人与会,会中确定了国际佛光会的名称、宗旨、任务、组织章程等主要架构,以及未来筹组工作的重心、步骤与发展方向,并随即于八月十九日联名具函内政部,申请准予筹备。九月廿四日接获内政部覆文准予筹组,自此筹备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十一月三日,在第二次发起人座谈会上选出筹备委员王金平、赵宁、潘维刚、曹永杉、陈顺章等三十一人,公推星云为主任委员,同时依法公开征求会员。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中华佛光协会正式假台北国父纪念馆召开成立大会,成为国际佛光会的开路先锋。会中,星云经五千余名与会代表选出,担任中华佛光协会会长。当天,李登辉总统特颁贺电,行政院长郝柏村致送花篮,历任内政部长许水德、吴伯雄、邱创焕,以及国防部长陈履安、中央社工会主任锺荣吉、台北市长黄大洲等,均莅会祝贺,典礼庄严隆重,是中华民国历年来最盛大的宗教社团成立大会。
  继中华佛光协会成立之后,在美洲有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有澳大利亚、纽西兰;欧洲有法国、英国、德国;亚洲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香港;非洲有南非、刚果等六十多个国家地区也随即成立佛光会,并于同年九月,首先以通讯方式举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第一次筹备会;十月中旬,假台湾佛光山召开第二次筹备会,世界各地均派代表参加。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在十方因缘成就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顺利在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成立大会,并同时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四千多位来自全球四十五个国家的佛光会代表出席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星云经全体会员议决,当选为世界总会会长;同时选出时任中华民国内政部长的吴伯雄、日本佛教大学校长水谷幸正、香港慈善家严宽祜、澳洲企业家游象卿、斯里兰卡国立大学副校长安那努达法师等人担任副会长。此云集各国佛教菁英的盛会,充份体现国际佛光会国际化与欢喜融和的性格。
  国际佛光会是一个世界性的人民社团,以佛教信众为主要组成对象,有别于其他社会团体。佛光会的会员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不仅为自己求得心灵解脱、智慧圆满,更以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增进和平尊重的世界为共同目标,是个“自他兼利,同体共生”的团体。佛光会创会以来,一直以教育、文化、修行、服务为发展方向。它的成立,不但使得广大的在家信众拥有更多的机会奉献心力,成为佛教慈善的推动者、文化的播种者、佛法的弘化者与大乘的修行者。尤其每年举办的国际佛教僧伽会议,更把藏传、南传、北传,乃至显密佛教的僧信团结融和在佛陀的慈光之下,是个真正超越国界、种族、宗派的国际性社团,因此普获各国人士的肯定。佛光会目前虽只创会八年,却已在世界五大洲各个国家地区成立了一百三十多个协会、一千多个分会,其中包括廿七个非汉语系协会,会员已达百万名以上,广布在全球各地,另有三十余个国家正在筹备成立协会,甚至南非有逾十万民众期盼成为佛光会员。国际佛光会的创建,是佛光山国际性格的体现,不但实现了佛教国际化的目标,而且已将佛教带入另一个崭新的纪元,并为佛教的未来发展写下新的里程碑。
  [注释]
  国际佛光会的英文名称为“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简称为“B.L.I.A”。
  凡是认同“人间佛教”、“生活佛教”理念,希望透过佛光会的团体运作,对众生贡献最大利益,使弘法利生的心愿能得圆满,有此共识及理念,并已皈依三宝之正信僧俗七众弟子,皆可申请入会,作为会员。如为其他宗教的教徒,也可以参加成为“佛光之友”,共同携手促进世界和平。
  国际佛光会不仅重视家庭和谐,也要求会员关怀社会,因此设立“急难救助委员会”,每年赈灾救济无数,尤其对孟加拉、拉达克、尼泊尔、泰国等地协助最多。在台湾则有为协助受刑人而成立的台南戒毒村、屏东更生之家等。此外,大陆水灾时,曾经赈灾五十万美元;一九九四年、一九九六年,台湾因受台风侵袭,造成严重水灾,总共捐出二千万元赈灾。此外,香港赤柱监狱、越南船民、美国流浪汉等,亦曾感受到佛光会友的怀关。
  国际佛光会在文化、教育事业的推动,包括: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佛光学学术会议、世界佛教青年会议、世界佛教杰出妇女会议等,推动佛学研究,阐扬佛法义理。
  支持佛教文化事业,透过文学艺术翻译介绍古籍,普及佛教资讯传播。
  举办社会文化、慈善、服务工作,导正社会风气,扩大教化功能。
  辅助兴办佛教教育,树立佛教教育制度,提升佛教教育质量,培养佛门优秀人才等。
  佛教要弘法度众,单靠僧众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提供广大信众参与弘法空间,藉着僧俗七众的力量,共同弘扬佛法,让佛教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乃至达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国际化目标,国际佛光会设有檀讲师制度,使得在家信众也有机会成为佛法的弘化者。
  佛光会员是义工的义工,大家都是以出世的精神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共同弘扬佛法。佛光会各分会并于各地推展各种社会服务与教化工作,例如:成立电话法语中心、成立佛法相谈所、病患慰问团、赈医施药赠援队、爱心妈妈服务队、孤苦无依收容之家、妇女求职中心、养老基金会、急难扶助会等。暨经常性的举办家庭普照、佛学讲座、会员才艺表演赛、亲子运动大会、国内外寺院参访、净化人心七诫运动、把心找回来运动、禅净密三修万人献灯祈福法会、生权环保运动等,并订定佛学课程,开设儿童星期佛学班、佛书交换研读会等,可以说佛光会员都是菩萨道的实践者。
  例如:虔信耶稣的李登辉总统即赞扬国际佛光会藉着宗教的力量,凝聚海内外华人的感情,意义重大;加拿大总理克里田称许国际佛光会对消弭人际间的歧见,促进世界融和等方面的贡献;美国总统柯林顿也推崇国际佛光会在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德国总理贺隆则邀请柏林佛光协会十位代表前往官邸参加文化活动。凡此殊荣,均显示出国际佛光会已发挥万众一心的力量,将佛教融入全球各地文化当中。
  [习题]
  一、试简述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二、试述国际佛光会发展至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为何?
  三、国际佛光会的特色为何?


  第六课 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和理念
  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宗旨,宗旨不但代表组织设立的主要目的,也是每一位成员所应努力的方向。以佛教信众为主要组织对象的国际佛光会,是一个世界性的人民社团,其创会宗旨有四:
  一、秉承佛陀教法,虔诚恭敬三宝,弘法利生,觉世牖民。
  二、倡导生活佛教,建设佛光净土,落实人间,慈悲济世。
  三、恪遵佛法仪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学,圆满人格。
  四、发挥国际性格,从事文化教育,扩大心胸,重视群我。
  其中,秉承佛陀教法,虔诚恭敬三宝,说明佛光会员是为了成就佛道而聚集在一起,三宝就是信仰的核心,因此佛光会员最基本的修持,应该要恭敬三宝,从而弘扬佛法,普利群生。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法和生活不能分离,离开了生活,也就没有佛法可言。是以佛光会秉持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倡导生活佛教,主张家庭就是修行的道场,佛法不能悖离生活,不能把夫妻视为冤家、儿女说成讨债鬼、金钱喻为毒蛇、名利讲成粪土;反而菩提眷属正可以在佛道上互相扶持,净财越多越能做更多的佛教事业,正当的名利可以激发见贤思齐的上进心,甚至对于现世安乐的追求要更重于死后往生的期待,能够把佛法落实在人间,才能慈悲济世,才能转娑婆秽域成为佛光净土。
  在佛化世间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并将佛法分成五个层次,称为五乘佛法,包括修学三皈五戒的人乘,修习十善禅定的天乘,修习四重圣谛的声闻乘,修习缘起中道的缘觉乘,以及修习六度万行的菩萨乘。六度万行的德目虽然很多,但总括而言,不出戒、定、慧三无漏学□。因此,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佛光会员,首先要严持戒律、修习禅定、体证般若,通过三学的完成,才能圆满人格。人格的圆满就是佛道的完成,所以佛光会员应当融和五乘佛法,以三学六度为修行的圭臬。
  培养胸怀法界,发挥国际性格,不分地域、种族、国界、宗教,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透过文化、教育,努力推动净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更是佛光会员的责任□。因为唯有文化,才能无远弗届,深入各地;唯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净化心灵。
  从佛光会的宗旨可以看出,佛光会员负有弘法利生的任务、有慈悲济世的胸怀、有圆满人格的律仪、有重视群我的性格。尤其,佛光会员有“以世界观弘扬佛法、以人间性落实生活、以慈悲心普利群生、以正觉智辨别邪正”的理念。因为,佛教本来就具有普遍包容的特性,不受国家地域的限制,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宗教。因此,佛光会员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要将佛法的菩提种子遍洒五大洲,把照亮世间的佛教带向全世界。
  佛光会尤其提倡积极进取的人间佛教,要将佛法由寺庙带到社会,由僧众带到信众,让佛法走入家庭,落实人间。因此,佛光会员为了传播佛法资讯,应该学习写作、电脑、发行书刊;为了庄严道场,应该学习插花、布置、建筑;为了便利弘法,应该学习驾驶、演说、各种布教法等等。
  佛光会更透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提供会员更多策划参与的机会,让会员从参与服务中广植福慧,获得法喜,并于日常生活中给予会员们各种的辅导与帮助,在精神信仰上,为会员解决疑难,消除迷惑□。
  此外,为了提升信仰的深度与广度,佛光会员平时除了参与佛法研讨外,更要亲近名师、大德,不要为风水、算命、占相、卜卦等迷信行为所支配,不要被富有神秘色彩的邪信所控制,要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培养正知、正见、正行,以正觉智去辨别邪正偏圆,如此除了可以获得自我学习的机会,更能藉着所学去接引大众,从而完成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业。
  国际佛光会不但有明确的宗旨目标,有崇高的愿心胸怀,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佛光会员更以发扬大乘菩萨精神自许,人人发四无量心,行六度万行,并且发愿做佛陀在人间的化身。当初,佛陀弘扬佛法于五印度,经过二千多年来,今日佛教徒应该光大如来遗教,要把佛法弘扬得更广、更远,所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这便是国际佛光会创会的宗旨与理念,也是全体会员一致努力的目标。
  [注释]
  □佛陀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弘法也在人间,乃至所宣说的教义,也都是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是以佛法必须落实在生活上才能显其功用。
  □能勤修戒、定、慧三学,则能对治贪、瞋、痴有漏烦恼,故称之为三无漏学。
  □《法华经》云:四句偈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功德来得更大、更多。此足以证明,慈善布施固然可以救人燃眉之急,但是以文教度众更是功德巍巍,影响深远。因此,国际佛光会自创会以来,除举行各种赈灾活动之外,更经常举办国际青少年营、国际参访团、国际互助会、国际学术会议、世界佛学会考、国际文化交流,并且将《佛光大藏经》送往世界各地,在海内外设立奖助学金等,发展文化教育,普利天下有情,这是国际佛光会一以贯之的方向。
  □佛光会是国际性的人民团体,只要一加入佛光会,当下就能和全世界的佛光人连线,而获得许多资讯、助缘,因此参加佛光会就是利益。具体的说,参加佛光会至少有以下数点利益:
  □联络感情,结交朋友:在每一次活动聚会中,会员得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并且能够结交到优秀的佛光人,和他们联络感情,结为道友。
  □广学多闻,增加见识:佛光会员可视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由报名参加佛光会在各地举办的读书会、禅坐会、念佛会,甚至佛学座谈会、佛学研讨会、檀讲师讲习会、干部讲习会、财务讲习会、文宣讲习会、活动策划讲习会等等,以增加知识能力。
  □拓展商业,合纵连横:人是依靠因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应该广结善缘,因缘愈多,成就愈大,所以每个人都不能轻易放弃任何结缘的机会。参加佛光会,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会友同道互通商业消息,合作拓展事业。
  □职业讲习,就业辅导:总会、协会或分会所举办的各种技艺班,是希望让会员从参加中学得一技之长,如:电脑、插花、烹饪、书法、语文、行政等,进一步辅导会员就业。这也是参加佛光会享有的福利之一。
  □家庭普照,增长智慧: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佛光会员平时可以邀请法师或会友举行“家庭普照”,彼此互助联谊、守望相助、敦亲睦邻,进而互相印证佛法,以增长智慧。
  □喜庆祝福,丧葬助缘:以佛法来协助人的一生,是佛光会创设的宗旨,因此,举凡佛化婚礼、寿诞喜宴或吉宅落成、佛像安座等喜庆祝福,乃至临终助念、往生告别等丧葬事宜,佛光会员都能彼此互相关怀,帮助会友解决困难。
  □佛化传承,全家受益:“学佛的孩子不会变坏”,父母与其遗留万贯家财给子孙,不如传承信仰,让孩子懂得如何安身立命,从自身健全,进而建设幸福和乐的家庭。因此佛化传承,不仅全家受益,更重要的,佛光净土就在当下。
  □子女教育,多有帮助:子女在佛光会的社团里,得以拓展人际关系,学习社交礼仪,培养恭敬虔诚的态度,增进技能,获得知识,乃至留学在外,都能得到会友的关怀、帮助。佛光会在各地所办的佛光义学、技艺班、资优班、暑期夏令营等,都是为会员子弟服务的。
  □奖助学金,急难贷款: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顿急难之时,佛光会本着慈悲救急的精神提供急难贷款,纾解困境。奖助优秀的佛光子弟继续留学深造,赞助清寒子弟继续升学。如同中国古代,佛教创设当铺、钱庄,都是为了对社会资助的善意。
  □旅游世界,到处善缘: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佛光会员,彼此如同芳邻,只要一通电话,旅行世界各地,会友接待,宾至如归,实践佛光人“来时欢迎,去时相送”的信条。因此,只要参加佛光会,将能感受到天涯若比邻的热忱。
  □参加活动,净化身心:各分会所举办的读书会、寺院参访、素食品嚐、亲子联谊、佛光人运动会等,都能帮助会员养成正当的休闲生活,以净化身心。
  □发心行善,必得好果: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如播种,会员发心推展会务,为人服务,必可得到许多的助缘、好报。因此,佛光会是会员的福田,只要有播种,必然会有所收获。
  □疑难解答,消除迷惑:今日学佛的人,建立正知正见最为重要!不论是佛法或世间法,佛光会都有专门的人才,在佛光山各别分院或分会之所在地,帮助会员解除迷惑疑难。
  □佛法共修,宁静致远:会员可以参加佛光会所属之团体会员的各寺院道场共修活动,如念佛共修会、八关斋戒会或朝山等活动,以收摄身心,宁静致远。
  □听经闻法,福慧双修:经云:“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佛光会员因为经常有机会参加法会共修、听经闻法、思惟教义,乃至做义工,成就别人共修闻法,因此是修福修慧的最好修行。
  □今日一会,无限时空:只要参加佛光会,当下就能增加许多学习的空间,扩大无边的眼界。尤其,参加佛光会最大的利益,还是在于它将使我们体证到自己心中永恒的宝藏,体证自己无限的时空。
  [习题]
  一、国际佛光会创会的宗旨为何?
  二、国际佛光会创会的理念为何?
  三、佛光会员的基本修持为何?
  四、佛光会员应如何落实生活佛教?
  五、佛光会员应如何弘化全球?


  第七课 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国际佛光会是个世界性的佛教组织,每逢集会结束前,必须唱会歌,以坚定弘法的目标与方向。歌词如下:
  我们的宗旨,从事弘法利生;
  我们的信念,辨别是非邪正;
  我们的精神,效法四大菩萨;
  我们的希望,建设佛光净土。
  我们福利社会,放眼全球;
  我们同体共生,胸怀法界。
  请听!我们的心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请听!我们的心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佛陀为一大事因缘降诞娑婆,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由僧信二众组成的佛光会员为共成佛道、续佛慧命而聚集一起,僧众秉承佛陀教法,上求下化,信众则以供养三宝,护持佛法为首务。因此,将佛法深植人心,解决人间忧苦,达到自他兼济的究竟安乐,成为佛光会员以世界观弘法利生的宗旨。
  弘法利生,首先要培养正确的知见。正见是解脱生死的方便,是学佛修行的根本条件,今日社会普遍缺乏正见,姑息邪说异端的横行,影响社会良善风气。因此佛光会员应以辨别是非邪正为信念,效法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寻声救苦;效法文殊菩萨的智慧,开启众生的菩提般若;效法普贤菩萨的大行,遍行一切法门;效法地藏菩萨的大愿,度尽一切有情;让每个佛光会员成为四大菩萨的千百亿化身,共同担负起破邪显正、利益大众的教化责任。
  平等与慈悲是佛教的特色,同体与共生含有平等融摄、慈悲尊重的意义。《华严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佛光会是一个重视社会福祉的社团,主张尊重有情生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我们居住地球,应以同体共生的地球人自我期许,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进而福利社会,不仅着力于关怀贫弱老幼的慈善事业,更要以微妙法音解除众生心灵苦恼。
  诸佛各有其清净国土,娑婆世界虽为五浊恶世,透过佛陀清净心所见,人间也成净土。人人若能奉行六度、四摄法,广结善缘,转憎嫉的人际关系为尊重包容;转人我交征利的处世态度为喜舍成就;六根所触,皆是真善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必定能转娑婆秽域为佛光净土。
  国际佛光会目前计有一百三十余个协会,一千多个分会,近三百万个会员,已然遍布全球五大洲。我们希望依前述所言宗旨、信念、精神,致力推动佛教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能激发各分会的力量,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促进世界的和平,掌握未来的世界趋势,使佛光会具备“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国际宏观,则不论时局如何演变,国际佛光会终能因应世局,光大圣教,使佛光法水恒久长流五大洲。
  [注释]
  □依《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诸佛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间。开,开发之意;即破除众生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之理。示,显示之意;惑障既除,则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悟,证悟之意;障除体显后,则事(现象)、理(本体)融通而有所悟。入,证入之意;谓事理既已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海。
  [习题]
  一、试述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二、佛光会员应如何效法四大菩萨?


  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在现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来频繁之际,佛教也逐渐突破旧有型态,走出山林,进入社会,扩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务,走向家庭,助益国家,进而超越国界而延伸全球。为了促进人类融和,发扬慈悲友爱的精神,国际佛光会应运而生,为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历年来,国际佛光会为推动佛教人间化、现代化、艺文化、大众化,自一九九二年起至今,每年例行举办会员代表大会,更推展“主题演说”来作为会员的精神指标与未来努力的行事方向。其简介如下:
  一、欢喜与融和 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二年于洛杉矶音乐中心 世俗之财富、感情、知识、权力等,人人希望拥有,但这一切都可能带来烦恼,其实,最好的是拥有欢喜与融和。我们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要本着欢喜做事,要本着欢喜做人,要本着欢喜处境,要本着欢喜用心,更要本着欢喜利世,欢喜修行;而融和,则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所以,国际佛光会是要把欢喜布满人间,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籍,同中有异,异中求同,而能和睦相处。
  二、同体与共生 第二、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三年暨一九九四年
  于台北国立体育馆、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
  同体是平等观,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众生虽然有男女、老少、强弱、智愚的分别,但是清净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正如佛陀成道时发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宣言,揭开“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同体平等的精神,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
  共生,是慈悲观,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众生是彼此互相依附成就,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共生是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观,是无染污的慈爱,是无对待的包容。在工作中没有上下阶级的对待,在日常生活里没有计较的分别。共生,就是人我的尊重与包容,就是自然的共存与共荣。
  大家同住在一个地球上,应该捐弃我见偏执,彼此守望相助,以同体来推动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
  三、尊重与包容 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五年
  于澳州雪梨达令港国际会议中心
  在科技进步,来往频繁的社会里,尊重与包容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以奉持五戒代替侵占掠夺;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喜舍布施代替伤生害命;尊重大众的所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地的生机,以环保护生代替破坏残杀。此外,我们更应用人我无间的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用净秽不二的悲心,包容伤残的尊严;用怨亲平等的智慧,包容冤仇的伤害;用凡圣一如的认知,包容无心的错误。如果大家都能以尊重的态度敬业乐群,以包容的心胸广利众生,将娑婆建为净土将是指日可待之事。
  四、平等与和平 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六年
  于法国巴黎会议中心
  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真正的平等不是表面上、齐头式的平等,真正的和平也不是只用吓阻、限武等外在措施所能达成,我们还必须注意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共识来体会平等与和平所散发的喜悦。今日要推展人我共尊、互易立场的美德,在生活处事上,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慈悲宽容,消除我执,以达世界平等共尊,和平共荣。
  五、圆满与自在 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七年
  于亚洲香港国际展贸中心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不圆满的境界,如人间的悲欢离合、生命的苦乐无常、感情的爱恨恩怨等,总为吾人带来诸多遗憾。在佛教里,无余涅槃、常乐我净的境界才是真正圆满自在的净土。圆满,是最自然、最完美的意思;圆满,是人们最向往,最欣慕的境界,我们应学习从心意的包容、生活的知足、人我的平等、处世的般若、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和谐、身心的健康以及自我的解脱上,去体证世间的圆满自在。
  六、自然与生命 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八年
  于加拿大多伦多星座大饭店
  自然是世间的实况,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众生生老病死的轮回,都很自然。世间事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有成长;合乎自然,就能形成;合乎自然,就有善美。佛教一向追求自然,重视人心、人性。唯有尊重自然,顺从自然,我们的心灵才得以解脱,生命才能自由。生命是不在乎一息尚存,而应在于具备有用的价值,除了人,山河大地亦能为人所用,凡对于人间有贡献,也应视为有生命者。故国际佛光会以“自然与生命”为题,期勉大众能在生活中体验自然的定律与生命的尊严、自然的生命与生命的自然、自然的和顺与生命的永恒、自然的生活与生命的佛道;更希望唤起人类的觉醒,珍惜生命的跃动,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
  世间上的每一个人,若能以自然与生命作为生命的实践,必定能使内心自在吉祥、安庭和乐、社会安定,这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圆满世界!
  [注释]
  <欢喜与融和>全文详见《普门杂志》一五四期,一九九二年七月。
  <同体与共生>全文详见《普门杂志》一七一期,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尊重与包容>全文详见《普门杂志》一九六期,一九九六年一月。
  <平等与和平>全文详见《普门杂志》二○五期,一九九六年十月。
  指断尽烦恼生死之因,灭尽异熟苦果五蕴所成之身,而达灰身灭智、完 全无所依处之究竟涅槃之境界。
  是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四德,故又称涅槃四德。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
  <圆满与自在>全文详见《普门杂志》二二○期,一九九八年一月。
  <自然与生命>全文详见《普门杂志》二三○期,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习题]
  一、如何将欢喜与融和应用在生活中?
  二、试述“同体与共生”的思想精神。
  三、如何发挥以“尊重与包容”的态度来建立净土?
  四、如何达到真正的人我平等与世界和平?
  五、如何超越现实生活的苦痛无常而证得圆满与自在?
  六、试论自然与生命的关系。


  第九课 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三昧是每一个佛光会员的修行日课,求证解脱是每一个佛教信徒的终极目标。佛光会员以佛光三昧作为日常修持方法,上与佛法僧三宝接心,下与法界众生融和,以闻、思、修三慧及戒、定、慧三学来改进身、口、意三业,务期心境一如,确实实践发愿、净行、忏悔、回向。每一佛子如能依此实修,内能圆满六度万行,外则能建设佛国净土。
  三昧具有等持、正定、正心行处之意。简言之,将心定于一事、一境的安定状态。达于三昧,可启发正智,开悟自性,故有融通自在的含意。在《大日经疏》卷九中,阐释三昧耶具有四种特性:
  一、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义。
  二、本誓:立大愿,修行四无量心、四摄法等,利益无量众生。
  三、除障:戒体护心,得以除灭过去、现在、未来各种恶业罪障。
  四、警觉:对于身心内外世界,时时处于自觉状态,制止放逸、懈怠。
  佛光三昧者,以法界宇宙为心,从一心而开展为身、口、意三业之修持。持之不断,必能心境开展,逐渐含容法界一切众生于自心。以下依次说明佛光三昧四种修持法:
  一、拜愿法
  此法与身业相应。首先一唱、一礼,分别礼赞三宝,共三拜。打从内心深处生起希有、难遇、恭敬、向往之心,此心得与清净三宝接心。继之分别顶礼尽虚空界一切三宝,也是三拜。接下来的三拜,首先礼拜教主释迦牟尼佛,其次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三者与娑婆人间因缘最深的观世音菩萨,总共九拜。第十拜祈祷世界和平,第十一拜祈祷一切众生同生佛国,第十二拜祈祷依最上乘发菩提心。十二拜之后,可依个人专修的佛菩萨圣号,一念一拜,时间长短可自行调整。以下列出十二拜的内容:
  第一拜:唱念“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赞颂佛宝)
  第二拜:唱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赞颂法宝)
  第三拜:唱念“僧宝清净不思议,身披如来福田衣,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学无为。”(赞颂僧宝)
  第四拜:唱念“一心顶礼,尽虚空界,大觉至尊,一切诸佛。”(礼敬佛宝)
  第五拜:唱念“一心顶礼,尽虚空界,清净圆满,一切诸法。”(礼敬法宝)
  第六拜:唱念“一心顶礼,尽虚空界,慈悲喜舍,一切贤圣僧。”(礼敬僧宝)
  第七拜:唱念“南无娑婆世界,人天教主,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本师世尊释迦牟尼佛。”(礼敬教主)
  第八拜:唱念“南无兜率内院,一生补处,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礼敬当来下生佛)
  第九拜:唱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礼敬诸大菩萨之代表)
  第十拜:唱念“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身心自在,佛法兴隆。”(祈祷世界和平)
  第十一拜:唱念“代为累生父母,师长朋友,历劫冤亲债主,所有眷属,法界众生,同生佛国。”(祈祷众生得度) 第十二拜:唱念“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祈祷发菩提心)
  二、念诵法
  此法与语业相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适合现代人时时处处的修行。佛光三昧提倡的念佛方法共有四种:
  欢欢喜喜的念:念佛求生净土,不再受生死烦恼轮回,朝夕与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相处,可以互相切磋请益。居住的是黄金宝地、七宝楼阁,生活问题随意念而解决,又能亲聆弥陀说法。如此观想,心中法喜充满,口中佛号绵绵密密,源源而出,念到体内每一细胞都共同发出踊跃欢喜的赞佛之声,如此可谓欢欢喜喜的念佛方法。
  悲悲切切的念:想到无始以来,沉沦在生死大海,遍历六道轮回之苦,头出头没,永无出期,怎不哀伤悲痛?于此烦恼深渊,唯有仰赖阿弥陀佛慈悲救拔,怎能不感激涕零呢?以此至诚悲切之心念佛,容易与弥陀本愿之心相应,如此感应道交,可谓悲悲切切的念佛方法。
  空空虚虚的念:我们生存的世间,虚妄不实;我们四大五蕴的色身,缘灭则散,唯有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从粉碎虚空的心中、口中念出,飘飘渺渺,悠悠扬扬的充塞于整个宇宙虚空。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如此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可谓空空虚虚的念佛方法。
  实实在在的念:念佛要身口意三业同时用功,意念要念念分明观想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好,发出慈悲庄严的光轮,普照世间;身业要恭敬虔诚、端身正坐;口业要声声明白、句句清楚的称念佛号,出乎口,入乎耳,相应于心。
  以上欢喜、悲切、空虚、实在四法兼用,每一方法修持纯熟之后,再换一法,如此可平衡心境,达于圆融无碍的中道观。
  三、禅观法
  此法与意业相应。佛光三昧的禅观法,以慈心三昧为本,修行纯熟,可达到无瞋、无怨、无恼、无恨,世界一家亲之境界,由此招感无量福德,开发无量法喜,具足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分两种次第:
  发愿修行:佛光人我某某发愿行佛光三昧禅观法,普愿一切众生在佛陀慈光普照之下,慧眼开启,善根普发,痴障烦恼消除。同时发起广大愿心,圆满六度万行,建设人间佛国。
  禅观正行:以禅坐方式观想。首先在心中生起喜悦的慈心观,令己身笼罩在欢喜祥和的光明之中,渐次及父母、眷属、一切的佛光人、整个台湾、中国到全世界,乃至法界一切众生均在莲花藏世界圆满佛果。
  四、实践法
  此法以身口意三业共行,与佛心相应。包括四种层面:
  发愿:每天晨起,首先发起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与诸大菩萨的愿心相应。继之可在食、衣、住、行,职业工作、人际关系或亲子教育上发出各式各样的清净别愿,对境练心。成就一切善德善行,均以发愿为本,愿切则事圆。
  净行:以智慧为导引,以慈悲为动力,努力成就他人,尽心接引众生开发菩提心,受持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乃至出家戒。以八正道作为具体的实践方向。
  忏悔:修行者,修正行为、思想、观念;忏悔者,清楚明白往昔过患。所以有能力忏悔之人,心智渐趋成熟。《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直至会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才照见往昔生生世世以来的无明烦恼,起心动念间各种行为过患。善于忏悔者,能透视整个缘起的本质、所有行为的起因,觉察到根本的动机与过程不同而导致目标的偏差。又行事只知一方、一隅,未能周遍全局,因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均得于至诚忏悔中渐修渐明,故云忏悔具足无量功德。
  回向:回向有如将一粒种子再播种到田里,种子经过发芽、开花而结成累累果实。综合而言,有三种回向:
  菩提回向:回因向果、回劣向胜、回迷向悟。
  众生回向: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下向上。
  实际回向:回事向理、回偏向圆、回执向中。
  以上佛光三昧修持法,融摄一切菩提愿行,得与佛心相应。一人行之,开发自心净土世界;人人行之,集体创作,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普愿佛光大众,力修力行,勿怠勿忽,时时以法界众生为念,共同缔造和乐光明的人类新世纪。
  [注释]
  又称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称慈心观,是大乘菩萨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杂虑、远离瞋恚怨憎之念,专致于慈悲心,观一切众生普遍受乐的三昧。
  德生童子,乃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善知识之第五十一位,与有德童女同住于妙意华门城,二人已证得菩萨解脱,以净智观诸世间皆幻住,系由因缘所生之故,乃至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等诸所施皆为幻住,系由愿与智所摄成之故。
  [习题]
  一、试说明佛光三昧修持法的种类内容为何?
  二、佛光会员为何以“佛光三昧”作为修行日课?
  三、试述佛光三昧实践法的四种层次。


  第十课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国际佛光会自一九九二年创会以来,短短数年,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至世界五大洲,并且凝聚百万会员服膺在本会宗旨之下,共同推展会务,除了佛光会有崇高的理想目标,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佛光会有统一的仪礼制度,例如:莲花手印统一、佛光会服统一、修行方法统一、唱诵偈语统一,乃至有统一的活动方式、会议程序、礼仪称呼等,使佛光会员得以在“一日佛光会,终身佛光人”的原则下,团结动员,共创未来。兹将佛光会的礼仪要点略述如下:
  一、会议守则
  佛光会员要以参加各种会议为主。参加各种集会或活动时,要有守时的观念,参加者应于会议预定时间前抵达,主办单位也应于会议预定时间准时开始。
  佛光会员在参加会议、活动时,应穿着会服,以代表佛光会员的团队精神。
  举行佛光会各项会议时,开始前必须唱三宝颂及宣读佛光会员信条,于会议结束前唱国际佛光会会歌。
  举行佛光会各项会议时,主席致词以简单扼要为主,其他所有发言亦应于三分至五分钟内结束。会前或会中可邀请专家做专题演说,时间以一小时为限。
  各协、分会举行会议时,会长为当然主席,并应给予前会长、督导、顾问、贵宾安排特别席位。
  各协、分会开会时,可由秘书处派代表做工作报告。
  所有佛光会会议之决议案,应不违世界总会之宪章、协会之组织章程,及分会之组织简则为依据。
  佛光会员应踊跃出席参加各项会议、活动,如未能参加,应向所属之协、分会请假,并应于会中参与讨论,提供意见,每年不可少于三次发言。
  二、行事简约
  凡佛光会员彼此不可共金钱往来,不可借贷,如有经营事业,相互合作,应有正式合约为准则,盈亏均与佛光会无关。
  佛光会员不宜以少数特定对象互相结拜,亦不可在会中有会。
  佛光会员未经总会同意,不可私自化缘。
  佛光会男女会员结伴进出,应以三人以上为宜。
  佛光会员如须应邀参加其他社团、道场活动,应由分会长或指派代表率领前往,并应穿着佛光会服。
  如逢佛诞节、过年、会员生日或其他节庆,彼此可寄发佛光会发行之贺卡,以表敬意。
  佛光会员遇有婚丧喜庆,会员可发动会员主动前往助念,并协助各项事宜,但不得收取任何红包供养。
  佛光会员可以彼此参加婚丧喜庆及助念,但不得自做经忏佛事法会。
  佛光会员应遵守七事非法:财务借贷;男女不净;邪思邪见;搬是弄非;造谣生事;干涉僧事;擅做法会。
  佛光会员之间若发生纠纷,应以七灭诤法为解决之准则。
  三、往来礼仪
  佛光会员彼此见面招呼时,应以结莲花手印合掌为礼,彼此之间应以居士、师兄、师姊称呼。
  佛光会员彼此每月至少三通电话,与佛光会员谈论佛法,或彼此拜访,以示互相关怀。
  佛光会员遇有婚丧喜庆事宜,会长应主动代为与当地道场或总会连络,礼请法师祈福祝愿。
  总会与各地分会遇当地会员有婚丧喜庆事宜,可以分会名义致赠花篮、匾额、挽联或奠仪,以示关怀之意。
  四、修持事项
  佛光会员应时时奉行佛光会员四句偈的称念,例如:每日早晚课诵后及用餐前(尤其举行宴会时)。
  佛光会员每日或早或晚,至少持诵《般若心经》一卷,更应以佛光三昧修持法作为修行日课。
  佛光会员除了在修持上精进,更应该在佛学上用功,以《佛教丛书》为基本的佛教教科书,阅读进修,自我充实。并应于道场或佛光会选择一种读书会参加,深入经藏。
  佛光会员应于每日早晚读诵佛光祈愿文,感恩发愿,增强信仰的力量。
  发扬人间佛教的精神是佛光会的目标,会员应阅读佛光出版社等出版之书籍,以增强对人间佛教的理念与精神之认识。
  各协、分会每年应庆祝佛光日,可举办各项活动,如园游会、佛学座谈会、才艺表演、佛歌梵呗演唱会、写生或球类比赛等。
  佛光会员进出寺院,应至佛前礼佛销假、告假,以示尊敬。
  佛光会员行事不匆忙、不急躁,时时念记着四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佛光会员应培养七种性格:尊重;包容;平等;喜悦;道义;宽恕;人间。
  佛光会员应赚取佛法中的七圣财:信仰;热忱;发心;欢喜;结缘;慈悲;惜福。
  佛光会员应于生活中实践、体验“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
  佛光会员应修得七种清净:名称清净;宗旨清净;会员清净;用心清净;来往清净;语言清净;聚会清净。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旨在提供佛光会员作为平日参加活动、自我修持、会员往来等行事的准则,若能人人确实奉行实践,不但能使会务健全运作,对于佛光会员个人的修养、人缘、见闻等,必能有所增长。
  [注释]
  国际佛光会举行会议时,唱三宝颂是代表佛光会员的信仰;宣读佛光会员信条是提醒
  佛光会员应该实践佛光会的宗旨;唱国际佛光会会歌是象征佛光会的精神所在。指七条解决纠纷的原则:
  双方各说一次,纠纷由上级教会或大德裁决。
  若有人举过,自说有无,只要对三宝、良知负责。
  言行不正,精神异常,待其正心,作令佛前忏悔。
  犯者自我发露表白,向当事者或本师表达忏悔。
  犯者不服其过,亦无悔意,言行矛盾,令停与会乃至终身不得受奖及名位等职。
  彼此互相争论,是非难断,在有德高僧五至七人前,以多数决其是非,如再不服,
  永摈会外。
  双方互道其错,互为作礼,即视其恢复清净。
  [习题]
  一、佛光会员参加会议活动时应遵守那些守则?
  二、佛光会员平时应遵守那些行事规约?
  三、佛光会员平日往来应注意那些礼仪?
  四、佛光会员平日应如何自我修持?


  第十一课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佛光山于一九六七年开山建寺以来,一直以实践人间佛教的立场,本诸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四大菩萨的慈心悲愿,希望把佛光法水普及到全世界。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佛光山所推展的人间佛教,已经获得国际的肯定与重视。佛光山所弘扬的人间佛教,其精神意涵略述如下:
  一、提倡尊重包容、促进普世和谐
  佛教十分重视尊重与包容,所谓“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佛光山不但尊重异己,包容不同,而且提倡融和。例如:为了融和各教派的佛教而成立中华汉藏文化协会,举办显密佛学会议,召开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促成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美国与澳洲举行,乃至到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令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欧美国家等学法女众,有机缘圆满求受具足大戒,回复男女二众教团完整性的传承,使佛教更趋于健全圆满。
  此外,佛光山与泰国法身寺、韩国通度寺缔结为兄弟寺;佛光山丛林学院与韩国松广寺传统讲院谛盟为兄弟院;在南非成立佛学院,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品质;发动对南美洲的巴拉圭、秘鲁、哥斯大黎加,及大洋洲的巴布新几内亚等地的救灾活动;为加入国际佛光会的台湾地区原住民提供出国参加会员大会的各项补助;乃至捐款赞助耶稣教的教会、医院等;星云曾与达赖喇嘛四度会晤,与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话,应邀为美国议会新春开议举行洒净,率团到大陆弘法探亲等等,希望透过宗教乃至国家、种族之间
  的尊重包容,进而促进世界的和平。
  二、重视道德伦理、鼓励生活修行
  提倡心灵的净化、注重生活的修行,这是佛光山落实人间佛教的具体方向。多年来除了举办各种夏令营、讲习会、短期出家、八关斋戒、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等法会活动外,每周六在世界各地道场同时举行念佛共修。一九九七年佛光山封山后,为顺应信徒的要求,于每周六、日固定举办假日修道会,提供信徒闻法修行的机会。其他不定期的活动有禅坐、朝山、抄经、礼忏、读书会、才艺班、社区联谊等;又不定期的举办大型活动,如回归佛陀时代、慈悲爱心列车、把心找回来、七诫运动、禅净密三修法会等,透过活动,将佛法自然地带进家庭,成为净化社会的力量。
  佛光山的人间佛教重视佛化家庭,重视信仰传灯,尤其重视佛化教育,因此佛光山创办了多所佛教幼稚园,并且设立托儿所、安亲班、中华学校等。此外,创办普门中学、西来大学、佛光大学、南华大学,希望从教育来净化人心,重整道德伦理。
  人间佛教尤其重视人生礼仪,因此佛光山各别分院均为信徒举行成年礼、佛化婚礼、皈依典礼、丧葬仪礼等,希望透过佛教的生活礼仪,达到“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的目标。
  三、建设丛林道场、成立菩萨教团
  佛光山是一个以大众福祉为依归的道场,上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下循禅门祖师活泼善巧的道风,在硬体方面的殿堂布置、法会仪式,皆延续传统精神;在仪制方面的钟板号令、清规制度,无不遵奉丛林古制;在行事方面,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六和教团精神为依皈;在时间上承先启后,在空间上遍布全球,三十多年来,建立了现代教团的体制,不但两序平等发展,僧信四众和谐相处,在教团事业的发展上,着重文化、教育的推展。例如,“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以新式标点、分段、注解,重新编印大藏经;《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用白话将藏经翻新,普遍流通;佛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的各种新书则透过法务部、教育部送到各监狱及各级学校结缘;《普门》、《觉世》等杂志社发行佛教刊物,以雅俗共赏的文字般若净化社会;另外在各地设立二十多座图书馆、九所美术馆,以丰富的佛教文物艺术美化人生。
  在教育方面,十六所佛学院、四所大学为佛教培养人才;世界佛学会考、国际佛教会议,带动全球各地的学佛风气;佛学夏令营、佛学讲习会、都市佛学院、星期学校,将菩提种子遍洒世界各个角落。
  此外,教士、师姑制度的设立,为在家信众首开安居丛林、学佛修行的先例;国际佛光会的成立,更扩大了信徒活动空间,尤其成立檀讲师制度,让信众与僧众共同担负弘传佛法的责任。佛光山是个有制度、有理想、有弘愿的教团,佛光人以佛法共聚一堂,人人发菩提心,本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精神,在海内外百余个道场从事净化人心的弘法工作。中国时报记者吴铃娇在采访佛光山之后说:“佛光山是个弘扬人间佛教的菩萨道场,自了汉不要上佛光山。”诚哉斯言也!
  四、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
  佛法离不开人间,佛光山以人间佛教的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普济性,在不同的时空因缘里,秉持佛陀重视现生、示教利喜的本怀,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例如:为了让佛教徒重视现世的生活,佛光山创办佛光精舍,提供老者安单;设立大慈育幼院,抚孤育幼;创设佛光诊所、云水医院、万寿园等,让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可以在佛光山完成;尤其,成立功德主会,让有功于佛教的人士,现世就可以得到功德的彰显,不必等到往生才能获益于来世。
  佛光山重视生活上的化育,不但借助出版佛书、举办讲座、座谈、家庭普照等方式,把佛法带进家庭,融入生活,多年来更透过电台频道弘法,成立电视弘法委员会,制作各项节目,从早期的甘露、信心门、六祖坛经讲座,再到近几年的禅话、法语、说喻等;一九九七年更因应时代的需要,成立佛光卫星电视台,以多元化的方式弘化全球。
  佛光山倡导人间的和谐,鼓励夫妻要相敬相爱,不但注重亲子教育,更重视家庭生活的美满;尤其发挥同体共生的精神,把佛法普遍化、国际化。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琉璃净土的指标,只要内心净化,当下就是佛国净土。因此,佛光山弘扬人间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为娑婆世界点燃明灯;佛光净土是诸佛净土的总归,人间佛教所成就的,就是佛光净土。
  [注释]
  一九八五年六月廿三日,中华民国各界人士鉴于汉藏文化研究与交流工作日形重要,乃由董树藩等人发起,正式组成“中华汉藏文化协会”,公推星云担任理事长。中华汉藏文化协会成立后,为落实创立宗旨,决议召开一项世界性的显密佛学会议,并以“显密融和与世界文化发展”为主题,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廿六日至三十日在高雄佛光山举行。世界显密佛学会议的举行,不仅提升国内佛教学术研讨的风气,也使得原为中华文化主流之一的佛教重新在国际学术发扬光大。尤其,显教与密教代表佛陀济度众生之一体两面的教化内涵,两者的融和,对世界佛教文化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来自世界廿五个国家,参加世界佛教僧伽大会第三届大会的七百位佛教高僧代表暨观察员,在白圣长老的陪同下,来山访问。星云向白圣长老及国内外高僧致词欢迎,分别由香港代表愿炯法师翻译为英语,韩国镜日法师翻译为韩语,佛光山慈惠法师翻译为日语,并由佛光山派出二十四位通晓英、日语的法师,陪同所有代表巡礼各殿堂。参观后,白圣长老及与会代表,一致盛赞佛光山各项规模的宏大。尔后,分别于高雄佛光山寺召开“一九九三年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佛光山温哥华讲堂召开“一九九四年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澳洲雪梨南天寺召开“一九九五年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共有上百位来自世界五大洲二十余国家之佛教僧伽及居士参加。这说明了人间虽有僧俗、男女、老少、贫富、地域等差别,但基于友谊、尊重、平等、正义及菩萨道的精神,佛教徒应以佛陀使者身分,自动自发将人间佛教推广于地球上;尤其,不同传承的僧众,在西方国家能如此大规模的群聚一堂,实为佛教写下历史的新页。
  佛光山分别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在美国西来寺召开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六届大会;一九九二年十月,在高雄佛光山、台北阳明山中山楼召开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八届大会;一九九八年十月,在澳洲南天寺召开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二十届大会。每一次的会议,均有六十个国家地区、四百多位代表莅临,可谓盛况空前。会议有下列特点:一、宗派间的融和与尊重││是现代世界潮流必然的趋势;二、教徒间的来往与交流││是古往今来佛教高僧大德行化的足迹;三、发展上的人间与现代││是承自佛陀示教利喜的思想;四、佛教界的组织与统一││是未来佛教发展的关键。
  星云于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至廿三日于佛陀证道的圣地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共有一百五十位出家戒子参加,同时有一千五百位在家信徒接受三皈五戒。仪式隆重,戒会殊胜,参与国家多达二十三个,备受全球佛教界瞩目,使佛教国际化又向前跨一大步。此一佛教盛事,最重要的是以传承大乘佛教的比丘尼戒法为主。本来,佛陀开创佛教之初,就在印度建立了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等四众的教团,提倡男女平等,佛法因而能传灯万方,弘扬亿土。后来分为南传(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和北传(中国、日本等国)。自十一世纪开始,南传国家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导致比丘尼教团传承中断,弘扬佛教的力量就失去了一半。面对迈向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的世纪之交,此次“印度菩提伽耶国际三坛大戒”,回复男女二众教团完整性的传承,使佛教更趋于健全圆满,可说是佛教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法身寺建于西元一九六九年,占地三百八十余甲。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佛光山与法身寺在泰国曼谷的法身寺庆典中,缔盟兄弟寺。星云与法身寺住持苏达摩耶提拉上座(PHRA SUDHAMMAYANA )共同签署协定,该日庆典共有十余万人参加,来自台湾的信徒二千名,其中包括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会员一千二百名。这项同盟的签定,在南北传佛教的交流上,具有非凡的意义。所谓“法身寺即为佛光山寺,佛光山寺即为法身寺”,让佛教历史开启新页。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佛光山与通度寺缔结为兄弟寺,典礼在高雄文化中心举行。通度寺因供奉佛陀舍利,被称为佛宝寺;与海印寺、松广寺齐名,并称韩国佛寺三宝。
  松广寺位于韩国全罗南道顺天郡,为韩国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号曹溪山。松广寺意谓禅之根本道场,由于寺规极严,风格独特,历代共有十六位住持皆赐号国师。因此,松广寺又称为僧宝寺。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九日,拥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的松广寺传统讲院,与佛光山丛林学院缔盟为兄弟院。由传统讲院院长智海法师与丛林学院院长依华法师代表签约,双方协议未来推动参访观摩,结合两院特长共同推展国际性的人间佛教,同时互派教师或研究员进行短期讲学,定期举办佛教学术研讨会与佛学研究计画,为中韩佛教作实际性、建设性的交流。
  一九八四年十月,西藏达赖喇嘛应邀到美国弘法五天。短短五天中,星云与达赖喇嘛先后会见四次,彼此意见融洽,相谈甚欢,因而建立深厚的情谊。一九八九年三月,达赖喇嘛访问美国西来寺,为显密佛教的融和写下新的一页。一九九七年三月,达赖喇嘛访问台湾时,第一站即到佛光山,对佛光山硬体设施及比丘尼僧团组织与发展状况备加称赞。星云与达赖喇嘛的彼此交流,旨在促进汉藏文化的互动及显密佛教的融和。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星云赴梵谛冈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会面,进行世纪性的宗教对谈,促进宗教交流,并共同祈求世界和平。与会时,星云提出五项建议:建议教宗登高一呼,联合世界各宗教成立国际宗教联谊会,并担任联合会主席;建议教宗回到亚洲牧灵访问时顺道访问台湾;建议佛光山与教廷加强交流,研究教义或联络情谊;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愿与梵谛冈或罗马的图书馆办理图书交换,两校并愿提供教廷或义大利大学推荐的学者或学生,做研究或选课就读的一切协助,包括免费提供研究、住宿、学费;两校可承办天主教委托的各项宗教会议,或“宗教与高等教育”研讨会。而教宗对于双方派遣学者进行教义的相互研究,表示高度的兴趣。此次的对谈,对天主教与佛教未来的密切交流,助益甚大。
  一九八九年一月五日,星云应邀至美国加州州议会,主持开议洒净仪式,这是佛教仪式首度登上美国议会殿堂。后有纽约、圣地牙哥等市议会,年年邀请佛光山法师前往主持佛教仪式。
  一九八九年三月,星云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之邀,率领国际佛教促进会中国大陆弘法探亲团二百余人,包括佛光山部份出家僧众和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企业家、慈善家、社会工作者,前往中国大陆,做为期一个月的弘法探亲。此行为海峡两岸分隔四十年以来,中国大陆第一次的宗教弘法交流。
  佛光山假日修道会系提倡以修行为休闲,达到人文关怀、净化人心的功效。活动内容有礼忏、朝山、念佛、禅坐、抄经、佛学讲座、八关斋戒、头陀义工、亲子营、青少年营十类,可随顺个人需要,每周选择一项参加。
  佛光山于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七日、二十四日、十月一日,分别在林口中正体育馆、彰化县立体育馆、高雄中正体育场等地举办“回归佛陀时代”弘法大会。此次活动安排“佛祖巡境全台”,这是台湾佛教史上的第一次,并率先发起器官捐赠。大会以回到佛陀慈悲的时代、法治的时代、无争的时代、喜悦的时代、无欲的时代、平等的时代为主题,约有十二万人参与盛会。
  见第十五课“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见第十五课“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见第十五课“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一九九三年元月一日起,分别在台北、彰化、台南举行禅净密三修法会。此活动主要在阐扬佛教禅宗、净土宗、密宗的修行法门,其宗旨为:“提倡人间佛教,建设佛光净土,净化世道人心,祈求世界和平。”法会内容有打坐、念佛、持咒、拜愿、开示、献灯,为社会教化的大型活动。
  佛典流传距今千余年,古文艰涩,名相繁多,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星云有鉴于此,乃于一九七七年,发起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以编纂现代佛教圣典为目标,希冀续佛慧命,流传圣教。设有监修、主编、编审、编写等职,并邀请海内外僧信学者数十人,采历来各版藏经,加以分段、标点、考订、注释,并作经题解说、索引目录。已出版《阿含藏》十七册、《禅藏》五十一册、《般若藏》四十二册、《净土藏》三十三册,发行五大洲,广受教界、学者等好评。
  全书于一九九七年发行,共计一百三十二册,将传统大藏经菁华化、白话化、现代化为宗旨。内容包括:阿含、般若、禅宗、净土、法华、华严、唯识、秘密、小乘、律宗、本缘、史传、仪制、艺文、杂类等。每册均以题解、源流、解说等章节,阐述经文的时代背景、影响价值及在佛教史和思想演变上的地位角色,并设有原典、译文、注释等单元,其中文句铺排力求流利通畅,遣辞用字力求深入浅出,期使读者能一目了然,深入妙谛,兼具通俗文艺与学术价值,为佛典翻译史写下新页。
  为使信徒在礼佛参拜之外,能研读佛学,解行并重,一九八四年起,佛光山在高雄别院普贤寺首创“都市佛学院”,其后各地别分院亦相继开设。三个月一期,学员利用下班时间上课,素质普遍很高,有大学教授、中学教师、企业界主管、公务人员等。都市佛学院的开设,使佛教积极的走入社会,达到兼顾深度与广度的效果。
  [习题]
  一、何谓佛光净土?
  二、何以说佛光山是个菩萨教团?
  三、佛光山如何弘扬人间佛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