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禅师
北宋元佑三年(1088),慧光和尚于嵩云山大洪坡搭棚修行,为佛教传入洪江之始。相传慧光和尚在白虎洞与虎为伴,面壁九年修行得道,骑虎随云西去,后人有诗赞曰:“丹裟驭虎随云去。”
南宋嘉熙三年(1239),由愿如和尚及弟子于岭峰之下建老庵堂(嵩云寺),为今日妙音寺之前身。愿如和尚后见现大兴禅寺处,左青龙右白虎,前有两山为门,背靠群峰,凝为佛椅。叹日:“此山乃灵佛之地。”遂在此建大兴禅寺,形成上下院之格局,两寺均由老庵堂方丈住持。
明嘉靖十九年(1540)庚子,慧可於洪江嵩雲山白虎洞觀虎蛇相鬥,失蹤。無意誕。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甲寅,無意入洪江嵩雲山白虎洞辟穀,入定四十九天。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戊午,無意在洪江嵩雲山與客品茗,對客曰:“山下起火”,遂以神通潑茶當雨,救山下火災。市人聞知,哄動方圓,一時傳為神異。神宗聞之,詔進京賜紫衣、龍杖,敕師號為“智覺大師”。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己未,無意從京返。在常德河邊過渡,被人推下沅水。屍體逆水上浮。在沅陵被人撈起,見其屍身上有“雄溪嵩雲是我家,九劫方過坐蓮花”之句,遂送回嵩雲山。
清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自彻超琛禅师(1639—1709),四川简州吴氏子。临济宗第三十三世,破山海明法孙,澹竹行密法嗣。中岁出尘,依大随白鹿寺澹竹行密削染,深得法要。
嗣法澹竹行密禅师后,初开法紫微山,作偈云:“亘古日东出,元归西埯没。逢寅但早起,遇亥将肱曲。应用有些子,古今无所属。他时解翻身,跃出狮王窟。”(见《锦江禅灯》卷十一)
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秋,出住湖广会同县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将曹洞宗祖庭,改为临济宗道场。临冬结制,小参:“禅不假修,施用现成。道不假学,本自圆明。须是恁么人,方说恁么话;不到恁么时,必须要大歇。诸昆仲,还知大歇的消息么?”良久,云:“挨到水穷山尽处,回头撞着本爷娘。”(见《五灯全书》卷八十八)
康熙四十八年(1709)冬,寂於洪江嵩云山,塔於大兴禅寺后。有法嗣宇鹏明广禅师,出住黔阳县南三十里之尖坡大隐寺。黔阳尖坡大隐寺创自明初洪武年间,由邑绅向宗彝捐建。明末,毁於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秋,玉元禅师偕曾氏重建。康熙三十七年(1698),宇鹏明广禅师扩建殿堂楼阁,并建浮屠於寺右,时号“中兴祖师”。
洪江嵩云山临济宗法派传承表
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宝应慧顒—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杨歧方会—白云首瑞—五祖法演—圆悟克勤—虎丘绍隆—应庵昙华—密庵咸杰—破庵祖先—无准师范—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千岩元长—万峰时蔚—宝藏普持—虚白慧旵—海舟普慈—天奇本瑞—无闻自聪—月星德宝—幼有正传—密云圆悟—破山通明—澹竹行密—第三十三世自彻超琛—宇鹏明广
洪江嵩云山临济宗源流演派
祖道戒定宗,方广正圆通。行超明实际,了达悟真空。
嵩雲山,自無意祖師所示跡,之後,罕聆傳志。清朝初,至月環和尚,道徹古今,慧覺去來。後至高足穎悟禪師,三關融通,五蘊澈亮。嵩雲叢席,至公漸立。規模既敞,從顧逾萬,師徒相沿,俱屬人也,建塔此山。所付門人不一,惟三歧先尊,穎長徒;明亮先實,悟晚嗣;歧超先表,和尚法子,皆一代宗匠。
清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明亮先實禅师(1648—1670),江西吉安府萬安縣遊氏子。順治戊子年九月二十七日寅時生。貿易於斯。為人好善樂施,慨然有出世之思。康熙乙巳年三月八日,授嵩雲山穎老和尚剃髪。之後,於康熙己丑年,參蓮月、語嵩、福聚、蓮舟。於蓮舟和尚座下,乞授方便三衣具戒。康熙庚子年臘八日,受本師源流、拂子、衣缽。康熙九年庚戌九月初九日酉時示寂,世壽八十二,僧臘六十四。荼毗,舍利入塔。
清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普惠行智禅师(1667—1697),祖宦跡於河南,後隨難民往常德武陵。康熙六年丁未八月二十一日寅時生。康熙戊子年四月初八日,於嵩雲山明亮和尚祝髪離塵。己丑年佛成道日,詣雞田山青銓和尚座下,求授方便三衣具戒。康熙乙巳年佛成道日,受本師源流、衣缽。於康熙丁丑年臘月初五日亥時,化假歸空,世壽三十歲。荼毗,舍利拾貯,壽器寄墓為墳。
清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寶印深源禅师(1666—1713),系常德武陵何氏子。康熙丙午年七月十四日申時生。母懷腹時,食不茹葷。於庚子年佛誕日,父母舍入空門,授普惠禪師剃髮出塵。丁未年,不料師寂。庚申年受比丘淨戒。甲子年佛成道日,詣芷江羅山歧超伯祖座下,圓滿菩薩大戒。複次,康熙戊辰年,蒙三翁和尚代付源流、衣缽。己身事畢,師塔掛心。爰師存積遺金置田莊、修靜室,以作修行之便。嗟吾師敘異將師虎踞,更變聊存之金建師塔,用詎一罄失所。以塔業兩懸,始勞師積中負,徒心繼欲廣建設之。猶恐歲歉莫償,徒豈奈何?非不忠世祖,至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而杳已矣。繼之後,伯祖往觀師墓龍寢。不安,指印,請師入祖塔左廬安置。待寶印後終之日而入之,以作三代共塔同安。之後,霜寒雪烈,幾飾重華,方致可觀。因卒康熙辛巳年,命敘溯已往之由,繼將來之裔,乃刻骨銘心,以勒石碑,令後乳有傳述焉。後縱或有滄海桑田,茲舉為鐵案之不更也。印於康熙癸未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預知時至,而赴極樂矣。僧臘四十三,世壽四十七歲。荼毗,舍利迎入祖右。三德同棲佛左。
嗣法門人:純清照、述學成、信學就、俊學然、正學續
嗣法徒孫:無我相、延齡遐、朗照晃、德照、超塵迥
應照念、玉照碧、瑞照麟、無霎安、無盡渡
淨照智、開照定、可傳芳
嗣法重孫:顯忠義、顯杖機、顯耀如、顯定戒、顯真仙
顯悟徹、顯方衢、顯敬誠、顯江湖、顯忝禪
嗣法曾孫:慧嵩 聖嵩
嗣法魯孫:遐高醒、青高心、賢高聖、萬高觀、蓋高勝
一高皈、聞高指、雲高柏
嗣法玄孫:祥靈開、祥雲光、祥壽圓
嗣法玄遠孫:優曇華
嵩雲山大兴禅寺無意祖師肉身殿,原有殿宇,以久年傾頹。
民國十三年,得黔陽商顧君漢民倡資修葺,改良建築,煥然一新。
民国十九年(1930)庚午,嵩雲山大兴禅寺祖師肉身殿被回祿所燬。
民国二十一年(1932),僧諦聞募集鉅資,鳩工重建。僧諦聞撰有《嵩雲山後殿奉祀》碑记。
嵩雲山後殿奉祀
(民)僧諦聞撰
郝祖師肉身活佛,靈應無比。原有殿宇,以久年傾頹。
民國十三年,得黔陽商人顧君漢民倡資修葺,改良建築,煥然一新。但以工匠不佳,改良而反以失妥,人皆非之。欲改革之,而不可得也。
庚午秋,忽焉為回祿所燬,幸佛身救出無虞。惟時當白晝,不知為所自來,一時群以為異。或以為構造不良,理宜更易。天心人意,其亦有同情乎?十綰紳董等,於以仰體神人之同意,立為恢復之良謀,募集鉅資,鳩工重建。時不數月,功即告成。
特以眾善慷慨,輸資功德,自不可泯。爰將樂善芳名,以及捐資數目立石銘碑,臚列於後。冀垂久遠,以志不忘焉。是為記。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吉日
后有普泽法镜禅师住持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于民国三十六年开期传戒。隐居湘西洪江的原同盟会元老刘揆一为之题词。
民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普泽法镜禅师(1891—1968),云南丽江人氏。
清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四月初七日生。童真入道。25岁受具后,广参诸名宿。
1930年驻锡鸡足山悉昙寺,剃度湖南怀化的觉空光钰、邵阳的觉早光铣、四川大足的觉利光胜等人。
1941年后,来洪江嵩雲山,住持大兴禅寺。携徒觉空光钰、觉早光铣、觉利光胜及徒孙万清永铠(湖南湘乡人,光晤徒)等同住。
1944年秋,芷江景星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应请为尊证阿阇黎。
1947年四月,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任得戒大和尚。请绥宁县永乐庵正济常周任羯磨阿阇黎、洞口县观音阁镜澄普超任教授阿阇黎、洪江嵩雲山都监普清乘道任正训阿阇黎;洪江嵩雲山监院自然照宗、芷江龙头寺住持宏规正大等任尊证阿阇黎。传戒期间,作《嵩雲山同戒录序》。并为比丘尼严善,优婆夷光圆,比丘尼念如及领沙弥尼妙光、妙香、妙真、妙净、妙智,优婆夷光刚,洪江居士林林长申濂清、副林长朱月池等来山求法者,作《上堂》、《法语》、《开示》等,并作《传戒讲律开示讲话》。
传比丘戒上堂:“万象森罗本无因,心佛众生原不二。妙矣哉!虚虚玄玄,绵绵密密。听其言而无声,观其形而无相。无头无尾,无形无相。体备於己而不可离,原出於天而不可易。言其大则含吐十虚,犹若片云,放之则弥於六合;言其小则行藏芥子,俨同沙界,卷之则退於藏密。万法皆从此出,十方亦从此生。事理交彻,性相融通,无不从此法流。一为无量,无不还归此法界;无量为一,表一体而随缘显相。乃至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请问诸上座:这个是什么东西呢?”良久,云:“默然无言识,不再审何如。今有诸沙弥、沙弥尼等,来山求受三坛净戒,顺求觅心一句,如何答呢?”挥一挥拂子,云:“咦,巍巍乎,荡荡乎,强立而名曰性,其有成功曰心。”
普泽禅师工诗文、善草书,与当地名流交往,诗文唱和。有《洪江嵩雲山普泽禅师语录》八卷、《洪江嵩雲山普泽禅师诗集》八卷。
民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镜澄普超禅师(1904—1969),武冈洞口人,俗姓唐。
诞於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五月誓死日。
幼投洞口观音阁,依能彻照慧禅师披剃。圆具后,回寺侍师,佐理寺务。后继席观音阁。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礼请镜澄普超任教授阿阇黎,作《嵩雲山同戒录序》云:“······今洪江嵩雲山者,湘西之一名胜也。钟灵(每+梳-木)秀,瑞气凝祥。明初洪武年间开山愿如和尚、万历年间中兴无意祖师、当代方丈普泽法师,悲世时之日非,怜僧伽之颠沛,遵佛正范,宏开戒法。今普泽法师於洪江嵩雲山大兴禅寺传戒,定五十三日为期船,新一班释子,作佛教中流砥柱,荷如来家业。究重三藏救世教义,阐扬八德大乘精神,慈悲济世,戒律导人。上弘佛怀,下利群生。可谓佛戒之序云耳。都梁衲子镜澄序于嵩雲山教授室。”
一九五○年,携僧尼弟子众等二十余人,入住洪江嵩雲山,将禅宗道场改变为净土宗道场。后又组织生产小组,乘法任组长。
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将之脖子上吊牌游街,暴晒终日,结果被活活整死。
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乘法通才禅师(1915—1996),字乘法。俗姓张,名宏日,系邵阳洞口三门人。
诞於民国四年(1915)乙卯十二月十八日。
民国十年(1920),师六岁,随母住庵茹素。
十四岁依洞口观音阁镜澄普超和尚披剃。
十七岁圆具。因颈生瘤,知为宿孽,遂发心燃指供佛。三月后,疾消。复返观音阁阅藏三年,於《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着力颇多,对《维摩》、《上生》、《圆觉》诸经多有入处。之后,辞师外出,结庐茅庵。断炊,唯以粽子为食,长达三年。后返寺,仍侍恩师。
民国二十八年,嗣法镜澄普超,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一世,碧峰下二十二世,突空下第十六世孙。
壬辰岁,师年三十八,随镜澄普超和尚入住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先师随师翁镜澄普超和尚入住大兴禅寺后,继承百丈禅师农禅并重之风,组织种植及织布小组,以图自养。
丙午乱起,被勒令还俗,僧团解散,寺院由茶场占有。师就职洪江中医院期间,坚持独身素食,打坐念佛不缀。
癸亥秋,受众请,回归本山,重兴祖庭。师遂召回原寺僧尼,新收出家徒弟数十,皈依弟子数千。重修弥勒殿、功德堂、莲池会,将大雄宝殿予以修缮。
丁卯岁,任洪江市佛教协会会长。
庚午岁,任怀化地区佛教协会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理事。
壬申秋,於寺对众敷讲《维摩诘经》半月有余。师博览群书,对《圆觉经》独有领会,且於书眉作了批注,是为自己心得所在也。心照是师关门弟子,虽於同门居尾,亲师日促,却独得闻师宣讲《上生经》,对心照专攻弥勒净土,起了重要影响。
一九九六年丙子腊月二十日,示寂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湖南、贵州弟子前来参加圆寂法会的数以千计。塔於嵩云山大兴禅寺祖师殿后。
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绍敏心丽尼师(1969— ),讳心丽,字绍敏,密名央吉,密号真乐(格鲁派)。俗名罗永秀,湖南会同县团河人。生於一九六九年三月。
一九八七年礼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乘法通才禅师为师。
一九八八年披剃后,於九月十九日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依一诚大和尚圆具,虚云老和尚沩仰宗法嗣、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住持圣一禅师任羯磨阿阇黎,虚云老和尚沩仰宗法嗣、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和尚满觉宣云禅师任教授阿阇黎。
一九九○年,往广东汕头市佛教僧伽培训班学习一年,毕业后又入广东潮州岭东佛学院进修,毕业於一九九三年。
到一九九五年,前往四川色达县喇荣镇,在五明佛学院学密。四月二十八日,皈依寺大吉活佛(索达吉堪布),取法名央吉。
一九九六年腊月,乘法通才圆寂后,为师守塔四十九日,以报师恩。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於福建福州市崇福寺增戒。之后,遍参诸宿,先后住云南鸡足山、山西五台山、重庆缙云山、西安卧龙寺等。其间,曾数回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小住。
二○○一年后,定住洪江嵩云山,对信众开示净土、禅宗、密宗法门。师持戒谨严,笃行励志,精勤不懈,缁素咸钦。
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宗逸心照禅师(1965— ),一名明夷,字宗逸,号崇照,湖南龙标苏园人。生於一九六五年乙巳正月十二日子时。将诞之夕,母梦龙绕屋三匝,长吟而去。惊寤而诞,遂名龙生。祖视予,甚喜。取字砚香,名仲。
本生陈留世家,迹发开封。晋分南渡,乔居乌衣巷,祖行朱雀桥。朝代更替,兴废交容。至唐出皎然,至宋出佛印,一门两代,诗僧递传。俟至诞,佛法消匿。幸家有藏书,古籍斑黄。检阅家谱,九代书香。
幼喜读书。演义、小说,常杂陈床头、案前。如厕行路,皆手不释卷。十岁,依式填词,多有发表。离开学校,往来工厂、学校间。亦曾放舟江上漂流扬子;亦曾遁迹山间品赏烟霞;亦曾肩一身行囊,行脚巴、蜀、黔、粤;亦曾揣一纸陋文,求职穗、深、漳、夏;亦曾於锦城授人以柄;亦曾於羊城遭人以掠;亦曾在星沙投考戏院;亦曾在镡城创办宾馆;亦曾在王少伯送客处吟风啸月;亦曾在魏了翁流放地吹笛放歌。
至乙丑暮,经湘、黔、渝,入川,往来宜宾、泸州间,流连月余。丙寅春,自渝州乘舟下。不见猿啼月,不见女迎王;不见丈八蛇矛在,不见鬼城阎王来。穿三峡、抵宜昌、转枝城,乘直快南下。返家乡,径投湘西第一山剃染。於是百城烟水眼前过,历代圣贤心中居。
初上嵩云山,面谒乘法老和尚,寒暄之余,戏言:“若我出家,拜你为师,肯么”?其应声而允,遂栖身斯地。未出家前,阅禅宗历代公案、语录,心生踊跃。每见心仪祖师,必拈古颂偈。老和尚亦每每以其悟偈呈阅,心照只是不肯。曰:“见地未透,格律失严”。予又每每以临济之喝对师,而师如沩山,只是慈祥的笑。
居嵩云山月半,即恳师剃落。得师举刀,师兄心无施衣,遂现僧相。行脚五溪诸山,再踅身东进,访湘东、赣西名山。朝庭祖庭之后,漫游江、浙,往来皖、鄂。湘、黔诸寺,皆在脚下;巴、蜀诸山,尽在眼前。行脚多年,未遇有可意者。只是在创办报纸杂志之余,撰写论文,间或以游记、诗词,将心中影象一一绘出,似幻似真,亦虚亦实。
初诵《金刚经》,每有入处,身心如电触,须发皆震颤。至“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之句,恍如旧习,与须菩提感同身受。至“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句,感恩之情不禁涌出,至心诚恳顶礼膜拜。当读至“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四句偈,顿觉空性朗朗,妙谛明明。读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偈时,浑不知身在何处,生在何时,心在何所,觉在何方。于是大起疑情,至心参究。一至七日,精勤不懈。至后来,因“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赞词入眼,不禁欢欣踊跃,通身庆快,有如桶底脱落。山河大地,过眼云烟,皆历历在目,又廓然无迹。
于是由《金刚经》发慧,於《圆觉经》得的,因《维摩经》而由理入事,到后来诵《上生经》而契证事理圆融,因是而择抉弥勒法门,志宏慈宗大业,以慈宗开山道安大师、慈宗中兴玄奘三藏、慈宗集成太虚大师为楷模,毕生事之。
2000年后,於赵州古佛道场圆具,亲炙虚云老和尚法嗣净慧禅师。感其慈和,事为亲教授。遂依师嗣为临济宗第四十六世,云门宗第十四世。兹后,每倦旅归来,必亲聆法要。尝见诸所付源流,皆以镶名七绝为主,於格律颇有造诣,益发敬之。爰当今丛林,以诗名世之老宿,仅茗山长老诗书俱佳外,其他诸人,不过依样画符、图虎类犬而已。放眼当今丛林,内外皆通者,凤毛麟角矣。心仪古代高贤,感喟时人,不禁摇头而已。
佛历二五四七年季秋,假道铜仁,往梵净山一探古佛道场。欲振兴弥勒法门,开辟弥勒道场,寄厚望於斯焉。因是,有《梵净山佛教考》之出炉。现返沅州虎榜山景星寺,恢复“湖南慈宗学会”,撰写《五溪禅灯录》、《怀化佛教史》、《景星寺志》等。出版有新诗集《伞形寂寞》、散文集《懒散的阳光》以及古典诗词集《乙亥诗词存稿》等。并有作品入选多种诗选,且多次获奖。同时还出版有《慈宗简史》、《兜率的鼓声》、《湘西佛教简史》、《慈宗朝暮课诵仪规》、《熏修慈悲弥勒宝忏仪规》、《明夷法师佛学论文集》诸佛学专著等,以及许多佛学论文。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