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溪人物谱·清太常寺博士潘士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潘士權(1701—1772),字龍庵,號三英,中方荊坪人。黔陽縣雍正附貢生。
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潘士權誕生黔陽縣中方荊坪。
乾隆五年(1728)庚申,為旌表潘士權的嬸母李氏,黔陽縣政府為建“節孝坊”,全部用紅砂岩砌成,兩旁大石柱上倒立的蟠龍和石樑上的二十四孝浮雕刻工精湛,形象逼真,坊頂上鐫雙龍搶寶。左行不遠有一被稱為“正經坊”的磚石砌大門,原為潘士權讀書與接待客人之所。門額上鐫“居仁由義”,兩旁的方石柱上刻有一副對聯:“隨處體認天理,出門皆是大賓。”乃是其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潘士權精象數音律,深研漢儒“天人感應”之說和讖緯神學,所著《洪範九疇補注》與《大樂元音》,《四庫全書總目》中有存目提要。
乾隆六年(1741)辛酉,潘士權考補天文生,受署為欽天監博士。呈請纂修《占書》,委署太常寺博士,兼掌選試博士。後被欽定為《律呂正義》。
乾隆十年(1745)乙丑,潘士權刻印《洪範九疇注補》五卷。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依據《潘龍庵全書》補刻潘士權著《洪範九疇注補》五卷。
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潘士權以葬親,奉旨回籍。黔城人楊景行年十四,即通《易》、《理》。曾刪削潘士權所著《大樂元音》,存其要而自著《樂論》,以抒所見。潘士權聞知,造訪景行,深談數晝夜,服其學識,遂引為忘年友。楊景行,字魯峰,優廩生。清黔陽縣黔城人。楊景行生有異徵。母孕,夢童子自空下,跽而承之。及生,聰穎異常。楊景行年十四,即通《易》、《理》。邑人潘士權博士以《易象》、《樂律》,負京師重望,所著《大樂元音》,景行為刪,存其要而自著《樂論》,以抒所見。潘士權聞知,造訪景行,深談數晝夜,服其學識,遂引為忘年友。楊景行尤留心經濟,凡天文、歷數、輿圖,古今史事,洞悉無遺。著作豐富,著有《古周易草》、《周易億》、《詩經添聲說》、《春秋纂義》、《左傳彙集》、《郡縣誌編定》、《詩韻提綱》、《願體集》、《潛溪文集》等書。楊景行生平孝親敬長,砥節礪躬,時皆以人師、經師宗之。鄉村授徒,歲至六、七十人。邑楊兆杏、楊兆李兄弟,嘗執贄門下,遂以滇南籍隸黔陽,並致通顯。楊景行居心長厚,人或紿之,不以為意。楊景行嘗參加應試,學使阮學浩歎為“奇才”;學使盧文昭稱其“經義第一”。盧文昭故邃於經學也。楊景行以諸生老,怡然自如。子鶴芳,繼承家學,純孝慈善,亦有名。
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冬,黔陽縣教谕榮大順、黔陽縣训导歐陽標新鐸斯土(黔陽縣)。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歲,奉撫軍楊大中丞檄飭,移建“文廟”於城內。眾議並“學署”遷之,二師雲:“‘學署’可以新構,而‘義學’不待創興,盍即‘留正齋’公署為之。”眾皆曰:“善”。二師於是率邑人士經營籌畫,補之葺之丹之艧之,增聯額於講堂,植嘉木於環堵。廳宇軒爽,房舍整齊。四顧岸芷汀蘭,悉是眼前生意;水光山色,無非大地文章。鼓篋之士濟濟彬彬,坐明窗淨幾,莫不心曠神怡。行見師道立,則善人多,文風日盛,人材蔚起,潘士權乃撰《遷建黔陽義學宮記》。
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撰《大樂元音》七卷,前五卷據琴定樂,大旨本《管子》“下徵之數一百八,下羽之數九十六”、《白虎通》“弦音離,故首徵”二說而通之。案弦審音,以首弦為下徵,二弦為下羽,三弦為宮,四、五、六、七為商、角、徵、羽,並附以《儀樂譜》十二篇。圖說頗繁,然實本欽定《律呂正義》“琴以首弦為下徵”之說,旁為推演。其由琴聲而推諸樂,與近時江永《律呂新論》所見略同,但不及永書之精密耳。六卷附以《琴譜》、《曲譜》,七卷附《曆學音調》,類例甚詳。惟合、四、乙、上、尺、工、凡唐人新法,茲既不取,而又兼以凡字代變宮,乙字代變徵,則矛盾在所不免矣。有乾隆十年(1745)刻本,同治十三年補刻《潘龍庵全書》本。
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潘士權歿,年七十二歲。
乾隆四十七年(1782)黔陽邑令姚文起撰有《潘士權傳》。
潘士權少穎異,長益肆力於學,著有《學庸一得》。尤精象數、音律,著有《洪範九疇》、《大樂元音》諸書行世,皆能發前人之秘。數游京師,尤為孫文定公所稱許。書入《四庫全書存目》。潘士權善於獎掖後進,提攜鄉人。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以葬親,奉旨回籍。黔城人楊景行年十四,即通《易》、《理》。楊景行曾刪削潘士權所著《大樂元音》,存其要而自著《樂論》,以抒所見。潘士權聞知,造訪景行,深談數晝夜,服其學識,遂引為忘年友。


迁建黔阳义学宫记
潘士權
今之義學,昔之儒學也。儒學曷為義學?是榮(大順)、歐陽(標)二師變通為之者也。
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冬,二師新鐸斯土,下車,詢:“義學何在?”邑人士對曰:“義學原在龍標山梓潼宮後,久而廢。今之生童肄業於‘育嬰堂’曆有年矣。”二師笑曰:“‘育嬰’固可育士乎?”
越丁卯歲,奉撫軍楊大中丞檄飭,移建“文廟”於城內。眾議並“學署”遷之,二師雲:“‘學署’可以新構,而‘義學’不待創興,盍即‘留正齋’公署為之。”眾皆曰:“善”。二師於是率邑人士經營籌畫,補之葺之丹之艧之,增聯額於講堂,植嘉木於環堵。廳宇軒爽,房舍整齊。四顧岸芷汀蘭,悉是眼前生意;水光山色,無非大地文章。鼓篋之士濟濟彬彬,坐明窗淨幾,莫不心曠神怡。行見師道立,則善人多,文風日盛,人材蔚起,皆二師力也。
第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興墜何常,豈不在人願?後之官斯土者,能以二師之心為心,則斯文幸甚,黔邑幸甚。
乾隆十二年丁卯冬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