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碑记集
法源寺碑记集
御制法源寺碑文
都城宣武门西南有古刹曰悯忠建自唐贞观中迄今千有余载历为秉受戒 者所依止我
世祖章皇帝命建戒坛
圣祖仁皇帝赐
御书匾额曰觉路津梁曰存诚寺有藏经阁
题颜亦
宸翰也雍正拾壹年五月发帑重加修饬至十二年二月工竣梵宇崇闳禅庐周备因复赐额为法源寺朕惟如来演说经律论三藏而律居其一又说戒定慧三学而戒居其先六如宗门有衣钵之传焉威仪三千细行八万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名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盖心本无体何者是心法亦假名何者是法则源不可不达矣教不云乎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天心源本是湛寂虽尘尘悉人而湛寂者自若 心心不住而湛寂者六自若故曰无生无灭如如不动苟达乎此虽当万法而不见一 不见一法而全摄万法如是持戒则成无等戒而无上觉矣钜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 居日用常行何一不自此源流出自然真实无伪者乎统世间出世间之大源不可名同何况于异宁独沙门释子事哉我
皇考推本
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朕仰体渊旨昭告后学期共达心性之本源六国家 民为善之一助也欤
大清雍正十二年十月廿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臣励宗万奉
敕敬书
皇帝圣旨朕体 天地保民之心恭成
皇曾祖考之志刊印大藏经典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崇福禅寺永充供养听所在僧官僧徒看诵赞扬上为国家祝厘下与生民祈福务须敬奉守护不许滥容闲杂之人私借观玩轻慢亵渎致有毁坏遗失敢有违者必究?之谕
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
赐进士出身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前翰林
侍读兼修国史泰和萧 撰并书
嘉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经筵侍书广平程南云篆
皇明受 天命有天下
太宗皇帝肇建北京于今四五十年 恩泽涵濡民物蕃阜是以佛老之宫日益崇盛而凡中外贵臣必各竭其资力有所建造以为功德盖自都城迤西达于西山数十里之间宫宇相望而城之南八里许曰崇福禅寺则司礼监太监宋公文毅所营也寺旧名悯忠唐贞观间所建历 既久日以圮坏宣德中公尝过焉寺僧相 为道始末且言欲修建而力不逮之故公慨然与二三同志谋而新之于是选材庀徒晨夜展功中为如来殿前天王殿后观音阁阁东西又为佛殿东曰药师西曰无量寿三门回廊钟鼓之楼庖 之房斋宿之庐 库之所以次完缮而凡塑像庄严与夫铙磬 螺日用所需之物靡不毕备缭以周垣树以嘉木环玮壮丽之观视昔有加经始于正统二年四月八日迄明年五月初五日落成 事
闻敕赐今额仍命相 为住持越八年而有大藏经典之 赐既为龛以庋阁之公于是仰而言曰吾以一介微末恭荷 列圣天地覆载之恩益隆益厚顾何以效犬马之报惟是佛法广大明有因果谨营兹寺为祝厘之所上以祈
圣寿于万年下以资群生之普度庶几吾亦得以 福泽于万一而大 适蒙 赐经于兹不有文字纪述之将无以垂久远乃以属予公交南演州人也世为宦族永乐中以选入 内廷遂蒙 眷遇历事
四圣宠渥日优盖公为人聪敏精励而翼翼小心未尝一日舍所事以自暇逸故能所至有功先是尝奉
命刊印佛道藏经及五伦书五经四书三教之典动以数千万 咸以为是役也未可以 月计而公董之不四年告成焉其于大者如此则推其余力以及兹寺宜其成之不难也窃尝以谓佛之法几以导人为善而已忠与孝善之大者也忠以事乎君孝以持乎身佛之 有加于此哉公常先世之念兢惕自守不敢一毫纵逸而 事
上之心四十年犹一日其于忠与孝可谓两全者其所以保禄位之未艾传声名于悠久宜也所谓同志者曰张文锋曰黎文遥曰吴得曰陈安领曰阮民福曰杜可隆皆尝助之赀而始终经纪者则公也既为书其事于石因缀之以铭曰
都城西南 金仙之宫 复阁重门 言言崇崇 有 新 无隳旧功 谁欤考兹 曰惟宋公 公官 内廷 历事 四圣 于 我 皇益笃恩命 天地之德 何以 之 一念忠诚 于焉祝厘 帝曰崇福 锡之经典 上乘万言 浩 敷演
荣光属天 爰镇兹宫 以永其传 公曰小臣 莫克是承 夙夜匪躬 怵惕战兢
皇纲日 庶品咸 掎之启之 溪流 右之左之 王风清穆 佛日辉映 悠久无疆 以隆厥庆
正统三年庚午五月初五日司礼监宋文毅立石
重修崇福禅寺碑记
赐进士第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前春坊
谕德 国史编修
东宫讲读官 都 人方从哲撰
赐进士第翰林院检讨征仕郎 都 人张邦纪书
奉直大夫工部营膳清吏司员外郎直起居注馆古燕张大续篆
都城宣武门南不数里许有古刹名崇福即唐之悯忠寺云肇自贞观间逮至德初史思明伪降勒石纪颂遗迹虽至今在 贞观 置之由亡考己历宋元己来未尽毁灭我
明正统中宋贵 营葺之请
谕庚崇福暨今百下余年渐就颓圮先是住持明玉发愿重修募诸善信京师窥左足应者若干人檀越聂君捐数百金具 畚往督厥事经始于万历辛丑越 而工告成塑像殿庑周垣方丈悉鼎新焉鼓钟楼则增修其久废者规制完美岿然一方钜丽余门人 补之述其事以记请余虽不 于文曷能辞余惟释氏自后汉时人中国明帝立精舍以处之其数尚未盛萧齐而后事佛渐谨于是释教与儒典并行而世争向慕矣彼其徒即广张果报之说岂以簧鼓愚俗惟是诱人于善云尔今浮图梵宇遍天下信向者舍施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从而崇饰之求获福于将来夫独不闻释氏言乎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舍利弗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云何福果以求故而得大抵轻施乐舍便是法门见闻恐怖足发善念故闻雷霆之声者辄自循省其咎履严壑之险者未有不战兢其心刻木为吏非吏也而见者恐画地为狱非狱也而行者避土木而衣冠之咸致敬焉贵人搔首而游于市则人不让路乃兹如来法相妙丽庄严都人过宇下而瞻仰者宁不惧然动念也哉动念则顶足作礼因敬生悟出迷津登觉岸或有如释氏所言者是举也谓非与善之术破恶之方欤古人云凡作佛事各以有富者以财壮者以力巧者以技辩者以言若无所有各以其心获服等无有二余故嘉聂君之志叙其始末使刻于石且以示劝岂徒为纪 月也夫聂君名尧干字本元 健寰顺天之大兴人万历三十四年 在丙午仲春吉旦立石 西明傅志缨 燕山翟相镌
重建崇福禅寺碑记
将仕佐郎翰林待诏 会稽 陈贽撰
中顺大夫顺天府丞翰林编修
东吴 朱孔易书并篆
距都城南八里许旧有悯忠寺建于唐贞观间代为名刹 久凋弊
国朝宣德十年秋中贵宋公文毅奉
上命施佛经于诸寺过其处僧相 为道其始末且言欲重修建工费浩繁力莫能逮公因慨然发心乃告于同列阮民福黎文遥杜可隆等共相协替鸠工市材中建如来宝殿前天王殿后观音阁及 堂方丈山门伽蓝祖师堂东西二庑钟鼓二楼香积之厨栖禅之所次第缮完以间计者几一百四十复雕塑佛菩萨像庄严藻绘无不备具内植佳木外缭周垣焕然一新视旧规盖有加焉经始于正统二年夏四月八日落成于正统三年二月谨以事
闻敕赐今额仍命相 为住持公因念曰文毅等生长南交获处中夏叨职
禁近历事
四朝
天地洪恩 埃冈报深惟佛秉之妙有可感通以故殚心竭虑成此良因爰集僧众
旦夕修奉仰祝
皇图巩固
圣寿万年一切有情普资
佛凡诸沙门之居此者其尚益勤精进振举风永永勿替如此庶不负
朝廷赐额之意而文毅等 图报之心亦有在也且来征文为记因述梗 如左俾来者有考焉
大明正统七年岁次壬戍冬十月吉日内侍官宋文毅
阮民福黎文遥杜可隆等立石
重修悯忠碑记
奉议大夫刑部贵州清吏司郎中郭九围撰
丁卯科乡进士 侯奉职书
戊辰选贡中已卯科副榜周绵历篆额都城古兰若不可胜数然一语及悯忠寺儿童走卒无不知之初不知其为崇福寺考之记载悯忠肇自唐崇福 今
朝之赐额也夫唐以悯忠名者其中居相传唐太宗征高丽时收战士遗骸筑为京观又传为焚经台迄今台基尚峙先是万历初年间有住持号琢山法名明玉礼贤好客四方士绅工公车及谒选者率多投止一时登高第为名公巨卿踵相接也无何传未易代 式微甚比有老衲号一天 名周暹者号自如法名 性者号定庵法名道准者共证菩提不忍以选佛场沦为荒草因倡议鸠工庀林辇灰于山因甓于陶为鼎新之举一时金碧辉煌焕然改观又僧众戒律精严钟声佛号达旦不辍都人士时来皈依游观布金饭僧者络绎不绝夫此招提之几 而复兴者独一二老衲之力哉从来地之兴废不常亦犹人之生死轮回也乃今梵宇摩空颇称胜地而两廊僧众日益削弱大殿日就倾圮或者曰气数使然 有乡僧守拙法名德通师定庵弟子也年近七十戒行为众僧冠且恐四大归空一切将不去慨然发心告诸檀那更自损资余亦随意布施作平等因缘岁在甲戌重修大佛宝殿天王宝殿几破瓦颓垣靡不整葺如初今 乙亥如三世诸佛两壁支佛观音大悲以至十八罗汉四天王悉金其容严其相各还唐相本来面目余每过而问焉观其成功因忆其师弟后先善果不觉鼓掌喜曰人 乎地灵乎抑佛菩萨之灵乎总之兴废有时存焉时待人以具人秉时以灵而佛菩萨因不生不灭又不可以兴废论也余刑名俗吏不能文但念先中丞居停之所不佞且结社论文于斯颇悉颠未屈指其兴废状以记其事至词之工拙则非所计耳
大明崇祯拾肆年岁次辛已仲春 吉立
乾隆御笔 法源寺瞻礼作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 已阅久因革 虽穷名允法源称实为象教崇甲寅 雍正戊戍葺乾隆是日落成庆初春瞻礼躬所期资福力寰宇屡
前面心经一卷
庚子新正月中 清笔
北平法源寺道阶长老追悼会启
法祖道阶老和尚像赞
世尊大法公得传薪宏宗说教拔济斯民朔南怀德中外诵芬惟此法源建自唐室颓败多年莫之或恤天启其谋中兴叶吉忧勤廿载百废俱兴功成勇退长风西乘远忝佛迹文献无征宏愿未酬何图遽化舍利长留照耀无夜肃兹遗容如瞻嵩峰
席法孙梵目敬题
道阶法师像赞
夙闻由教入禅 几见先禅复教 心性果证圆明 语文复奚足道 惟大师之挺生 当末法之方挠 非性相能贯通 安所资以匡导 立回愿与四誓 遂周游而奔 播舍利之威光 照昏衢若朝 虽老至不少休 遽涅 于海徼 弘扬嗟其未竟 去 浮提何早 瞻遗容以兴喟 群 之谁觉 倘历 兮再来 空拈花而微笑
中华民国二十有四年三月
兴周肇祥谨
道阶长老追悼会通启
敬启者前法源寺住持道阶上人佛教之先觉法门之龙象也上人祖籍衡山姓许氏少读儒书有夙慧二十岁出家受具足戒已遍忝名宿得最上一乘禅教诸书无不通晓有大辩才答问如流闻者莫不叹服当初出家时立有四愿曰十年读书十年办事十年著书十年念佛二十六岁即主讲于衡州西禅寺学徒盈室日讲不辍其后叠主各处丛林兼各地讲席开坛传戒弟子满天下皈依者更不计其数矣三十六岁发心往游印度求得法物甚多三十九岁入旧都颁请大藏经遇清一念公老人力劝其护教不当作自了汉遂在五台山然顶香九炷发四大誓一愿保护天下佛像不毁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二愿保护天下寺庙不毁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三愿保护天下寺产不毁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四愿化导天下国民不骂僧徒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以此四誓故欲在北京 一蒲团地以期化导一切宣统元年秋藏经印成奉旨还山二年夏尽辞南省寺务北上一意护教爰受法于志果裕公老人三年钦命为法源寺主乃大阐宗风所办护教之事更仆难数具见行述中兹不赘及民国十七年将诸事付嘱门人发愿重游印度考查佛迹搜译遗经冀归国后布教度人发扬文化利益人群其愿弥宏其行弥苦不幸功行未圆竟于本年夏历二月初一日示寂于南洋怡保三宝洞中外人士同深惋惜其法孙梵月专人恭迎上人灵骨回寺安置入塔上人示寂时盖六十五岁岁次甲戌也同人不敏谨卜于民国二十四年夏国历月初三五日在法源寺开会追悼伏思 朝野名流缁素高贤俯念道行共表哀矜谅肯光临焉
发起人
邵 章 吴佩孚 江朝宗 潘守濂 吴兆元 董 康 周肇祥 高友唐 周作民 周震麟 蔡 元 邵文凯 余晋 何其巩 张广建 黄 杰 陈三立 翼翘 张志潭 赵恒惕 仇 鳌 汤乡铭 陈石泉 鲁荡平 蒯寿枢 董 霖 马麟翼 程远帆 危道丰 范熙壬 萧 训 鲍毓麟 高胜岳 杨昭 吴曼公 潘 复 郑世芬 梅光义 张毓麟 杨云史 方 表 赵祉威 马振彪 曾志远 王承传 吴 永 王伯涛 徐佛苏 吉世安 冷家骥 汪 申 饶凤璜 姚毓嵩 封心传 罗远耀 王 韬 封 一 唐宗郭 安迪生 王乐三 王 琦 周明和 周叔迦 袁永廉 胡绍周 吕 均 刘睿瞻 蒲志中 梁季良 李翊灼 李 彝 曾伯兴 袁祚庠 姚隽贤 刘乃扬 李 政 廖介诚 袁华汉 郭尺崖 吴乃琛 李 钦 方谨余 何蔚楚 徐宝森 徐宝翰 奎 珍 方灌青 徐鸿宝 杨文藩 邓伯成 史 野 邓念观 沈亚华 李彪岑 李安人 马 晋 胡翔云 何季绶 孙道生 叶瑞 金 昭 欧阳雪峰 林耀椿 梁 南 郑荣伦 刘 异 庄笃明 黄公遂 李仲干 刘 臣
徐 檀 黄萃微 刘秀南 黄觉民 李裕甫 庆 珍 刘希文 钱散生 王剑龙 施荣光
袁 超 许文生 郑文卿 秦耀鸿 陈德通 汤 德 陈胜清 陈池兴 白继民 欧阳好
杨 毅 许昆伦 陈琼欣 朱道成 黎伯鸾 谢 钧 钟麟祥 邸占江 陈尔锡 周策公
万 钧 江能瑞 张伯桢 叶楚佑 王静园 屠 森 王席儒 卓景溶 孟竹庵 顾兴煦
林 富 唐卜年 刘树荪 唐竹平 赵序宸 魏 勋 张廷云 陶箴中 宾楷南 黎绍基
全 庸 黎绍业 李烛尘 洪懋荪 韩智斋 赵袭武 王叔度 石小川 杨绍业 郑盘箴
章桂升 印月潭 张次溪 方文玉 潘谔钦 冯兰坡 龚悟清 雷光雨 孙静庵 孙德符
雷雨田 蔡悟璧 崔云斋 孔泽普 孙其铭 李廉倬 李运邦 王祥麟 秦伯符 黎锦熙
唐友诗 周善夫 倪时度 黄秉 萧元哲 杨景桂 欧阳俭叔 姚珍贤 欧阳汉洲 袁业禄 刘因渠 金维纲 赵辅臣 杨葆元 曾演愿 周又忱 林瑞英 林妙兰 林素燕 林桂仙 林桂玉 周锦缎 钟凤英 兰闱矩 老妙兰 黎耀球 杨秀坤 吴文贞 林二姑 周二姑 觉 先 圆 瑛 太 虚 宝 一 普 泉 全 朗 静 波 宝 生 恪 堂 常
西 本 忠 转 道 证 果 宗 亮 慧 普 僧 晋 智 圆 溥 常 庄 严 清
池 来 振 宽 祥 纯 山 泽 明 润 波 灵 岩 印 智 百 川 量 源 玉
山 昌 和 慧 三 体 全 体 仁 善 舟 昌 缘 灵 云 海 悟 修 福
振 魁 亮 性 然 宝 泰 盛 源 如 实 觉 澄 博 厚 德 缘 宗 镜 云
海 如 亮 慧 深 宗 月 常 基 德 轩 源 龙 清 果 利 生 法 舟 正
信 指 南 澄 清 宝 元 则 安 只 修 一 乘 了 凡 离 尘 灵 涛 寄
缘 静 华 朗 清 智 能 无 量 静 禅 慧 照 安 心 竹 梵 灵 悟 灵
妙 瑞 云 大 智 昙 舟 观 月 笃 慧 漱 芳 克 武 慧 开 圆 成 法
舫 明 性 善 智 空 印 月 定 醒 悟 卧 云 岫 云 性 修 信 受 广
济 深 悟 谛 闻 觉 先 应 机 彻 悟 寄 西 道 德 成 林 昌 定 真
空 封 禅 喜 然 慧 光 宝 兴 敏 悟 定 空 相 果 霁 霖 宽 瑞 宏
度 普 印 交 映 开 朗 明 心 涤 尘 道 树 佛 悦 玉 峰 可 宗 瑞
光 志 德 灯 传 离 言 月 宗 妙 宗 若 庆 妙 空 果 茂 严 德 志
福 妙 慧 清 泉 宋 传 远 理 妙 瑞 于 石 侯 万 慧 明 妙 清
心 盛 凯 学 华 竺 轩 清 瑞 慧 宗 妙 典 净 芳 瑞 等 善 慧 观
修 芳 莲 芳 妙 妙 仪 尹 顺 慈 果 秀 年 妙 慈 妙 安 明 达 朗
润 觉 法 觉 僧 觉 心 觉 成 觉 修 演 敬 演 乘 演 慈 演 什 演
真 演 智 演 持 演 演 经 演 波 演 实 演 谭 演 采 演 峰 演
亭 演 达 演 衡 演 李 演 益 演 妙 演 亮 演 寿 演 圆 演 正 演
贞 演 定 演 中 演 溥 演 萱 演 椿 演 东 演 学 演 朋 演 颂 演
时 演 攸 演 湛 演 湘 演 慧 演 修 宽 慧 宽 智 宽 慈 宽 定 宽
性 宽 心 宽 修 宽 正 宽 仁 宽 度 敬 勤 敬 空 敬 学 敬 道 祖
荫 巨集 济 巨集 震 巨集 妙 巨集 道 巨集 宗 梵 慈 梵 音 梵 得 梵 明 梵
朗 勤 修 迥 尘 而 安 自 览 可 安 惟 清 惟 恭 惟 珍 惟 宗 惟
慈 传 心 传 慧 传 修 传 法 传 灯 志 果 容 诚 越 宗 法 慧 昌
源 德 宽 现 明 空 也 天 真 德 玉 柔 显 宗 观 空 天 文 梵
月
谨将会内法事日期附列于后
一灵骨抵平(国夏)历(三二)月十(七三)日
一所修法事计四十九天(国夏)历(三二)月十(八四)日为始(五四)月(五三)日圆满
大悲忏七天(三二)月十(八四)日至(三二)月(廿四二十)日
金刚经七天(三二)月廿(五一)日至(三二)月(卅一廿七)日
净土忏七天(四二)月(一廿八)日至(四三)月(七五)日
地藏经七天(四三)月(八六)日至(四三)月十(四二)日
梁皇忏七天(四三)月十(五三)日至(四三)月(廿一十九)日
法华经七天(四三)月(廿二二十)日至(四三)月廿(八六)日
普利道场七天(四三)月廿(九七)日至(五四)月(五三)日
一追悼典礼(国夏)历(五四)月(五三)日
供佛斋僧(上午十一时至十二时)
献供恭灵(下午一时)
来宾致词(下午二时至四时)
奉灵入塔(下午五时)
焚送法船(下午六时)
圆满普佛(下午八时)
追荐道阶长老征文启
敬启者道阶长老德高生肇学迈支鸠溯其平生尤多建树今者圆寂海外缁素同悲同人等以为露电本自刹那文章独难磨灭旷观往代辈有高僧端赖不朽之言庶传超群之迹比蒙邵伯 先生 成行述敬备 甄采倘荷 龙光 锡之鸿藻将见圭峰绝轨托裴相妙笔以俱传慧宗遗芬与栖简好词而弥远谨掬哀思伏希
慈鉴
道阶长老追悼会谨启
行 述
法源寺道阶法师行述
距今二百年以上闵忠寺改为法源寺传天下僧徒千佛大戒迎文海法师于江南宝华山继法席阐宗风十传而至道阶道阶生当清季佛法中替废寺兴学之说逢起道阶集缁白之流以一手障之余之来京师也识道阶久迄乎戊辰之夏京师濒南迁矣道阶航海求法于印度南洋之间临行与余握手为别庸讵知道阶之一去而无东归之日耶按略师讳常践道阶其字也号晓钟别号八不头陀俗许氏湖南衡山人生于清同治九年庚午七月十五日幼读书成童即茹素光绪十五年二十岁出家礼衡州东一堂智胜寺真际为师冬从耒阳金钱山碧崖律师受具足戒次年春即听律师讲法华授手一日三座五阅月始毕夏回衡州濒行乞律师指示了生脱死法遂授以狗子无佛性话头参究半截因禁语坐禅七得一入处请律师证明谓此是入手工夫稍有相应之象再坐七日方有消息至六日忽心地开朗质之律师谓是暂现之境亦未了当再用工夫自有著落处未几改住岐山仁瑞寺与田静觉明二长老恭云门桃花及古来大善知识话头次年诗僧寄禅即自号八指头陀者来山坐禅七便请开示遂恭念佛是谁话头经四七日闻禅堂开静木鱼声觉身如云飞心如月朗半日绝无妄念一段白光照彻无碍寄禅劝入关谓抱著话头不轻放手自有打成一片时及入关二载心中开大悟境八次小悟境数十次暇则看经而各宗教观尚未深究次年春南狱默庵长老来书云恭禅与教观皆宜深究吾老矣传未得人俟汝出关尽可传授遂从默公阅大藏经学台贤慈并律禅净各宗奥旨一日坐次默公云今之山河大地高下不平者实是我心不平若心平一切山河大地皆平随默公语声得大彻悟回顾禅教诸宗典籍廓然一贯口有所辩如流水之莫御矣先是出家时立有四愿曰十年读书十年治事十年注书十年念佛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六岁出家已逾六载遂开讲法华经授手于衡州西禅寺学徒盈室日讲不暇旋在永兴县龙角山讲天台教观并注心经玄义详略各一卷证之默公呵曰注书一事谈何容易古人数十年用心只得一二部便将大藏全书理事融成一贯如天台清凉永明诸大老辄数十年后方事箸述汝年未及言不足法自宜将平日戒幢高立行解相应禅教相融不立一字不舍一字在行止坐卧处扬眉瞬目处见个明白左之右之俟纯净光境现前毫无间断其时方可下笔此则事事皆是否则事事皆非戒力不坚龙天不护即箸书行世亦是世间狂慧与了生脱死全无关属出家为了生死而来若不详恭及此转眼无常一到如落汤之蟹又空来一次矣师听毕毛骨为悚每日只静默看经不敢他涉二十七岁总理衡州罗汉寺戒坛为教授师二十八岁总管西禅寺修造并戒坛为教授师二十九岁总理 峰寺戒坛为教授师三十一岁为南狱上封寺戒坛教授师又为培元寺教授师冬受请为金钱山住持三十二岁在寺讲弥陀要解及二时课诵凡九十日冬开坛传授千佛大戒得度僧众三百余人三十三岁为永兴县西竺庵戒坛教授师及因建造大殿山门需资綦巨募款浙江受宁波天童寺请讲弥陀便蒙钞三十四岁受宁波七塔寺请讲成唯识论冬回金钱山传千佛大戒三十五岁又受天童寺请讲法华经三十六岁复在天童讲楞严经听者千余众自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在此三年内既发起为金钱山请大藏经又为保护各地寺产计协助寄禅创设杭州宁波南京湖南各佛教教育会嗣矢志周游印度求舍利经南洋群岛如槟榔屿新嘉坡缅甸锡兰等处得玉佛六尊佛牙佛骨各一尊贝叶经一函舍利一瓶都四十八粒经年返国三十四年年三十九入京师请颁大藏经时颇欲遁迹云山践十年注书之誓而为清一长老力挽护教谓虽有光绪丙午保教之谕然各省教案叠起非在京师建立佛法不能尽护教之责于是登五台山燃顶香九炷立四大誓一愿保护天下佛像不毁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二愿保护天下寺庙不毁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三愿保护天下寺产不毁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四愿化导天下人民不骂僧徒我愿即了否则尽命不退宣统元年清公为引缘接北京弘慈广济寺志果老人法座秋大藏印毕回金钱山传千佛大戒次年春受衡州南云寺请讲弥陀疏钞夏尽辞湘省传戒讲经事业及金钱山住持一心北上护教时志果移座法源寺遂在弘慈广济寺立僧自治研究会又与李翊灼等数十人立佛学研究会于象坊桥观音寺讲大乘起信论募设佛经流通所三年夏受龙泉寺请讲大乘起信论义记凡九十日旋发起中央佛教公会佛教僧林会冬志老退位即由僧录司呈内务府奏请钦定为法源寺住持年已四十二矣民国元年秋立佛教会于法源寺寄禅为总会会长师为机关部理事长仅九日而寄禅圆寂寺中师亲送灵骨回天童安塔二年夏与严复梁启超王式通孙毓筠罗 等数十人发起佛诞二千九百四十年纪念大会会期七日大众欣赞复受七塔寺请讲楞严经冬回金钱山传千佛大戒三年春回法源寺创办法师养成所成就学僧二十余人四年秋接南狱祝圣寺住持冬为耒阳云山天中寺教授师又为罗汉寺教授师清凉寺教授师五年冬在祝圣寺传千佛大戒又接罗汉寺住持六年夏在寺讲法华经授手接花药寺住持又受北京宛平县选请为天宁寺住持七年受南京毗卢寺请讲楞严经八年春在法源寺发起为欧战阵亡将士建三年普济水陆道场夏在罗汉寺讲法华经授手九年冬传千佛大戒接天中寺住持仍回法源寺主修续高僧传三年成书六十卷十年春领北五省灾民数百人在京师周城募化三日又为佛教筹赈会总务长领灾民代表数十人往江浙普陀等处募集赈款夏在七塔寺讲梵纲经冬回法源寺传千佛大戒并作圆满欧战水陆道场十一年复在天中寺传戒十二年春约熊希龄廖名 王式通庄蕴宽等在法源寺发起二千九百五十年佛诞大会会期二十五日感化世俗更胜于前十一年在法源寺传千佛大戒冬在宝庆点石寺传千佛大戒十四年秋赴日本东亚佛教大会举为副会长周游日本台湾十五年夏在弘慈广济寺讲法华经冬又在点石寺传千佛大戒凡此皆在我土之卓卓可纪者迨十七年秋师年五十九矣重发大愿游印度南洋各地考寻佛迹搜译遗经以期回国后宣扬大化利益群生不幸功业未竟于本年二月初一日圆寂于南洋怡保三宝洞世寿六十有五僧腊四十有六总其生平住持道场八处传大戒十一坛讲经十四座各大刹戒期任教授师二十余座设维持佛教会及创办教育共十处其他特殊灵异事迹书不胜书噫嘻伟已余于辛未之夏南游金陵宿宝华山隆昌寺礼铜殿风石戒坛穆然于志公之遗风与文海之胜迹诚为凡僧寺戒律发源之地故传戒莫盛于宝华而旁衍于法源虽藉世间法之宣扬要为夙缘所定不可强也道阶承其绪而光之适当毁寺灭法之交其艰苦殆有百倍于文海者而卒能本大无畏之愿力使危者复安倾者复正固宜人天共仰垂声称于无穷惜乎其晚年之宏誓有所未践也昔元明间觉源禅师住持金陵天界寺洪武三年奉使西域行一载至僧迦罗国国王馆师于佛山寺未几示寂五日颜貌如生王大敬叹筑坛荼毗之有白烟一道上烛于天舍利不可胜数金华宋潜溪先生为其衣塔铭师之行迹毋乃类是余不文重其法孙梵月之请爰征其行事与夫关系于法源寺者告之世人焉
建国二十有三年岁在甲戌仲秋之纪古杭邵章撰
会址北平宣外法源寺
道阶长老追悼会启
电话南局三五四八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