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大师──中国僧制开创者
道安大师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师事佛图澄,精于般若与禅学的研究,创「本无宗」,为六家七宗之首。统一中国僧姓为释氏。制僧尼轨范,开中国僧制之始。晚年于长安组织译经,编纂《综理众经目录》,为我国第一部佛经目录。
佛教传入中国,依据比较保守的看法,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尽管两汉之际,佛教渐行中土,但到了魏晋以后,佛教才真正对中国社会生活,人们的信仰方式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为其它宗教所不及。这其中,不乏许多高僧古德的伟绩传奇,而能以其卓越精神,高蹈的德行和渊深的学识独步一世,为中国佛教发展开辟一代风气者,实是本传的主人──东晋伟大的学僧「弥天释道安」。在道安的七十多年生活中,主要行化于华北地区,大约是在河北、山西、河南一带地方,也曾南下湖北荆州的襄阳客居十五载,最后弘化于长安(今陕西省安市)。他经历的时代,正是西晋末年的混乱和此后相继兴替的「五胡乱华」时期。西晋末年,王朝日益腐败,司马氏宗室内部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终于酿成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相互混战,这种国家之祸,至亲之乱,使西晋陷入「政乱朝危」,风雨飘摇的危机。随之而来的各地流民的揭竿起义,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纷纷反晋,使西晋在建兴四年(公元三一六年)覆灭于匈奴族的刘聪。第二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南渡士族、官僚的拥戴下,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晋王,翌年称帝,改元「太兴」,东晋由此建立。与偏安于南方,无风尘之警、和平、安定的东晋相比,北方和巴蜀广大区域,正经历著由内迁的匈奴、羯、鲜卑、氐、羌和巴(上宗+下贝)等少数民族的连年混战和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安大师一生颠沛流离,避难各地,仍讲经不辍,弘法殷勤,其人格上的风骨坚挺,非他人所可比拟,堪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楷模。北方祸乱,民生凋敝,心理上反倒使老百姓们希望通过企求某种神灵的助佑,来获得福田和平安。加之这个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之部落首领们,在屡年的东征西战过程中,也常有旦不保夕,命如悬丝的惶恐感,所以他们也大都扶植佛教。其中尤以羯人建立的后赵、氐人建立的前秦、羌人建立的后秦、匈奴人建立的北凉崇佛比较突出,从而使得佛教不论是从民间信仰的普及,还是佛典的翻译、教义的研究、僧团的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道安一生天涯行脚,坚毅弘法,之所以能使佛法灿烂于当时,使佛教泽被于来世,也实赖于民间的信仰和王官贵戚们的扶持。这也就印证了道安自己说的「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道安是一个学僧,他从不以道术神通来吸引信众,而是通过自己实地的修证、不尚玄谈的人格,及对佛教义理的深入研究来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可以说,道安的出现,开辟了中国佛教的新风尚,他把中国佛教从民间流行的方术提升为一种文化精神和理想,使佛教变成一种精致的义学,从而引起了当时士大夫文人阶层人士的注意和参与。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被看作为是一种道术的、祠祀的。汉以来的许多佛教僧人,把佛教弘传依附于传统的黄老道术,甚至对道士们编造的「老子西去化为佛陀」的说法予以默认。当时一些外来僧人大都掌握某些方术,例如东汉安息僧人安世高,就颇精通五行观象、医术、乃至鸟兽呜呼,他都能闻声知心。又如三国时吴国的僧人康僧会于天文图纬、风云星宿莫不贯涉。即使是道安的老师佛图澄,亦时常藉著道术来吸引信众,传播佛教。据载,佛图澄曾以道术来取得后赵王石勒的崇信。一次,石勒召佛图澄问道:『佛道有何灵验?』佛图澄深知像石勒这样的一介武夫不可能深达妙理,决定用神通来争取石勒的信任,便回答道:『佛道虽然很幽远高妙,但也可以通过眼前的事来印证佛道的灵验。』随即取钵盛水,燃起一炷香,供在钵前。合掌念几句咒语,大喝一声,顿见钵中生出一株青莲,须臾长大开花,光色耀目。一向相信神灵、奇迹的石勒一看此境,便心生欢喜,极为歎服佛图澄。借助于阴阳星算、神咒方术等方法来吸引信徒,扩大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这是一种方便的权宜之法。在战乱方兴,生灵涂炭之际,可使掌权者信服,稍歛残暴,从而使百姓蒙益。但这种方术的最大弱点,是不能取信于士大夫文人阶层,因而也限制了佛教的发展。再加上佛教的本来精义不在神通变化之术,而在于证得佛性,解脱成佛。实际上,汉魏晋时期信佛的知识分子是极其少数的,当时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大都醉心于很有思辨、学理意味的老庄玄学。道安大师顺应了社会上盛行的玄学风气,大力研究和宣传大乘佛教的般若学说,有不少著述。据统计,道安所著各种佛教著述四十八种,其中关于大乘般若学说的就有十四种。在这些著述里,道安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老庄玄学的语言、概念,来解释、发挥佛教教义,特别在般若学方面,运用玄学贵无派学说方式,建立了「本无宗」的理论,成为东晋时期中国佛教义学中影响最大的一派。把佛教与玄学相互比观,深得当时文人学士的激赏,使得佛教能在当时知识分子阶层广泛流通,此道安之功不可没也。佛教在知识分子中的流传,离不开佛经的翻译、整理。过去翻译佛经,大都由民间分散进行,道安大师在长安主持翻佛经,由于他在佛教界所处的领袖地位和人格、学识的影响力,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资助,因此在选择译经人才,主持译经事业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进展。道安主持译出的佛典约有十部一百八十七卷,共百余万言。其中的小乘佛教典籍占绝大部分。这些小乘佛典主要是上座部系统说一切有部传承的《阿含经》和论释《阿含经》教义的论书(阿毗昙)。这是在东汉安世高之后,第二次大规模地把一切有部的经典译为汉文。中国后世虽盛行大乘佛教,但因为小乘经典,特别是阿毗昙,对佛教的基本教义作了分门别类的诠解,所以流传也很广。大师还博览群经,辨其真伪,亲自编撰了我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教经录──《综理众经目录》,成为中国佛教目录学的圭臬之作。东晋佛教的广泛普及,实赖于道安大师分派徒众,广令布教。大师德高望重,慕名而归者有几百人,其中学有所成的著名弟子就有法和、竺法汰(二人皆与道安少为同学)、慧远、昙翼、昙徽、法遇、道立及僧(契去大加石)、僧叡等,可调名贤备出。大师从河北到襄阳,最后西入长安,其间两次「分张徒众」,令其弟子各行一方,化导群迷。其弟子们或率徒入蜀(今四川省),或弘教东南,或栖隐匡庐,或立寺荆州……分布于大江南北,传法于山乡城镇。僧 (契去大加石)、僧叡曾助道安译经,后又投鸠摩罗什译场,成为罗什的得力助手。道安大师为了净化僧团,曾多次肃整戒规,并提出凡出家僧人一律不用俗姓,改以释为姓;这成为此后中国佛教僧团的定规。穷大师一世,修学并重,解行相扶,其道行风骨足垂千史,古人即有赞曰:「物有广赡,人固多宰,渊渊释安,专能兼倍,飞声汧陇,驰名淮海。形虽草化,犹若常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