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现代禅善巧七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元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代禅善巧七阶
  修行本来是很容易的,只要方法正确、因果相应,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没办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一定是在某个地方有问题:不是观念有问题,就是修行的方法不够善巧。
  例如,一瓢奶粉,将它倒入一个脸盆里面,你若一整盆水都喝下去,则一瓢奶粉的营养成分不增不减全都被你吸收到了,但问题是,你平白吃了许多水,同时浪费很多时间。佛法中类似这种情形的,就是我所谓的不善巧的学习,他要经过很漫长的过程,才能把握到整个的佛法。反之,如果有人能善巧地分别什么是佛法的真精神,什么是佛法的方便,什么是佛法的本意,什么是佛法的形式,能将它分清的话,就能去芜存菁,直探本真。这样,一个人若要修行,从因地到果地这条路就不用花费很长的时间。
  修禅在今日,最主要是要捕捉哪几点?要如何下手?对我所说的如果有信心的话,并按照这个方向去修学,很快就会法喜充满;如果你们信心不足,那就要赶快问,我们先透过辩论、讨论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然后才按照铺陈下来的真理、正理去实践。
  我们所要下手的,大概可分为七点;我们先不谈到怎样明心见性,怎样体现本地风光,因为那完全要看你这七件事做得好不好,如果这七件事情做得好的话,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自己开悟,第二种是会很有善知识的因缘。
  在这世间上,俗语说:“天公疼憨人”“皇天无亲,唯德是哺”,天没有亲戚,谁有德性,则上天就会特别照顾他。一个修行人也是这样的--没有亲戚,谁有善根,善知识就绝不会错过他的。我认为在当今的台湾,善知识应该很多,问题是,当善知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一定认得他。《金刚经》说:“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其实将“如来”二字改为“禅师”,就是“不可以身相见禅师,若人以身相见禅师,是人行邪道,不能见禅师。”这要明白!底下所要叙述的七件事情,如果去实践,不是自己开悟,就是有善知识因缘--一定会碰到善知识,并且他一点你就破;要不要让你开悟,是完全掌握在善知识是否愿意告诉你修行的口诀。如果诸法的实相是渺远不可知的,可能别人就无法为你直指,而如果实相是眼前的事实,就善知识而言,应该有为你指出的能力。所以我说现代人适合修禅,切莫妄自菲薄!
  一、要坚定地站在开放心灵的立场
  也就是开放心灵,不要拘束,只要没有妨碍别人,没有违背法律,不要太拘谨,好好地去发挥自己种种的兴趣,乃至各种欲望。只要没有违背法律、没有伤害别人,在这个前提之下,尽管发挥下去,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所说的,如果不明白可以问。这七个道次第要很紧密地抓住,如果去实践,很快就可以把握到修禅的要领;如果不能的话,左三圈和右三圈,就要很多年--要三大阿僧祗劫(注:意为无数长时。),这是第一点。重复第一点,就是好好地开放心灵,没有违背法律、没有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有什么情欲或欲望、兴趣,尽管发挥!要勇敢一点!不要怕!要整个人跳下去!
  二、要坚定地站在民主的立场
  要尊重别人、包容异已--我们虽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一定要尊重他、包容他--就是民主的精神,这些马上就要在生活中实践,我说的完全是在生活中实践的。
  三、要坚定地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
  什么是人道?什么是人文?就是要有丰富的人伦思想。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因为自己要修行而妨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想修禅的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中去好好实践,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中去修。对出家的修行,我们尊重它,也乐观其成,但是要明白,时代不同了,无论就修行的立场,或是整个时代的背景,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发扬在家的修行,特别是菩萨为了度众生,要“万事与人同”,要“同事”--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要尽量和别人一样,这样一来自己可以好好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算修行不是很成功,但起码善尽了做人的责任,撇开学佛不谈,至少在做人上是及格的。总之,不要成佛都没关系,但旁边的人一定要照顾好!不要因为修行而亏欠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是人道的精神。
  四、要坚定地站在慈悲立场
  要慈悲,要有爱心,要能原谅、体谅别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苦衷。假如有一个人看你不顺眼,不是他自己要看你不顺眼,他如果不是因为自卑,或是欠缺安全感,他也不会故意找你麻烦。他之所以这样对待你,一定是有原因,他是身不由已。吴乐天《讲古》说:“吴乐天讲古是有苦衷的!”光听他说那句话,就宛如全世界、全社会对我诉说:“李元松,我有苦衷!”一样。我们要体谅别人的苦衷,原谅别人、同情别人,这比刚才的尊重、包容又更进一步了。包容、尊重是一回事,而要体谅、原谅、支持、鼓励则更难。有人念佛,我们要尽量鼓励他念佛,若有人信仰某一种宗教,除非我们有能力导引他信仰你认为更好的宗教,不然就应该鼓励他们走原来的路,不要我执、法执很重地说:“你那是邪教,赶快来信仰我们的教派。”别人在汪洋中,没有船可搭,只有一条独木可抱,除非你有船可让他们搭,不然怎么忍心教别人放弃独木呢?这样不是很残忍吗?因此要坚定地站在关怀、体谅、同情、安慰、支持的立场.
  五、要坚定地站在重视人情义理的立场
  佛不学没关系,其实现在对我而言,佛法真理早就忘了!眼前剩下来的只是人情义理而已。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孟子说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人伦之至也”!人情义理做得很好的人。天下没有一个不讲人情义理的菩萨,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觉悟而且有感情的动物。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情义理,要重感情,要念别人的恩,要有节有骨!为了真理要放弃既得利益,要坦白,在真理面前不能再为了保护自尊,而死不承认。要守信重诺,不要轻易地批评朋友,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如果答应别人就要做到。将人情义理做好,不要随随便便的;做人做得好,不学佛都无所谓,在我今日看来认为做人比较重要。因此要坚定地站在重视人情义理的立场,这是包括在善根的范围里的。
  再接下来的两点,可以说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六、要坚定地活在稳重、清醒中,永远活在眼前
  做任何事,不是口说而已,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除了嘴说之外,我甚至我们的皮肤、血液也统统在讲同样的话。每做一件事时,人要整个生命都在那里!不是口说心想而已,要整个全部投入,假如连这种气势都无法形成,怎么有办法成为法门龙象、佛祖刚骨呢?一定要很清醒地活在眼前,不管什么时候都经常活在眼前,活在没有明天的世界。武士只为了忠君报国,尚且有赌命的气魄和决心一死的勇气,修行人怎么可以怕怕的?这样怎么能够荷担如来家业?怎么能够成为法门龙象呢?这并不是教你去死,而是人要活得庄严!要活得清醒!
  七、要坚定地站立在经验主义的立场
  不要相信佛说,不要相信菩萨说,而要相信自己所亲证的。佛说、菩萨说要尊重他们,不要盲信;只有当自己确实已明白和了解,才可断定或下结论,否则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茫然不知所从的情形。如果不坚定地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不相信自己的新证,可能会带给你一些方便,但是迎面而来的痛苦和矛盾会更多。我说过,假如有十种信仰,如果是采取经验的立场,则别人姑妄说之,自己姑妄听之,只是采取“据闻、据说、听说”的立场;如果只是信仰,却以亲证的口气告诉自己和别人,这会如何呢?不错,你尽可说你懂什么真理,可是面对另外九种说法,你该怎么办?既然对于第一种信仰是以迷信的态度来接受它,那么其他的九种就可想而知了。又如果这十种信仰之中有互相冲突的地方,你岂不是一辈子永远在矛盾之中?光处理这些都处理不完了,怎么有办法修行?而采取亲证的立场,固然初步比较不会谈论什么大道理,但因没有圣解玄辩的干扰,不会“依他圣解,塞自悟门”,因此经验范围会不断地扩大,经验也会不断地增加。由于没有自以为是的真理在心中,则可以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经验与亲证。唯其从因地就能形成一种从宗出教的个性,所以便能如实见、如实言、如实行。因此要好坚定地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三分的亲证,用三分亲证的口气告诉别人,有十分亲证就用十分的口气告诉别人;不要只有三分的亲证而说出十分的话,这样是自欺欺人。
  且撇开佛法不谈,一个人只要做好这七点,即使不开悟,也可以过一个坚定、充实、幸福、和谐的人生,不但有利自己,也可造福家庭、社会。
  千里行路,一步到家。这道次第开展的七个方法,其实是一件事--全力迈向解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