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中国人的新年情结
回家-中国人的新年情结
文/净因法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气势,在北国是迷人的风光,在南国则成了天降的大灾难,让成万上亿回家过年的游子们吃尽苦头。令人不解的是,车站、机场、路上被困数天的旅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回家过年的努力,而是一直在寒风中耐心等待、挣扎、期盼……中国人素以灵活机智、擅于应变见称,但对于回家过年的执著,却比宗教徒执著于自己的信仰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使中国人如此执著于回家过年?从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过年文化,我们或可揭开这个新年情结的谜底。
首先是寻根文化。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鼎盛民族,必有其根。寻根溯源,归乡认宗,一直是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精华。平时为了生计,漂泊他乡,一到新春佳节,远游他乡的中国人如同回流产卵的三文鱼、鲑鱼、海龟、中华鲟一样,总要排除万难、义无反顾地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只为了能与亲人有短暂的团聚,这正是寻根文化的具体表现。
其次是团圆文化。为了生存,很多中国人平时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外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亲密的家人,往往一别就是十二个月。咫尺天涯,人各一方,过年就成为亲人相聚、促膝畅谈离别情怀的难得机会。人们不分贫富贵贱,能够一家大小,尊老爱幼,享有其乐融融的团圆气氛,这是每个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境界。团圆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大年初一的汤圆、元宵节的元宵和中秋节的月饼,都是团圆文化的具体象征。
再次是报恩文化。“滴水之恩,涌泉以报。”这是中华民族知恩报恩的最好写照。过年回家,是报亲人关爱之恩;除夕普佛,是报诸佛菩萨加持之恩;寺院“普茶”,是报常住大众坚守工作岗位、护持佛法之恩;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是报师长启迪、教导之恩;大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是报父母养育之恩;大年初九举行的供天仪式,是报诸神护佑之恩……
中国处在一个大迁徙、大变动的年代,回家也就成了现代和传统、城市与乡村、漂泊与顾家的连接点,乡下有守著田地的老人和盼望父母的小孩。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回家过年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再一次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一股无形的动力,在岁末年关临近的日子里,催促著成千上万的游子顶著严寒风雪,踏上回家过年的艰难归途。令人担忧的是,过年文化在当今不少年轻人的身上已日趋淡化。在春节的假期里,庆祝年节的方式虽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愿这寻根、团圆和报恩的年文化精神仍能薪火相传,世世代代永不止息。
(《明报》2008年2月6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