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宗医心病
心宗医心病
慧明法师
病有无形和有形两种:无形的病是贪嗔痴爱以及一切烦恼;有形的病是外感内伤以及一切四大不调。无形的病是心病,有形的病是身病。身病起于心病,心若是没有病,身也就不会生病了。那心本来是清净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为什么会有病呢?只因为最初一念妄动,就有了这个身;有身就是病。又因为受、想、行、识坚执四大合成的幻我,于是妄想执著,由贪嗔痴爱而起八万四千烦恼,又生心病。由于这心病,就生出种种身病。所以生老病死随业轮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之中。我们既然知道身病起源于心病,心病起源于动念,病源已经查清,就应该对症下药。什么药呢,禅密(或禅净)兼修,就是正本清源的阿伽陀药。这药乃是释迦佛传下来的医治众生生老病死苦的妙药,能够普遍治愈一切身心等病。因此,如来也被称为大医王。
学佛人知病求药,所以能离苦。而众生梦梦,在病不知病,认苦为乐,不知茫茫业海无量无边,贫富贤愚谁也逃不出生老病死的苦。所以有也苦,无也苦。富有的,不过是由于往劫善因较多(而得到的果报),但是善因一尽,恶果就随着来了,轻则再转人身,痴愚残疾,重则堕三恶道,长劫沉沦。这种因果轮回的事迹,或记载在书册上,或传播于轶事中,决不是虚诞不实的。可惜世人不悟,病上加病,真可怜悯。近来全世界天灾人祸层见迭出,不独生者病苦颠连。而死者也成千上万。这种共业,都由众生共同心病所造成;那共同心病,就是从各个人一念妄动所感召而来的。由于自心不净,就使他心不净,这种辗转相引,于是就成为共业。若能悟得一切是幻,念念清净,那末,当下就身心轻安。假使自心病减,共同心病也就相应减少。为什么?就是因为自心清净,他心也清净了。如若不肯放下,事事执著,这样,事事都能够病己病人。俗话说:“心病无药医。”所以我佛慈悲,广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尘劳的病。
大家学禅密(净)兼修的心宗,就是能断病源的心药。只要肯吃,保证能治愈心病;心病痊愈,不但身病也会痊愈,一切病都可以痊愈了,又何必要再去寻八万四千种法药呢?大家每日除打坐时间稍能净心片刻外,该有多少念头?要知道每一念头都是病,又该有多少病?一病且能使人不起,况且有多种病呢?我们一念之差,常情以为无足轻重,殊不知念念相续,就会使烦恼无边,病上加病。当知生死事大,人寿几何?希望大家猛省,速急依法修心,以治心病。现在有一首偈,可治有形和无形的病: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须心药医;
心若正时身亦净,心生还是病生时。
这首偈虽只是四句很平淡的话,如果能仔细参玩,或当作真言持诵,自然会有妙用。要知道,禅宗的方法,一般就是参话头。话头有活话头和死话头,看学人程度深浅给于传授。这首偈可当作活话头参,久参必有所悟,切勿以其平淡而忽视它。
我们有了病,因为不知病源,所以医药乱投,而归无效。假使永远不能自知,这样,病重业深,三途堕落,将更难知道了。知道些什么呢?知病由业生,业由烦恼生,烦恼由无明生;无明一动,心病就成为身病。所以说:“自身有病自心知。”根本的病不是医药所能治,专仗佛力也难收效。因为病由心生,还须心治。所以说:“身病还须心药医。”什么是心药呢?心正是药,所谓正知、正见、正思惟。如果心里有所忿恚,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都是烦恼,都不得其正。心既不正,就将随境妄动,起惑造业,而成身病,若是心能正,那么,心安体泰,身体也自然清净了。所谓“修身在正其心”,就是心正身净的道理,所以说:“心若正是身亦净。”心体本来是空寂灵明的,只因为妄动,就成为障碍,不但恶念是病,所有一切念都是病,所谓“有念皆非”,这是更进一层的说法。所以说:“心生还是病生时。”
这四句偈,讲法很多,讲得太清楚了,反而不好。因为禅宗话头同密法真言一样,都有破除知见的功效(念佛也能破除知见),久参久持,自然可以悟道。现在全人类劫难不断发生,众生都在病中;大家因缘成熟,能学这无上心地法门,既知病源,又知治病的药,希望照这药方,依法奉行,一面悟,一面修。修什么呢?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就是利他;利他才有功德;有功德,才能正,才能净;净了就没有病。如果不行利他的事,徒然持咒打坐,虽有功德,得益不大。若能发心真实,渐次业消,也可减少身心的病。禅密(净)兼修的心宗,不但要医治自己心病,更要医治众生的心病。为什么?因为我们应该本着“众生不尽我不尽”的愿,视众生的病是自己的病。我们应该大雄无畏,对待一切慈悲仁爱,弘扬心地法门,普治众生的心病。若是众生没有病,我的病也就没有了。这才是心宗医心病的本旨。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