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如何灭除嗔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达弥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灭除嗔念

达弥卡

  舍利弗尊者说有五种方法可以灭除升起了的嗔念。那五种呢?
  “就以一个言语洁净,行为却不洁净的人为例子吧!假设有个穿着以破布制成的袈裟的僧人,看见路边有块破布,便用左脚踩压着,用右脚摊开,观看它有利用价值,然后继续上路。同样的,对一个言语洁净,行为却不洁净的人,我们不必理会他的行为;相反的,应注重他洁净的地方对于一个言语不洁净,行为却洁净的人,我们又如何灭除嗔念呢?
  假设有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干口渴的人来到一个长满青苔、水藻的池塘。他投身入池,拨开苔藻、再用双手掬水来喝,全身备觉爽快,然后继续上路。同样的,对一个言语不洁净,行为却洁净的人,我们不必理会他的言语;相反的,应注重他洁净的地方。”
  “对于一个言语、行为不洁净,心念却不时达致清澈平静的人又如何呢?假设有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干口渴的人,看见一个积满水的牛蹄印坑,他于是想:‘这是牛蹄印坑,如果我用双手或找个杯来掬水,必定会把泥浆给搅拌上来,变得不适于饮用了。若我扒在地上,像牛一样低头饮水又如何呢?’想着他便如此做了。同样的,对于一个言语、行为不洁净,心念却不时能达至清澈平静的人,我们不必理会他的行为、言语,应注重他清澈、平静的心念。”
  “对于一个言语、行为不洁净、心念又不能达至清澈平静的人又如何呢?假设有一个身患重病,痛苦难挨的人,独自徒行在前后都没有村落的大道上,既找不到合适的粮食与药物,也找不到人来照顾或指引到另一个村落去。若有人看见他,一定会起怜悯之心,想着:‘这可怜的人,若得不到他人的帮助,一定会死去。’同样的,对于一个言行不洁净,心念又不能达至清澈平静的人,我们应发慈悲心,同情心想着:‘这可怜的人应放弃恶行、培育善行,否则死后一定不能轮回到善道。’”
  “对于一个言行洁净,心念又清澈平静的人,我们又如何灭除嗔念呢?假设有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干口渴的人,来到一个清凉澄澈的池塘。池边万木争荣、林荫蔽天,是个歇脚的好地方。于是他跳入水中沐浴畅饮一番,再躺在树荫下歇息。同样的,对于这么一个人,我们应想着他在言行上的洁净与心念上的清澈平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教与人心
下一篇:释五蕴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