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清凉
映蔽于二乘,小智萤火花;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
——华严经卷四四·离世间品
被小乘的声闻乘和缘觉乘所掩盖的人,虽然已得解脱智,却像萤火虫的光,是属于小智小慧的层次。不如菩萨的智慧,就像清凉皎洁的月亮,游遍于无限广的虚空。这四句话是用光的大小来比喻大乘和小乘的智慧,深浅广狭,非常地不同。
“映蔽于二乘,小智萤火花”,是说声闻和缘觉的小乘圣人看起来似乎有智慧,其实已经把他们应该可以显现出来的大智慧盖住了。他们仅有点小智慧,然而得少为足。所以大乘经典常批评小乘的人是自了汉。
小乘的人自求自了、自断烦恼。他们觉得在世间非常痛苦,视世间环境如毒蛇猛兽那么可怕,如洪水火宅那么恐怖,因此从二乘佛法中找到避风港,从此出离生死,不想回到生死之中度众生了。
大乘菩萨则是着重“心”的解脱。面对苦难的众生和本身的烦恼现象,知道有烦恼,其实不存在,只因自己不能掌控自己,所以经常受环境诱惑而造恶业,故起种种烦恼。知道这个原因之后,就能不受烦恼所困所转,当下即不是烦恼。他知道众生为什么烦恼,能够放下就没有烦恼。烦恼本空,生死如幻;这些都是临时的现象,不是真有那个东西。了解之后心中就没有恐惧也没有苦恼;现象归现象,但那并非烦恼。
二乘已经体验到,烦恼是由心造业,而得苦难的果报,所以修行解脱之法,自己离开烦恼,这也算是一种智慧!不过大乘菩萨不为自身求安乐,但使众生得离苦。拿个比喻来形容:菩萨的智慧如八月中秋夜晚的月亮,清凉圆满,辉映苍穹,小乘的智慧如田间水边的萤火虫,光度微弱,忽隐忽现,勉强自照,不足以利人。所以菩萨的智慧是自立立人,自己能离烦恼也帮助他人离烦恼,自己得大智慧也帮助他人得大智慧。这就是关怀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
“毕竟空”可解释为虚空,也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自己没有烦恼,但不离开有烦恼的众生世界中,自己不受烦恼困扰。心如虚空包容一切众生,在有如虚空的无量空间中广度众生,永远无挂无碍。故名为毕竟空。
摘自《智慧100》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