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明末清初 傅山 金刚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末清初 傅山 金刚经

  傅山其书多以狂草为多,真书细楷不可多得,此小楷《金刚经》精严古朴,出于魏晋,法度谨严,运笔锋锷内敛,一丝不苟,结体简穆舒展,风格疏逸隽永,可谓极构。观傅山行草勃勃有生气,而其小楷《金刚经》又如此法精韵雅,善书者往往或能恣肆,或能醇雅,二者兼得,是为不易,对此,书法爱好者可以欣赏、借鉴,从中取法。


  简介
  傅山,1607年生,1684年逝世,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字青主,青竹、别号公它、又字乔山、亦曰石道人。入清后又名真山(法名),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一作太原人。傅氏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医学。兼善诗书画。其书篆、隶、正、草无不精。尤以行书更具特色。马宗霍《霎岳楼笔谈》称“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工画,其画竹亦有气韵。富收藏金石、精鉴别,尤精篆刻。著有《霜江龛集》十二卷,《荀子评注》等。传世书迹较多。《孟浩然诗》,草书孟浩然五律十八首。纸本墨迹。纵28.2厘米,横394.8厘米。系友人张钺持纸索书,以余墨当场挥就。傅山是一位有创造性的书家。他遵循自己的信条,作字先作人,这在他的书法活动中起了很大作用。此帧草书孟浩然诗,充分反映了他的艺术观点和思想追求。此诗卷落笔情深,气势磅礴。其草书笔画上变化幅度较大,而且不甚讲究转折起伏,更加夸张,极得乱头粗服之趣。看似杂乱无章,信笔涂成,仔细读来却觉有条不紊;用墨枯润杂揉,轻重相间,疾涩相生;加之结体以横风斜雨的形态,倾侧欹斜,勾连揖让,构成了沉着痛快、险峻跌宕的格调。此件草书诗卷为其代表风格。


  《文汇报》载——傅山的世界 (刘长春)

  傅山(1607-1684)生活在“天崩地解”的时代。他七十八岁的人生可以分为两截——在明为贵公子入清为真遗老。生前他以学术、医术、金石书画和道德文章誉满天下,但在今天的声名,则主要赖于书法。

  以今人的审美眼光来看,傅山写得最精彩的应该是他的行草书。笔势的连绵缠绕,体态的俯仰欹侧,线条的婉转飘忽,种种意外之趣,当得顾炎武称赞他的那句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写异体字、作杂书册、以狂草笔势写行书,种种表现,一言以蔽之:求异。

  为什么要求异?我说:此中大有深意。

  让时光倒流、再倒流,回到“天崩地解”的那个时代。

  大明帝国一朝覆亡,明朝故臣死的死、降的降、隐的隐,晚明的知识分子思想便到了大崩溃的边缘。作为贵公子出身的傅山,深感回天乏力,从此着朱衣居土室出家做了道人。一桩“朱衣道人案”,有人说他参与了反清举义,也有人说他遭诬陷而下狱,历史的真相已经无法廓清。但是,有一条却是可以肯定的:在清廷的监狱里,他视死如归,受刑不屈,保持着一个士人的挺直脊梁。当年,清廷放下屠刀举起了橄榄枝,开博学鸿词科,广征汉族知识分子。多少文人挡不住做官的诱惑,急着忙着打点着去侍奉新主子。顾炎武横眉冷对,曾经与他的朋友说:“不材聊得保天年,便可长栖一壑边。寄语故人多自爱,但辞青紫即神仙。”表明了只作遗民不作清官的怀抱。傅山也曾被人举荐又被强行抬到北京,以死拒不入城,说是“有头朝老母,无颜对神州。”清廷似乎对他特别开恩,不仅不问罪,而且诏旨免试,又特授中书舍人。他仍不给面子不买账,托言老病而告归。傅山的所作所为,想想,何必又何苦呢?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换成王铎、钱谦益一类缺钙的文人,说什么也是想不明白的。

  在傅山后半生中,顾炎武对他的影响可谓既深且巨。顺治十四年(1657),顾炎武在江南已难容身,于是“浩然有山东之行”,好友归庄作文饯其北上,说是“今且登涉名山大川,历骋六国,以广其志,而大其声施焉。知今日困厄,非宁人行道于天下之发轫乎?”千山独步,天马行地。遥远的天穹下,夕阳将要西下,落日的余晖却剪出两位老人倔强的身影。傅山与顾炎武相见于山西太原,相见恨晚,一见如故。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友谊可以在酒色性情之间,可以在诗文书画之间,也可以在患难忧悒之中。然而,最动人的友谊莫过于两个孤独的灵魂在茫茫的黑夜中心心相印而撞击出来的思想火花。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里的“国”是一姓一氏的“私天下”,与它相对的则是天下人利益在内的“公天下”。因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傅山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

  告病回家的傅山从此重操岐黄旧术,过着漂泊而清贫的生活。经常地,他和儿子一起拉着一辆破车,车上熬着粥和中药,为人医病,四方行走。夜黑了,就在旅店里住下来,点亮一盏油灯,课读经史,一直到天亮能够背诵下来了,然后又继续上路。那是他们安顿灵魂栖息人生的最后驿站。那一年,与他相依为命五十年的儿子先他而逝,他痛不欲生作“哭子诗”十四首,并择其中的九首书于手卷上。暗无天日,长夜漫漫,白昼也漫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看不到前程,也不知归途,望尽天涯路。生离、死别。睹物、思人。孤独的人、孤独的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多少往事爬上心头。情不可堪,气也难平。于是,他抓过桌上的羊毫,饱蘸浓墨,疾如旋风一样地在纸上横扫。天地四角似乎都拦笼不了他的情绪,而要泛滥出卷外去。他哪里是在写字,而是在一无遮拦的诉说。诉说他的悲哀、悲苦、悲痛、悲凉,还有他的悲愤。然后,他要用长长的这一手卷作纸钱,祭奠于生不逢辰不属这个时代而属于他的儿子的亡灵,仰天歌哭于斯地斯夜。其声哀、其情恸。斯地,空绝无人;斯夜,泪洒如雨。

  几个月以后,身心交瘁的傅山带着终生的忧愤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留下了《霜红龛集》,除了杂记,还有诗文。最有意思的是他的《作字示儿孙》,是被我当作他的遗嘱来读的。死后,他还欲将自己的精神气格传承于后代。当年清圣祖康熙,酷爱董其昌书法,上行下效,成一时风气,而董其昌论书又只说“巧妙”二字。对此,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傅山有感而发。他曾经告诉傅眉:贫道二十岁左右即临池学书,后来才知道“作书先作人、人奇字亦古”的道理;又说:“不拘甚事,只要不奴。奴了,随他巧妙雕钻,为狗为鼠而已”;还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换一种思路,这又是傅山的艺术宣言,它是直接指向康熙——以艺术上的不同见解隐喻式地反对清政权的统治。

  海德格尔曾说:“思想将如明星朗照在世界的天空。”从这个意义上说,傅山的思想之魂是不死的,它至今还如明亮的大星一样,朗照于我们的内心和书法艺术世界的天空。

  傅山精医。今天传世的称为“傅青主妇科”,其实并不单单精于妇科。史载傅山曾用偏方治人不治之脑髓亏耗,使得都中太医院的国手,“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清·许奉恩《里乘》)

  傅山亦善画。著名一时,而不肯轻易落笔。曾经有朋友请他画画,他痛饮以后屏退诸人,独自命笔。朋友站在远处偷看,只见傅山手舞足蹈,或踊或跃,其状若狂。朋友大吃一惊,急忙走过去从背后以手用力抱住他的腰。傅山大叫,说是“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竟作罢论。随后,那张废纸被朋友叠折起来放在书架上。谁也没有想到,奇迹却出现了。入夜,天阴月黑,室内却隐约放光,急往察之,才知那光出自废纸,始悟傅山之画果然通神。

  走进傅山的世界,听到的是时代的风雨与脉搏,感受到的是一代文人的凛凛风骨与心灵的跳动。往事如烟。然而,往事并不如烟,留下的是历史,让人沉思未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