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海的禅学
1.古若有佛,今亦有佛。
“古者有今,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不被一切有无等法管,自古至今佛只是人,人只是佛,亦是三昧定,不用将定入定,不用将禅想禅,不用将佛觅佛。”众生即佛,佛即众生。
佛的形相如何?他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佛性),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其核心是心性无染,本自圆成(真如)。
2、大乘顿悟法要——去执着
(1)心如木石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一切攀援,……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
“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法?师曰:……但了诸法不自生, 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怀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切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乘;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以无住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
所谓“心如木石”,就是不为五欲八风所动,仍是无执着。五欲指色声香味触(或财色名食睡),八风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又称四顺四违。
(2)正见、正闻
“若执本清净、本解脱、自是佛、自是道者,即属自然外道;若执因缘修成证得者,即属因缘外道;……只如今,但莫作佛见、涅槃等见,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名正见;无一切闻亦无无闻,名正闻。”正见、正闻也是无执着。
(3)“割断两头句”与“三句”语
心无执着,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就是“割断两头句”与“三句”语。
两头句指具有对立概念的句子,有两头就有执着,障碍成佛。 “割断有句不有句,割断无句不无句,两头迹不现,两头捉汝不着,量数管汝不得,不是欠少,不是具足,非凡非圣,非明非暗,不是有知,不是无知,不是系缚,不是解脱,不是一切名目。”
“三句”语是割断两头句的表现形式。怀海说:“修行得佛,有修有证,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是佛说,是不了义教语,……是死语。无修无证,非心非佛,亦是佛说,是了义教语,……是生语。……了义教是持,不了义教是犯,佛地无持犯,了义、不了义教,尽不许也。”他又说:“夫教语皆三句相连,初直须叫渠(他)发善心,中破善心,后始名为善。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非法,总与么也。”“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龙树语),是生语句,是出辙语句。不明不暗,不佛不众生,总与么也。”
三句就是离开肯定、否定的语句,取消了义、不了义的教学,我空、法空,连空的想法也没有,也就是破执着。
“割断两头句”与“三句”属于哲学思维;是禅宗不立言说的畸形语言,这种语言违反逻辑学的排中律,即语文含糊不清,影响思想交流。
3、教学方法
(1)因病施药:“一切言教,只是治病,如病不同,药亦不同,所以有时说有佛,有时说无佛。实语治病,病若得瘥,个个是实语;治病若不瘥,个个是虚妄语。”
(2)对读经看教的保留态度:“夫读经看教,……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此指十二部经)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
“贪爱知解义句,如母爱子,唯多与儿酥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唯贪义句知解,不知却是系缚烦恼。”
4、另建禅居与百丈清规
怀海的另一贡献是建立禅居,即禅僧聚居的寺院,不立佛殿,惟树法堂。制定禅门规式,即后来的百丈清规,实行“普请法”,每个僧人都要参加劳动, “师(怀海)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诸方。” (以上引文见《指月录》卷八<怀海))
怀海有两位弟子,一是沩山灵祐,后来建立了沩仰宗;二是黄檗希运,其弟子临济义玄建立了临济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