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选择修行法门的
清 和
有缘进入佛教的大门,一看,通向解脱的道路竟然有八万四千法门。如何择法?这是许多佛弟子在入门初期常常面临的问题。
我在接受佛陀教诲,以四依四不依的判断原则为前提,结合自己跟随心源法师学法的体悟,形成了以下具体择法的个人看法,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1、正见性。在没有进入行持以前,先对所闻法在理上确立其正见性,判断其是否符合根本法义,是否是用现代的语言张显当年佛陀的教诲。正见为八正道之首,可见其重要程度。
2、针对性。所闻之法,它必须是体现求法都个体的需要,提供实现个体乃至群体共需的解脱之道。在闻法之后应当进行思维判断。如可以给自己提问:我跟这个法师学法,最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想要自己身份健康吗?想要自己等到一些神通吗?想要求得解决自己现实问题的智慧吗?想要求得对自己身心烦恼的彻底解脱和有能力帮助众生得到解脱吗?在确定了“最想要”的之后,就可以靠亲近善知识,看所亲近之法师(善知识)哪里有没有法来帮助自己实现。
3、有效性。对于所闻法在确立了前两性以后(正见性、针对性),必然应该重视实践和体验,以进一步确定它的有效性。如我们看病,再好的医生,再好的药方,如果我们不去吃,对于我们的病痛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对于法,要身体力行。是否有效,是可以在通过一段时间对法的实践以后,自我观照、体验、判断出来的。
4、时效性。同前便,如果我们吃了药,经过一断时间以后,明明感觉自己病情没有好转,而因为迷信“名医”“名药”不愿意去改变,那是不对的。改变,意味着否定对过去所学某一法和某一法师的执着。也许,那个药方适合你病情的前期征兆,你的病情发生了改变,所用的药方也应随之改变;由此,学法的人不能执着任何一种法,因为法从根本上说也是空性的,即非永恒不变的“这个”空性。这就是为什么说“法无定法”的原因。
5、创造性。一个好的法师或好的弟子,一定具有不离本体的创造性,是“活”的法师或弟子。第一个创造“手印”的人,第一个发明“咒语”的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后人延续了那些发明创造并发展了它们来受用。“万法唯心”,不正是说明了有创造的空间吗?只不过,任何的创造,都应当是有利于身心朝向解脱的目标的。
6、综合整体性。所闻之法,有方便和究竟之分。在择法的时候,要善于分别,所闻方便知道是方便,知道方便以外还有究竟。知道佛法是一个整体,不能似“瞎子模象”,模到大象的耳朵就以为那就是大象。故“用南传的行持,大乘的理,密宗的咒,总归止观”的择优整合,恰恰体现其独到之处,这是在理上。在事上,心源法师开示说:“单调的方法,对身心的作用也是单调的。”所以,选择打坐、持咒、念佛、瑜伽等综合的训练方法,必须起到综合的作用。
7、菩提心的主体性。所闻之法,不管如何方便或究竟,不管如何变化,一定不离发菩提之心,以发菩提心为传法和求法的主体。这样就不会偏离。这是心源法师在任何一个传法的场所都不会忘记强调的重点!
以上,是未学在心源法师哪里学习和体会到的一点浅表。愿所见所闻者悉皆受用。
愿一切众生快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