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修学佛法,还有比智慧更重要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修行人来说,智慧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具有正知、人格稳重才最关键。



  正知在修行中非常重要,不具正知的人,相续中的闻思修智慧,就像装在漏瓶内的水一样不会留存在记忆中,终将忘失无余。

  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前所未有的知识而产生的智慧叫做“闻所生慧”;反反复复思维其中意义,之后所得的智慧叫做“思所生慧”;不仅仅停留在词句表面上,而是以实际行动专心致志去修持法义,从中得到的智慧叫“修所生慧”。我们无论修学大乘、小乘,显宗、密宗,这三种智慧都是不可缺少的,若没有这三种智慧,所谓的修行人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尤其在思维的过程中,对佛法的道理,不管是胜义谛还是世俗谛,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如果没有怀疑的话,你现在觉得自己的见解非常不错,但到了其他环境中,一旦产生怀疑时,可能就没有对治能力了。所以现在闻思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再三地思维,倘若产生怀疑或者邪见,则应该依靠一些方式来对治。比如说我下完课后要求大家提问题,这时候你有什么疑团就直接说出来,没有必要一直藏在心里面。说出来以后,道友们可以一起探讨,道友解决不了的问辅导员,辅导员如果也解决不了,那还可以问很多上师,直到你获得了正确的答案,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种怀疑了。世间中有种说法:“怀疑是趋入真理之门。”从佛教历史来看,以前也有许多高僧大德先是对佛教存有怀疑,有各种不解之处,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完全解除了疑团,最终才获得了成就。

  这里的颂词是说,我们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以正知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那就像往破底的瓶子中倒水一样,相续中闻思修的智慧会逐渐逐渐漏光的,最后如同从来没有闻思过的人一样,自相续中的功德荡然无存,以前没有的功德也无从产生。

  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能失去正知。这一点从周围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精进,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也相当不错,但后来因为失去了正知,心就像断了绳索的狂象一样,随心所欲地四处狂奔,生邪见、造恶业,将闻思修的智慧良田糟蹋殆尽。尤其是有些修行人,本来智慧出众,也具有强烈的信心,但是到了一定时候,由于经不起外境的诱惑,经常触犯戒律、生起恶念,将相续中的智慧全部都漏光了。而有一部分人,虽然智慧并不太高,但是人却十分稳重,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问“我到底在干什么,口里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身体在做什么”,如果想去街上散乱,马上就提醒自己:“我是个修行人,我是佛弟子,这样做是不应理的!”

  有位上师曾教诫弟子:“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不能忘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应该好好地拜佛,观想以菩提心来利益一切众生;白天工作的时候,始终不离开这种心态;晚上临睡之前,总结一天中到底做了什么,即使没有利益众生,也千万不能损害众生。若一整天都这样来要求,修行肯定会有进步的。”

  因此,智慧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人格的稳重才最关键。过一段时间开“极乐法会”时,本来有些重要的事情,但我不打算出去了,想利用那段时间给大家讲《二规教言论》。因为后来的好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没有学的话,修行很好是谈不上的。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境界很高、已得佛菩萨的授记,但真正遇到烦恼时,行为往往让大家非常失望。因此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倘若各方面的因缘具足,到时候我会讲一下什么叫稳重、智慧、信心、誓言……,尽管学佛的智慧很重要,但修行人最基本的素质也必不可少,相信这个法对大家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也是两三年就讲一次,一直有这种传统,所以现在很多人需要这样的知识。

  如果没有正知的话,闻思修的智慧就全部没有了。以前有些居士,刚开始时非常不错,后来因为没有正知的约束,心的狂象没有办法控制,先是逐渐退出了学佛的团体,然后搞一些非法的事情,再过几年,一点智慧和信心都没有了,完全跟不信佛教的人一模一样,非常可惜!所以进入佛教以后,(当然,进入的原因可能各种各样:有些是真正了知佛的功德;有些是以好奇心而进入;有些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别人说很殊胜自己也就去了,到了一定时候,佛教的甚深智慧根本没办法融入相续。)人格最起码要稳重,不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今天想求这个法、明天求那个法,这样的话,自己始终都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修行人应该有正知,知道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抉择好了以后,就不要整天都变来变去,否则对自己的修行的确不利。我始终都认为,在修行的过程中,最大的违缘就是没有正知、心不稳重,这样的人学任何法都不会踏实的。

  在正知这方面,以前的高僧大德就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表率。有位阿旺宗吉上师,是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一位大德,他在十六岁时发过一个誓愿:“我一生中要精进修行,晚上不躺下睡觉,身上的腰带不松。”后来他在七十四岁圆寂时,这个誓言也没有失毁过。以前这些大德们的誓言,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改变。而我们有些人,今天想一个、明天想一个,几乎每天都在换,实际上这样对自己很不利。

  要改变自己的话,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要求。以前弘一大师为了改变习气,当时发了七个愿(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比如身上的法衣要朴素清洁,过午不食,每天念一万遍佛号、或早上起来跪读《妙法莲华经》、或诵《金刚经》、或诵《华严经》,每天都要参加劳动(主要是打扫殿堂,他觉得出家人太懒惰不好,每天应该做一点事情),平时跟人不随便闲谈(另外两条是食不言、不阅报,——原注)。像弘一大师那样的一代宗师,对自己的要求都如是严格,我们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凭什么有傲慢心?克珠杰的十大誓愿,我也给你们讲过,对比一下古代的这些上师,尽管我们完全跟他们一样恐怕有点困难,但有些地方也是可以效仿的。他们没有出家之前,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烦恼、有习气,但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的精进和毅力非常强,而我们学佛以后,经常懈怠懒惰,这样是不太合理的,正知应该不能舍去!

纵然广闻博学、信心十足、百般精进,可是因为自相续中不具备正知,以此过患终将染上罪业而堕入恶趣。

我们应该知道,不管学习什么样的佛法,信心、智慧、精进这三者都不可缺少。假如对上师三宝、四谛十二缘起等法没有不共的信心,那你不会进入佛门;即使已经入了佛门,如果没有广闻博学显密经续的智慧,则是盲目的信心,想修行也没有办法;信心和智慧离不开精进,倘若没有精进,尽管你很聪明,也有一定的信心,但整天都在睡懒觉,一直处于懒惰懈怠当中,修法也不会有成就之日。因此这三者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那有了这三者,修行是否就一定能成功呢?也不一定。假如你对三宝的信心很强烈,也有一定的智慧,且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行持善法,但若没有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可能一段时间内信心、智慧、精进还不错,但一遇到不好的环境,自相续就被烦恼占据了,然后造下弥天大罪,非常悲惨地堕入恶趣,这种现象也非常非常多。

以前有些出家人自认为修行不错,但后来无力抵挡外境的诱惑,还俗变成在家人,养很多孩子,最后自己也非常痛苦。这个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自相续中没有正知。正知就相当于刹车一样,车如果没有刹车的话,你的技术再怎么好,迟早也会出事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修行再不错、智慧再超凡,假如没有观察自己的正知,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犯错误。

现在的世间人也是这样,有些领导的智慧、能力、口才相当不错,但由于没有正知的缘故,后来犯罪而锒铛入狱或者被枪毙,这种结局实际上也是自己造成的。世间人没有正知非常可怜,修行人没有正知也非常可怜,哪怕犯错误都不知道,已经误入歧途还认为是对的。以前我也讲过这个公案:石渠有位出家人,本来修行智慧非常好,戒律也很清净,后来梦到莲师给他授记说:“你娶某女人为空行母,对弘法利生非常有意义。”连续好几次做这样的梦,他就觉得是真的,尽管许多人劝他不要信,但由于没有观察三门的正知,后来他真的还俗了,还俗以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梦了……

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认为:“闻思着相没有必要,应该好好地禅修或者念佛。”由于他每天都想着发财,结果梦中“阿弥陀佛”就教他炒股,当股票上涨的时候,他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加持,每天一边念佛一边搞这种名堂。过一段时间股票下跌,“阿弥陀佛”的加持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有些人凭着“观世音菩萨”的梦而误入邪道,这种现象也比较多。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正知。如果有了正知,他会观察自己的行为正不正确,至少有一种控制能力。但没有正知的话,不但今生的结局非常悲惨,还可能对佛法产生邪见,来世的下场也可想而知。其实,我们学习佛法并不容易,今生有了这种福报,平时务必要用正知来观察自己,这样,自相续才不会变得特别糟糕。

此处正知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文字(指《入菩萨行论》),通过这些字句的加持,我们相续确实可以得到转变。上师如意宝在宣讲这个窍诀时也说:“只要能背诵《入菩萨行论》,依靠我们传承上师的加持,今后你们的正见不会退失,相续中决定能生起菩提心。”上师的金刚语永远也不会欺惑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下功夫,最好能背诵这部论典;如果实在不能背,字面意思也必须要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高僧大德们的注释,深入探索《入菩萨行论》的意义。

有些人觉得:“《入菩萨行论》比较简单,这没什么可探索的吧。”说这种话的人,表明他对这部论典的甚深意义并没有通达。我原来讲《广释》的时候,字面上的解释,只要两行就够了,但要继续发挥的话,每个颂词都能发挥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离开颂词的意义。以前印度藏地的论师也是如此,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宣讲了许许多多殊胜的窍诀。所以大家若能再三地思维,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自相续应该会有改变。

其实,印光大师、弘一大师等高僧大德,他们在家的时候,也跟我们基本上一样,有时候看他们的传记,尤其是弘一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行为和我们也很相似。以前他在西湖的时候,有个人对他说:“你以后有出家的因缘。”听到这话后,他心里就想:“我真的能出家吗?”当时的心态也是犹豫不定,他后来说:“这是我出家比较远的一种因。”

所以通过学佛,每个人应该都可以改变,而且也需要改变,如果你没有改变,还跟以前的生活一模一样,那修行是不会成功的,当然世间法也许成功,但这个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自己住在寂静的山里就说外面的世界一点意义都没有,也许你们不一定接受,但实际上,不管是世间的家庭也好、工作也好,整天吃吃喝喝,说些无聊的话题,确实对了脱生死没什么帮助。当然,暂时来讲,在迷乱的显现中,每个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业有意义,我也不会否定的,中观应成派也不破你的显现,这个道理我明白。但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大家还是应该经常反观内心,以正知的绳索来约束自己,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总之,没有正知的话,一方面会失毁智慧,另一方面会失毁戒律,最终什么都没有,只有堕入恶趣当中。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成为这种业际颠倒者,所谓的业际颠倒,就是以前学佛后来不学了,以前出家后来还俗了,以前是居士后来成外道了。当然,以前是富人现在变得很贫穷,这个不要紧,轮回中这种现象多得是,没有什么可难过的,但学佛的因缘非常殊胜,如果随外境而让它逐渐消失,这是极为可惜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