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乘之空有四意不同
如果说小乘讲一空(我空),而今既然皆是二空,那大小有何差别?此是外人意,不明空义之故,应该说小乘有二类:一是只谈我空,不谈法空。如一切有部等,讲一切诸法实有;二是既讲我空,也讲法空。如《成实论》等大众部,认为五阴四大皆空。唯有真如不空。此说只有中观诸论讲小乘讲二空,但空义不同,但唯识等瑜伽诸论皆说小乘只有我法,不说法空,这也许是大乘两家对小乘的不同看法。小乘讲二空的文有《智度论》卷十八,引《阿含·大空经》谈法空义,云:“是经中佛说法空,若说谁老死,当知是虚妄,是名生空,若说是老死,当知是虚妄,是名法空,乃至无明亦如是。”由此可见有文明小乘也讲我法二空。今答意云:小乘虽也讲二空,但二空之空义不同,略说有四种:一者,“小乘析法明空”。“析”者即拆开,也有说析指分析,如房屋是由砖瓦木石等众缘而建成,如果将这些材料全部拆开,把一个整体分解成若干小的部分,再分解成分子,直到空,房屋也就没有了。故叫析法空。也就是小乘之空是灭法之后,法灭明空。而大乘是本性空寂。本体自性空,即诸法没有实在的本体,所以自性是空。自性空是说诸法没有绝对本体的自性,不必把事物毁坏而后说空,事物当前就是没有自性。因此大乘之空是从事物本质上说当体即空,而不是灭法名空。《维摩诘经》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般若经》也说:“不以空色故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即是说大乘之空是说事物的本性是空,与小乘之灭法空是截然不同。二者,小乘“三界内人法二空”。即小乘声闻智慧浅,不能观到三界外之事,只能观八万劫之内。因此声闻所知是三界内之事,故说小乘之二法是三界内之空,不出三界,即空义短浅。而大乘是五眼六通,能知三界外及八万大劫以前的事,因此大乘是三界外人法并空,其空义长远。如《般若经》说:“须菩提语诸天子,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三者,小乘“但明于空,未说不空”,而大乘不仅见空,亦说不空。因为佛法有真俗二谛,空有二门,不可偏废,双照空有,即是中道。成实只讲空,而不知不空的一面,故其空义是偏空。大乘谈空,空不离有,有不离空,故言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色无碍,空有不二,名为中道二谛。如《涅槃经》说:“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即是说,声闻但见空法不见缘起,落于偏空,大乘不仅见空,亦见不空的一面。空有双照,不偏二边,名见中道,中道名第一义谛,第一谛名佛性。四者,小乘名为但空。即小乘之空,但住于空。因为小乘认为涅槃之空是实有,故住于空。而大乘名不可得空,即此空亦不可得,故不住于空。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七云:“空相应有二种:一者但空,二者不可得空,但行空堕声闻辟支佛地,行不可得空,空亦不可得,则无堕处。”即是说小乘主张但空不讲不空,堕于二乘之偏空,大乘既讲空,也讲不空,即是非空非有中道,为不可得空。由此可知,大小乘虽然皆讲二空,但空义不同。而成实之二空是小乘空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