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风格各异仁化14古塔谜团多
唐代古塔云龙寺塔
广东“比萨斜塔”水口塔
据广州日报报道:根据当地文化部门考证,素有“古塔之乡”美誉的韶关市仁化县境内共拥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珍贵宝塔14座,其中砖塔9座、墓塔5座。共有8座塔分别被列为国家、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千年不倒的云龙寺塔是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在一个小县内竟有如此众多的珍贵古塔完好保留,不但在广东绝无仅有,在全国也非常罕见。
近年来,仁化县积极筹措大笔资金,对许多古塔进行了维修,目前已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工程,共成功完成了6座最珍贵古塔的修复工作。记者近日慕名前往探秘。
广东古塔密度最高的地区
从仁化县城往董塘、闻韶、长江等地而去,一座座古色古香、千姿百态的古塔竞相映入眼帘。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云龙寺塔,省级北宋古塔澌溪寺塔、华林寺塔等历经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其造型之美,结构之巧,雕刻、装饰之华丽,在广东独树一帜。
为何在一个小县之中拥有着如此大量的古塔?曾任仁化县讲师团团长的学者龙兆康老师告诉记者,在我国历史上,凡是宝塔多的地方、经济和文化也伴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寺院和宝塔的建筑,也依赖于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随着佛教的兴盛,古塔文化开始随着南迁的客家人从中原地区传播到了岭南。因此作为客家人南迁重镇之一的仁化县古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佛教思想便随着南北交流首先在此传播,再加上当地历代才人举子辈出、物质基础丰厚,从而促成了大量古塔的兴建。
然而,据仁化县文广新局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刘强副局长介绍,这些古塔最迟也建于清代,塔身历经成百上千年岁月的洗礼,许多古塔整体残损严重,“几乎没有完整的一个角”,部分古塔底层塔壁风化,塔底基础较薄,如不及时修缮,完全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坍塌。为了拯救珍贵的宝塔,该县有关部门筹集了200多万元资金展开了一场浩大的修缮工程。
深藏丹霞山腹地的古塔
北宋年间的澌溪古塔
塔中常藏有珍宝
许多宝塔中通常珍藏着宝物,在工匠进场维修之前,文物保护人员通常需得搭上竹架,由里至外全面勘察塔内“每一寸有可能藏宝的地方”,避免无意中损毁深藏千年的宝物。修缮完成后,宝塔还必须经过国家及省有关文物专家的验收。
在对闻韶镇华林寺塔的修缮过程中,专家们从塔顶的小阁楼中发现了一本已发黄的神秘古书,可惜经过千多年时光的侵袭,书页仿佛被熏过的烟叶一般发黄发黑,人们稍微一触及便已化作纸屑,这成为专家们探索当地古塔之谜的最大遗憾。在塔的最高处,人们又发现了三尊精致的纯银小佛像,但同样已自然破碎。在塔内一处隐秘角落,专家又发现了一只精美瓷杯,内盛放着完好的北宋咸平、景德、熙宁等年号铜钱98枚。
神秘古塔匿藏种种谜团
谜团之一
古塔下有无“神秘地宫”?
坐落于董塘镇安岗村间的云龙寺塔是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1988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发现之初残存着大量的唐代莲花瓣瓦当,建筑风格为唐朝特征,再加上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9年)有关落成的碑记记载,从而被专家断定为是落成于唐乾宁光化时期(公元894~898年)的珍贵古塔。
据龙兆康介绍,我国唐代建塔,一般要在地下深处修建一个地宫,以埋葬舍利和较珍贵的陪葬器物作“镇塔之宝”。塔的地宫内通常安放一个石函。石函内有层层的函匣相套,也有用石制或金银、玉翠制作的小型棺椁。内中一层即为安放“镇塔之宝”之处。因此,在当地民间,已口耳相传数代人“云龙寺塔下有‘宝库’”的故事。
在这座广东仅存的一座唐代古塔下,是否也有着一座神秘地宫埋藏着大量珍宝不见天日达千年之久?据当地文化部门介绍,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出于保护的目的,一直无法对古塔进行全面的勘探。
谜团之二
广东“比萨斜塔”缘何不倒?
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达5度多,而在仁化县石塘镇历林村东的清代水口塔据称也倾斜达3度之多。由于古人缺乏地质知识和地基处理方面的经验,给后人留下了不少七歪八斜的塔,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十塔九斜”的说法。但偏离如此严重而塔身又安然无恙实属罕见。
龙兆康向记者透露,通过当地专家现场考证,这座呈平面六角形的古塔高达18.6米,可能由于数百年来地基不稳和周围人为活动的破坏等,造成古塔塔尖逐渐朝地面倾斜,目前已偏离中轴线达0.8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