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早的佛教典籍——南诏大理国写经
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盛行供养设坛、诵经念咒的宗教仪式,以此来传法与弘扬其教义。天竺僧人初入洱海地区传布佛教密宗之时,就“译咒翻经、开建五密坛场”,而作为梵僧弟子的白族大姓阿叱力,也是“通释习儒”,“唐、梵之字靡不勤习”。在译咒翻经的同时,也开始了传抄和辑录,甚至是自撰佛典.于是南诏大理国直至元明诸代,阿叱力僧人多以传抄佛教密宗典籍为首务。此外,南诏大理国的一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般民众,也有许多人能读佛书。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僧人所翻译、传抄、撰写的经典,既有三藏经疏,也有仪轨忏文,这便形成了云南最早的佛教典籍——南诏大理国写经。
南诏大理国写经是颇为著名的。据龚鼎臣《东原录》记载,宋绍兴丙辰元年(公元1136年)夏,大理国遣使杨贤、彦贲、王兴臣等人贡,贡品中即有金银书《金刚经》三卷、金书《大威德经》三卷。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大理国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以三字为名的23人于广西横山寨市马,“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问”。足见南诏大理国的写经,当时便引起了内地人民的惊异和重视。
白蛮语是南诏的通行语言。与此同时,汉语在南诏亦通行无阻:白、汉两种语言同时通行,其结果是南诏以汉字为通行文字的同时,还以汉字为基础,创制了独特的文字——白义,因此南诏大理国以来,汉、白两种文字并行不悖。由于出身于白蛮大姓的阿叱力是“梵、汉皆通”的释儒,这就使得他们在传经布道之时,同时使用汉、梵、白三种文字,因此现今我们所见到的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典籍中,便既有汉文的,也有梵文的,还有白文的,更多的则是三种文字相杂,相互疏解,这种独特的现象,成为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写经、刊经的一大特色。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的典籍时有发现,这些经卷的年代,上起南诏晚期,下迄明代,延续时间达5个世纪之久。
1956年8月,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大理风仪北汤天村的法藏寺内,无意间发现两大柜古本经卷,计约3000多册,多数属于阿叱力教派经典,分别用汉、白、梵文等文字写成。其中有南诏晚期和大理国时期的写本经卷20多卷册。
法藏寺位于大理市凤仪北汤天村,是南诏以来著名的佛教密宗寺院。据法藏寺旁的董氏宗祠内《董氏本音略叙碑》记载,北汤天村的董氏,自南诏以来,相传40余代,是著名的佛教密宗阿叱力大姓,北汤天董氏历代均有大德高僧被封为国师,深受王室尊重,是大理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阿叱力世家。明朝初年,董贤晋京,为成祖在宫中驱邪有功,被明成祖封为“国师”,御书“金銮宝刹’与“国师府”匾额悬挂于法藏寺。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佛教经卷,一时间成为考古界、宗教界的大事。
这批经卷,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深藏于密室之中,而是被收于两个大木柜之内,凡遇重大法事活动,董氏阿叱力僧人就将经卷请出诵持;平时还举行“晒经”活动。因此,这批佛经是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之中,历千年而保存下来,这是北汤天古本佛教经典的难能可贵之处。这批古代佛教经典,是目前发现的云南最早的写本与刻本佛经,同时也是云南最早的图书版本。它们的发现,填补了云南古代图书版本的空白,同时为云南古代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