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叶小文: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
2007年6月19-21日,亚欧会议第三次不同信仰间对话会议在南京举行。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会议各成员相聚在古城南京,共同探讨加强不同信仰间对话与合作。
此次会议主题是“深化不同信仰对话,实现和平、发展与和谐”。来自亚欧会议各成员方的代表,包括政府官员、宗教界人士、学者等,围绕不同信仰间对话与全球化,不同信仰间对话与和平,不同信仰间对话与社会融合及发展,不同信仰间对话与文化和教育合作等话题进行讨论。
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在会议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致辞:
这次会议,强调“增进不同文化和宗教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用中国的传统语言来说,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众所周知,鼓励不同文明和宗教的对话与合作、化解对抗与冲突,已成为一个国际热门话题。联合国就有多个涉及文明对话的倡议和机制,如“不同文明对话年”、“文明联盟”、“宗教和文化间合作促进和平”等。强调“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意义和贡献在于,为不同文明和信仰之间,实现对话、实施对话、有效对话、持续对话,奠定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我作为中国国家宗教局长,就从宗教方面谈谈这个话题。中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信徒总数超过一亿人。他们互相尊重、和睦共存,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和谐团结,在社会建设、道德净化、慈善公益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局面的形成,肇源于中华文明尚“和”的传统,得益于中国宗教崇“和”的美德,离不开中国政府倡“和”的努力。
中华文明尚“和”的传统。[/加粗]“礼之用,和为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共同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少有文明之间的互相蔑视、彼此践踏,多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赏;少有文明之间的以大欺小、弱肉强食,多是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少有文明之间的高低优劣、生存竞争,多是相互平等、和合共生;少有文明之间的孤芳自赏、一枝独秀,多是互补共荣、百花齐放。集中到一点,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中国宗教崇“和”的美德。[/加粗]在中华文化“和”的海洋中长期浸润的中国宗教,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佛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缘起共生,依正不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僧团内部关系上主张“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在自我的和谐上强调内心和平,“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道教在促进人内心和谐方面,主张少私寡欲,知足常乐;在促进人际和谐方面,主张“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主张物我共生,其乐融融。中国的伊斯兰教倡导和平和睦、爱国爱教、“两世吉庆”、宽容仁慈。中国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则主张“与天和好、与人修睦、与社会和谐”,积极倡导圣经中“和平”、“和好”、“和睦”的理念。
今天的中国宗教,正在推进“五教同光,共致和谐”。他们携手合作,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开展社会服务,举办公益慈善事业,扶贫济困;鼓励信徒在工作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对社会尽责任,对他人献爱心,将各宗教的对话不断引向深入。中国宗教将这股“和”风吹向世界。他们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德经论坛”,赴美国四大城市和德国先后举办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中国政府倡“和”的努力。[/加粗]中国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在中国宪法中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政教分离的原则。国务院颁布了以“维护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为宗旨的《宗教事务条例》。我们主张不同信仰者在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支持各宗教努力挖掘和弘扬教义中有利时代进步、健康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内容,服务社会,利益人群;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主席先生,各位嘉宾:在今天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华民族既认真发掘自己文化底蕴的精髓,又注意吸取全球人类的智慧。亚欧会议成员汇集东西方不同文明,涵盖世界主要宗教信仰。中国政府和宗教界都怀着喜悦和兴趣,关注在中国南京举办的这次会议,倾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明代表的重要意见。“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去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英国哲学家罗素)“要在距离遥远的民族间建设一座相互交流知识和技能的桥梁,最终走向一个新的和谐。”(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我深信,亚欧会议的不同信仰间对话会议,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入的接触,搭建交流的桥梁,迈向和谐的目标,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愿景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