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谈谈我国的傣文佛典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无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谈谈我国的傣文佛典


无忧
  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沿金沙江、澜沧江和红河流域等各水系的四十多县。在这四十多县的当中,以思茅专区的景谷、孟连;临沧专区的耿马、沧源;玉溪专区的新平、元江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金平等县较为聚居。
  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僮侗语族的僮傣语支,它和汉语的亲属关系也很密切。傣语中有着不少和汉语同源或者是由汉语借进去的语词,尤其是解放以来,随着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的消失和各项民主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促使傣族地区向社会主义过渡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大跃进以后,更是出现了生产和文化大发展的新局面,汉语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的新词术语大量地被直接吸收到傣语中去,大大地丰富发展了傣族的语言,使其能更好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服务。这充分地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无比优越性。
  傣族由于居住地区的不同,使用着两种不同形体的文字——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这两种文字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借用巴利语的声韵排列次序来制定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的文字,并且结合了汉藏语系的声调特点附加上表示声调的符号,区别了阴阳调类和不同的调值。西双版纳傣文主要行使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和布朗族地区德宏傣文主要行使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景谷、沧源、双江、耿马、镇康等县的傣族地区。除了这两种傣文以外,还有另外两种并不通行的傣族文字——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前者只有孟定和耿马的僧众通晓,并用来刻写佛经,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人懂得。
  傣文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创立的呢?由于目前我们还没有发见和掌握足够的历史文献资料,所以暂时不能够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根据西双版纳的传说,上座部佛教虽然远在一千多年前即行由缅甸传入;但当时不只没有佛寺,就是佛经也是靠口授方式来流传的。直到傣历639年(公元1277年)方才始创了文字,随之也就有了刻写在贝叶上的经书。至于第一批佛寺的建筑完成,那就差不多晚了将近三百年,在明穆宗隆庆三年,即傣历931年(公元1569年)时,第十八代宣慰刀应勐娶了缅甸洞吾王朝的公主,洞吾朝曾派遣高僧随同公主前来西双版纳宣扬佛教教义,在现在的允景洪(车里)建立了第一批上座部佛寺。德宏和耿马、孟连等地的传说还更晚一些。据说是在四百多年前时,曾有外国僧人从缅甸进入我国边境的傣族地区宣传佛教;如果这个时间是可靠的话,德宏傣文的创立也必然是在十六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了。
  傣文佛经写本,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刻写在贝叶上的贝叶经,另一类是用墨书写的。写经的纸系用构树皮为原料制成,纸质洁白坚韧,耐磨性强,可保存历久不坏。纸写本的佛典,共有两种装订型式:一种是折帖式的,宗教仪式经常讽诵的经书多装成此种型式;另一种是订成方册的,绝大部分经书都属于这种型式。西双版纳地区和临沧专区因为气候温热,适宜于贝叶棕生长,佛寺旁多种之以为刻经原料,所以贝叶经书较多,纸写本的则比较少。贝叶经一般都系双面刻写,每卷用线穿订成册,诵时逐页翻过,再聚若干卷为一部,用细竹条贯线编成的筴捆束起来,和梵语毗荼迦(Pitaka)和修多罗(Sutra)的意义完全符合。德宏地区因为不产贝叶,佛经全系用构皮棉纸抄写,外用布制或缎制的经袱装订成部。
  傣族的佛典虽由缅甸传入,但翻译为傣文并附以各种注释之后,都没有关于译经人姓名、时代等各项的有关记载,所以简直没法查考为何时、何地、何人所译,也很有可能在经书中还包括一部分傣族或布朗族僧人的著述在内。这一情况给今天的研究整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至于所有佛典总数,一般都说是共有八万四千卷之多,并且还有一部经书专门论述八万四千卷的来由。当然这个数目仅是形容经籍浩瀚的意思,实际数字决无如此之多。但以西双版纳为例,不论每村的大小佛寺(西双版纳每个村寨至少有佛寺一所。德宏地区的佛寺没有西双版纳多,一般较大的村子方有一所,较小的村寨则三或五个共有一所,该地称为“庄房”)都藏有经书数十部或数百部不等。各地佛寺的藏经,虽然有相同的,但也可以想见其数目之多。此外,傣族地区旧日属于“勐”这个较大的行政单位(约相当于区),一般都有修建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的“藏经处”,僧众们把刻写较佳的复本经典入藏该处保存,这是研究傣文上座部经籍最好的图书室和资料室。在这些藏经室中,大都藏有丰富的典籍,有的还编有历年入藏的详尽目录,保存得很完好。可是也有个别的藏经处,由于发现后知道的人较多,经书散失的情况很严重。如景洪县位于澜沧江边在沼泽地当中一个小岛上的藏经和德宏地区的某处藏经,在解放前均被美帝国主义直接派遣的文化特务盗劫得几乎是荡然无存。旧中国时代帝国主义的魔爪在我国这种无孔不入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的,就是地处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也从未放过任何一个盗劫抢掠的机会。
  傣族有着优美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由于西双版纳和德宏两个自治州的傣族人民,大部分信仰佛教,在解放前,这些优美动人的诗歌体民间说唱文学,有的被吸收编入佛籍,成为佛教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也有部分是依据佛经故事来编写的。例如已经译为汉文的《松帕敏和戛西娜》及《嘎龙》,都是根据佛经《松帕敏》和《嘎龙》编写为韵文体长篇叙事诗的民间文学作品。至于被列为建国十年来优秀文学作品之一的《召树屯》,虽然其中杂糅了婆罗门教的思想在内,但它还是和傣文的《千瓣香莲经》有着一定的渊源。
  傣文佛经文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韵文的,佛传及举行宗教仪式宣诵的各经属之(但用德宏傣文写定的经书,以有韵的较多,散文者则甚少);另一类是用散文文体写的,一般的经书都属于这一类。由于我们对傣文佛典了解的深度不够(应当说是十分地粗浅),所以目前甚至是提不出一个较完整和较全面的研究资料目录,因之对经籍内容也很难——详尽地介绍。现在只能把一些最为常见的佛籍简略地加以说明如次:
  1.有关佛传的记载,可以用《维先传》为代表。《维先传》又名《维先陀罗传》(vièsiān dā
qlà),计有大、中、小三种,大部三十二卷,中部二十四卷,小部十六卷,叙述佛陀自诞生起至成道时止,三种刻写本内容的差别,仅在于描述的详略、巴利语词译音原文和傣文注释的多寡与否,大部中的巴利语原文音译及注疏都甚详尽,中部次之,小部则几乎全系用傣文译出,未附有原文。其它与佛陀诞生及事迹有关的各经如:《佛牙经》(heu
fang haèm),《白鸦经》(gā pèk),《白象经》(zāng pek),《白虎经》(sē pèk),《白猿经》(voak pék),《白鼠经》(nū
pék)等。杂传类佛经较多,最著者如:《十世经》又名《摩诃沙塔经》(maq hō sāq taq)——这部经书据说是来源于汉族的佛籍,《四薝卜经》(zām bā
sí dú)、《世界游经》(liep 1ok)、《千瓣香莲经》(bbō hhōam baèn gáp)、《香发女经》(nàng pūm
hhōam)、《西塔经》(sī tat)、《义犬经》(sūn n hāq māhhùi、《阿领达经》、(aq lìn dùm)、《身体名义经》(kā yà
sāeng hāq yā)、《鸤鸠问经》(bāen hhā nok
bǎO)、《金凤经》(hhūngnaem)等。此外,还有和婆罗门教故事有关的《楞伽十头王子经》(leàng gā sīp hhō)。
  2.关于涅槃类的经书,我们所见到的只有《摩诃牟腊涅槃经》(ma hha muq laq niban)、《佛涅槃经》(paq zǎeo n
bàn)、《涅槃沙迦诃经》(n bàn sāq gaq hhāq)、《召书托涅槃经》(zǎeo suk tó āeo lì
tán)等四部(最后一部系德宏傣文)。
  3属于声明及辞书类的有:《成就吉祥集》(sūn tìq)和《经词释义》(taèm sāep
tàemgià)。前者为贝叶七卷本,描述傣文字母的读音和声韵结合的各种规律,后者为用傣文解释佛典中巴利语音译词意义的词书。
  4举行宗教仪式时讽诵的各经,大都夹有较多的巴利语音译词在内,傣文的注释或译解很少。如《布塔博克经》(bù t bbék),《沙波拨迦经》(sāep bāq
baq zà)和《伽摩法迦经》(gàem n wà za)等经属之。[附注1][附注2][附注3][附注4]
  笔者对于傣文佛籍的常识是非常地浅薄的,过去也没有很好地注意,仅是一些极其片面的了解,所以能提供的资料也就十分地有限了。有的经籍名称,看来可以和汉译的对得上,但内容是否相同呢?根据的巴利或梵文原本是不是一种呢?或者又是由缅甸文转译过来的呢?如《世界游经》和汉译的《十二游经》;《维先经》和汉译的《修行本起经》;《白鸦经》和汉译的《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西塔经》和汉译的《西达经》;《阿领达经》和汉译的《阿难达经》;《义犬经》和汉译的《猘狗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须要做出细致的比较对勘工作方能确定,而且,关于傣文佛典的研究,傣族和布朗族的法师们对汉语汉文不够熟练,给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当如何和他们配合进行,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国佛学研究的课题之一。这篇资料性的短文,只是一个十分简略的介绍,不恰当的地方和错误,肯定是有不少的,虔诚地希望给予批评指正!


  ①括号内傣文佛籍名称的音译,用的是汉语拼音字母,声调符号也和拼音方案的相同,只增加了一个表示低平调的^号。没标声调符号的音节,读为中平调,它比普通话的阴平字如“巴”,“波”,“家”等字的声调念得低一些。低平调又比中平调念得还要低些。
  ②用号标记的音节,不像普通话的上声调的曲折,而是一个低升调,约相当于上声字调的后半部的声调,比普通话的“佛”,“陀”两字的声调念得还低。
  ③表示傣语中的浊音及喉音符号,都用双写的汉语拼音字母,如bb=[b];dd=[d];hh=[h]。
  ④ae表示带韵尾的短a,其它的开音节短元音则一律在音节末尾加q表示。如短a写作gq;短i写作iq;短a写作aqq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宝镜三昧》笔参
下一篇:谈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