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出家女性求道历程研究-以汉译佛典中的阿含部、本缘部、律部及《长老尼偈》为研究对象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佛教出家女性求道历程研究-以汉译佛典中的阿含部、本缘部、律部及《长老尼偈》为研究对象
【文章作者】林莉莉
【指导教师】蔡荣婷
【文章页数】286页
--------------------------------------------------------------------------------
【中文关键词】佛教|出家女性|求道|性别研究
【中文摘要】本论文佛教出家女性的求道历程,范围包括了“与佛教结缘”、“皈依佛门”、“出家”、“修行”、“悟道”(证果),而后“传道”、“度化众生”,以至于“成道”等几个修行阶层,藉此研究使原始佛教出家女性的求道历程能清晰的重现。除深入探讨原始佛教出家女性宗教实践的生涯及求道的经验,和对后代女性求道者的启示外,另亦研讨佛教出家女性的性别对其成就贡献的影响,证果为求道终极的成就目标,透过求道的证果,观测佛教出家女性在行事、态度于外在、内在改变的情况。兹将本文各章节之大要,撮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与范围,研究目的与方法、预期贡献及文献检讨。
第二章:探讨佛教出家女性与佛教结缘的缘由,藉以考见佛陀时期出家女性与佛教接触或进而皈依的原因,另外亦研析她们证得果位的种类及迟速和其身份背景、婚姻状况、个性,及与佛教结缘缘由是否具有关联性。
第三章:研析佛教出家女性的出家因缘与过程,藉以分析佛陀时期出家女性出家的原因,另外亦探讨她们证得果位的种类及迟速和其身份背景、婚姻状况、个性,及出家因缘与过程是否具有关联性。
第四章:探究佛教出家女性修道法门和修道成果,及证得的果位,验证佛教出家女性的修行是否如法实践而致成功。
第五章:将佛教出家女性在求道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因素,作一检视及分析,另探讨当时佛教出家女性面对困境的解决方法的适当与否,并寻求困境的解决之道。
第六章:由本论文佛陀时代出家女性求道历程的论述,我们可清楚的得知以下成果:一、男女两性因先天体能的差异及当时所处社会种姓及阶级的观念,虽然求道的历程会有差别,但最终的证果是无差别的;二、证明佛教出家女性无论什么种性、身份背景、婚姻状况、个性,及与佛教结缘不同的缘由或不同的出家因缘与过程,皆可证得果位。三、证明证果的迟速与出家女性不同的身份背景及与佛教结缘不同的缘由或不同的出家因缘与过程是没有关联的。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范围1
一、研究动机1
二、研究范围1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6
一、研究目的6
二、研究方法8
三、预期贡献9
第三节 文献检讨9
一、专题研究9
二、学位论文10
三、专书方面12
四、期刊论文14
第二章 佛教出家女性与佛教结缘的缘由15
第一节 因佛陀的影响而结缘16
第二节 因听经闻法而结缘21
一、因听佛说法而结缘22
二、因听闻佛经而结缘27
第三节 因机遇的影响而结缘28
第四节 因多重因素而结缘28
第三章 佛教出家女性的出家因缘与过程71
第一节 因听闻佛法而出家71
一、因听闻佛陀的法而出家71
二、因听闻比丘尼说法而出家79
三、因听闻儿子说法而出家80
四、因听闻朋友说法而出家81
第二节 因人物的影响而出家82
一、因亲人而出家者82
二、因比丘而出家者84
三、因朋友而出家者85
第三节 因遭遇的事件而出家86
一、因单一事件而出家86
二、因多种事件而出家90
第四节 因多重因素而出家92
第四章 佛教出家女性修行成就139
第一节 佛教出家女性的修道法门140
第二节 佛教出家女性的修道成果169
第三节 佛教出家女性证得的果位197
第五章 佛教出家女性的求道困境及困境的解决之道201
第一节 佛教出家女性所面临的困境201
一、度讲究种姓的风尚及社会阶级的严格制度201
二、性别的歧视204
三、外道的排斥与社会舆论的压力216
四、游行生活的艰困218
五、爱欲的束缚220
六、贪着色相222
第二节 佛教出家女性面对困境的解决之道223
一、面对印度讲究种姓的风尚及社会阶级的解决之道224
二、面对性别的歧视的解决之道228
三、面对外道的排斥与社会舆论压力的解决之道239
四、面对游行生活艰困的解决之道249
五、面对爱欲束缚的解决之道257
六、面对贪着色相的解决之道264
第六章 结论273
参考书目279
--------------------------------------------------------------------------------
【参考文献】
一、专书
(一)古籍
后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译:《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一册,NO:1,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在台影印。
东晋 平阳沙门释法显 译:《大般涅槃经》三卷,《大正藏》第一册,NO:7。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 译:《中阿含经》六十卷,《大正藏》第一册,NO:26。
刘宋 慧简 译:《佛说瞿昙弥记果经》一卷,《大正藏》第一册,NO:60。
刘宋 求那跋陀罗 译:《杂阿含经》五十卷,《大正藏》第二册,NO:99。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 译:《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大正藏》第二册,NO:125。
宋 法贤 译:《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大正藏》第二册,NO:126。
西晋 白法祖 译:《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一卷,《大正藏》第二册,NO:144。
刘宋 慧简 译:《佛母般泥洹经》一卷,《大正藏》第二册,NO:145。
后汉 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佛说阿难同学经》一卷,《大正藏》第二册,NO:149。
后汉 竺大力共康孟详 译:《修行本起经》二卷,《大正藏》第三册,NO:184。
唐 地婆诃罗 译:《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大正藏》第三册,NO:187。
刘宋 求那跋陀罗 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大正藏》第三册,NO:189。
隋 阇那崛多 译:《佛本行集经》六十卷,《大正藏》第三册,NO:190。
后汉 昙果共康孟详 译:《中本起经》二卷,《大正藏》第四册,NO:196。
元魏 吉迦夜共昙曜 译:《杂宝藏经》十卷《大正藏》第四册,NO:203。
唐 玄奘 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大正藏》第八册,NO:251。
姚秦 鸠摩罗什 译:《妙法莲华经》七卷,《大正藏》第九册,NO:262。
东晋 佛驮跋陀罗 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大正藏》第九册,NO:278。
唐 菩提流志 译并合:《大宝积经》百二十卷,《大正藏》第十一册,NO:310。
姚秦 竺佛念 译:《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七卷,《大正藏》第十二册,NO:384。
姚秦 鸠摩罗什 译:《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大正藏》第十二册,NO:389。
后汉 安世高 译:《佛说?女祇域因缘经》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册,NO:553。
西晋 竺法护 译:《佛说海龙王经》四卷,《大正藏》第十五册,NO:598。
西晋 竺法护 译:《修行地道经》七卷,《大正藏》第十五册,NO:606。
刘宋 佛陀什共竺道生等 译:《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三十卷,《大正藏》第二二册,NO:1421。
东晋 佛陀跋陀罗共法显 译:《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大正藏》第二二册,NO:1425。
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等译:《四分律》六十卷,《大正藏》第二二册,NO:1428。
后秦 弗若多罗共罗什 译:《十诵律》六十一卷,《大正藏》第二十三册,NO:1435。
唐 义净 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五十卷,《大正藏》第二三册,NO:1442。
唐 义净 译:《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二十卷,《大正藏》第二三册,NO:1443。
唐 义净 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四卷,《大正藏》第二三册,NO:1444。
唐 义净 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十八卷,《大正藏》第二四册,NO:1448。
唐 义净 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十卷,《大正藏》第二四册,NO:1450。
唐 义净 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四十卷,《大正藏》第二四册,NO:1451。
失 译:《毗尼母经》八卷,《大正藏》第二四册,NO:1463。
失 译:《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大正藏》第二四册,NO:1478。
龙树菩萨 造,后秦 鸠摩罗什 译:《大智度论》百卷,《大正藏》第二五册,NO:1509。
天亲菩萨 造,陈 真谛 译:《遗教经论》一卷,《大正藏》第二六册,NO:1529。
五百大阿罗汉 等造,唐 玄奘 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二百卷,《大正藏》第二七册,NO:1545。
失 译:《那先比丘经》二卷,《大正藏》第三二册,NO:1670。
诃梨跋摩 造,姚秦 鸠摩罗什 译:《成实论》十六卷,《大正藏》第三二册,NO:1646。
明 宗泐,如汜 同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批注》一卷,《大正藏》第三三册,NO:1703。
隋 智顗 说:《妙法莲华经玄义》二十卷,《大正藏》第三三册,NO:1716。
宋 元照 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十六卷,《大正藏》第四十册,NO:1805。
隋 智顗 说:《摩诃止观》二十卷,《大正藏》第四六册,NO:1911
高丽 谛观 录:《天台四教仪》一卷,《大正藏》第四六册,NO:1931。
元 念常 集:《佛祖历代通载》二十二卷,《大正藏》第四九册,NO:2036。
梁 僧佑 撰:《释迦谱》五卷,《大正藏》第五十册,NO:2040。
唐 辩机 撰,玄奘 译:《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大正藏》第五一册,NO:2087。
《翻梵语》十卷,《大正藏》第五四册,NO:2130
宋 法云 编:《翻译名义集》七卷,《大正藏》第五四册,NO:2131。
邓殿臣、威玛莱拉丹尼 译:《长老偈.长老尼偈》,新店:圆明出版社,民国88年。
(以下书目按照作者姓氏笔划排列)
(二)近人论著
A.K.Warder 着,王世安 译:《印度佛教史(上)》-原始与部派,台北县:华宇出版社,民国77年。
(日)中村元 着,释见憨、陈信宪 合译:《原始佛教-其思想与生活》, 嘉义:香光书乡出版社,民国84年。
(日)中村元 着:《印度式思维》,春秋社,昭和25年。
(日)中村元 着:《慈悲》,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86年。
(日)木村泰贤 着,欧阳汉存 译:《原始佛教思想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四十七年。
(日)平川彰 着,庄昆木 译:《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社,公元2002年。
(日)立花真纪 着,许俐萍 译:《女性佛教入门》台北:大展出版社,民 国79 年。
(日)岩本裕 着:《佛教与女性》,台北:大展出版社,民国77年。
印顺导师 着:《成佛之道》,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83年。
牟宗三 着:《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2年。
西蒙.波娃 着:《第二性》,台北:猫头鹰出版社,民国 88年。
佛克马.蚁布思 着,袁鹤翔 合译:《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台北:书林出版 ,民国76年初刷。
李玉珍 着:《唐代的比丘尼》,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民国78年。
李亦园 着:《宗教与神话论集》台北:立绪出版社,民国87年。
周英雄 作:《文学与阅读之间》,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民国83 年初版。
林芳玫 等作,顾燕翎 主编:《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台北:女书文化出版社,民国89年。
金健人 着:《小说结构美学》台北:木铎出版社,民国77 年初版。
侯博文 着 :《佛经的文学性解读》,台北:慧明文化出版社,民国91年。
珊蒂.宝雀尔 着,叶文可 译:《法轮常转──女性灵修之路》台北:立绪出版社民国86年。
张曼涛 编:《经典研究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国70年。
陈寅恪 着:《寒柳堂集》,台北:里仁书局出版,民国69年。
陈晓兰 着:《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兰州市:敦煌文艺出版社,公元1999年第一版。
堪布卡塔仁波切 着,何文心 编译:《证悟的女性》,台北:众生文化出版社,民国84年。
艾丽斯.史瓦兹 着,顾燕翎 译:《拒绝做第二性的女人》,西蒙.波娃访问录,台北:妇女新知杂志社出版,民国75年初版。
杨惠南 着:《印度哲学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民国 84年。
裘伊.玛吉西丝 着:《女性研究自学读本》,台北:女书文化出版社,民国90年出版二刷。
演培法师 释注:《观音普门品讲记》,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民国 92年。
释永明 着:《佛教的女性观》,高雄:佛光文化出版社,民国86年。
释恒清 着:《菩提道上的善女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民国84年初版。
释圣严法师 着:《圣者的故事》台北:法鼓文化出版,民国91年。
顾燕翎、郑至慧 主编:《女性主义经典》,台北:女书文化出版社,民国88年。
二、学位论文
王翠贞 撰:《佛教的女性观》,文化大学印度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76年。
何丽霞 撰:《在女性主义脉络中对女性神学的探讨》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4年。
李玉珍 撰:《唐代的比丘尼》,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77 年。
洪雅惠 撰:《台湾佛教优婆夷之性别经验:以四个人间佛教教团的优婆夷为例》,政治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91 年。
杨千慧 撰:《神圣空间中的女性宗教活动研究--家、精舍、禅寺的连结》,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91 年。
三、期刊论文
中野天心 着:《原始佛于女性观》(日本:《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敎学硏究会年报》,公元1984年)。
中野优子 着:《佛敎女性观硏究序说》(日本:《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敎学研究会年报》24号,公元1991年)。
日本印度学佛敎学会 工藤英胜 着:《善男子考》(日本:《印度学佛敎学硏究》38卷1号,公元1989年)。
日本印度学佛敎学会 源淳子 着:《佛敎女性性否定》(日本:《印度学佛敎学研究》38卷1号,公元1989年)。
出本充代 着:《仏教说话女性授记》(日本:《东□佛敎》41辑,公元1996年)。
古正美 撰:《佛教与女性歧视》,《当代杂志》第十一期,台北,民国76年3月,页27-35。
古正美 撰:《从佛教思想史上转身论的发展看观世音菩萨在中国造像史上转男成女像的由来-中国造像史上转男成女像的由来》,《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刊第》第十五 期,台北,民国86年2月,页157-219。
弘音 着:《佛教的女性观》,《法光》第八卷,民国79年5月。
田青 撰:《“阿央白”与佛教密宗的女性观》,《中国文化》第八期,页111-114。
石飞道子 着:《思想女性譬喻》(日本:《日本佛敎学会年报》56号,公元1991年)。
早岛镜正 着:《最初期佛敎修行道》(日本:《大仓山论集》,公元1991年)。
竹内良英 着:《原始佛敎圣典见女性观》(日本:《宗敎硏究》,公元1993年)。
李玉珍 撰:《佛教譬喻(Avadana)文学中的男女美色与情欲追求美丽的宗教意涵》,《新史学》第十卷第四期抽印本,台北,民国88年12月,页31-65。
李玉珍 着:《佛学之女性硏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简介》(日本:《新史学》7巻 4期,公元1996年),页199-222。
李贞德 撰:《最近中国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问题》,《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 2 期,民国83年6月,页251-270。
李桂红 撰:《评“人间佛教的女性观-以星云大师为主的考察”》,《普门学报》,民国91年1月,页159-165。
周次吉 撰:《尼师成道典型之研究》──读汉译巴利文原典《长老尼偈》,《朝阳学报》第六期,民国90年6月,页453-502。
长尾圣生 着:《女性解脱论》(日本:《印度学佛敎学硏究》48巻 1号,公元1999年)。
冈野治子 着:《佛敎女性观(1)》(日本:《实践女子大学文学部纪要》31集,公元1989年)。
林素玟 撰:《人间佛教的女性观-以星云大师为主的考察》,《普门学报》第三期,民国90年5月,页228-271。
星云大师 撰:《佛教的女性观》,《人间佛教》(十)高雄市:佛光出版社,民国90年,页265-273。
师利达摩难陀 着,郑振煌 译:《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下)《慧炬》第二一三期,台北,民国71年,页10-15。
师利达摩难陀 着,郑振煌 译:《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上)《慧炬》第二一二期,台北,民国71年,页14-20。
栗原 淑江 着:《初期佛敎女性问题》(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纪要》9号,公元1993年)。
长尾圣生 着:《女性解脱论》(日本:《印度学佛敎学硏究》48巻 1号,公元1999年)。
净慧 选编:《比丘及比丘尼的起源》(日本:《法音》,公元1988年)。
净慧 选编:《比丘比丘尼戒的内容及其同异》(日本:《法音》,公元1989年)。
陈美华 撰:《解读“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隐含》,《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一期,民国87年7月,页311-327。
常盘义伸 撰:《仏教女性》,日本:《禅文化》161号,公元1996年7月25日,页32-40。
刘婉俐 撰:《智慧的女性:藏传佛教女性上师传记与佛教女性身份认同议题》,《中外文学》第二十八卷,第四期,民国88年9月,页188-210。
四、工具书
《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日本:日本大藏经刊行会,公元1998年。
《梵和大辞典》上,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民国77年。
大藏经学术研究会编辑委员会 合着:《大正大藏经解题》上下册,台北县:华宇出版社,民国73 年。
冢本善隆等 编纂:《望月佛教大辞典》,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在台影印本。
杨郁文:《佛光阿含藏》《杂阿含经解题》,台北:法鼓文化公司出版,民国86年。
蓝吉富 主编:《佛教百科大辞典》,台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出版,民国83年。
鎌田茂雄 编:《一切经解题辞典》,日本:大东出版社株式会社,2002年出版。
释慈怡等 编:《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民国77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