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张淑芬:《真心─我的成长》-----《雪洞》读后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淑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张淑芬:《真心─我的成长》-----《雪洞》读后感
  我在旅经纽约的饭店中,初阅《雪洞──丹津.葩默悟道历程》这一本书。国际大都会的璀璨繁华包围著这个幽邃的阅读,在我心里,形成震撼的内外反差,全书读至三分之二处,我感动至极,泪流满面。
  《雪洞》是英籍作家维琪.麦肯基(Vicke Mackenzie)的作品,她书写葩默(Tenzin Palmo)这位西方女性,在上师坎初仁波切的教导下,独自於喜马拉雅山的覆雪洞穴中,寻求开悟的修练历程。
  高海拔一万三千两百尺,低气温零下三十五度,极目无人闭关十二年,只有白雪、山脉、风声。广大的宁静,环抱著一个进入深邃冥思的心灵。葩默的雪洞意象,跃然纸上,也闪耀在我内心,隐隐连结著我生命深处长久以来的召唤。
  我多次旅行尼泊尔、西藏,在尼泊尔山巅亲睹修行者闭关於小小的屋居里,一个榻榻米大的方寸之地,就是二十四小时处身的空间,在其中打坐、冥想,进入深沈的内在世界。每日饮食由人从小门送进,只有中午短暂地踏出户外,在阳光下。
  这样的日子,一般人过上三天都难以忍受,修行者必须经历三年,我对他们的佩服,无法言喻。
  所以我曾经想像,如果有一个宁谧的修行环境,而我可以暂离一切外在的接触,闭关三个月,清理心上的垃圾思想,打开身上的种种缚结,那么,我的性情、心地、思维,应该会有一些进境。
  洞穴中的哲思
  但我的生活现实无法做到,「闭关」成为我心中幽微闪烁的光。读到《雪洞》,这个光,洞然明亮。
  书中有一段叙述,让我真切看到葩默在修行中的心念转变──有一年春天,冬雪开始融化,她的雪洞接著开始淹大水。她说,「墙壁与地面越来越湿,为了某些原因,我的身体也不大舒服。我想著,『天啊!人们对洞穴的看法一点也没错。』我开始觉得非常沮丧。」
  突然间,佛陀教导的四圣谛的第一义谛袭上她的心头,这是她开始学佛就接触的教导,然而此刻,这项教导似乎携带著更新的力量。她说,「我想著,『你难道还在追寻娑婆世界的快乐吗?』我的意念一下子就转变了。没有错,娑婆世界的本质是苦,苦是生命中根本的不满足状态。外面是在下雪,我也在生病,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这就是娑婆世界的本质,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事情转好,很好;如果事情没有转好,也很好。两者没有什么差别。虽然这只是很基本的道理,当时,真正是我的一个突破。从此,我对外在的环境再也不在乎了。因此,洞穴对我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因为它不太完美。」
  人生处处是道场
  洞穴对葩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那么我想,公寓也可以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市场也可以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车站、人群、图书馆……,一切可以进入内心空间的探测、得到启悟的地方,伟大的教育就存在著。
  我因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闭关,直心是道场,红尘之中可修行,我又何需执著於在某一个宁静之地,在某一段无扰之时,不言不动,足不出户,才算是在修行呢?所以,我每天给自己一小段冥思时光,视之如进入心灵高峰上的雪洞,在其间潜思、默会。
  心灵的思考,安静中的智慧,并不是言语文字所可以完全道尽,所以我在演讲中一再强调每日静思的重要,给自己有机会洗涤心灵尘埃,内在的通风管才会越来越乾净,思维清晰,了了分明。
  我非常喜爱书中对闭关的看法,「人为何要闭关?人进入闭关,目的是认识自己的真面目,并且了解事情的真相。当人开始了解自己,就可以真正了解他人,因为所有人类都是彼此相连的。当人仍然陷於自己情感牵绊的混乱中,他很难了解别人,因为,我们永远依照自己的标准来解读他人。因此,当你遇见闭关多次的隐士,譬如经过了二十五年的闭关,他们并不使人感觉冰冷又遥远。相反地,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他们对你的爱完全没有批判性,因为这份爱并不是根据著你的身分或是地位,与你如何对待他们也毫不相关。这是一种完全公平无私的爱。」
  在这个速食而浮动的社会,雪洞的意象变成一种力量,在我心中,它甚至广阔到可以离开宗教修行的看待,成为现代社会一种耐力、毅力、定力、意志力的表徵。
  如果一个人能以冰封於一万三千二百尺高峰的毅力,忍受零下三十五度的耐力,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中犹能观照心念的定力,长历孤峰白雪十二年的意志力,投入任何一个领域,还怕事业不能成就,学识不能成就,幸福的人生不能成就吗?
  这是一本悟道之书、勇气之书,我这样看待《雪洞》,把雪洞迎入我心灵之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