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西藏巡礼(八)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毓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藏巡礼(八)
  刘毓珠
  超越尖锋前进后藏
  “大陆寻奇”电视制作人马,是台湾第一支获得中共层峰批准,得以进入后藏的传播媒体,行前人人对达赖的故乡拉萨,与班禅的王国日喀则,各有不同的揣测与憧憬。
  事实显示:在前藏与稀薄的空气和一日冷热数变的气候奋战之余,还得应付工作中一路跟随,明导暗监的大陆陪同人员,以及在异域他乡作业,随时可能产生的突发状况,在西藏做报导确实倍尝艰辛。因此深入后藏,对重装备的部份同行伙伴,在心境上产生了挣扎。
  耽心熬不过前进后藏挑战的人,打了退堂鼓。不怕死,不畏苦的好汉,翻过了五千四百多公尺的雪格拉山,从拉萨“爬”向后藏首府日喀则。
  说“爬”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从拉萨到日喀则,搭车单程费时八小时,一路上汽车气喘吁吁,活像老牛拖破车,人缺氧,汽车竟然也一样。在平地上如野马脱缰,风驰电掣的越野车,这会儿成了患重感冒,鼻音浓浊刺耳,猛放黑屁的爬山怪兽。
  汽车在之字形的高原荒漠,上上下下的转了几十回合,转得人人头昏眼花,没人有劲开口说话,因为多说一句话,似乎就少了一口气。
  沿途,空气总是冰凉透骨,已是初夏,窗外高山的背阴处仍是层层积雪,遥望七千公尺高的琼母岗峰,雪坡皑皑,好个玉洁冰清;河谷中,大块大块初溶的雪块缓缓移动,冰河景相也刹是壮观。
  偶尔在河谷平地上,会见到背了箩筐,以二牛抬杠方式,正在犁地播种的农人。见到人迹,大伙儿总会精神一振,抢著下车,将藏人作农、以及席地而坐,在苍天下喝酥油茶,舒展筋骨的画面,摄入镜头内。
  也曾见到三两户简陋的农户集成一个村子,在前不搭村,后不著店的峻岭荒漠中,偶尔出现的人迹,提醒你:你还在地球上。正在挤牛奶的藏女,见到难得路过的陌生客举起相机,立即起身,转头想躲,所幸经过随行藏人的代为沟通,总能化解其间的紧张气氛。
  从拉萨到日喀则有两条路可走,它可以从北边沿著雅鲁藏布江溯河而上,也可以从南面绕羊卓雍湖,走大江南岸。我们为了得窥全貌,决定北去南回,同时去时走川藏公路,直过岗底斯山,返回前藏时,再走青藏公路。
  青康藏高原的公路修筑,据说当年牺牲了数千条人命,公路的修成与透过车队的物质补给,是建设西藏的重要条件。
  由于西藏福员广大,公路漫长,因此设有道班,好让行走在高原上的运输车队,有换班休息的机会。我们在路上碰过一处道班休息站,发现那儿居然有间厕所,虽然它实在不怎么卫生,但是在高原上搭长途车旅行,它的出现竟让大伙儿十分欣慰,这也是半天来女生唯一可以方便之处。
  因为气候关系,高原上的路况十分糟糕,沿途尽是一片片的秃山之外,还碰过天昏地暗的龙卷风,当时有人沉不住气,耽心问道:“我们这辆小车挺得住吗?该不会随风而去吧?”半天没人吭声,气氛死寂。
  同样因为气候因素,公路经常塌坍,从拉萨到日喀则的路段,正进行修路扩宽,这项工程已经进行了两年,没人知道这项影响车行速度的现象,何日才能结束。
  途中我们也路经尘上飞扬的广大沙漠地带。从上午清晨八时出发,直到傍晚时分,前方突然出现了柳树夹道的绿州景相,藏人司机大叫:日喀则到了!
  莲花生与日喀则
  日喀则是后藏首府,也是西藏第二大城,历代班禅的王国。或许基于班禅十世的力争,因此,近年来日喀则的建设力追拉萨。几年前赴后藏参观的外国人指出,日喀则只有三四条大街,那儿没有巴士,那到里都完全得靠两条腿,它的规模与建设,不能和拉萨相提并论
  今天我们见到的日喀则,市容与拉萨相去不远,主要街道也修得又宽又大。不同的是,这儿几乎见不到汉人,行走街头的路人,或是摆摊子的小贩,清一色全是藏人。显而易见地,深入后藏的外国人也难得一见,我们在日喀则招待所住了三个晚上,始终未见半个欧美或日本观光容,倒是意外邂逅几位来自台湾的游客,异域逢乡亲,彼此均惊喜不已。
  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汇流处,它的建城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日喀则能发展成后藏的中心,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异条件,与政治、经济因素之外,另一项重要原因,乃因传说;到西藏传播佛教的著名高僧莲花生和阿底夏,曾经到过此地,与它有过渊源。
  据说公元八世纪时,藏王赤松德赞邀请印度高僧莲花生进藏建桑耶寺,莲花生路经日喀则地方,曾在那儿修行讲经,传播佛法。这位从孟加拉进入西藏传教弘法的高僧,早早即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将在拉萨,其次在日喀则。他说日喀则的尼玛山,有雄狮猛扑天空之姿,若在此营建宫室,进行传法,对雪域民众将有莫大好处。
  以后,虔诚的藏胞佛教信徒便在尼玛山设宗,从而将日喀则发展成后藏的首城。今天绕著日喀则旧城而行,仍可见到宗山上巍峨高尊的一座楼宇,它是过去中共入藏之前,旧西藏时代后藏宗政府的大本营,它与前藏的布达拉宫一样,依山而砌,表示高高在上的威严与崇高地位。
  后藏另一个城市,如今物产十分丰饶的江孜,据说比日喀则更早形成市集。原来早在六、七百年前,日喀则仍是个荒凉偏僻之所,但是已有人居住。
  根据文史书“年曲琼”记载:日喀则地方,地形如八办莲,东面有佛祖赐给的甘露(年楚河),它像白绸缎一样轻飘荡漾;南面有花草茂盛如天界毗沙门的花园;西面的山,如呲著大獠牙,保卫天界的天将神像,面向平原以示向圣地致敬;北面雅鲁藏布江水如黑蛇游动,不停咆哮。日喀则的地势如此雄伟,难怪值得在此建基立业。
  但是,日喀则的兴盛,始于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二十四年间。这期间噶玛王朝建都于此。日喀则一度成了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连日喀则的城郊也获得了若干建设。从那时起,日喀林的东南西北四方,各建造一座公园,供人沐俗玩耍。
  在日喀则附近的嘎卜杰地方,有个幽深山洞,传说莲花生曾在那儿隐居修行,讲经传咒。、后来莲花生的徒弟措结在此修成正果,此举感动了龙王,便在洞旁赐一甘泉,从此人们将那儿枧为佛的圣地。
  每年夏天日喀则城里的男人们,要骑牲畜赴嘎卜杰朝圣,回来时他们的妻子儿女,便在城外等候迎接,远见家人引颈相迎,男人们便抽鞭赶著坐骑纷纷快跑。年复一年,它发展成日喀则城郊的赛马骑射。此一民间传统,一直延续至爪“。
  六大丛林之首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的象征。
  在前藏首府拉萨,我们参观了几座名震古今中外的大寺院,也发现一些小如宗祠家庙的道场,散落城中或市郊。但是,到了后藏班桦的重镇日喀则,除了扎什伦布寺,在大街小巷里,我们遍寻不著其它寺庙的踪影。这难免令人怀疑:日喀则市民礼佛拜菩萨,莫非毫无选择,直地往扎什伦布寺去,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到日喀则的人,没有不去参观扎什伦布寺的。这个历世班禅的驻钖地,事实上是全西藏规模最大的寺院,它的建筑群类似一座小城社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也相当于拉萨的布达拉宫,它是后藏昔日的政教中心。
  扎什伦布寺在日喀则城西的尼玛东山尾,背山形如大象奔跑,犹如日喀则的屏障。寺院距离市区约四里,从公路上远远望去,寺院依山而筑,宫殿似的建筑,重重叠叠,毗连错落,十分雄伟壮观,不愧是后藏黄教的最大寺院。
  这座举世闻名的寺院,于公元一四四七年由宗喀巴的弟子根教主巴创见,当初寺庙的名称叫做“康建曲批”,意思是“雪域兴佛”;寺庙建成后,根教主巴才将它取名为“扎什伦布”,意思是“吉祥须弥”。
  事实上,扎什伦布寺的规模,大于拉萨的三大寺,堪称西藏第一大寺院。它的建筑面积近三十万平方公尺,绕寺庙的围墙一周,不包括背靠的山脊,即长达一千五百公尺,参观规模如此宏伟的寺院建筑,没有个三两天是看不仔细的。
  扎什伦布寺的主殿,是寺院建筑群中最早的建筑,它历时十二年才建成,一进门是个宽五百平方公尺的讲经场,四面墙壁上,设有一千尊大小相同,造型各别的石雕佛像,这一千尊佛像,全部穴居洞壁。
  讲经场用喜玛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它是班禅对全寺喇嘛讲经及僧侣辩经的场所,现场弥漫著浓厚的宗教气氛。
  广场的台阶之上,是扎什伦布寺的大经堂,它的面积大到藉四十八根柱子支撑,室内可容纳两千多人念经。按照格鲁教派的规定,扎什伦布寺可有常住僧人三千八百人,这座大殿便可容纳全寺一半以上的喇嘛共修,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不过经打听结果,今天扎什伦布寺全寺院的出家人只有两百多名,比起十世班禅未圆寂前,寺中还有五六百名喇嘛,几年之间扎寺出家众流失速度之快,也令人暗暗惋叹。
  大经堂内有班禅的宝座,以及释迦牟尼像,和分立释尊两旁的八大弟子塑像;此外,大殿左侧设有弥勒佛堂,堂中塑造了一尊由西藏和尼泊尔工匠共同完成,高十一公尺的弥勒佛像,佛座四周的浮雕力士像生动逼真。弥勒佛像旁,有一世达赖根教主巴亲自塑造的,观音与文殊两尊菩萨泥塑像,这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
  大经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著高两公尺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缘度母像,塑像背后是度母的画像。这些度母像,个个蜂腰隆乳,或坦胸或露脐,全部艳丽绝伦。
  大经堂里还有许多年代古远的佛像壁画,其中较著名的有宗喀巴师徒像、八十位高僧像,以及各种飞天仙女和菩萨像,这些佛教艺术品,体态优美,画工精细,色泽鲜艳,其中不少出自当年杰出画家之手。
  世界之最——强巴佛、晒佛台
  扎什伦布寺有个西藏地区独一无二的佛堂,那是汉佛堂——甲纳拉康。这是个显示班禅与清朝皇帝臣属关系的佛堂,佛堂内陈列著历代皇帝赠送各世班禅的诸多礼品。
  汉佛堂楼上,有乾隆皇帝的巨福画像,据说是故宫原作,画像前侧有“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这个佛堂是七世班禅时建的,供奉皇帝牌位的现象,说明了后藏当时对清朝的隶属关系。
  在皇帝画像和牌位旁的偏殿,是清朝驻藏大臣与班禅会面的客厅,至今厅内仍按当年的摆设布置。指引我们参观的接待人员说,每逢皇帝传下圣旨,便由驻藏大臣带到这个佛堂内,班禅在此接旨。班禅听了圣旨,要在皇帝画像和牌位前磕头谢恩,再到隔壁的会晤客厅,与驻藏大臣叙谈喝茶。
  会晤室隔著一个小门,有个陈列厅,是汉佛堂的重地,厅内用玻璃橱陈列了历代班禅到内地拜见皇帝时,皇帝赠送的礼品,包括永乐古瓷、元明织品、玉石如意、金银酒杯、茶碗碟盘、佛像佛珠等等;在这儿我们还见到了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金册金印、玉册玉印,以及隋唐古佛、贝叶经卷等稀有文物。
  任何人到了扎什伦布寺,无一不对它的强巴佛留下永难磨灭的深刻印象,强巴佛即弥勒佛。
  强巴殿座落在扎什伦布寺的西侧,大殿高三十公尺,建筑面积八百六十多平方公尺,那是个中空的房子,殿内旁边有七层台阶,因此说这座殿堂共七层,每一层阶梯之间,高度都颇富实力,平常禁止攀爬,也不轻易允许外人录影或拍照。我们为了拍摄这尊全世界最大的铜佛像,获准在台阶上自由走动,但是铜佛体积壮观,处于室内,景深不够,镜头无论如何调度,均无法带到佛像全景。
  强巴殿是九世班禅在藏历第十五甲子木虎年(公元一九一四年)亲自主持建筑的,殿内的大铜佛,还比不上四川乐山巨佛的规模。但是面对岷江,由一整座山雕成的乐山大佛是石雕佛,扎什伦布寺这尊强巴佛是铜造的,它有其傲人之处。
  铜佛高二十六公尺半,光是耳朵就有二点八公尺长,鼻孔大到能站一个人,中指便长一公尺二十公分,脚板长四公尺二十公分,肩宽十一公尺半。这尊铜佛,由一百一十个工匠,花了四年时间才修建完成。
  建造这尊佛像,花费了黄金六千七百两,黄铜二十三万一千斤;光是佛像眉间的白毫,便用了大小钻石、珍珠、琥珀、松耳石共一千四百多颗,其它部份的珍宝装饰,也不是盖的,诸如头冠由黄金打造而成,其价值均非儿戏。
  进入强巴殿,迎面就是大佛,仰望佛像,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强巴佛的造型生动庄严,制作精湛,从中也反应了藏人的创造才能和工艺技巧;这座由金银珠宝装点而成的大铜佛,称为“世界之最”也是名至实归,当中也显现了藏密珍宝大会串的特质,藉此以表达无以言喻的宗教情操。
  登上扎什伦布寺大经堂的最高层,阳光下,寺院主殿金顶光辉四射;金顶下面雕梁画楝,红白相映的殿宇,虽然没有布达拉宫的高大,但是建筑本身的雄伟壮阔,使人遇目不忘,它的规模也使它高居密宗黄教六大丛林之首。
  金顶的西北面,有个巨大的晒佛台,高近三十丈,完全用石块砌成。其实在我们下榻的招待所,一出门便可遥望这座全球最大的晒佛台。
  公元一四六八年建成的晒佛台,如今已成了日喀则的标帜。过去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晒佛台上要悬挂巨大的卷画佛像,供信徒们瞻仰,它是为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成佛、涅槃的日子而修建的。
  如今晒佛台被漆上颜色,成了大壁画,也像是露天银幕大福卷画佛像的展示,遇有特殊日子便开张。巨型佛像的开展,彷佛佛祖自天而降,画面色彩绚丽多姿,佛陀的颜容慈悲祥和,对信众深具抚慰濡沐的感召力,对外来旅人也深具震撼。
  班禅的头发还在长
  几乎所有格鲁教派的主要寺庙,都有金碧辉煌的金顶和豪华的灵塔,扎什伦布寺自然不例外。
  扎什伦布寺内,曾建有四至九世班禅的灵塔及灵塔殿堂。最早的灵塔殿是安放四世班禅罗桑曲吉灵塔的却康夏殿。据资料记载,殿内灵塔高约十一公尺,其型制与达赖灵塔相同,但塔身以银皮包里,遍身珠宝镶嵌,雕饰华丽,造型不俗。据载此殿始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二年),历时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方建成。可惜它已毁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时期,我们未曾瞻仰到这座灵塔殿,不过四世班禅的灵塔倒是幸存下来了。
  四世班禅对扎什南杰寺有重大贡献。原来扎什伦布寺始建于一世达赖,当时寺院规模仅止于大经堂的下面一层,寺中僧侣只有百来人。四世班桦时,大经堂扩建到三层,并修筑了其它经堂,这是扎寺最大的一次扩建。
  之后再经过五世班禅等历代班禅的扩建,扎什伦布寺才发展到拥有经堂五十六个,房间两百三十六间,形成一个殿堂重叠的建筑群,远远望去,像煞一座城池。
  四世班禅活了九十四岁,由于他在世时,扎什伦布寺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僧徒们为了纪念他,乃为他建造了后藏有始以来最豪华的灵塔。
  那座高十一公尺的灵塔,花费黄金二千七百余两,银子三万三千多两,铜七万八千多斤,绸缎九千余尺。此外还有珊瑚、珍珠、玛瑙、松耳石等,共七千多颗。
  活佛班禅达赖等大喇嘛的厚葬盛殓,与藏人平民割肉喂鹰的天葬,两者身后四大处理法,真个天渊地别也。看了那些镶满珠宝,外型像大洋葱的灵塔,同行伙伴忍不住开玩笑说,假如人死后真能升天,那么在上天的路上,达赖、班禅和他们的百姓,真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前几年中共政府拨了六百七十万元巨资,重修五世到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并安置于扎寺寺中新盖的殿堂扎什伦布寺,这在西藏佛教史上仍一大创见,构想源自十世班禅的主意。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世班禅亲自主持开光仪式,未料典礼事繁,十世班禅竟因此导致心脏病猝发,当月廿八日圆寂,享年五十一岁。
  目前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法身安置在扎什伦布寺内,中共斥资六千万人民币为他盖灵塔,目前灵塔仍在建构中。在一座充满喇嘛的殿堂中,我们见到了十世班禅处理过的遗体,他将等候灵塔修成后,入塔奉祀。在这期间成群喇嘛不分昼夜,轮班为班禅颂经。
  这位生前天庭饱满,长得富富泰泰的大活佛,如今全身涂了金粉,以跏趺座姿势坐在宝座上。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这位往生已多年的喇嘛,他的头发还在继续长!大家知道十世班禅在世时留的是平头短发,但是,我们不敢不信那乌黑的短发,(大约一公分左右)是他圆寂后慢慢继续长出来的。
  班禅十世的行宫,因为班禅的圆寂,一度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过去全球各大传播媒体,千方百计想拍摄班禅十世生活起居过的行居,但是谁也没能作到,直到台湾去的“大陆寻奇一电视工作人员,终于突破禁忌,首度获准拍摄录影了班禅故居实景。
  班禅十世驻钖处,以扎什伦布寺为主,行宫是他在日喀则第二个落脚处,距离扎寺车程只有十余分钟。它的外型类似拉萨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它同样有个灌木丛生的广阔庭园,但是它那高三层楼的汉式建筑,拥有两道大门,比起达赖夏宫要雄伟些;至于班禅行宫的室内摆设与格局,倒与罗布林卡相去不远,不外乎卧榻、宝座、和装饰用的唐嘎、曼陀罗等。
  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班禅行宫大门口前,有只大铁篱,笼中关了一只黑色西藏獒犬,它是班禅生前最钟爱的家犬;据说班禅走时,这只獒犬似乎也知道从此自己和主人将天犬永别,因此持续狂吠哀嚎不已。
  庙营企业不同凡响
  十世班禅诞生于民国廿七年,正月初三,青海省循化县一个贫苦的藏族农家。他在三岁时被确定是灵童转世,经国民政府批定后,在民国三十八年举行坐床大典。
  班禅十世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他历经忧患,并不能真正成为后藏政教合一的领袖,但是藏人对他的崇拜,依旧历久弥坚。
  文化大革命时,班禅不仅被监禁,更受到史无前例的迫害,这位曾被关在秦城监狱死牢中的活佛,直到一九八O年才获得平反,未料九年后却因心脏病发、与世长辞,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班襻十世自被认为是灵童转世后,即接受正统的藏式教育,并且修习国语与其它外国语。据说这位活佛学人谦虚坦诚,好学不倦,他学汉字,一碰到生字,随时向人请教,而且是无人不可为师;又听说文革之后,中共有关单位曾安排他和党外一些元老赴大陆各地参观。当时这位被三百八十万藏胞所崇仰的宗教领袖,旅程中一路自动自发,抢著为同行老人扛行李。班禅十世的人缘有口皆碑,没有尊卑分别心,由此可见。
  这位大活佛还拥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他主持的扎什伦布寺于一九八七年率先展开庙营企业,首先开办了多种就业技术补习班;之后他所筹组的钢坚公司,从事贸易等多项买卖,短短时间即跃为西藏最大企业,它以庙养庙,自力更生,向国家缴税之外,还行有余力捐助其它寺院的修建。
  班禅在八十年代,经常来往于北京和西藏两地,一旦他返回驻钖的扎什伦布寺,信徒总会闻风而来,藏人以得到他的膜顶祝福为无上荣幸。
  听说经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来自全藏各角落,等著见班禅的藏人,过去经常聚集在扎什伦布寺的寺门口,随地坐卧,或啃牛肉干,或就地生火炊煮吃食;他们多数衣衫褴楼,满面风霜,但是个个神情愉悦,满脸虔诚幸福。
  如今扎什伦布寺的寺院广场,仍有不少在家众的踪影,它包括了前往做义工的信徒,有两天我们见到的义工正忙著将炒过的青棵,研磨成糌粑粉。
  据悉寺院中的喇嘛二生都吃糌粑,信徒们崇信喇嘛,能为出家人做点事,他们认为是功德,一份满足和法喜就是最大的回报。
  扎什伦布寺和西藏其它寺院相似,均受过十年浩劫严重创伤,目前它仍在进行整修;此外,它因十世班禅即将入塔而忙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能恢复文革前的旧观,以及全面开放,供人参观礼拜。
  班禅十一世的转世灵童,已经在四川省一个农村诞生,十一世班禅的坐床大典,将是藏人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也是藏人的希望所在吧? (待续)
  摘自《十方》第11卷8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