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向下扎根•往上结果——中小学在万佛圣城30年的经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1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近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育良小学、培德中学创办人宣化上人,中国东北吉林省人。幼年家贫失学,至15岁始入私塾读书,由于体会出读书贵在“专心”之诀窍,在两年半的时间即学贯《四书》、《五经》等古书及十余本医书。有感于自己书读得太晚,贫穷人家甚至没有受教育之机会,因此自18岁(1936年)开始,在自家创办公益学校,免费教导邻近三十余位贫苦儿童读书。这是上人创办义学之始。

1962年上人由香港赤手空拳到美国弘扬佛法,初期住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地下室中,自称“墓中僧”,待缘而化。1968年应华盛顿州立大学师生之请,开设暑假楞严讲修班,96天后结业时,5位美籍青年请求剃度出家,随后到台湾受具足戒,这是法界佛教总在美国建立僧团之始。由于上人德行感召,追随者逐渐增多,僧团亦日益壮大,分支道场相继成立?lt;/span>

上人有感于世风日下,道德渐趋沦亡,唯有提倡教育,才能振衰起蔽,挽救世道人心。因此于1976 年,在旧金山国际译经学院成立育良小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培育优良的儿童。学校以“孝”为宗旨,目的是要教育幼童做人的根本道理,尤其在西方国家,提倡孝道是最契机的方法。

一开始,只有8位4到8岁的儿童,校长则是上人的美籍在家女弟子易果参(Terri Nicholson),教职员则包含了几位比丘尼。“创办学校这个理念既新鲜且令人振奋;我们不但帮助把佛法带入西方国家,还建立学校,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个好人。”在庆祝建校30周年的书上,易果参如此回忆着。

1978年学校迁入距旧金山北部110英里,清净宽广,占地488英亩的万佛圣城。继而于1981年成立培德中学,以“忠孝”为宗旨,除了孝道之外,进一步教育学生忠于国家,对己尽责。学校除了加州政府规定的正式课程外,并以中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八德来教导学生,使他们将来能成为卓越的公民,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风气。瑜珈市的市民知道有育良、培德之后,逐渐地把子女送来就读,学生人数因而增多。为了让学生专心课业,1982年开始采男女分校制。

除了正规的学术课程外,佛学课、打坐课、道德课,都是本校最具特色的课程。学校以中文为第二语言,《弟子规》、《论语》等儒家思想,是教导学生的主要素材,让学生在做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有行为之准绳。并每年参与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所举办的学术赛,如演讲、作文、翻译、书法、绘画等等不同的项目。此外也参加中国文化常识比赛,学生在这些比赛中,除了学习更广泛的常识外,更能拓展视野,与其它学校学生做学术交流。课外尚有国乐、舞龙、舞狮、书法、太极拳、民族舞蹈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之社团活动。

陈曼亿是毕业生嘉凡的母亲,她说:“中国文化的熏陶,是我和许多家长送孩子来圣城求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她们有许多是第一次触摸中国乐器,第一次学习中国舞蹈。看着这些孩子渐渐地在优质的传统文化洗礼下,越来越有属于中国女性的典雅气质,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感动。嘉凡最大的收获之一,是代表学校参加中国文化常识比赛。这个宝贵的经验让她常常津津乐道,反复回味。这个经验已为她的人生写下丰富的一页,也把她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常识,带进了另一个让她无比欣慰的层次。”

自1992年起,上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悲怀,指示学校每年在春季举办怀少节,邀请邻近学校学生约四百人同乐;在秋季则举办敬老节,邀请小区内的老人到万佛圣城内,由学生表演各项节目,并提供美味可口的素食来招待嘉宾。这两项活动让学生们身体力行“敬老怀少”的的美德,已受到瑜珈市民众的肯定与响应。暑假期间则举办青少年夏令营,每年以不同的主题和课程,让青少年能在佛教道场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深受欢迎。

教育是最神圣的工作与使命,而老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老师若能以身作则,必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上人以自身创办义学的经验,提倡义务教学,因此于1992年召募义务老师,成员有出家人与在家人,他们有些完全不受薪,有些则支领基本生活津贴而已,他们不会为要求加薪而罢课,成为本校特色之一。现在义务老师分别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中国大陆和台湾、马来西亚、越南、日本、南美等地,越来越多的老师愿献身于这项神圣的工作。

现任法界佛总会会长的比丘恒实法师说:“要学佛,首先要做个好人,所谓‘人道尽,佛道成’。因此修行佛道始于良好的人格,这正是21世纪教育当务之急。在学校,我们不要求学生教条口号要应答如流,也不要求他们背诵经典。我们只要求他们尊师重道、报答亲恩。这种孝顺之德乃为大智大悲之本。我曾在育良小学教三年级,自忖这算得上是我修行中最艰巨的一项任务。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我的耐心,每一堂课莫不迫使我将创意和想象力发挥到极点。”

美国籍的比丘恒顺法师,自1994年即在男校任教,他说:“根据上人的办学指导愿景,我发现要灌输学生做好人的基本道德,就首先要自己修行。例如,如果我对人不高兴或发脾气时,就难以教导学生之间和睦相处。老师以身作则很重要。”又说:“很早我就发现,面对学生,自己必须保持一个标准:即完全诚实,敞开心胸。如果你要边带个假面具,边隐瞒什么的话,他们会很快看穿。在教育学生向善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内在道德──我认为这是个人修行与栽培品德的最好方法了。”

在童年时憧憬着做幼儿园老师的比丘尼恒音法师,当她来到万佛圣城后,她的梦想一一实现了,现在更肩负着女校校长的重任。她说:“在万佛圣城,孩子们可以保持他们的纯真,并不会因为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而受到嘲笑。这是一个年轻人学习与同学、家人及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是一个年轻人深深以人类幸福与地球安宁为己任的地方。因此,在他们长大成人后会成为改善社会的一股动力。”因为恒音法师致力于教育的诚心,现在她的父母叶祖尧博士夫妇在退休后,也来到万佛圣城做无私的奉献。

教授夫妇在万佛圣城,尽己所能,在多方面贡献他们的经验与智慧。他们说:“当家庭教育普遍的缺乏时,想要有效的教育出有用之才,学校不得不双管齐下,品德与学术并重。但要这样做实在是相当困难,不但教材得大篇幅的修整,要找能做学生榜样、有爱心、有品德的师资更是不易,绝对不是有几千学生的公立学校在短时间内办得到的。育良小学与培德中学就是一所品德与学术并重的学校。学校的老师都是极富爱心的修行人,绝大多数都是义务老师。”

在马来西亚高中教数学与物理的颜亚日,已经担任义务老师16个年头,并曾任男校校长,他说:“1992年,我妻子带了4个孩子来万佛圣城。上人看到孩子们,对着妻子微笑,说孩子们可以念这里的育良小学。妻子天真地问:‘那我丈夫在马来西亚怎么办?’上人回答:‘他可以来当义务老师啊!’我们立即帮孩子们注册上学。来年,我来学校担任义务老师。”现在老师的子女已纷纷从大学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或已成为合格教师,小女儿今年即将从培德女校毕业,并已得到太平洋大学之奖学金。“这是我从未想象会成真的美梦!”义务老师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及其家人的人生。

西班牙籍的葛西亚老师,在5年前,带着妻子和两个未满6岁的儿子来到万佛圣城。他说:“大约16年前,我来到美国。很快就意识到这里的教育系统,并不比西班牙的优越。我常常读到关于毒品、打群架、少年怀孕,及校园中设置金属检测器等。并且问题不只在于学生,教师们走出教室要求提高薪水,而学生则被丢在一边没有课上。”“当好像看不到希望时,我却发现了宣公上人办学校的远见。他完全看清了现今教育系统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法。这里没有什么火箭科学,只是纯粹的直觉性智慧。”这是年轻的葛西亚,以及他出生于中国新疆的妻子张敏博士到万佛圣城的动机。

根据创办学校的理念,以及绝大部份义务老师热心的投入,培德中学期许每位毕业生都能够达到四种教育目标:

1.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谐的处世态度,以及领导沟通的能力;

2.透过打坐及其它灵性的教导与学习,启发内在本具的智慧;

3.在学术方面发展各人的潜能和人文、科学、艺术方面的才华;

4.具有全球性的宏观胸襟,去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明确的教育目标,吸引了有心的家长们把子女送到万佛圣城来接受教育。一位家长陈果仑说:“美国友人问我,怎么舍得让两个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我说:‘万佛圣城有清净幽美的环境,注重道德教育,又有佛法、中文、打坐课程,这种完美的教育是别处找不到的。为了她们好,有些东西是须割舍的。我们的小孩即使现在和我们在一起,上大学时不也多半要离开我们吗?她们不过是提早几年离开罢了。’”

1991年朱建和居士放弃了外交官的工作,偕妻子带着年仅两岁多的女儿,开了9天的车,从华府横越美国来到万佛圣城当义工,主要是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说:“每一位育良小学和培德中学学生都是最幸运的天之骄子,因为他们能够在最清净、最重视品德的环境之中,培养完整的人格并接受优良的学术教育。”现在女儿已经就读东岸之大学,他回忆说:“回顾这十几年来,果凡在育良小学和培德中学的求学生涯,她不仅学到尊师重道、戒杀护生、与人分享等为人处事的观念与良好习惯,也度过了没有毒品暴力种种染污的青少年时期。我们经常听到人家说,果凡小时候总是锁着眉头,现在可是常带微笑的开朗女孩了。”

2007年毕业的刘亲智同学,是父母在1994年把他从马来西亚带到万佛圣城,从幼儿园到高中,接受一系列的完整教育,父亲做义工,母亲则在学校帮忙行政工作。他以优良的成绩与表现,得到普林斯顿大学4年全额奖学金。去年他在大学里首度成立佛学社,开始分享他从小到大所学习到的佛法,目前有十余个同学加入。这是毕业生把自己所得到的体验,扩大到校外的成果。他的父亲刘德福居士说:“宣公上人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不是为了名利。我们希望孩子们真真实实地朝这个方向走。我已经虚度了大半辈子的功夫,不希望孩子们再步我的后尘,走那么多的冤枉路。想到这里,不禁为自己在1994年所做的抉择而庆幸。”

2007年也是培德中学意义重大的一年,学校通过了美国西部院校协会(WASC)的严格评鉴,成为全美第一所佛教立案的合格高中,毕业生的成绩将被全美各大学院校所接受,并可签发国际学生签证。学生在此熏陶和训练之后,毕业生已有多人进入加州大学柏克莱等各分校、史丹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就读。有些学生于完成学业后,即回到母校加入义务教师的行列。

事实上,育良小学和培德中学是超级迷你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大约只有170人,但是投入教学的老师却超过40位,大家齐心协力为教育而努力。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不但让学生受到佛法的熏陶,也学习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并且不和现代学术脱节,培育出更健康的下一代。这种教育,表面上似乎是教育了学生,事实上还教育了老师和家长,也会教育更多有缘的人。

学生的来源已逐渐扩大到美国各州及加拿大,以及亚洲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还有欧洲的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生,将会把所学带回去。诚如义务老师陈威宏所说:“我们的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但是每一位学生就好比一颗种子,只要尽心尽力地培植他们,将来每一颗种子都会变成一棵大树;当这些大树开花结果时,也将是百千万亿新种子诞生之时。”

(作者系法界佛教总会董事)

相关论文阅读:

正慈:现代僧伽教育之现状与展望

(香港)宽运: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台湾)常慧: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中华佛学研究所 )

(香港)觉真:言为人师 行为世范——僧伽教育中的律仪教育琐谈

(香港)净因、张淇:汉地佛教院校课程设置调研报告

(香港)王联章:现代佛教教育中教材的重要性——从“藏要”谈到“大藏经选要”

(台湾)释惠谦:从「佛教大学国际协会」的成立看佛教教育的未来展望

(台湾)慧宽:佛教信众教育探讨——以佛光山在台湾地区的信众教育为例

(台湾)释觉启、释妙曜、释妙悯、释有德:从佛教多元弘传回顾佛教教育的发展

黄夏年:佛教教育与学术研究浅议

(澳门)心慧: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互助发展

(台湾)圣玄: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互助发展之困境及其因应之道——以台湾地区为例

俞学明: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在世间”和“为世间”

(韩国)金永斗:大学课程中佛教教育的方向和实际

(韩国)景迁:佛教教育的时机和挑战

(日本)木村宣彰: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菲律宾)传印: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近梵:向下扎根•往上结果——中小学在万佛圣城30年的经验

圣凯: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更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