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法海寺青铜梵钟辨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苗天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同大多数寺庙一样,法海寺也有一口独具特色的青铜梵钟。这座寺庙四进院落,依山势层叠而上,蔚为壮观,藏有精美细腻壁画的大雄宝殿在二进院,青铜梵钟2007年9 月之前悬挂在大殿东侧,现已陈列在二进院东展室内。
  法海寺铜钟铸成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 年),有钟腰部的铭文为证:“敕赐法海禅寺大明正统丁卯四月良日铸造”,比法海寺建成时间正统八年(1443 年)晚四年。此钟通高1.75 米, 外沿口径1.21 米, 唇厚0.095 米, 重1068 公斤,系用泥范青铜精制而成。从重量、高度、铭文浩繁等方面看,它远远赶不上世界四大钟王之一——觉生寺永乐大钟,但从铸造工艺、精美程度、铭文内涵讲,专家认为法海寺青铜梵钟完全可与闻名中外的永乐大钟相媲美。
  据民国十七——十八年(1928—1929 年)北平特别市社会局对法海寺庙产的详细档案中记载,法海寺有大铜钟一口、铁钟一口、小铁钟四口,并言明“铜钟发声悠扬”、“光洁可爱,声音洪亮”、“铜钟约一千斤(此数据不准,以前文为准),铁钟约六百斤”、“由前明继承,不知底蕴”①。上述档案资料印证了法海寺仅有一口铜钟,铁钟数目较多,均为法物中的乐器类。
  笔者多年在法海寺文保所工作,对这口青铜梵钟情有独钟,粗加考证,亦有所得,认为此钟有两大特点值得世人瞩目:一是梵文经咒众多,研究价值极高; 二是外形设计独特,铸造工艺精湛。
  一、梵文经咒众多,研究价值极高
  法海寺青铜梵钟的外壁上方由20 片菩提树叶排列成花环形状,又如伞盖,分布在钟钮蒲牢的正下方。在每片菩提树叶侧下方铸有20 尊佛菩萨的名号,他们是慈氏菩萨、准提佛母、增长天王、救度佛母、普贤菩萨、除盖障菩萨、树叶佛母、广目天王、白衣佛母、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尊圣佛母、多闻天王、麻麻吉佛母、虚空首菩萨、金刚首菩萨、摩利支天、持国天王、佛眼佛母、地藏菩萨。这20位尊者就是佛教中的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七佛母及一位护法天神——摩利支天。
  在菩提树叶叶环上部和下部有13 行梵文经咒,第1 行位于菩提叶之上,其余12 行位于叶环之下。梵文经文共约1500 字。在梵文经文中铸有25 组汉文题名。具体题名为:身语意字种五方佛四佛母咒、无垢净光真言、吉祥偈、大佛顶尊胜陀罗尼、时轮佛、无量寿佛、普觉真言、般若无尽藏真言颂、十方如来名号、孔雀佛母、虚空宝藏、随求佛母、马哈葛辣、持密佛母、护国大千母、寒林佛母、白伞盖咒破地狱咒、牙曼答葛、昝巴辣、十护方妯、十二因缘真言、 灌顶光陀罗尼、释迦佛陀罗尼、菩提庄严大宝楼阁真言、十大明王真言。
  梵文经咒下方的钟腰部有“敕赐法海禅寺大明正统丁卯四月良日铸造”的字样。钟腰下部,铸有助缘人名1154 名,铸字3400 多个。
  钟体内壁铸有梵文经文18 行,共2070 字。在梵文经文中铸有汉文题名25 组字。具体题名为:皈依三宝偈、众明王佛灭恶趣箴言、药师光王如来真言、一切佛菩萨总持、阿弥陀佛灭五间咒、观音菩萨如意轮真言、华严经总持、圣妙庄严真言、消灾吉祥陀罗尼、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大供养音乐陀罗尼、不空索咒、圣尊提佛母真言、阿弥陀佛十甘露真言、大般若经中般若真言、观音灵感真言、燃灯佛真言、成就诸行真言、宝檀华菩萨咒、大势至菩萨真言、大鹏金翅辟雷真言、大轮金刚手真言、四天王真言、二十八宿真言、九龙王真言。
  《北京法海寺》②一书误将“牙曼答葛”印作“矛曼答葛”,误将“昝巴辣”印作“昝巴辣尼”,误将“菩提庄严大宝楼阁真言”印作“普提庄严大宝楼阁真言”, 误将“无量寿佛”印作“无量寿福”。可是仅仅四字之差,误人匪浅。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没有上述四位佛菩萨名号,心中疑窦丛生,无奈只好又求助于青铜佛钟本身,踩着梯子亲自到钟上核对。不看则已,一看果然证实自己的怀疑是有根据的,于是作了上述更正,以方便后来研究者。
  经过考证,笔者发现钟体外壁菩提叶环处提到的20 位尊号和25 组题名,也是禅密结合的各种佛的汇集,其中密宗的佛菩萨占的分量比较重,如五方佛、十方如来名号等。而时轮佛、马哈葛辣、牙曼答葛、昝巴辣四位和十大明王以及众佛母是纯粹藏传佛教尊奉的诸佛和金刚,甚至有得道的高僧,如昝巴辣。密宗本尊的名号本身很多,这里只提及了一部分,可能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修持观念有关,因为法海寺初建时格鲁派大师大慈法王和其弟子众喇嘛积极助缘,同时还有驻寺的三位开山喇嘛(分别是领占巴、扎失乳奴和扎失远丹)的极力倡导。下面笔者仅就人们不太熟悉的佛菩萨名号作一简单说明。
  1、时轮佛
  时轮佛又称时轮金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主要造像之一,藏语名“堆柯”。是一尊双身佛像,有四头,每头有三目,主体是蓝色的,左边一脸红色,右边两脸一白一黄,多臂。层层手臂向四周呈放射状,形成一个圆形,手中拿着斧头、短剑、骷髅鼓、骷髅碗、棒、月刀等,怀中拥抱明妃。这些法器寓意福德、智慧、吉祥、摧破等。在他们的脚下,踩踏着许多挣扎的小人,下有莲花座,后有火焰背光。时轮金刚是修时轮密传的本尊,据《西藏王臣记》,古印度北方有极乐世界,国名香巴拉,国王月善王最早弘传《时轮金刚法》,约十二世纪传入西藏。时轮金刚密法认为众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之中,故以时轮以示“三时”。
  2、马哈葛辣
  马哈葛辣就是大黑天, 称谓颇多, 梵名Mahakala,音译摩诃迦罗、摩诃哥罗、麻曷葛剌、摩诃迦剌等,藏语称为昆布,蒙语则称嘛哈噶拉,又作大黑神、大黑天神、摩诃迦罗天、永保护法金刚、六臂永保护法,乃佛教之守护神,具有战斗神、财福神、厨房神、冥府神等多种性格,位于众护法神首位。大黑天形象颇多,位于胎藏界曼陀罗外金刚部左方第三位,呈黑色忿怒相,头发竖立,三面六臂,其中一面有三目,左右二面各二目。在藏传佛教中造像则更多,多为站立,脚踏众多的仰卧魔鬼,或者一个仰卧的男人身上,象征着他降服的魔鬼。印度教中把他看作是保护神毗瑟奴的化身,《大日经疏》卷是以此天为毗卢遮那佛之化身,《仁王护国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一则把他看作是战神,夜游人间,食人血肉。《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受斋轨则”条以此为食厨之神,我国江南一带自古以来民间厨房多祭祀此天,日本亦沿此风,多在寺庙厨库安置二臂之大黑天像。元朝时奉藏传佛教(喇嘛教)为国教,大黑天像由国师八思巴送入宫廷,成为元世祖以下历代特别崇奉之神,元朝上至皇帝公卿下至黎庶百姓都十分崇尚此神。至明以后,辗转传入满洲,皇太极曾在关外建实胜寺专门供养此神。明清之际,特别是清入关后,朝廷为加强和西藏、蒙古等民族的联系,争取蒙藏等地的支持而沿用元制,大黑天照样受到特殊推崇。
  在法海寺大雄宝殿东侧山墙的壁画下面的十八罗汉前原有大黑天塑像,可惜“文革”中被毁。从现存的老照片上看到,大黑天形象为站立式二臂忿怒相,左手平端一物,模糊不可辨认,右手抬至胸前,脚踏一个仰卧的人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为什么大殿中有大黑天的塑像、大钟上铭刻他的名号?这是因为法海寺在创建之初有十几位高级藏族僧侣的慷慨助缘。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乌号是一面金字招牌,代表着明朝官方对释迦也失的高度认可,具有无上的威力,在汉藏僧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于是,释迦也失带头为法海寺助缘,他的弟子们自然鼎力相助,共有以妙法清修净慈普应辅国阐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哑蒙葛为首的上师、国师、禅师等六位,另有领占巴、扎失乳奴、扎失远丹三位开山喇嘛常驻法海寺,这些藏族高级僧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法海寺的寺院格局、宗教仪式及寺庙生活。这些人的参与与加入,无疑提高了法海寺在宗教界的政治地位。
  思藏格鲁派高僧、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七大弟子之一——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他曾代表宗喀巴进京朝觐明皇,他是继大乘法王之后进京朝觐明朝皇帝的最高的藏族友好使者。他因近身侍者身份得以亲闻宗喀巴的所有经典论述,故在藏族僧侣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明朝也受到宣德皇帝的特殊礼遇:宣德九年(1434 年),明宣宗派遣成国公朱勇、礼部尚书胡持节封释迦也失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静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这个封不仅如此,种种迹象也表明,释迦也失及其弟子们、包括胡等许多高级官员与建寺功德主李童的私交也非同一般,否则,以大慈法王的身份和地位是不会轻易为一个普通太监盖庙而慷慨解囊的,这从侧面也揭示了李童在皇帝身边的地位不可小视。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法海寺大殿中设立大黑天站像、壁画中出现众多密宗造像、梵钟上又出现马哈葛辣的名字。
  3、牙曼答葛
  牙曼答葛是藏传佛教中的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又称大威德怖畏金刚,为密宗本尊,西藏语称:多吉吉杰,古印度语称雅木达嘎,梵语阎曼德迦。按密宗教义上说,他“有伏恶之势,谓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德威兼备,故称大威德金刚。此金刚为藏密五大明王之一,并认为它是无量寿佛的化身,以其忿怒相教令法界,并降伏妖魔。又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一般为九头、十六足、三十四臂,拥抱明妃罗浪杂娃,以代表智慧与禅定的结合(即定慧双修的理论)。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主修的本尊。
  4、昝巴辣
  昝巴辣应是《元史·释老传》所记之“瞻巴国师”,也称“瞻巴拉国师”,史籍多称“胆巴”。《汉藏史迹》中记载帝师八思巴亲自为巨州③麻曷葛剌塑像(即大黑天)开光之后云:“此依怙像(指麻曷葛剌像)之脸面,朝向南方蛮子地方,并命阿阇梨胆巴贡噶在此护法处修法。”④八思巴所以令胆巴于麻曷葛剌像处修法,除胆巴系因八思巴推荐为国师外,主要还有胆巴家族世代尊奉此神、并多次获得灵异的缘故。
  《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详细记录了一系列胆巴祷告麻曷葛剌而屡屡应验的事迹:“师名功嘉葛剌里,此云普喜名闻。又名胆巴,此云微妙。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孤,依季父,闻经止啼,知其非凡,遣侍法王上师……上师令巴至西天竺国参礼古达麻师利,习梵典,尽得其要……巴入中国,诏居五台寿宁。壬申(至元九年,1272 年)留京师,王公咸禀妙戒。初,天兵南下,襄城居民祷真武,降笔云:有大黑神领兵西北方来,吾亦当避。于是列城望风款附,兵不血刃。至于破常州,多见黑神出入其家,民罔知故,实乃摩诃葛剌神也,此云大黑。盖师祖父七世事神甚谨,随祷而应,此助国之验也。乙亥(至元十二年,1275 年)师具以闻。有旨建神庙于涿之阳,结构横丽,神像威严,凡水旱蝗疫,民祷响应。己丑(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年)……令往潮州……有枢使月的迷失奉旨南行,初不知佛,其妻得奇疾,医祷无验,闻师之道,礼请至再,师临其家,尽取其巫觋绘像焚之,以所持数珠加患者身,惊泣乃苏,且曰:梦中见一黑恶形人释我而去。使军中得报喜甚,遂能胜敌,由是倾心佛化。师谓门人曰:潮乃大颠韩子论道之处,宜建刹利生。因得城南净乐寺故基……枢使董工兴创,殿宇既完,师手塑梵相,斋万僧以庆赞之……元贞乙未(元贞元年,1295 年)四月,奉诏住大护国仁王寺,敕太府具驾前仪仗,百官护送。寺乃昭睿顺圣皇后所建,其严好若天宫内苑移下人间。是年,遣使诏师问曰:海都军马犯西番界,师于佛事中能退降否。奏曰:但祷摩诃葛剌自然有验。复问曰:于何处建坛。对曰:高粱河西北瓮山有寺,僻静可习禅觏(观)。敕省府供给严护……于是建曼孥奴罗依法作观,未几,捷报至。”《元史·释老传》记载关于胆巴的事迹,较《佛祖历代通载》简略,如记海都犯界事云:“元贞间,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胆巴)祷于摩诃葛剌神,已而,捷书果至。”
  又胆巴于家乡今青海玉树自治州移多县所建朵藏寺,迄今尚口口相传许多关于胆巴的故事,可参看周生文、陈庆英《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⑤。此外,赵孟在《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中记胆巴,同样强调其祠祭麻曷葛剌而屡屡彰显神异之事:“皇帝即位之元年(至大四年,1311 年)⑥,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五年(延祐二年,1315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瓦巴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复敕臣孟为文并书……至元七年(1270 年),与帝师巴思巴俱至中国,帝师者乃圣师之昆弟子也。帝师告归西蕃,以教门之事属之师,始于五台山建道场,行秘密咒法,作诸佛事,祠祭摩诃迦剌,持戒甚严,昼夜不懈,屡彰神异,赫然流闻,自是德业隆盛,人天归敬……皇元一统天下,西蕃上师至中国不绝,操行谨严且智慧神通,无如师者……延祐三年(1316 年)□月立石。”如此看来,胆巴供奉麻曷葛剌像的说法是真实的。
  类似的传闻一直流传至今,王士伦、赵振汉所撰《西湖石窟探胜》第八回《大黑天显灵传神话》记:“解放前,这一带庙宇林立,香火缭绕,迷信色彩浓厚,神话传说很多。相传元兵攻城时,曾遭守城的官兵奋力抵抗。以后,由于大黑天显灵,带了许多天兵天将,腾空而行,在城内降临,于是守兵大败。这也就是元统治者对大黑天特别崇拜的原因,还派遣伯家奴到杭州雕造石像,供人们顶礼膜拜。”既然胆巴与麻曷葛剌有如此众多之因缘,加之藏传佛教从元到明的发展传承关系,因此法海寺大钟上二者名号同时并现,就不足为奇了。
  5、六观音
  总合梵钟内外壁上共出现六位观音,分别是观自在菩萨、如意轮观音菩萨、圣妙庄严观音、白衣大悲观音、不空绢索观音和灵感观音。她们可能是教化六道(指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破人道、天人道等六道)的六观音的化身。在法海寺大雄宝殿的东西山墙的佛会图中,也出现了六观音的画像。
  6、十二佛母
  钟内外共提到十二位佛母,分别是准提佛母、救度佛母、树叶佛母、白衣佛母、尊圣佛母、麻麻吉佛母、佛眼佛母、孔雀佛母、随求佛母、持密佛母、寒林佛母、圣尊提佛母。提到佛母,人们很自然联想到此像表现的是佛的母亲。其实按佛教广义的解释,佛从法生,故法可以称母,所以有关这类提法并非具体指某位母亲,而是为宣传教义而设。应该注意到,密教诸菩萨中才有佛母,这是显教所没有的,为密教独有的特色。
  准提佛母又称准胝观音、尊那佛母、七俱胝佛等,意译清静,护持佛法,专为短命众生延寿护命之菩萨。禅宗以准提观音为观音部之一尊,深加崇敬。藏密、日本东密、台密等有不同的造型。此尊密号为最胜金刚,以此尊为本尊修法,称为准提法,乃为除灾、延寿、祈求聪明、祛病、光明独照、菩萨庇护等所修之法。
  救度佛母,全称圣救度佛母,简称度母,共二十一尊,皆为观音菩萨之化身。《大日经》说,这些度母都是从观音菩萨的眼睛中变出来的,只是身体颜色不同,有金色的、蓝色的、红色的等等,但藏传佛教里经常见到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藏民们认为白度母是藏王松赞干布尼泊尔妃赤尊公主的化身,绿度母是唐文成公主的化身。
  白衣佛母即白衣观音、白身观音,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三十三观音中的第六尊,因常着白衣故名。白,表示心之洁净,不染尘埃,体现菩提之意。
  佛眼佛母:又作佛眼部母、佛眼明妃、佛眼尊等,为密教胎藏界遍知院及释迦院之一尊,此尊为般若中道妙智的神格化,系出金胎两部诸佛菩萨总母。以其为生佛部功德之母,故称佛母;又具五眼,故称佛眼。
  孔雀佛母:又称孔雀明王,经常呈一面四臂相,手持莲花、俱缘果、吉祥果、孔雀尾,分别象征敬爱、调伏、增益、息灾。此明王为毗卢遮那佛之等流身,有青莲、白莲二座,表示摄取、折服二德。
  寒林佛母:寒林指林葬之处,运死尸而葬于林中,伺禽兽也,梵语尸陀,其林幽深而寒冷,又为横死处所,进入者常感觉毛骨悚然,故名。寒林佛母在此超拨鬼魂。
  其他佛母限于笔者掌握材料有限,在此略而不述。
  二、外形设计独特,铸造工艺精湛
  法海寺的青铜佛钟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是外观与音响的完美结合。
  外观上,此钟造型浑圆厚实、凝重大方。钟呈正圆形,钟顶直径略小于钟口沿直径,钟体修长,钟口外张,呈喇叭状,从上到下,结构复杂、造型生动,分为钟顶部、钟中部、钟下部三部分。钟顶部钟钮铸有一对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蒲牢,它们两尾交缠、相背成趣,浑然融为一体,一副叱咤风云、力拔千钧的样子。传说蒲牢是龙的第六个儿子(一说九子),天性好鸣,被吕洞宾施道术定在了钟钮上,终年与钟声相伴,倒也与它的性情相符。在两只蒲牢的四爪之下,20 片菩提树叶环绕成花环,如伞如盖,其下安放20 尊佛菩萨的名号。钟中部铸有梵文1500 字、汉文偈咒题名25 组、助缘人名单1154 人、3400 字。字形工整端丽,遒劲古朴典雅,个个清晰可辨。钟下部是海浪纹线和莲花瓣钟口,海浪澎湃象征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慈航永远普渡虔诚信徒早日脱离苦海、到达幸福无忧的彼岸。钟口为莲花瓣裙,宛如盛开的莲花,比喻佛国世界就象莲花出淤泥一样高雅清洁,一尘不染。令人咂舌的是钟体内壁的梵文更是洋洋大观,刻有《金刚经》和《法华经》两部共约2070 字,其中夹杂汉文题名25 组,梵文经咒下并有一圈藏文经偈,唇口铸有八卦卦符,按“文王八卦方位”顺序排列。总计内外壁梵文、汉文、藏文等文字共6970 字,其书法艺术价值也很高。稀罕的是,助缘人名单铭文中有不少简化字,如“刘”、“关”等字的简体和繁体多次并现。
  法海寺铜钟与觉生寺永乐大钟最相似的地方就是遍布钟体内外壁上的梵文经咒,当然从文字数量上和梵文经咒的种类上对比,法海寺铜钟远远不及永乐大钟的经文浩繁和文字众多,约为永乐大钟的三十分之一,这主要由钟的体量和重量决定的。但从经咒内容看,完全可以认为它是永乐大钟钟身上所刻经文的浓缩版和精华版,在有限的空间内已经将显密共尊的主要佛菩萨名号囊括在录(详细名号见第一部分罗列),如密宗的五方佛四佛母咒,大乘教下的《法华经》、禅宗的《金刚经》、喇嘛教的时轮佛、牙曼答葛、马哈葛辣、昝巴辣等咒语和十大明王真言、众明王佛灭恶趣箴言、十护方咒、圣尊提佛母真言、持密佛母、寒林佛母咒等,来源于华严宗的《破地狱咒》、净土教下的《药师光王如来真言》,印度瑜伽教派的《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不一而足。在所有这些被镌铸的梵文经咒中,几乎涵盖了各宗各派中关于驱邪、避祸、增益、祈福以及往生与彼岸的经本。如《十二因缘真言》是说老死依因缘,有受、爱、痛、乐的关系;《大佛顶尊胜陀罗尼》为灭罪生善、净除业障、延命增寿的含义。用意颇为深刻,构思堪称绝妙。就凭这一点,可与驰名海内外的永乐大钟相媲美。
  音响上,该钟轻击声音圆润、深沉、悠长,余音振壁,袅袅不绝。重击时浑厚、洪亮、绵长。如此悦耳的钟声是怎么形成的呢?钟声产生与撞钟引起的振动,其强弱、高低、长短、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的形状和材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积累了宝贵的声学知识,指出了钟的形状、厚薄与音质的密切关系,《考工记》云:“凫氏为钟,薄厚之所振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钟厚则石,巳薄则播”,“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⑦梵钟声响要求浑厚、悦耳、传声遥远,因此,梵钟上端闭塞、顶部留一小圆口、下端钟口敞开,形成钟顶小、钟腰细、钟身长、钟口外张似喇叭。当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而钟身中部较窄,钟壁厚度不同,使各分音的频率恰当。这是梵钟的音响效果好的重要因素。
  法海寺梵钟材料选择的是青铜,即以铜为主的合金。铁也是常见的铸钟材质,但由于铁质温度要求高,流动性差,花纹不易清晰,耐腐蚀能力也不如铜质,因而宋应星说:“凡铸钟,高者铜质,下者铁质。”从现在的保存状况看,法海寺大钟的材质精良、合金比例适中。钟体厚度虽然没有进行科学检测,但肉眼明显发现口沿部位最厚、口沿往上渐薄,音学原理是不同厚度的各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振动频率,甚至拍振现象,发出人们所要求的理想声响,由此证明它完全符合良钟的声学原理。
  当然,精湛的铸造工艺才是法海寺青铜梵钟的骄人之处,它是严格按照明代时的冶铸工艺精工细作的。采用了泥范法和失蜡法两种铸造工艺,其中钟体用泥范法,钟钮用失腊法,钟体与蒲牢接合采用了分铸法,即先将钟钮蒲牢用失蜡法铸成,然后嵌入钟体泥范上,从法海寺铜钟蒲牢四爪造成的钟内四个清晰的凸块就能断定。蒲牢造型复杂,又有漏孔、卷曲等特点,可以判定为失蜡法铸造,这是明时通用的制作蒲牢钟钮的工艺。上溯至明代初永乐年间铸的大铜钟、大铁钟等,其钟顶内部都有二个或四个凸块,在凸块对应钟外表面可见到蒲牢爪部与钟顶结合的痕迹。由此可见,钟体与蒲牢接合采用了分铸技术。为使钟钮与钟体便于定位合范并提高结合强度,在内芯上留下二个或四个凹槽,浇注后钟钮与钟体铸接一体,因而钟顶内形成二个或四个凸块。二爪蒲牢是二个凸块,四爪蒲牢就是四个凸块。经大钟寺研究人员研究,对部分钟顶上蒲牢抽测,以及外形观察发现钟钮内以铁筋为骨,有的蒲牢爪不完全是铁骨插入钟顶,而在钟顶内凸块上可见到铁骨呈弯钩状包铸在内。部分精致的梵钟,实测其蒲牢内都有铁骨,而钟顶结合严密,既做到了外形美观,又提高了结合强度,适应了钟长期悬挂及反复敲击的特殊要求。永乐大钟钮上的连接穿钉,外为铜质,内嵌铁芯,也为蒲牢内嵌铁骨提供了佐证。
  法海寺铜钟采用分铸法的铸造过程大致有以下四个步骤:
  1、制范刻字,用泥石堆塑钟体模型,在泥模外制作钟外范,在其表面雕刻上阴字。
  2、把泥模刮掉一层,其厚度相当于钟的厚度,即制成内范,表面也雕刻上阴字。
  3、用失蜡法制出钟钮,具体做法是:先做一芯模为内范,接着在内范上制蜡模,然后蜡模上再制外范,最后合范,就是将蜡模加热熔化,留出空腔进行浇注。
  4、合范浇铸,外范、内范从下至上依次套合,再把预先铸好的钟钮固定在钟顶范内,组合成完整的大钟铸范,将熔化的铜水源源不断从钟顶开设的浇冒口倒入浇铸,就能制出质地精良的铜钟。据法海寺《楞严经幢》记载,该钟为“铸冶官李智等三员名”所造。我想,李智的大名将会同画壁的宛福清、王恕、顾行、张平、王义、李原、潘福、徐福林等15 人的名字一样名垂青史。
  ①北京档案馆法海寺档案J181-15-110。
  ②北京市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编印,2001 年9 月。
  ③元代无巨州,依据下文引用的《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中有“……有旨建神庙于涿之阳……”之句,因疑此巨州或系涿州之误译。
  ④译文据陈庆英译本,第173 页。
  ⑤《西藏研究》1990 年第1 期。
  ⑥宿白先生考证赵碑所云之皇帝系元仁宗,此“皇帝即位之元年”应是至大四年,见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第383 页,文物出版社,1996 年10 月第一版。
  ⑦闻人军:《〈考工记〉声学知识的数理诠释》,《杭州大学学报》1982 年10 月,第9 卷,第4 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