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科學論(三)
第六章 到深山中去探寶
人應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年青人整日沈迷於吃喝玩樂之中,一生就這樣迷迷糊糊渾渾噩噩地過下去,沒有辨別是非善惡的智慧,整天談論和奔波忙碌的就是錢財和名譽地位等,從不想從高僧大德聖賢們面前學習一些人類高尚的知識。像這樣的一種人是與動物沒有什麼差別的,也可以稱為雙足動物,因為動物整日地奔跑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一點吃喝。中國偉大的佛學家、文學家、哲學家薩迦班智達說:「無有辨別善惡者,學者之前受驅逐,整天談論錢財食,此即雙足之畜生。」人不同於畜生最大區別,乃是作為人,應具有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我們要想達到很高尚的道德境界,也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長久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修正自己的行為,而這些高尚品質的修煉和提升之始乃是基於反省,如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所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污。」因此我們應時時反省自己,通過反省,以提高自我。
世間上的人,不管他是何種層次任何階級或什麼身份的人,都可被歸為比較低級卑劣和具高尚品質這二類。前一種人的行為只是憑著自己本能和習氣的衝動而隨意行事,他們這種處世方式就好像與動物沒有什麼區別一樣;而後一種人則是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他們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是非善惡取捨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並時時以正知正念來反觀自己的心靈,這就是那種志行高潔之士。追求高尚行為的人總會擁有快樂,而卑劣的人則是痛苦纏身,現在和將來都會有許多不順心如意的事跟隨著自己。正如蜜蜂喜歡繞著芬香的花朵飛舞,而蒼蠅只是樂於逐臭一樣,世界一切高尚的人們對所有高尚的學問和知識都樂於去接受和學習,但當他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他們會驚喜地發現,世界上所有高尚的行為和道德品質其實都已全部包括在佛教的無上菩提心之中了。所以那些追求高尚行為的人們只要不斷地以佛法來嚴格要求自己,時時以無上菩提心的正知正念來觀照反省自己,如此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則最終他不但能擁有人間最高尚的道德品質,達到人生最圓滿的境界,而且也能證得最殊勝的出世間聖道,成就生命最究竟的覺悟狀態。正如偉大的政治家、佛學家、大智者根嘎嘉村在其著名的格言集中所說:「若願行持諸善事,務必敬聞佛教言,一切諸時能忍耐,縱遇命難亦行法。若能依據經教義,精進修行依對治,智者從不說妄語,彼德此後會明知。」
范仲淹,是北宋王朝時期的宰相,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曾常問道於佛門高僧,受到過很多道風高雅的禪宗大德的提攜,比如古禪師就曾寄偈相勉:「丈夫各負沖天氣,莫認虛名汙自身,撒手直須千聖外,纖塵不盡眼中翳」即教育勉勵他說,大丈夫應該有沖天的氣概,莫要迷著於那些虛假的名聲地位而污染了自己的高尚品格,更要以那種不著纖毫的大超越大解脫的佛法來時時刻刻地要求觀察自己,這樣就能達到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至善至美最高的道德境界。范仲淹能夠一生為官清廉,雖處高位而不驕,尤其是後來縱然身處逆境而仍心懷天下百姓憂苦,在著名的《岳陽樓記》中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實乃是佛法裏無上菩提心中「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思利他,恒常尊他為最上」的自輕他重和自他交換修法精神的真實體現。
學佛是對自身有利的事情
有人雖不懂很深的理論,但是很關心今世各種家庭上的幸福,學佛確確實實會對我們的生活、家庭、財富等等有非常巨大的利益。而且佛經中專門宣說了修哪種法門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比如修長壽佛對自己的壽命有利益;然後修黃財神和地藏王菩薩等可在即生之中生意順利、財富圓滿;然後對於各種疾病乃至於現在許多科學醫學束手無策的頑疾,通過佛法裏的禪定、念藥師經、藥師咒等方法也是能治好的。這並不是一種傳說,實際上,現在在任何一個醫院和任何專家也不能治癒的像愛滋病、癌症等各種絕症,在佛菩薩的威力下也是能解救的。所以對於世間上的一般人來講,學佛確確實實是很有利的事情,當然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只有學了佛以後,通過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可以得到體驗,因此現在學佛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納臘達·特拉尊者曾言:「佛教讓人能夠自立,能夠讓人生起自信和力量。」德國佛教學者戈蘭那提羅卡說:「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一種陰暗的、憂鬱的宗教。事實上不是這樣,佛教是要讓它的實踐者聰明而歡快。當我們閱讀菩薩(也就是未來的佛)的生平故事時,我們瞭解到他是如何修行無生法忍的,這將使我們即使面對眾多麻煩時,也能欣然歡快,並且能為他人的福利而隨喜功德。」方東美教授說:「佛法乃人生最高級享受。」日本京都大學心理學教授佐滕幸治博士則提出坐禪學佛有十種心理方面的效果:1、忍耐心的增強,2、治療各種過敏性疾患,3、意志力的堅固,4、思考力的增進,5、形成更圓滿的人格,6、迅速地使頭腦冷靜,7、情緒的安定,8、提高行動的興趣和效率,9、使肉體上的種種疾病消失,10、達到開悟的境地。日本的醫學博士長谷川卯三郎所著「新醫禪學」中的報告提出了坐禪能治十二種疾病:1、治療神經過敏症,2、胃酸過多及胃酸過少症,3、鼓腸疾,4、結核病,5、失眠症,6、消化不良,7、慢性胃下垂,8、胃、腸的Atonie,9、慢性便秘,10、下痢,11、膽結石,12、高血壓。
精深豐富的教理是佛教一大特色,但佛教更重視把教理運用到實踐中,使修學人真實生起超越社會人生的體驗。在一個人修行結果中最偉大的體驗當然是成佛,但較低層次的一些效驗在佛門弟子中仍隨處可見。比如佛門修行中有一種取精修法,自古到今都有人在修持這種特殊的抗饑法。五十多年前甘孜州爐霍縣多芒寺就有兩位喇嘛在崗底斯山修行了十二年,而沒吃一頓飯,現在多芒寺60多歲的德巴堪布就了知此事。又丹巴縣有一慧增法師,1988年在丹巴縣巴地村一個寂
靜的山洞裏修行時,100天中沒吃一口飯,一天隻吃青稞大的一粒丸子,起初是一天幾顆,後來一天一顆,本人1989年在該地時,也特地作了調查核實。又據《中國體育報》1993年7月7日報道,江西寧都縣蓮花山青蓮寺的尼姑釋宏青從小素食,6歲時就拜贛州海會寺住持宗鑒老和尚為師,從1991年1月開始辟穀,到該報道發稿時已長達898天,沒吃過任何東西。
佛教中的修行,會明顯改變人的身心,這點現在科學可以證明。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班森教授,曾於1979年和1988年在印度和錫金等地作過實驗,結果發現修行者修持拙火定時,他全身溫度普遍增加,禪師入定時,其氧氣消耗量減少了百分之六十四。在現實中我們也可經常發現修行者與一般人在身心上的迥然不同,比如藏地寒冬天氣裏修絕地火瑜伽的人,周圍的雪慢慢都被融化,有些人零下二十多度時只穿一件襯衣也不會覺得寒冷。這對科學家來說,是既好奇又感到難以解釋的。我曾聽一位臺灣的陳先生說:「西方科學家通過醫學實驗,發現受高僧加持過後的病人身體,與先前有很大差別。」平時我們就有在身體不好時,請上師或僧眾加持,或進行放生後,身體明顯好轉的經歷。
這種通過學佛而使自己身心的痛苦得到徹底解除的事例,從歷史上到現在,無論是在藏地還是漢地的很多學佛人當中都有許多詳細具體的記載。也許有些人不太理解佛法的這種神奇妙用,但現在的科學卻是能證明這一點,比如據1997年6月11日的《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報道:「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信念療法的臨床實驗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們讓一批癌患者全身放鬆,安靜地想像癌腫部位正在接受化療或放療,每天想像3次,每次30分鐘」。結果發現經受過信念療法的患者壽命明顯地延長了;又說:「科學家預言,人類對利用大腦治療疾病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視和全面利用,將是21世紀醫學的突破。」所以通過學佛而能使自己身心得到康復的事實,實際就是目前醫學上最先進的一種信念療法,它除了有患者對佛法的強烈信念外,還有佛菩薩的不可思議強力加持,這二者的結合便能使患者的身心痛苦得到神奇般的解除。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曾說:「宗教便是治療心理疾病的組織,特別是人類兩種最偉大的宗教—佛教與基督教。」
學佛能摧毀我們前世和今生所造的許多罪業,增長自己的福報功德,從而免遭下墮到地獄、餓鬼、旁生等三惡道中去感受無量的痛苦,能夠轉生到悅意的人間或天境甚至佛的清淨剎土中去享受福樂,所以學佛修行對我們自己的來世也有很大的好處。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將軍,是明朝抵抗倭寇的大統帥,他在軍營裏每天都是要誦經做學佛功課的,有一天晚上夢裏,他部下的一個士兵來告訴他說:「大帥,我已陣亡,求大帥給我誦一遍《金剛經》超度!」第二天,戚將軍就到兵營中去查問,果然此人已為國捐軀,於是他就為那位亡卒心無雜念認認真真地誦了一遍《金剛經》,夜裏亡卒又來托夢,對戚將軍千恩萬謝,說是依仗這部金剛經的功德,他已得超度了!所以說虔誠學佛的人,認認真真地誦一部《金剛經》的功德都是能夠超度另外一個人往生到善趣或清淨佛國,更何況說對於自己的利益呢?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說:「我所唯一賴以自慰的,就是這觀音名號的執持。《法華經·普門品》云:『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我感謝這位菩薩的保佑,在這八年裏面於苦難中施我以大無畏。」
學佛既然能為我們積累這麼多的福報和功德,對自己的來世今生有說不盡的利益果報,所以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朝廷要人即使公務再忙,每天都要不間斷地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學佛。比如林則徐在任湖廣總督時,除了每天都要誦經學佛外,他還把常用的《阿彌陀經》、《金剛經》、《大悲咒》等用正楷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結為一個集子題為《行輿日課》,以便他公務外出在行途之中作為每日誦經咒做功課用的。後來林死後,被朝廷追溢為「文忠公」。以前像林則徐和戚繼光將軍,他們即使每日公務再忙,在行途之中或軍營當中都每日不間斷地學佛做功德,那我們現在的許多人,每天都是在很多無意義的生活中過日子,為什麼不抓緊時間來經常多學一些佛法呢。否則到不知何日命終來臨,中陰境界現前,親見閻魔鬼卒的時候,到那時心煩胸悶手足無措,再臨時抱佛腳想學佛恐怕也就來不及了!
帝王將相亦學佛
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認為學佛是一種低層次的盲目的行為,在末法時期的今天,出現這種想法也不足為怪。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從歷史上看,印度、藏地、漢地的歷代帝王對佛教都非常推崇。比如從印度聖境來說,樂行王、影勝王、阿育王三大貝拉王,以及三十七代暫紮王都致力於弘法利生事業;在藏地從拉脫脫日王到極樂五代的赤熱巴巾的歷代國王也都身體力行,弘揚佛法(詳細可參閱《青史》、《紅史》和《白史》);在漢地,自從西漢佛法傳入後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排斥佛教的國王只有三武一宗四位,其餘的都致力於佛教的弘揚。茲摘錄幾則漢地皇帝學佛弘法的事實。
南北朝時南朝的梁武帝,虔誠事佛,以佛法治國,並拜法雲、雲光、寶志三大高僧為師。他的皇后雖然美麗,卻嫉妒心強,又誹謗三寶,年青時即已死去,墮為巨蟒,因此托夢給梁武帝請求超度,因此梁武帝依據佛經著成十卷懺法(俗稱《梁皇寶懺》,這種梁皇懺法直至今天仍盛行不衰)。又在造完水陸大齋的儀軌後,梁武帝手捧儀軌跪在佛前,極其虔誠地祈禱:若儀軌合乎聖理,則使佛前燈火不點自明,否則燈火仍舊黑暗。說完拜下,剎那燈火通明。又梁武帝在惠約禪師前受了菩薩戒,當時向禪師頂禮時,請禪師向外保密,於是禪師也合掌入於淨瓶中,後又化為五彩雲朵而出,禪師也請武帝向外保密。梁武帝堅持日中一食,並從大乘菩薩戒出發,發心斷除酒肉,並詔示全國僧人都斷肉食素,使素食成為流傳至今的漢地佛教一大優秀傳統。梁武帝還三次捨身寺廟,講經說法。
隋文帝小時由智仙神尼扶養長大,後在南京棲霞山造塔回向智仙神尼,塔中銘文說:「菩薩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堅,敬白十方一切三寶……。」同時在全國各地落成了三十多座,各地都有瑞應奏聞,隋文帝感慨地說:「佛法重興,立舍利塔,必有感應。」隋文帝因為喜好佛法,又好食麻豆,故曾稱恍然若覺前身是出家人。
二十多歲登上皇位的唐高宗自小便受菩薩戒,與其父親唐太宗一樣推動佛教事業,禮敬玄奘法師等有道高僧,並經過辯論後,決定出家人不用頂禮國君。
唐肅宗在登基初,即請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宮朝夕誦經,祈禱國泰民安。乾元年中詔請密宗大師不空,於內宮建道場修護摩法,為皇帝授轉輪王七寶灌頂,並詔令天下各州郡建立放生池,共建有81所。中唐時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前也做了八年的沙彌,朱元璋的嫡孫建文帝登位後,因被其叔父奪去皇位,而出家直至其命終。如此事倒俯拾皆是,恐繁不錄。
佛法是座寶山
有人認為學佛是思想落後的表現,對社會的發展起不了促進作用,但殊不知許多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人當中,如近代維新運動的核心人物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他們正是從佛教中汲取了進步的力量,早期著名的革命家瞿秋白說:「無常的社會觀,菩薩行的人生觀引導我走上了革命道路。」現代的許多科學家、社會名流甚至國家元首也在學習佛法,非但未見阻礙了他們的發展,甚至還推動了他們事業的進步。開創了科學新紀元、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佛教是一切科學的源動力。」
佛教講大慈大悲,有的人以為如果學習佛法,那麼我的家庭、工作等許許多多的事情就不太好做下去。不要說小小的一個家庭或者是一個工作單位,以前吐番勢力雄厚時期的松贊干布法王也以佛教的大慈大悲精神來感化了周邊的許多國家;又在印度古代國力強盛的孔雀王朝時期,統治全印度聲名顯赫的阿育王也是大力推行仁政,以佛教的大慈大悲、五戒十善來教化人民;在漢地歷史上的許多賢明君主也以佛法來治國安民、撫慰外邦,從而達到盛世太平,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盛世等等。故呂思勉先生也說:「佛教教義的高深,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在他亦有種種治國安民的理論。」所以說佛教用來治國安民都是並行不悖,更何況說是自己小小的事業,大佛學家華智大師曾說:「一個人不造惡也照樣能夠成辦自己的一番事業。」
以佛教的精神來說,它否認任何絕對的存在,認為萬事萬物一切現象皆是由因緣集聚假合而產生的,故佛法沒有任何絕對死板的教條,它總是能順應時代的變遷而常新,並且它認為一切事物的核心乃是有情的心靈世界,通過揭示心靈世界的奧秘,使人們認識到宇宙萬物的真理,從而使人類的心靈得到完全的解放與自由。所以佛法的理論和精神若是真正融入到一個人的心靈,這個人就會煥發出無比強盛的生命力,若是一個社會、國家或民族受到了這種精神的哺育,那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各個方面就都會煥發出一種活力來,佛教在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傳播歷史正說明了這一點。1998年11月22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的「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大會上,首都各界人士包括學術界的代表、宗教界的代表以及政府的有關領導紛紛發表講話,一致認為:二千年來佛教對中華民族的思想、哲學、倫理道德、文學藝術乃至民風民俗等許多方面都產生過積極巨大的影響。在中國二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的王朝經過了興衰更替,各種思潮也此起彼落,但佛法總是能給予當時社會以廣大積極的影響,這正說明佛法這座深山裏有數不清的各種如意寶藏,能滿足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各種願望與要求。所以處於當今這個物質發達精神貧乏的時代裏,人們更是需要到佛法的這座寶山裏去開墾探索,只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認真地去開拓探究,這樣不管是誰,最後他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正如中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在「中國佛教二千年」紀念大會上講話時所說:「二千年的歷程不同尋常,其間有多少捨身求法的高僧,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壯舉,有多少真理的智慧之光,有多少藝術的奪目色澤……值得我們認真思索、仔細品味,古為今用,面向未來。二千年是一座寶藏,到這座深山中探寶,一定會有難以想像的收穫。」
事實上,佛教不僅在中國歷史上,而且對整個世界文化都產生過不可磨滅的偉大影響,所以根據1997年12月9日的《北京日報》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把僅僅是釋迦牟尼佛誕生過的地方--尼泊爾的藍毗尼,也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遺產,而列入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所以,鑒於佛教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當今廣大有識之士紛紛進入到佛法這座寶山裏來探索研究,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於1998年正式成立了佛教研究中心,由許多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和研究員組成,以作為一個專門進行佛教研究的學術聯合體。
怎樣學佛
學佛應有認真的態度,泛泛學佛往往徒勞無功。佛法不同於世間法,因佛是遍知者,智慧中流露出的語句同時會有外、內、密甚至極密之義。比如,佛講法時天人、龍、人聽到的都是各自的語言,人類中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聽到的也是各自的方言。又佛經中講「阿」字的功德幾萬劫也講不完,唐朝智者大師僅講《妙法蓮華經》經題就講了三個月,門色爾堪布講「頂禮聖身文殊菩薩」這八個字就講了六個月,如果佛法沒有甚深的意義,講法人不可能講這麼長的時間,聽法人也不可能有耐心聽這麼長時間,既然佛法這麼深邃,則「認真」二字是必不可少的了。
這「認真」二字除了包含有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意思外,還應含有一個長期學佛的決心。世間任何一門學問尚且需要「十年寒窗無人問」,那麼,要想真正領悟佛法裏那些精深的含義,也自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學佛者要發一個長遠的心,這很重要,這樣長期腳踏實地,並不怕一切的阻礙和違緣,認認真真地來學佛,那麼學佛的功德和利益在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中自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有人認為退休之後再學佛也不遲,但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晚年在智力、體力等方面的衰退必然影響到對佛法的領悟,影響其學佛的效果。因此本人認為應儘早地瞭解深入佛法,這對工作與生活都會產生利益。有些人大半輩子都在忙碌於各種繁雜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沒有踏踏實實認真地學習佛法,把美好珍貴的人生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現在如夢初醒,知道自己以前沒有好好地學佛是相當地可惜,能夠這樣醒悟的人也是可嘉可歎。
白居易是唐代繼杜甫之後最偉大的詩人,開創了「新樂府體」詩風,他也是一位極虔誠的佛教徒,自稱為香山居士,據《五燈會元》卷四記載:「杭州刺史白居易,字樂天,久參佛光,得心法。」在中國,凡是有一定學問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他這樣一個偉大的詩人的。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間,曾請教過鳥巢禪師,問道:「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如此簡單的道理,三歲小孩也知道。」禪師說:「三歲孩童雖會說,但是八十歲老翁未必瞭解其意。」到詩人晚年老眼昏花,看經書很感費力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一生從政,雖然信佛十分虔誠,也做了不少善事,但還是浪費了許多的光陰,於是他發願以後不再吟誦詩文,而一心一意地來學佛,念阿彌陀佛,這樣即使有許多的達官貴人來譏笑,仍不管他人的任何看法和閒言碎語,只是老老實實專心專意地來念阿彌陀佛。他在膾炙人口的《念佛偈》中是這樣寫的:「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日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達人應笑我,我且阿彌陀。」白居易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最傑出的幾位詩人之一,像這樣一個偉大的文學家都不怕當時社會上許多人的挖苦取笑,而一心一意地來學佛,那我們現在有些自以為很聰明而又不會吟詩作文的人,為何還怕別人的諷刺,而放不下面子來專心致意地學佛呢?希望我們有些志向的人,都來向這位偉大的詩人學習,自己走自己的光明大道,就讓社會上的那些庸人們去聒舌吧!
氣功人士理所當然應學佛
氣功是一種人體生命科學,填補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一些空白,對人身上的秘密也有了一些新的發現。氣功有能夠利益人類社會的一面,因通過煉氣功自身進行調節,從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甚至能開發出人本身擁有的某部分潛力,但它遠較佛法膚淺,所以人們通過接觸瞭解習煉氣功,會愈覺得佛法所揭示的人自身奧妙的無比正確,並且比氣功更為精確詳盡、系統博大,也更為徹底究竟,所以愈深入研究氣功,就會愈走向佛法。很大一部分佛教徒從最初習煉氣功而最後徹底轉入佛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另外,許多氣功師本身就是師從於佛門中的高僧大德,甚至於功理功法也直接來源於佛法,所以現在習煉氣功的人們也應該追本溯源,直接從各宗各派氣功的源流—佛法中去尋找人生宇宙的奧妙,去發現氣功中純粹而精深的真諦,這樣就不致於被現在五花八門的氣功表面現象所迷惑。
現在也有一些氣功師要求他的弟子不要學佛法,只是專學他那一門氣功就可以了。實際上,人應該有辨別的能力,特別是現在商品經濟社會,假冒偽劣的東西很多,越是名牌產品,被仿製的偽劣品也越多。所以在末法時代,特別需要一雙鑒別真假是非的慧眼。現在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對神秘事物與當代興起的一些氣功宗教熱潮特別感興趣,但卻顯得熱情有餘而理性不足,以至於一聽到什麼「大師」、「大法」就激動不已,頭腦也糊塗起來,最後就陷入於一方盲目偏執之中,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還不知道。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是現代科學的開山鼻祖,他說:「無知識的熱心,就如在黑暗中遠行。」所以只有一方熱情,而沒有辨別真假是非的知識與能力,就如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深暗夜中遠行一般,是相當危險的,作為一名佛教徒則隨時都有喪失掉自己生命與慧命的可能。
現在有一些氣功師,在傳功講法的時候,往往愛引用一些佛教裏的名詞術語,但即使全部都用佛教術語拼湊在一起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法。有些所謂的「大法」,只要稍加辨別分析,就會知道這其實在幾千年前的佛經論典中早就已經詳細地說明過,可是現在很多無知的人們還以為是現代人創新的什麼高深大法,真是很可憐!二十三歲時即獲得西藏第一智者的稱譽,通曉一切世間學問和出世間佛法的薩班尊者就曾諷刺過那些毫無辨別能力,對別人言聽計從的愚者,他說:「智者自己能觀察,愚者總是隨聲行,如同老犬狂亂吠,群犬亦是隨聲奔。」所以那些充滿善良熱情而又缺乏足夠理性判斷的人們,應該多多地學習那些早已為大眾所公認的佛法論著,多多地瞭解佛法傳播和社會演變的歷史,看看現在的一些氣功師們以及一些所謂的「宗師」、「大師」,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慈悲是否真的已經超過了以前佛門中很多的高僧大德和佛菩薩們?這些所謂的「大法」是不是真的已超越了佛法的範圍,超過了釋迦牟尼佛的層次?所以那些真心追求真理和善良的人們都應該對佛法作仔細深入的研究,不要僅是聽信於那些好像自己比釋迦牟尼佛還偉大、超越古今、目空一切的狂妄自大的人的隻言片語,而應該進行客觀詳細的分析比較才對。本來佛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為古今中外很多的仁人志士所追求,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的無上慈悲與深博的智慧早已有無數的歷史事實作證,為什麼不去研究信仰,而偏要去沈迷於那些不究竟似是而非的東西。
現在有些人只要一聽到某大神大仙或者高功能高層次的神靈超人,自己立即成為追星族,而不甘人後,這也就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愚昧無知,這樣就非常容易被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現象所迷惑。在現代改革開放的時代,社會上興起了東方神秘主義和宗教氣功的熱潮,加上以前人們一直接受的是無神論的教育與宣傳,對宗教和一些神秘現象缺乏足夠的瞭解和基礎知識,這也情由可原。其實在宇宙中存在的一些鬼怪神靈以及所有的神秘事物,在佛法中早就已經說得明明白白,為了開闊眼界增長這方面的知識與智慧,人們更應該去看看佛經論典,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
現在人們被社會上的一些神秘現象所迷惑和欺騙,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外,在自身上也存在有追求即刻開悟、獵奇顯異、出功能、出神通、求財求名等高度的功利主義思想在作怪。如果人們煉氣功只是為了出功能得神通而不著重培養人的道德品質與鑒別善惡的能力,不去追求大智慧,那麼我們去轉作鬼類、動物就可以,因為那些鬼也有很大的神通,鳥魚蛇蟲也能空行潛水地遁,比人的特異能力似乎強多了。買架望遠鏡顯微鏡或學學科學當個工程師專家就可以,因為科學技術也有一些神奇的變化能力。就像米拉日巴說:「具有神通有何益,空行餓鬼亦有此。」一個人有了一些神通,但貪嗔癡卻等同於普通人,如此其所造的惡業會比平常更厲害,就像當前社會科學越前進但所造成的苦果就越大了一樣。所以人們只有在通過修行排除了自己的貪嗔癡等煩惱,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解脫,這樣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加美好;否則,即使氣功再發達,人們開發出再多的超級特異功能,人世間也只能變成是一個烏七八糟的妖魔鬼怪的世界。現在氣功才剛剛發展起來,不像科學已有了幾百年的發展歷史,所以現在大家都要警惕注意,要從現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得到經驗教訓,否則等到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時就追悔莫及了。
現代氣功中過於追求奇能異術等外在的東西,就像現在科學追求物質一樣,會使人們盲目跟隨,從而使自己喪失最寶貴心性和靈性。所以佛門中的高僧大德一般都有很大的神通,但因釋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中明示不得輕易顯現,故在外表上如常人一樣。他們從不誇耀自己,但卻內藏聖德,其神通也只有在度生利眾的必要時才偶爾顯現,故為一般普通人所不知道。藏地大德恰美仁波切曾說:「末法時代最大的神通是能持守清淨的戒律。」因為,神通再大也抵不過業力,所以人們不要去追求虛妄的東西與狂妄自大的能力,而應發展美好的心靈與追求最高解脫的智慧,到那時成就了最高的佛果,世界所有的神通也就都有了。這也是我對您們廣大氣功愛好者們的真切忠告!
現在人們也有另外一種錯誤的想法,好像煉氣功的人就都不是佛教徒一樣,其實佛教當中也有很多高深的適合各種根性和層次的氣功,比如藏地著名的大瑜伽士米拉日巴尊者就是通過拙火定氣功而得成就的,我們喇榮五明佛學院經常傳授的紮龍氣功大法就是包含有從觀想本尊的生起次第、氣脈明點修煉的圓滿次第等能一生成就佛果的全面系統的氣功大法,所以希望廣大氣功愛好者能深入到藏密這塊氣功聖地來探尋發揚神秘的藏密氣功瑰寶。
第七章 出家修行
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
如今在社會上很多人對出家人特別輕視,好像在他們的眼目中,出家人都是因為人生不得意受到各種打擊或者是生活上走投無路,才選擇逃避現實出家為僧這條灰色道路。其實這正表明他們根本不懂得歷史,我們且不說出家人本身所具有的功德及其內在的證悟境界,僅僅就民族文化交流來看,出家人對人類社會就寫下了不可磨滅光輝燦爛的一頁。比如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流史上,唐代的玄奘法師,在印度求學時曾受到了當時全印度舉國上下的尊敬。法師返國時,唐朝太宗皇帝也親自出迎,並希望法師出任大臣,但被玄奘法師婉言謝絕,後法師圓寂時,朝野送葬者竟達百餘萬人。玄奘法師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實為罕見,所以魯迅先生也讚歎玄奘法師為中國歷史上堪稱「民族脊梁」的優秀傑出人物。又比如唐朝的鑒真和尚,六次東渡日本,將中國的佛教及建築、雕刻,文學和醫藥等先進文化毫不保留地帶到日本,對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起到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被日本人民尊為「日本醫學之祖」、「日本文化恩人」、「日本律宗太祖」、「盲聖」。又如九華山地藏菩薩金喬覺,原為古新羅(即今韓國)王子,於西元741年來華弘揚佛法,人們稱其為地藏菩薩化身,故其駐錫地九華山遂作為地藏王菩薩道場,而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如安世高,原是安息國的太子,後把王位讓與其叔,自己出家為僧,於西元148年來華,是中國佛教譯經事業的奠基人。在中國近代則有弘一大師,早年曾留學日本,把西方的音樂、美術、戲劇等引進中國,後出家為僧成為著名律宗大德。又有法尊法師,早年不畏艱辛,進藏學習密法,後從事藏傳佛教的研究與翻譯,為藏漢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當今的世界上,則有新加坡的演培法師,在美國的宣化上人,臺灣的淨空法師、星雲法師等等在全世界不辭勞苦地廣為傳播佛教文化,因而受到國際人士的廣泛敬佩。其實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優秀人物,他們作為佛門的高僧大德,為世界文化交流、增強民族的團結和國際間的友好往來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所以,歷史上有很多的出家僧人們,他們不僅以自己無上的悲願與頑強的精神,利益了無邊的眾生,他們不僅為自己的祖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為本國人民所欽敬,成為本民族歷史上引以為豪的人物,而且也同樣受到其他民族和人民的極大尊敬與愛戴,至今仍活在人們的心中,為各民族的人民所緬懷紀念,從而成為各民族世代友好和文化交流的永恒動力。比如反映弘一大師波瀾壯闊一生的事蹟被人們編成了電視連續劇,有四家電視臺爭相放演。1980年作為日本國寶的鑒真大師像,由專機運送到大師的故鄉江蘇揚州,進行了為期7天的展出,瞻仰者達17萬餘人,此後,還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法源寺兩處展出了16天,當時任全國政協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還特意撰文,高度評價鑒真為中日友好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又如西安「玄奘三藏法師院」的建設也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支援,內設有玄奘紀念堂、玄奘事蹟陳列館和講經堂;玄奘法師的部分靈骨在本世紀還被迎往到日本供奉,1955年經周總理同意,我國政府又分贈部分法師靈骨與印度政府,安放在法師當年留學的那爛陀寺。1998年,由198人組成的臺灣玄奘法師舍利奉迎團也來到北京訪問,準備迎請玄奘法師頂骨舍利到臺灣供奉在三藏紀念塔內,希望讓玄奘法師的光芒永遠照耀全臺灣所有人士的心,臺灣也創辦有玄奘大學,就是為了玄奘法師的精神能夠永遠活在學子們的心中。
歷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對出家人有不公正的看法,這是很荒謬的。從古以來的歷史顯示,社會對出家人的評價都是非常地高。實際上,出家人是我們整個社會和國土的莊嚴,捨棄世俗獲得出家身份,這是世界上任何昂貴的珍寶都不能相比的,所以出家非常地尊貴。從出世間的功德來講,在佛法經論中有許多聖教的證明,大家可去詳為參閱,但總而言之,有幸披上出家的僧衣服也是千百萬劫中難以得到的。然後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講,披上袈裟也是最難得的,世間上各種再昂貴的金銀財寶也是沒有任何一樣比得上它,因此清朝的君主大順治皇帝也說過:「世間最貴者,莫若捨俗出家。」又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因此現在五濁惡世末法時代中的一些出家人也不要起顛倒妄想,以為在家的一些世俗行為是非常地好,而應該知道我們在這個短暫的人生當中能夠幸運地出家,確實是有很大的福報,也可以說我們現在的這種出家身份是非常的偉大,就像弘一大師所說的那樣:「出家人是最高尚最偉大的。」
也有一些出家人,因出了家而反在世間人們面前自慚形穢,甚至在一些公共場合不敢披上袈裟而換上在家人的衣服,這是尚未對出家一事予以正確、深刻的認識所致。正如唐太宗所言:「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這是拋開世間五欲束縛,追求最崇高真理的象徵。《地藏十輪經》中,有出家人較世間諸人尊貴的種種說明,《寶梁經》中,也諭示了應以八法敬重袈裟,即「於身袈裟應起塔想、世尊想、寂滅想、慈想、敬如佛想、慚想、愧想,令我來世離貪恚癡具沙門法想。」因現在佛法式微,世間人見出家人覺得好奇也在所難免,猶如薩迦班智達所言,一群猴子見到人時也會嘲笑人竟然沒長尾巴,這從另一面也正說明了我們出家人應以高度的自豪、深切的悲心、精嚴的戒律、良好的人格,去感化、教育他們,使人人敬僧尊教的風氣重現於今朝。
生活在這個人人恣情享樂的社會中的人們,對於出家一事無法理解,在佛法不興盛的地方,人們見到出家人時甚至像見到外星人一樣的新奇。然而出家為僧、專志辦道,對於絕大多數追求佛法真諦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歷史上,出家人的地位一直受到尊崇,如隋開皇十一年(591),晉王(煬帝)請智受菩薩戒,並賜智為智者大師,開皇十八年,晉王為智者大師建造了天臺寺,後改名國清寺。智者尊隋煬帝為天臺宗總持,隋煬帝封智者為國師。唐代開國君主唐太宗也曾感歎:「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曾是七代帝王之師。五代時吳越王錢(852-932),小時曾受高僧洪堙指點,發達後見洪堙必跪拜,稱自己為弟子,並大興佛教,使人心向善,安居樂業。元朝的薩迦班智達、八思巴等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國師。清朝歷代帝王如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都無比地恭敬出家僧人,他們都依止了高僧大德,並拜玉琳、金剛戒等僧人為國師。順治皇帝在其《讚僧詩》中有「朕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卻紫袈裟」之句,意即前世出家為僧,只因一念之差,今世沒有承繼前志,而做了帝王,流露出了無限的懊悔之情。
而歷代名臣如宋代的王安石、元朝的耶律楚材等本身即是佛門居士,事出家人為師。歷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維、宋朝的蘇東坡、辛棄疾等等,也多與僧人交遊,從這些高僧大德超凡脫俗的氣質中受到啟發,而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在1987年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一次會議上,一語驚人,說自己前世是一個禪宗和尚,為此趙朴初老居士還當即賦詞一首。在《紅樓夢》等文學名著中,也描述了飄逸清靜的出家生活,令人感動,使人向往。在藏族歷史上,著名的赤松德贊等國王也是對出家人至誠恭敬,現在世界上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等國家元首常對出家人恭敬禮拜,筆者在1990年親見不丹國王深格王休在上師晉美彭措仁波切前五體投地,恭敬頂禮,以示敬意。這些有地位、有福份的國家元首也對出家人如此恭敬,那更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們呢?
出家以報父母恩
關於出家與在家的利弊,《法苑珠林》中有明確的對比:「出家造惡極難,如陸地行船,在家起過極易,如海中泛舟,出家修道易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實難,如陸地行船。」從世間法上講,一般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家立業,但要從報恩的角度來說,則出家後更能報答父母的恩德。
世間上的普通人,一生都忙碌於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當中,根本抽不出時間來為父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即使少數人發孝心想為父母做一些善事,但因為其不明因果善惡取捨,煩惱業力深重,非僅報不了父母的深恩於萬一,反而以自己的愚癡和惡劣行為父母造下了許許多多的罪業,何況現在世間上的很多人根本就是不恭敬孝順父母,甚至還經常打罵、淩辱父母。怎樣才能報得了父母的恩德呢?真正以佛經的道理,只有出家後精進於佛法的聞思修行,最後證得解脫的佛果,這樣才能究竟報答了父母的恩德,因為得到佛果後,自己方有最大的能力幫助父母及無數的眾生從輪迴苦海中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出家人出家的目的,並不像世間上一般的人,只是為了追求滿足此生此世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是為了解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就像明代憨山大師在《夢遊集》中所說:「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所以世間許多人根本不理解出家這種行為,更不懂得出家學佛修行是一件有巨大功德和利益的大事。他們是一味地貪著,就像無知小兒遊戲造土房一樣,以為在家人過的那些生活是多麼地好,而出家人則是很可憐的。但以修苦行而聞名於世的大成就者瑜伽士米拉日巴,在看見幾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時,則很感歎地對她們說:「你們世間上的人看見我很可憐,我米拉日巴看見你們世間上的人,也覺得是真可憐!我們彼此相顧兩可憐。」
所以如果一個人出家得道,他在家的父母能由此得到很大的功德和利益,所謂:「一人成道,九祖超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出家修行證得道果後,非但他今生的父母,而且他往世九代的祖先和父母都會因此而往生到善趣享受無邊快樂。比如,唐朝福州玄沙院宗一禪師,俗姓謝,他的父親捕魚為生,不幸掉到水裏淹死了,宗一禪師因此出家,來報答父親養育的恩德。有一天他正出去參訪時,被擦傷腳流出了血,他因此而豁然大悟。後來有一天晚上忽然夢見父親來相謝說:「因你出家,明心見性的功德的拔薦,我已得生天,所以來通報你這個好消息。」
實際上,一個出家人,在沒有得到佛果之前的修行過程當中,以其戒定慧功德及上師三寶的加持力,就能給親友帶來很大的利益。比如在《佛說盂蘭盆經》中有目連行孝救母的故事,目連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他用神通觀察,見到亡母生於餓鬼中,不得飲食倍受饑渴,目連悲痛欲絕,而自己空有神通第一之稱譽。只因其亡母業力深重,縱施神通,卻不能利益其亡母,後遂請教於佛前。佛陀教以於僧自恣日齋奉十方僧眾,以十方僧眾的願力而救母出離了苦海。又據《緇門崇行錄》記載,唐朝京城大安國寺的子鄰法師,在家時他的母親不信三寶,不讓子鄰師出家,子鄰師就只好逃離家鄉到東都依止廣愛寺的廣修律師出了家。有一天忽然懷念雙親,乃回家探親。這時他的父親已雙眼失明,母親已去世三年了。子鄰師乃鋪設座具,誦《法華經》,發誓求知母親死後生到何方。當天晚上,夢見東嶽大帝告訴他說:「您母親死後墮落地獄,現在受各種苦楚。」子鄰師悲痛欲絕,遂到阿育王寺佛陀舍利塔前,哀泣禮拜,拜到四萬拜,忽然有呼叫子鄰法師的聲音,抬頭仰望空中,看見母親向他謝道:「承蒙你禮佛陀舍利的功德力,我得以往生忉利天了。」說完就不見了。
所以藏族習慣上只要子女出家,父母就信感滿足,認為已經報答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南傳佛教也有將兒女送至寺院短期出家,使其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習俗,這些都是社會佛法化而產生的良好傳統。
追隨先賢的足跡
正如古代有許多仁人志士尊崇佛法和出家僧眾一樣,當今也有許多傑出人物如一些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同樣崇敬佛法中的高深智慧和高尚品格,甚至進而一生之中孜孜追求並捨俗出家。比如,在中國當代有弘一大師,在家時為一富家子弟,曾以自己傑出的藝術才華而譽滿當時,正當他輝煌的藝術生涯和個人的人生圓滿達到極為頂峰的時候,他卻毅然捨俗出家,潛心於佛學修證,並成為了中國本世紀最著名的幾大高僧之一。又如英國哲學家柏克森,他研究唯物哲學性,1956他寫的專著連續印了十七版,均銷售一空,並翻譯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國文字,後來他旅遊至印度,在靈鷲山見到了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帶他到寂靜處,整整給他傳授了一年的佛法,還把他剃度出了家。一年後他回到倫敦,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眾多專家、學者邀請他作了一次演講,演講時,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紹了佛法,指出他以前論著中唯物哲學的錯誤之處,並作了懺悔,還一一回答了大家關於佛法與哲學等的各類問題。當時就有96位博士在他面前皈依了佛法,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學博士甄克費勒、化學博士羅斯哈德,天文學博士哀潑思等等。
既然從古到今的層出不窮的很多傑出人物們,他們都能放得下世間上各種高深的學問和藝術,也毫不留戀自己擁有的萬貫家產、名望乃至於世界上最顯赫的王位,而毅然出家,那我們社會上的一些普通人既然想出家,那還有什麼值得留戀不捨的呢?所以我們有些人既發願出家,那就必須要當即放下許多世間的妄想,立即就去出家,對此要有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決心,否則打算將來某個時候再去出家這也不一定就能實現,這樣以前想出家的善願也就成了夢幻泡影而遺憾終生。
比如中國南宋名將岳飛駐軍江州期間,曾常到廬山東林寺禮佛參禪,並特請高僧慧海上人任東林寺主持,二人論佛談禪,來往非常密切。由於經常置身於晨鐘暮鼓的寺院,耳濡目染出家人那樣悠遊林下安寧幸福的生活,心裏非常羡慕,於是便萌發了想終生出家學佛的念頭,但他卻打算抗金復國功成名就之後再棄官歸隱學佛,正如他在準備大舉北伐收回失地前夕所作的《記浮屠慧海》一詩中所表明的「歸休終作赤松遊」,告訴慧海上人,他打算功成身退之後,與僧納朝夕往還,終生參禪問道,在他與皇帝的奏章中也表達了同樣的宿願。但正當他意氣風發所向無敵的時候,還沒等到「歸休終作赤松遊」,卻被趙構、秦檜一夥陷害而亡,終成千古憾事!
因此我們如果發心出家,就不要再瞻前顧後,而應該當機立斷馬上就去出家。比如南宋皇帝趙顯,四歲時即登基,後來宋朝被元軍所滅。等到趙顯長到十八歲懂事的時候,由於親眼目睹了世間人生無常幻滅的道理,作為一個堂堂的大宋皇帝,他並沒有去執迷於諸如復國之類的大夢,而是決心走上一條追求真理徹底解脫的學佛大道。於是他毅然出家到了西藏的薩迦大寺,潛心於佛法的修證。這樣不僅消除了當時元朝皇帝為絕後患而想剷除他的念頭,並且他也從孜孜於佛法的修學中,獲得了超越世間的無上快樂,最終成為了藏漢佛經的翻譯大師。西藏人民至今也在懷念這位佛門中的帝王高僧。
即生成就的簡單法門
上面,我們在佛法與科學方面已進行了對比,若有緣的善男子、善女人看完之後,覺得佛法確實是偉大而富有特色的,那希望您們也應該學習佛法。怎樣來進行學習呢?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非常地甚深廣大,在我們這個短暫的人生當中很難於完全地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有一個在一生之中也能夠成就的簡單法門,總括起來有十條我可以在這裏為大家作一個基本的介紹:
首先是人生難得。不管在從各方面來進行觀察,得到人生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得到人生之後能夠真正遇到佛法又是很難的,猶如曇花一現以及類似的各種比喻,學習佛法的人是相當地少,學習佛法的人當中,能夠真正地聞思修行,嚴格地要求自己,把自己的內心相續真實地融入於佛陀的教誨與智慧之中,這種人又是極為罕見,猶如白日的星星。所以第一個明確的認識是大家都應該極為珍惜自己寶貴的人生。
第二是壽命無常。我們這個非常難得的人生並不是恒常堅固永久不壞的,就像愛因斯坦曾經在《我的世界觀》中所說的那樣:「我們這些終有一死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只作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所以我們應該抓緊時間學習佛法和其它有用的知識,古人曾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沒有抓緊時間認真地學習,那麼我們這樣一個寶貴的人生是相當地短暫,就像夏天的鮮花,現在還是青少年、壯年的那些人轉眼間就會衰老。人生就如閃電,我們在這樣一個轉瞬即逝的人生當中不應該再浪費時間,像現在社會上的許多人經常打麻將、跳舞、看電視等等,縱情聲色,浪費時間,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就使自己珍寶般的人生變成了陶盤土器,很是可惜,也像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中告誡樂行王時所說:「是用金盤來盛糞尿」。所以我們應該鞭策自己,內心要真正生起人生無常珍惜時間的概念。
第三個,也是極為重要的,即要真正地相信因果不虛。若是沒有佛法的知識,這一點很難以做到,因為因果牽涉到的道理是極為甚深微妙,佛教裏面也講聖者中除了只有佛能完全窺破因果的奧秘外,就連獲得六通的阿羅漢也不能通達,所以更何況說現在世間上的人,他們以有限的分別智慧,即使用十萬個不同的儀器去觀察也是得不出一個盡善盡美的結論,因此我們相信因果就必須以佛教裏的聖言量為準,以前高僧大德們的開示訓誡為證。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因果確確實實是存在的。就像龍樹菩薩所說:「用刀割身體立即就能起作用,造善惡業的果報雖然不一定能這樣迅速地顯現出來,但即使經過千百萬劫之後也是不能毀滅的。」因此相信因果是第三個必須要牢固地樹立起來的世界觀。
第四是輪迴痛苦。人死了以後並不像是水乾枯了或者是燈完全熄滅了,而是必須由自己前世的業力所轉,再次於三界六道輪迴中轉生,轉生的範圍很廣大,所能見到的有人和旁生,看不見的有天人、阿修羅、餓鬼和地獄,若以詳細的智慧進行觀察,三界輪迴中沒有一處是值得貪戀的,像《華嚴經》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坑。」我們需要從六道的輪迴中解脫,有許多的法門可以修習,其中最主要的在顯宗是往生極樂淨土,在密宗是修習大圓滿,依靠這些殊勝的法門,自古以來,成就的大德不可計數。
上面所講的殊勝解脫,一定需要上師的指引。不但佛教當中,即使世間上的一門手藝學問也是需要一個善巧的老師;佛法深廣如海,如果沒有上師的引導,佛法的奧妙就無法得到正確的理解,因此依止佛教上師是佛法修行中最根本的先決條件和成就的原因。以小乘、大乘、密乘的要求,一個人必須要具足一定的條件才能有資格成為別人的上師,我們在依止合格具功德的上師過程中,應該像佛門前輩那樣排除萬難,以苦行的方法來瞭解上師的究竟智慧。
第六是皈依三寶。是否皈依三寶是內教與外道的區分點,皈依三寶即是皈依佛,不再敬禮仍於輪迴生死大海中漂沈的諸天尊等外道邪天;皈依法,不復損惱有情,應猛利精進盡力護持;皈依僧,凡於佛教及佛教大師無有信心的外道種類,不再親依為侶與其共處。總之皈依的含義即是誠心誠意地依靠三寶,縱遇生命危險也不捨棄。根據佛經論典,皈依三寶後即有三十六尊善神及其眷屬,日夜守護其人,令其安樂。
第七是發無上的菩提心。發心是佛教裏大乘和小乘的分界點,發心即是要立下為度化無邊的眾生而成佛的誓言,眾生已經經過了無數次的生死輪迴,其間互相作了無數次的父母,舉目所及,皆為自己父母的轉生,雖則形象有變,往昔養育自己之恩情未滅,故應幫助、度化他們使他們成佛,獲得最無上的安樂與幸福。發菩提心主要應持守的戒條就是不捨棄眾生並且努力行持六波羅蜜,這樣發心的功德無量無邊,如《父子相會經》所說:「如諸眾生界無量,發心功德亦無量。」
第八是懺悔業障。入了佛門以後要精進地懺悔無始以來直至今生所有的罪業,包括能回憶起來的,也包括所有不能回憶起來的罪業。如果不懺除罪障,就無法從輪迴的痛苦中得到解脫,所以我們要用各種修法來懺悔業障,令其清淨。在各種懺罪法中,念誦金剛薩綞心咒又是特別地殊勝。據《金剛薩綞修法如意寶珠》說:「若具足四對治力,如法念誦四十萬遍金剛薩綞心咒後,則破根本誓言罪也能清淨,且今生能成辦一切所願之義,來世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等自己所欲的淨土。」
第九是積累資糧。為了要成就無上佛果,懺罪之後就要積極地積累資糧,通過供曼茶,用須彌山、四大部洲等世界莊嚴來供養諸佛菩薩,用這種方法來可以積累無窮的福德資糧,這是成佛的必要條件,就像只有在深厚的沃土上才能生長出參天大樹一樣。
第十是修上師瑜伽。瑜伽是「相應」之義,上師瑜伽即上師相應法。一切證悟的根本,皆來源於上師的加持,故對上師生起無偽的信心與恭敬心是極為重要,《時輪金剛》中說:「若於恩師前,起信令歡喜,即生定獲得,共不共成就。」佛學大師大智者薩迦尊者說:「數劫苦修般若行,施捨身首手足等,師道剎那皆圓滿,故應樂修事師法。」這裏的上師是特別指具有三種密法傳授恩德之一的密乘金剛上師,所以為了得到上師的加持獲得證悟,經常地祈禱上師修「上師瑜伽」是特別地重要,具體的修法可詳閱華智仁波切大師所著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若具備了以上所講的十種條件,即真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佛教徒。若想徹底解脫輪迴的痛苦,還應修習更高深的法門,即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以及一切諸法之頂能夠即生成就無上佛果的大圓滿法門。或者在上述十種修法的基礎上,一心祈禱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虔誠發願,往生西方極樂剎土。
結尾
在現在這個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裏,我們佛教徒也應該大膽地弘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對各種階層的人們進行廣泛宣傳,讓更多的人瞭解佛法,提高他們的佛教文化素養。上海同濟大學的陳從周教授說:「佛教本身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把佛法裏那些深刻獨到的見解介紹給廣大科學界知識界的人們,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讓我們把佛教文化從庭院深深的寺院推向人間,使它從古卷青燈的氛圍走向當代的世界,運用於人們方方面面的實際生活行動之中,這樣人類的精神就會閃耀出佛法裏那高尚品德和深邃智慧的文明光芒。
中國近代的佛教領袖太虛大師也是這樣說過:「佛教必須是人間的,佛教必須是科學的,佛教必須是實際的,佛教必須是世界的。」在以前漫長的佛法傳播歷史中,有無數的高僧大德和護法居士,不顧自己的一切,在對各種邪知邪說的鬥爭以及佛法弘揚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那麼到我們這一代如果不繼續努力前進的話,那我們也就不能稱得上是一個佛教徒。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吳立民教授1994年在法國答記者問時指出:「佛教在過去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未來是解決人類精神問題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高舉佛教的偉大旗幟,為建設人類的精神文明和解救人類的精神困境而不懈地努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各位朋友,感謝您通覽了全文,但願我們以此殊勝緣分,領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並為一切有情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九九九年六月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為度化盡虛空際一切有情,讓我們發無上菩提心!
歡迎閱讀翻印索達吉仁波切的新著—《佛教科學論》!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