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法与生活——素全法师访谈实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简介:我是明晨,今天华人佛教人生智慧访谈节目,请到的是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什邡罗汉寺的主持素全法师,素全法师您好。主持人:关于佛法与生活有很多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希望两位老师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解答一下。

  关键字:凤凰 佛教

  主持人:各位华人佛教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明晨,今天华人佛教人生智慧访谈节目,请到的是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什邡罗汉寺的主持素全法师,素全法师您好。今天我们还请到了一位特别的来宾,这位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华方田老师,华老师您好。

  华方田:您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话的主题是佛法与生活,那么我们知道,佛法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长达千年的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最基本的思想来源之一,那么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的佛教思想,就难以真正的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那么佛法与生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它们之间是否有冲突,佛法与生活真的是格格不入的吗?下面我们就想请素法师和华老师来谈一下自己对于佛法与生活的基本的一些看法,好吗?

  素全法师:首先我们要知道佛法说什么,佛是什么?佛法首先是一种智慧,所以说智慧的人生,什么样的智慧呢?解脱的智慧。对于我们生命现象认识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各种规律认识的智慧,佛法是智慧。佛是什么呢?佛是正悟了这种智慧的人,所以说佛是导师,是老师,它把这种智慧传授给人类,传授给没有明白这种智慧的人,这才是真实的佛法。所以说我们佛法是来源于人生,这是最基本的概念。应该说佛法跟我们的人生是完全没有冲突的,它应该是指导我们人生的一种智慧,非常完善的智慧。

  主持人:华老师你呢?

  华方田:正如素全法师说的,佛法是这样,首先是关于人生的一个智慧,所以佛法与生活是应该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只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佛法与生活那就是说它会面对所有的受众,面对所有的人,那么大家可能对佛法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偏见,有一些不了解的地方。我想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谈话,希望能够给予大家对佛法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主持人:关于佛法与生活有很多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希望两位老师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解答一下。

  有一位朋友提,他说学佛和世间的生活肯定是有冲突的,为什么呢?他说这个一点疑问都没有,因为世间的生活代表着欲望,而修生也就是学佛是返本还原的,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那么你又想名又想利,又想结婚,有个好老婆,好老公,好女儿,然后一点都不想舍,又想修行,又想有成就,美其名曰,这是佛法与生活,那么就这个问题,素法师你有什么看法?

  素全法师:应该说真正学好佛法的人,他是最会生活的人,真正学好佛法的人是最有成就的人,我们从古到今,佛法2000多年历史里面,我们有很多大的居士很有成就,李白,清廉居士;苏东坡,东坡居士;陶渊明也是居士,他们依然在生活,依然在社会中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伟大的诗人,对不对?但是他们也是非常好的佛教徒,他们对佛法有很深的领悟,你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那就是佛法对于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阐释。佛法包括出世法和入世法两种,入世法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真理,用智慧去指导我们的生活。所以说学好佛法的人他是最会生活的人,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追求名利,世间的人希望有好老公,好老婆,有好家庭,有好工作,这本身就没有错,因为佛法里面,这是一种善法,我们不用善法来充实我们的生活,恶的东西就来了嘛!我们努力的去工作,希望有和谐的家庭,希望有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美好追求,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比别人好一点,都希望我们过得更充实,把自己的智慧更多的发挥出来,我们佛法从来就不反对,希望更多的人更快乐的生活,社会更和谐,家庭更和睦,这是我们佛法最倡导的,我们“福田”,什么叫福田?就是终生都能够有快乐的生活嘛,少病痛,少烦恼。

  主持人:但是这个和修行,会不会有冲突?比方说有的居士在家里学佛的时候,他会说他要念经,然后会影响家人正常的生活,可能家里面就发生这样的冲突,那么怎么来协调这个呢?

  素全法师:我刚才说了,真正学好佛法的人,他是最会生活的人。因为佛法刚才也说了,佛法是一种智慧,有了智慧,他就知道怎样去生活才是最快乐的生活。这个事情我以前也遇到过,以前在厦门的时候,就有一个复旦大学的一个教授来找到我,他说师父我是搞文学的,我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所以说我很喜欢佛法,但是自从我们家那个老太婆学了佛法以后,我恨死出家人,恨死寺院,恨死佛法了。我当时说怎么会是这样呢?他说以前我家那个老太婆没有学佛法之前,关心儿女,也把我的生活照顾得非常的好,衣食住行非常的入微,每天从学校回来都有可口的饭菜,家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条,自从她学了佛法以后,家里面乱套了,早上一起来就跑到寺院去了,晚上才回来,然后家里面生活不管,儿女不管,我也不管。买五斤菜油明天就只剩两斤了,拿到庙里面去了。给她500块钱的生活费,过两天只有200块钱了,拿到庙里面去了。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她学了佛了,她是圣人了,不跟我住在一块儿了,吃饭不跟我一块儿吃了,所以说严重地影响了生活,所以说我现在恨死佛法了,恨死出家人了,影响我们家庭的生活了,所以说我说这个老太婆学佛法就学错了。

  我们佛法最反对的就是极端主义,她把佛法的个别的东西极端地放大化了,所以说这个老太太她的做法,她虽然在庙里面扶持有一点点功德,但是她的过失大于她的功德,什么样的过失?让大家来诽谤佛法,憎恨佛法了,自己对佛法的错误引到家庭,引向社会来了。实际上佛法不是这样的,刚才我已经说了两遍了,佛法是解脱了的智慧,是生命的智慧,是我们对宇宙现象认识的智慧。怎么成了这样的一种呢?那就是我们对佛法的误解,当然这一方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出家人没有真实地弘扬佛法,另一方面是什么呢?这几十年来,中国社会不安宁,历史几十年战争、战乱、饥荒,所以说佛法和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受到很严重的冲击,所以说我们现在人理解的佛法都是从电视里面看到的多一点,我有一次去川大讲课,有一个学生就问我,他说师父,你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呢?我当时听了很难受,我就反问他,我说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说你怎么这样问呢?我说道教发源于中国,它是我们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宗教,佛教2000多年来,已经跟中国文化完整地结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你作为一个大学生,你连和尚和道士都分不清楚,那你不是中国人嘛!

  所以说就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我们对佛法的误解。实际上真正学好佛法的人,他生活中的智慧那就是,应该是更聪明,我以前师父就告诉我,真正学好佛法的人是更聪明的人,更会生活的人,更会对待这个现实社会的各种物欲和贪恋的人。我们这个现实社会的欲望的引诱它是很厉害的,很多人,我们世界上就是名利和才色,就是说对人的诱惑是最大的。有的贪财,有的贪名,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呢我们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现实中追求美好的生活和这个贪是两个概念,贪是极端主义,他在他的潜意识中已经种下了这种根在里面,打比方说,有的人喜欢偷的人,他家财万贯,走到田边,别人种的小白菜他也要抓一把回去,他已经成了一种极端的贪恋了。喜欢嫖的人,家里面妻妾成群,那丑得很的佣人他都要去嫖,喜欢赌的,卖儿卖女他都要去赌,他把自己输了,他都要去赌,为什么?他已经在他的意识中,本性难移了。所以说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是在我们本性中种下善良的根,那才是修行的,所以说修行不影响生活,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佛法最倡导的,希望每个人过得幸福,衣食住行都能够生活的很好,所以说不冲突。

  主持人:那么刚才素法师谈到了老太太那个现象,其实现在在学佛的人群当中不在少数,好像是有一种比较广泛传播的这样一种趋势。那么产生这种现象,或者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教界内是不是也会有一些不正常的或者是这样的一种环境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

  素全法师:你说的非常好。我们现在寺院,因为文革以后,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忙于恢复寺院,因为很多寺院,好的寺院都被破坏了,所以文革这么十多年,二十年的时间,僧人都忙于化缘、修庙、塑佛像,这个工作做得多一点,所以说对于佛法的弘扬,对教理的弘扬相对少一点,修庙就要化缘,化缘就要发动居士,所以说居士中就把化缘当成了寺院佛法的本质,所以说我到了我那个寺院,罗汉寺的时候,我当时就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居士,他们坐在地上,来一个客人就说,师父你捐功德吧!后来我坚决制止这种现象,我们佛法是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是烦恼,烦恼的根,我们“说法”因缘而生,佛法就是讲因果关系,因缘而生。因缘而生是,这种因缘而生和我们去攀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攀缘主观的意思更深层一些,因缘而生是我们顺其自然的法则在里面,就是说我们中国佛协也有规定,出家人不能在寺院以外化缘。刚才你说的这个,在我们的引导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引导性不够;一方面是对佛法,很多人对佛法的认识,都是从电视上电影上看到的东西,他接触寺院很少,就像我一样,学校毕业以后咱们工作,实际上那时候对佛法根本没有了解,后来接触佛法,也就是因为文革抄家,落实政策,隆莲法师的一些手稿这些清退给她,后来接触了隆莲法师,才慢慢听经,才知道了佛法是怎么回事。所以说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我们出家人首先有责任怎样去引导居士,怎样去生活,怎样去面对生活,没有这种和谐的生活,没有这种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就没有佛法生存的基础。

  主持人:那么华老师,您作为一个专业的一个学者,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华方田:实际上佛法与生活应该说在中国,因为佛教已经流传在中国两千多年了,那么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经常提这个问题,实际上我想我们面对的主要是广大的在家的学佛的人,至于说出家人他们写的出家修行的生活,那么是个人的一种信仰的选择,而面对所有的居士的团体甚至不是居士,但是对佛教有兴趣的,或者说了解一点点佛教的人,我想他们,我觉得应该是对佛法有很多很多`的一些问题,在他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你比如说刚才您提到这个问题,他就是这样的情况的出现,那就是对佛教显然是一知半解,或者说是误解,因为佛教是非常圆融的,它是给人以欢喜,给人以快乐,它是随顺众生的,随顺世俗的,而不是说你走向一个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佛教是最讲究中道的嘛。所以我觉得真正的一个学佛的人,你不管是在家也好,还是出家也好,一定是在这个行业当中的表率,你要做一个好妻子,做一个好丈夫,做一个好的工作人员,不管你做哪一行,一定是做得更好,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的人。

  主持人:都应该是最优秀的。

  华方田:最优秀的。

  主持人:因为你有智慧了嘛。

  华方田:对。

  素全法师:最聪明的嘛。

  主持人:那我想问华老师一个问题,因为华老师是我们在佛教专业上卓有成就的一名学者,您接触的一些书籍也非常多,现在我们社会上流行很多心灵感悟之类的书,这些书大都是打上了佛教的一些标签,这时候就有人质疑了,这些所谓的佛教的心灵的滋补品,其实都是都市小资情调的一个产物,我们知道小资嘛一般在生活上是衣食无忧的,他们不必为了养家糊口去奔命,也没有什么病痛,然后他们可以去品味生活,一般人也很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然后也很有文化,或者他们也会具有一些博爱、分享、奉献这样的一些理念,偶尔也会跟人家谈一些佛法的一些基本东西,比如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之类的,那么您认为这一类的东西,这些心灵感悟的东西是佛法吗?

  华方田:实际上现在说实话,我们市面上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书籍,不仅您刚才说的这些,还有很多关于周易的,关于风水等等,还有你刚才说的,有很多的这个,用佛教的话说叫修身养性的,或者陶冶性情的这样的书,非常非常多,但是我们现在其实没必要一定要分清楚它是不是佛法,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书他都会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很多很多佛教的智慧,佛教一些人生的哲理,那么这正说明佛教在两千年,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环境当中,它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了中国文化当中,它的血液当中,也就是说,佛教的智慧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共有组成部分,它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不管是现在,比如说各个行业的人,那么他们都会以佛教的术语,以佛教的一些格言,都是耳熟能详的,这样一个作为自己修身养性,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好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并不见得一定要去分清楚它是不是纯正的一个佛法,只是一个佛教的智慧在各个方面的一个渗透,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

  主持人:那么素法师呢?

  素全法师:心灵感应,首先心灵感应这个字要去理解它,实际上就是我们通过学习佛法在内心,内心世界里面对佛法的一种感悟,通过学习佛法,对自身生活的结合,把这种感悟写出来,大家借鉴,我想也是一个好事情,但是跟第一个话题我们讨论的也是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不能走极端,走极端那就是变成邪教了。比如说故意的去追求那种感应,把它迷信化,那就完了,就像第一种一样,一样的影响生活,影响家庭,尤其是那种迷信的东西不能过多地去渲染它,我们佛法从来就反对迷信,我们出家人的戒律里面就规定,不能算命,算命就是犯戒。

  主持人:有的庙里头就有那种抽签的。

  素全法师:那就不是正规的寺院。

  主持人:是正规的寺院。

  素全法师:是正规的寺院就不能算命。

  华方田:说到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样的居士,他可能不是居士,但是他们就说,见到出家人,师父您给我算个命吧,见到我们这个研究佛教的人,首先会想你一定会算命,见到你以后,他说你给我算一下,那我们就告诉他,我们不是算命的,出家人他也不是算命先生,而且正像素法师说的,凡是一个寺院,如果说它抽签也好,算命也好,那么它一定不是如法的,这个寺庙可能是正规的,但是他的做法一定是不如法的。因为佛教戒律本身它就反对这个,有一条就反对这个,而且关于神通,现在很多的人,不管是信仰者还是不信仰者,那么非常非常追求这个神通,实际上神通是佛教禅修过程中,自然的一个现象,并不是佛教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佛教虽然在传播的过程中他会借用一些神通,因为神通就好像一个工具一样,它会借用,但是绝对不提倡。

  素全法师:首先算命本身就是错误的,命,我们每个人都有天命,佛法讲究因果,前世的因今世的果,今生的因今生的果,就是说前世的付出,今生的收获,今生的付出今生的收获,它是连贯性的,佛法的因果是通三世的。所以说我们既然能看到前世的因,也不能看到今生的因。就像我们以前京戏里面有一个戏,有一个员外生了一对双胞胎,他就去找非常有名的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就说,哥哥将来要当状元,弟弟要当乞丐,所以说这个员外,哥哥要当状元就百般的呵护他,弟弟反正长大了都是乞丐,就不管他,给他的爱很少,最后长大了,结果完全相反,百般宠爱的哥哥当了乞丐,反而不给他爱的那个弟弟当了状元。所以说我们的命不是说完全是掌握在这种,我们算出来的命的身上,是掌握在自己身上的。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难道神通,我们书里面也了佛,佛祖世家里面那么多神通,那世界上还有受苦的众生,那就用佛的神通让众生都不受苦了,就是极乐世界了嘛。佛告诉我们,自作自受,你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必然有坏报,所以帮不了你的忙,你不管你怎么样去求,怎么样去求,你做了坏事肯定是有坏的报应的。

  只不过我们通过修行,通过学善法,通过与人为乐,我们让我们的坏的报应慢慢地来,因为我们生命有限嘛,首先生命有限,一下来报得我们命都没有了,就像突然得一场大病就没命了嘛。还有我们福报有限,突然这样的天灾人祸,我们也承受不了,比如说我们通过佛菩萨的加被,通过我们修行,让这些坏的报慢慢来,好的东西逐渐增长,这样我们就有完善的人生嘛!没有一个人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也没有一个人一辈子全做坏事,从来没有做过好事的,没有绝对,所以我们这个命绝对不要去相信它,外头算命的,实际上要说算命,出家人最会算命,为什么呢?第一他心灵静,就像镜子一样,就能把三千大千世界各种现象照在里面,这是其一。其二,我们佛经里面,佛陀三十二相好,八十种庄严,它有因果关系的。

  为什么佛祖那么庄严呢?就是因为它前身所做的善因才有今生的果,感的这种果,我们人类也是,有高矮有胖瘦,有的人生下来就没有手,没有眼睛的,这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说这样的因果关系决定了我们今生的一些,这就是不平等。但是今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付出了多少就有多少收获,就像我们家庭教育孩子也是,有的父母对儿女百般的呵护,从小就教他学钢琴,学什么东西,压力也很大,结果呢?长大了,一样不成才,有的父母呢对儿女不闻不问,成天混帐得很,什么都干,儿女还考清华考北大,我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好多还是农村出来的嘛,生活条件也不是那么好,不要说钢琴了,连书本费都交不起,他们一样成才,所以说决定我们命运的是自己,改变我们命运的也是自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样才是对的嘛!

  主持人:那就是根据两位老师说的,所有庙里头抽签的、算命的都不要去信它?

  素全法师:对,肯定不要去信它。

  华方田:刚才素法师说了,实际上好多问题我们现在,就我所接触的,咱们生活中的一些对佛教的一些误解,这里边有居士的误解,有社会的误解,也有咱们佛教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正规的寺庙里面,那么拉着你算命的现象是有的。

  主持人:真的是有。

  华方田:但是一定是个别的,而且呢是不合法的现象,还有刚才我们说,化缘,你看现在我们的法律规定的,不准到寺庙也就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之外去化缘的,但是现在你看我们在北京,在各大城市,遇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特别是在各个小区活动的活佛的特别多。到了一个一般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可能很难去辨别。怎么样辨别佛法?这个佛教经典上说得很清楚,我们说三法印,或者说我们就说佛陀的最基本的一个叫法,你所做的是不是如法。

  素全法师:其实就不用去辨别他,在寺院以外化缘的出家人都是犯错误,都是不正确的。

  华方庭:都是不如法的。

  素全法师:出家人都在僧团,现在都是僧团,都在寺庙里行佛事,在寺院里面去修行,都不在寺院以外的地方,所以说在外面化缘的,我可以说就百分之百都是不如法的。还有这个算命,刚才我说到这里,以前老和尚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我想就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就不会再去算命了。首先,这个算命的这个人,他就不能算自己的命,他就没有断烦恼,他就喜怒无常。山里有一个鬼王在山里面,力量大得不得了。那些村庄的人都去信那个鬼神庙,有一个人他头上长了一个瘤子,别人就说拜这个鬼,瘤子就会好,他听了以后,天天去拜这个鬼,去修这个鬼庙,然后给这个鬼王穿金裟。就像现在我们修的鬼庙里面,供的乱七八糟的。拜了以后,有一天这个鬼王了,见到鬼王在抓一个人吃。结果那天有一个小鬼就没有分到吃的。那个鬼王就去把那个人头上的肉吃了,他醒来以后,他头上的肉瘤没有了,病好了。

  病好了,邻村的人听了以后,也如法炮制,也这样去做,他也见到鬼王了。鬼王那天也带了一群在抓人了,那天抓多了,吃不完了,拿去,这个人对我好,你去给他吃吧,吃了以后,原来的肉瘤没有好,又长了一个肉瘤。

  这个故事就说明一个问题,算命的那个主体,他保佑你的那个主体,本身就没有断烦恼的,他喜怒无常,喜欢你就保佑你,你对他不好,他就不保佑你。就像我们世间的人一样,你遇到了一个坏人以后,他对你好以后,你对他忠诚的时候,他高兴,天天保佑你,我们社会上就有这样的人,黑社会的老大,他不吃你,他就兄弟一伙他就对你照顾,但是哪天你惹到了他以后,他就会对你下毒手了。是不是?他自己烦恼都没有断。佛陀就不一样了,他是慈悲的,对一切众生都是慈悲的,他就不会因为你今天没有供他,没有时间去拜佛他就害你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要去相信迷信,相信迷信只能害自己,害社会,害家庭。

  主持人:我们弄清楚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庙里面抽签算卦的都不要去信它,然后在庙外面化缘的出家人我们也不要依附。

  华方田:对,都是四个字“借佛敛财”。

  主持人:一针见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佛好像现在和吃素联系得非常紧密,一说学佛就说要吃素,现在就是吃素吃到极端的这种人也不在少数。我们有一个同事,他们家里连方便面都不能放,方便面配料里有鸡蛋是不能放的,然后面包,面包里面也有鸡蛋,这也是不能放的,吃暂且不管,都不能放在家里。然后他妻子想煮一个鸡蛋吃,分锅,买新锅我们把鸡蛋煮了,不行,就坚决不行,两口子打得不亦乐乎,最后这个鸡蛋是肯定不能煮的。但是他允许他妻子在外面吃荤。他妻子有的时候在外面吃点什么鸡肉,吃完就回家了,他允许这种现象。我们就觉得这种吃素,以及他家里这种怪异的现象,给人感觉,他吃素,不知道他坚持什么?他为什么?感觉他非常虚伪,既然他都坚持到这个份上了,你允许你老婆带着一肚子的这种鸡鸭鱼肉的回来,还不允许一袋密封的方便面袋子放在家里面。我们就想,这个是佛教化的生活,佛教是这样来提倡素食的吗?

  素全法师:首先我们要明白,吃素的意义是什么?吃素是我们佛教慈悲之心,不要杀生,众生都是有生命的躯体,你吃他的肉不好,是一种慈悲,修慈悲的。实际他说吃素,他还是不吃素,为什么呢?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这个水里面就有许多的细菌生物,他每天都在杀生,烧水就杀生。我们行路地上有很多小的生命,你也在杀生。你一开灯就有飞蚊来。你吃什么素?如果吃素就能成佛的话,那些牛、羊早就成佛了,天天吃素,本性就吃草的。你给它肉它还不吃呢。所以吃素与不吃素本身不是佛法的本质,如果用吃素与不吃素来衡量佛法,那佛法就太肤浅了。

  佛法我刚才说了多少遍,是智慧,是人生的智慧,是生命的智慧。我们要怎么样看待吃荤吃素这个问题。在原始佛教的时期,佛托钵就有两种比丘,一种是吃素,一种是吃荤的,因为托钵,别人给什么就吃什么,拿到外面托钵,你要吃素,你就把荤的菜赶开你吃素就行了。六祖慧能大师那个时候在混迹于孽人之间的时候,他就吃肉边菜嘛。主要是心,一切由心造,我们心发的是什么样的心,慈悲的心还是恶毒的东西,你这边在吃素,你这边在干坏事,你吃素的功德有没有?有人说我没有用刀杀人,他不用刀杀人,谁惹到了他,他把别人一家人都要咒死完,他动了杀念,如果没有法律来管他,他肯定杀了。这个心,我们修行是在修行,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应该怎样回答这个吃素和吃荤的问题呢?西藏没有的吃的,都吃牛羊,我们活佛喇嘛他吃牛肉,他有要求的,第一不能生来吃,那就是慈悲之心。第二不要拿来烤吃,你看我们吃牛肉很简单就是白水煮了沾着盐吃,养慈讳腻,让自己的身心能够健康,能为众生做更多有益的事情。泰国佛教也吃素,有的吃荤。为什么我们汉传佛教吃素,独身素食,这是对我们汉传佛教的基本要求。就是说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中国文化儒家的思想,它就称道,不要过多的血腥的东西,君子远离庖厨,应该说怎么样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且我们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里面,就没有吃肉这一条。但是我们汉传佛教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僧人不吃肉。我们就不要去吃。因为一吃了别人就说了:酒肉和尚。

  所以说我们作为汉传佛教的僧人了,吃素食那是应该的,应该说以前老和尚,以前问过老和尚这个问题,老和尚他们回答都非常精妙。出家人到底吃素还是吃荤呢?老和尚就说我们修行之人,不管你持家,信仰佛教,信仰道教,任何教的修行之人。你吃素的功德伟大,远离血腥。我们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古诗,一切为众生有益的事情,我们以前老和尚他们真的是煞费苦心,有一首古诗写得好“…不知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东晋的慧远老和尚和陶渊明的故事。

  慧远老和尚当时很有名的戒律的老和尚,修行戒律的,他结了一个莲社就是社会名流文人在一起的莲社。很多人都加入了莲社,唯独陶渊明不来。陶渊明说你们佛教戒律不准喝酒,陶渊明嗜酒如命,如果没酒他就无法生活了,他说你戒酒我不来,不加入你们莲社,慧远老和尚为了让陶渊明走入佛门,展示他更多的智慧,为了度化他,专门去研究酿酒,酿了一种酒比皇上赐的酒还要好。陶渊明就心难受了,痒痒了,他就去找慧远老和尚。然后慧远老和尚就把他度化了。所以陶渊明到了后来成就就更高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佛法就是一种浩如烟海的智慧。你站得更高,就看得更远。

  “佛印烧猪待子瞻”是什么呢?佛印了元禅师跟苏东坡,苏东坡字子瞻,跟苏东坡的关系,也是苏东坡喜欢吃肉,他就不愿意去学习佛法,他不愿意去了解佛法。佛印了元禅师就听说苏东坡喜欢吃猪的肘子,专门研究去烧猪肘,所以发明了一种烧猪肘子的方法叫东坡肘子。这道菜不是苏东坡发明的,是佛印了元禅师发明的。了元禅师烧的这个肘子香得很啊,苏东坡就难受了,他就去找了元禅师,所以说才有了苏东坡后来更深的成就。

  所以说我们古代的高僧,为了度化都是煞费苦心,他们都是,了元禅师和慧远老和尚,他们本身持戒都非常精严的,但是他们不惜犯戒去度化众生。所以说佛法就没有那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走极端主义都不是佛法。佛法是圆融的宗教,不是极端的宗教。任何人把佛教的理念,单一的内容取出来,极端放大化,都是外道。

  比如说念佛,我们又说一个题外话,念佛。好多人就说念佛能成佛,所以说什么都不管只念佛,——完了,我说他就是外道,他就是文化大革命,把毛主席语录断章取义一样。造反的,他喜欢说毛主席造反有理,枪杆子出政权。打不赢了,就说毛主席要文斗,不要武斗。都是对的。但是不对机啊。毛主席说的话,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环境说的,他是有时间、地点和人物的,你断章取义怎么行呢?

  念佛的确是能成佛,念阿弥陀佛,真的能成佛。但是阿弥陀经里还说,不可以少善根而往生彼国。他就不求善根,也不求彼国,也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做,什么都不做,只取了一句话,念佛能成佛,不管家庭,不管社会,什么都不管,我念佛。外道!痴呆!神经病!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他跟那个吃素一样的,吃素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清静,心要素,心素,没有烦恼的心就是素心,有了烦恼的心你随便怎么吃素,你也解决不了。

  主持人:那么华老师,您身边也有一些学佛的朋友,您对这些肯定有切身的体会吧。

  华方田:是。就像素法师说的,素食与佛教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说在印度的时候,出家人叫乞食,托钵乞食,给什么吃什么,当然,佛教是严格戒杀的,不杀生。吃素呢,后来的素食也好,不杀生也好,都是处于佛教的一个慈悲心,众生平等的一个慈悲心。那么,如果说比如说在托钵乞食的时候,或者说在佛教传入中国在梁武帝之前,中国也没有素食的,也是吃肉食,这就是三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这个肉叫三净肉。

  主持人:这个肉可以吃。

  华方田:按说可以吃的,比如在蒙古,在西藏,他整个的生活环境全是肉食,没有素食,大家都是吃肉的,所以应该说素食与佛教没有一个必然的联系。但是中国从梁武帝开始,他致一个戒断酒肉书,从那开始素食的传统,那么,应该说将近2000年以来,中国汉传的出家人,一直是僧装、独身、素食,这样一个成为咱们中国汉传寺庙,汉传佛教的一个戒律吧,形成一个习惯了。我们坚持,所谓出家人坚持素食的这是必然的。否则的话,会对佛教有一个不好的影响。但是作为在家的居士来说,你吃素也好,如果你受了这个戒了,比如说我不杀生,我怎么样,怎么样。你受什么戒,你遵守什么戒,其他的不要特别的执着。特别是你作为一个居士,你一定要随顺众生,你一定要跟家庭,跟社会,跟其他的人,非常非常的融洽,你不能够执着于自己的东西而不计其他,所以,如果说你因为信佛,你干涉了别人,你等于对别人不尊重,而且你一定使别人很不欢喜,这样的话对佛教,其实就是对佛教本身有一定的影响。

  主持人:没错。

  华方田:所以,任何一个居士,你在任何一个环境中,你必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法师在回答这样一个素食问题的时候,他说得非常好。就是说你可以非常方便的,非常灵活的,别人吃你必须尊重别人,你可以慢慢地通过你的智慧,通过你的这样一个做法去影响他,但是你必须去遵守这样一个选择。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再探讨最后一个话题,我们华人佛教属于凤凰新媒体的互动团队。这个互动部门当中,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叫同志团队,和我们合署办公的,我就想替我们这个同志团队问两位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同性恋由于性取向的不同,在东方受到很多的歧视,在他们人群当中,其实不乏有一些善良的正直的人,在西方的宗教当中,大都是坚决反对这种现象的。那么,佛教对同性恋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如果他是同性恋,可不可以成为佛教徒呢?

  素全法师:我们佛教中什么样的人才是佛教徒呢?只要皈依了三宝,皈依了佛,皈依了法,皈依了僧的这种依次皈依了以后呢就是佛教徒。刚才你说的欲望和物质,我刚才在这个问题上还想说,欲望和我们追求幸福的生活是两个概念。欲望是不断放大的自我的膨胀的贪欲,那才是欲望。应该说我们佛法对世间的事情没有不包容的,你看到寺院进去两边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泰国全民信教,但是泰国形形色色都有,他是一个包容的世界,佛法是清静的大海,百川归于大海,到了大海什么都没有。

  我想对于你说的问题,我也没有更多的研究,但是我觉得只要不影响家庭,不影响社会,个人的这种生活我们不要过多去干预,当然这个社会的歧视,它肯定存在着一定因素,因为它必定跟正常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想我们中华民族其实几千年来,为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几千年能延续到今天,就是中华民族最有包容性,这个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几千年就有。但是我们不去过度的张扬它。个人的生活,个人去生活,你不要影响其他人,不要影响社会。更不能乱,走极端。我觉得我们尊重感情,尊重一个家庭嘛,不是说同志这个问题,他就受到歧视。我们中国都是一夫一妻,古代有一夫几妻,他是变化一个过程,古代可以一个人讨好几个老婆,现在只能一个老婆,就是说你尊重你自己的感情,能够夫敬妇爱,白头到老,这种幸福的生活,我觉得只要他觉得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你没有影响这个社会,我觉得我们都应该以善意的心去对待他。

  佛就说过,如朝佛地,这是非常艺术化,科学化的一种,就是说佛对有些戒律的问题,就是说大家都认同,大家也没有一下去那种,因为我们现在城市建设也学到这一点,材料乱糟糟的,没有钱马上去修,乱糟糟的怎么办?…,我们总要把我们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东西展现给所有的人,那么大家积极地生活,努力地生活,只要他能够努力的创造,我觉得我也听说一些,比如说电视上凤凰卫视,尤其是凤凰卫视特别关注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有什么大导演他也是,他也生活的很好,但是很多就走极端了,因为当然也是社会的一种偏见,把什么毒品,艾滋病他给了这个“同志”,这是一种偏见,但是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生活,我觉得起码的一点就是,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家庭,尊重社会,只要是有这样的基本的道德原则以后,他自己的生活我想我们就入朝福地吧!

  有的人他就是过于的张扬,非得让这个社会去承认他是这个,我想不仅是我们国家,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去承认他的,他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当然我们可以去呵护他,可以去关心他,但是就不用去张扬他,按你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包容心,佛法应该有这样的包容,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句话我说了很多遍,所以说包括我们,佛法所倡导的和谐,我们提倡的这个和谐社会,我觉得就是最科学,最伟大的,为什么呢?

  和谐就是一种包容,求同存异,国家有不同的体制,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地域有地域的差异,时代有时代的变革,为什么非要用一种模式呢?我们求同存异就是了嘛,只要发展了,人类生活得更幸福了,科学更进步了,人类更文明了,那就是正确的,对不对?我们求同存异。刚才那个教授也说了,对机,对机说法。什么叫对机呢?因为佛法对世界的认识的这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包括了多样性和变化性,世界是多样性的,对不对?也是变化的,变化的过程中的,对不对?不断发生变化的,刚才我说了,古代可以娶几个老婆,现在只能娶一个老婆了,它就是变化的嘛,对不对?

  说不定50年、100年以后,这个世界都认同了嘛,对不对?我们都不要强求。我希望这个凤凰网的三千万“同志”,能够积极的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用自己的道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同,不要像张国荣那样自杀,那样自杀就不珍爱生命了嘛,他让人去误解,误导了嘛!对不对?本来是大家没有这种误导的,你去误导他了嘛,对不对?应该好好的生活,这样我想我们佛法浩如烟海的这种,如如不动如大地的这种胸怀,我想没有什么不包容的。

  主持人:谢谢素法师,那华老师呢?

  华方田:佛教首先是倡导众生平等嘛,众生平等,不管是畜牲类等等,六道都是平等的,何况咱们都是,首先是人嘛,而且在佛陀的时代,它的弟子当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佛陀度化妓女的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既然从佛教的教理来说,那么对出家人做了戒律,当然不管是同性的异性的他都是严格戒除的。对其他的社会受众,那么首先是众生一个平等,现在的社会我想是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尊重差异,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原则,你只要是遵守社会的法律制度,那么一切都是合理的,我想应该是大家首先应该是相互的尊重,也就是说佛教它对每一个众生,它应该是敞开着大门的,所以我想不管是每个人的倾向,每个人的信仰,这应该是得到充分的尊重的。

  主持人:谢谢两位老师今天来到我们这个节目,使我们今天了解到佛法与生活是并不相冲突的,佛教是教会我们各种智慧的生活,用智慧来观照我们日常的一些行为,使我们能够看清事实的真相,远离颠倒和迷惑,那么今天非常感谢素全法师和华老师来到我们人生智慧讲堂,祝两位老师今后终世圆满,吉祥如意,谢谢你们!谢谢。

  素全法师:谢谢!

  华方田:谢谢!

  素全法师:我想送给我们凤凰网站的佛教徒,信仰佛教也好,关心佛教的人也好,送给他们一句话,我们马祖道一曾经就说过,平常心是道。什么样的平常心是道呢?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件事情,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人生的每一个时刻,这样的人生就是佛法的人生。我们当医生的好好的救苦救难,种田把庄稼种得好好的,学生好好的读书,各尽其职,各尽其责,奉献社会,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人生,就是不愧于今生的人生,阿弥陀佛!

  主持人:谢谢素全法师,谢谢。

  华方田:我也用一句话做一个总结,就是说用佛法的智慧指导了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行,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快乐的人生。坚持正信,破除迷信,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们就会拥有一个道德的快乐的人生。

  主持人:谢谢两位老师,谢谢,今天受益匪浅,谢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